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确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在当前社会形势下的建构与发展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新课题。本人认为,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人为本是主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核心理念,凸显主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目标理念,回归生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实践理念。  相似文献   

2.
创新观念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大思政课堂观”、“高校全员思想政治教育观”,把教育客体主体性的培育和发展作为重要主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环节,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来展开,不能见物不见人。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并不高,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沿袭传统的教育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要是听课,除了理论课教学更多的是事后教育,间接地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承担祖国的未来,理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除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外,还有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革新,它们映射到具体教学中就是教学模式的变革。本在分析目前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高校网络教学模式应从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到“主导-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并提出高校网络教育发展的对策,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王船山教育哲学中的“双主体”思想,是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观察、体验、总结,最终对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所作出的深刻探究。王船山教育思想中的“双主体”思想,既涵盖了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的客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的客体的基本思想,又涵盖了在教学过程中“双主体”相对主客互动与辩证统一的思想。王船山在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双主体”思想对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校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活动文化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的内涵,具有引领指导、凝聚整合、熏陶塑造、调适激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9,(4):108-112
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契合性,这既体现二者共有的思想理论来源上,也体现在以人的内在发展为根本目的中。新时代以来,国家进一步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依然普遍存在教育方式教条、枯燥和单向、被动等不足,需进一步加强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度研究,发挥美育活动所具有的主体性意识、参与式体验、具象性思维和非功利性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把握高校有效思想政治教育维稳机制特征,着力建构包括诉求表达机制、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机制、预警预测机制、保障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伟大建党精神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历史源头,为新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宝贵精神资源,在奠定根本信仰、锚定责任担当、培养精神意志、铸牢价值立场等四个层面具有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行稳致远的时代价值。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时代任务,实现伟大建党精神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度融合面临着主体、技术、教学三个层面的现实困囿,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代协同发展,只有在教育者、教育对象和教育方式三个层面推陈出新,才能确保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建构”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性。导向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建构”的主旨和根本,但正确导向性的确立和实现。往往建立在其价值性的基础之上。价值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建构”的前提和载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性,要从教育目标现实化、教育内容具体化、教育方法多样化、教育原则实践化几方面着手,改交传统的教育模武,建构全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建构”必须坚持导向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的首要任务。本文从树立以学生为本新理念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以学生为本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基本的范畴,传统的思政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具有支配力与权威性,是教育的唯一主体,教育对象只是消极被动的客体。其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对象都是具有主体性的人,都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及有效性、满足人们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关键在于确立“影响战略”:力求扩大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增加值”、努力开发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与客体的共同经验、全面使用多级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化“两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功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主体间性的哲学理论提出后,已经运用到很多学科中去。以往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过很大成绩,但由于环境的变化及其本身存在的缺陷,这种"主体—客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逐渐被更为合理的"主体—客体—主体"的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所取代。倡导平等对话、相互理解和人文关怀的"交往式"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已成为消除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困惑的手术刀。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传播主体的虚拟化与去中心化、传播客体的爆炸化与碎片化、传播方式的即时性和交互性、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提供了新背景,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充分地认识时代特征的基础上,认识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与内容。  相似文献   

17.
李邦红 《皖西学院学报》2002,18(5):104-105,120
为适应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对公民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任务的高校,更应站在历史的高度,时代的前列,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品德高尚,能力过硬的合格人才。灌输作为传统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新的教育形势下,继续发挥它的作用,就要不断进行创新,在准确理解它的含义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灌输与引导,灌主体与客体以及灌输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是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学生也具有主体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客观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是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学生也具有主体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客观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变传统理念,以突出学生个体意识的理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拓展新的工作思路,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