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了掌握装配误差对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副齿面接触的影响规律,基于齿轮啮合原理和微分几何原理,在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副的理论啮合几何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中心距误差、蜗杆轴向误差、蜗轮轴向误差和轴交角误差等4项装配误差的传动副干涉分析模型,提出了传动副在2种干涉情况下的定量评价指标及其数值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副的理论接触线为中间平面附近的一条空间圆柱螺旋曲线;在装配误差的各分量中,蜗杆轴向误差对接触干涉情况影响最大,蜗轮轴向误差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加工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传动的加工误差产生原因,运用空间啮合原理知识,计算在实际加工情况下的法向弦齿厚大小,以此作为检测蜗杆的加工尺寸,采用一系列手段严格控制加工工艺,达到控制加工误差的目的,并利用电封闭蜗杆蜗轮转动试验台对所加工的蜗杆副进行试验,其传动效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蜗杆副精确建模是蜗杆副计算机辅助分析的重要环节,所建模型精度直接影响后续CAE分析的准确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啮合理论的双导程ZN型蜗杆副精确建模方法。首先分析双导程ZN型蜗杆副加工成形原理及特点,给出该蜗杆副几何特征的数学方程,再通过NURBS曲面插值建立蜗杆副工作齿面及边界曲面,最后由曲面修剪缝合生成双导程ZN型蜗杆副实体模型。工作齿面偏差分析表明,采用该方法所建立的双导程ZN蜗杆副模型偏差极小,能满足后续计算机辅助分析的要求,为蜗轮类复杂结构设计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无侧隙平面一次包络端面啮合环面蜗杆副共轭齿对在运行周期内的润滑性能,结合经典啮合理论,通过改变工具母面的转角参数,得到了重构接触线后端面式啮合的三维数学模型,并针对蜗杆两段式啮合的特点,构建了对应的弹流润滑模型,最后对共轭齿对啮合处在一个工作周期内的润滑特性和最小油膜厚度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啮入端沿接触线处的最小油膜厚度大于啮出端的最小油膜厚度;根据最小油膜厚度与膜厚比的分布情况,可知该传动在整个周期内主要以部分弹流润滑为主;适当地增大蜗杆分度圆直径和工具母面的产形倾角,能够有效地改善该新型蜗杆副的润滑特性。  相似文献   

5.
以微分几何与空间啮合理论为基础,推导了锥面二次包络圆柱蜗杆幅传动齿面方程和主要啮合性能指标的数学表达式。通过实例计算得出这种蜗杆幅在砂轮半径(r=60-200)一定的变化范围之内,其接触性能和传动啮合性能变化不大,并且分析了砂轮的半锥角变化对于蜗杆齿形的影响。由此得出加工蜗杆时,对砂轮半径要求比较自由,半锥角要求比较严格。同时把它与阿基米德蜗杆副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采用它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边界条件和螺旋角对TI蜗杆传动啮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准确地描述TI蜗杆副齿面的接触状况及确定齿面接触区域的大小,将边界问题引入接触线分析中、选用蜗杆副螺旋角口作为参数,推导了TI蜗杆副蜗轮齿面上啮合界限线存在的判定条件、分析表明,蜗轮齿面上啮合界限线的分布情况有4种:不存在啮合界限线,有一条啮合界限线,有两条啮合界限线,以及两条啮合界限线完全重合.采用使两条啮合界限线重合的螺旋角度,或略小于此值,均可获得较好的啮合质量、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接触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计算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融的接触线长度和了解蜗轮齿面接触区域的大小是蜗杆传动强度分析的基础。运用空间啮合原理等知识和数值积分的方法计算了蜗杆副接触线总长度, 接触线总长变动因数的概念,求出了齿面实际接触区域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推导了双圆环面包络环面蜗杆磨齿啮合界线方程及其与相配蜗轮啮合的啮合界线方程.阐明双圆环面二次包络副的二次包络啮合界线与一次包络啮合界线共轭线重合,是二次包络新接触线族的包络线,与二次包络原接触线族相交,将蜗杆螺线面划分为单线接触区与双线接触区,从而诠释了双圆环面包络环面蜗杆螺旋面的结构.同时指明,可以通过合理搭配参数,调整二次包络啮合界线沿蜗杆轴向的位置,增加瞬时接触线的总长,提高传动副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9.
就渐开面包络环面蜗杆砂轮磨(珩)齿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分析了不同参数下磨(珩)齿的啮合特性及接触分布。  相似文献   

10.
宽斜齿轮副啮合刚度计算及扭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宽斜齿轮副接触线的长度变化代替齿轮瞬时啮合刚度的变化,建立了宽斜齿轮副单自由度扭振动力学模型;运用傅立叶级数的形式,计算了一对宽斜齿轮副的瞬时啮合刚度及一对啮合轮齿的啮合刚度;采用四阶变步长Runge-Kutta法,求解出在给定时间范围内系统的动态响应,分析了齿轮副在误差及刚度激励作用下系统的扭振特性,并根据位移动态响应求出齿轮副的动载系数。  相似文献   

11.
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以及间断,是数学分析中最基本的概念。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流行的教材中对这些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为此,本文探讨了以上几个概念,并提出了合理的定义,特别是给出了二元函数间断点的合理定义。  相似文献   

12.
从混合气体系统中任意两个组分的速度的几率分布出发,在证明了从速度坐标集合到速度坐标集合之间的速度坐标变换为正则变换的情况下,本文作为柯尼希定理的应用之一,较为详细地给出了推导相对速度分布、质心速度分布的另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地下水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矿井涌水量预测难以得到理想结果的原因,指出地下水系统的稳定性判断是其关键,并从系统理论和统计理论两方面探讨了进行地下水稳定性判断的依据,提出了从系统状态估计入手进行地下水系统稳定性判断的方法。参7。  相似文献   

14.
为了模拟和预测定向井的井眼轨迹,需要确定岩石的弹性常数。本文把岩石视为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给出了岩石的本构方程,根据电阻应变片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岩石五个弹性常数的实验测定方法,并给出了几种岩石的五个弹性常数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5.
杨树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及杨树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杨树溃疡病原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17个菌株在杨树上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病原在杨树上存在致病力分化的现象,但不同来源地的菌株之间和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株之间致病力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病原致病力分化与地区分布和寄主来源无关。文章试用一种数值方法,对11种杨树感病性分别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纤维乙酰化对提高硬质纤维板性能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文研讨乙酰化可否显著提高硬质纤维板的性能。试验时所用纤维浆料为25%(体积比)醋酐的二甲苯溶液,在125℃下进行乙酰化。结果如下:(1)纤维乙酰化导致硬质纤维板厚度显著增加。尺寸稳定性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增积的结果。(2)乙酰化纤维板在调湿后,含水率增加很小。纤维素羟基变换成憎水性乙酰基减少了纤维吸水量。(3)浸水厚度膨胀显著减小。乙酰化使硬质纤维板具较大的尺寸稳定性。(4)乙酰化对干弯曲强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结球生菜基因转化组织培养受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结球生菜马莱克为试材,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不同的激素配比,经愈组织诱导及芽分化、生根、移植入土三个步骤的离体培养,获得正常的再生植株,建立了结球生菜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为下一步的基因转化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分化培养基为MS+B0.1-4.0mg/L+IAA(或NAA或2,4-D)0.005-2.0mg/L;分根培养基为1/2MS,还测定了外植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中立型抛物方程组解的振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一类中立型抛物方程组解振动的若干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20.
几种木兰属植物花粉粒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木兰属(Magnolia L.)植物全世界约有80余种,主要产于亚洲及北美;我国有30余种,大部分是著名的观赏树种和药用植物。而且其中某些树种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氯气等有较强的抗性,所以又是城市绿化、净化空气的优良树种。 哈钦松的真花学说认为,木兰科植物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得到了许多植物系统学家的赞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植物系的James W. walker曾研究了毛茛类(包括木兰科)植物1000种以上,和若干属的醋酸酐分解的花粉,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其中的100多个属的代表种花粉。可是他们所研究的只限于美国的特有种,如福莱氏木兰(Magnolia fraseri)、达老玉兰(Talauma sp.)等。至于我国的特有种类,前人曾做过部分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研究,但应用电子显微镜方面的研究还仅开始。我们对南京林学院校园内栽培的木兰属六个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方法对花粉纹饰结构进行比较观察,并拍摄了照片,以增补植物分类学的基础内容,并为良种繁育工作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