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液体聚丁二烯的环氧化研究(Ⅰ)过氧乙酸现场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汉佳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3(2):7-15
采用过氧乙酸现场环氧化技术,合成一系列具有不同环氧值的液体环氧化聚丁二烯,详细地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催化剂等诸多因素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并首次通过开环几率和双键的反应程度阐述了环氧化反应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利用植物油环氧化制备增塑剂,由于其绿色无毒而备受关注。本文利用地沟油为原料,通过过氧甲酸法制备环氧地沟油,探讨地沟油高值化利用的新途径。实验以硫酸为催化剂,双氧水为供氧剂,甲酸为受氧剂,对地沟油环氧化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L25(54)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优反应条件:100g地沟油中加入67g双氧水-浓硫酸(双氧水:浓硫酸的质量比为200:1),10g甲酸在70℃下恒温搅拌反应6h,最佳反应条件下产物的环氧值达到了5.26%,碘值为3.67g/100g,酸值(KOH)为0.48mg/g。本工艺简单,原料成本低廉,产品性能完全可以满足增塑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有机锂为引发剂,丙酮、苯甲醛或1,1-二苯基乙烯为戴帽剂,氯代甲酸乙酯为终止剂,研究了氯代甲酸乙酯与不同端基阴离子活性聚丁二烯的反应机理.氯代甲酸乙酯与聚丁二烯基锂发生偶联反应,采用戴帽方法,可消除偶联反应,合成出端碳酸酯基和端酯基遥爪聚丁二烯. 相似文献
4.
5.
环氧亚麻油增塑剂合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一种以磷酸为催化剂,甲酸、H2O1为原料对亚麻油进行环氧化的新方法。结果表明:用磷酸作催化剂优于树脂,甲酸作过氧化剂优于冰醋酸;反应条件温和,具体操作简便,使反应时间缩短;产物符合环氧亚林油增塑剂标准,环氧值?7.8%,碘值<10。 相似文献
6.
李喆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4):25-26
本文采用无溶剂强酸催化工艺合成了环氧化亚麻仁油,研究了亚麻仁油环氧化的实验工艺,结果表明,环氧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亚麻仁油60g,冰醋酸40g,双氧水55g,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6h。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色氨酸四苯基卟啉铁(Ⅲ)与锌粉、乙酸和咪唑组成的氧化模拟体系催化烯为烃氧化的吸氧动力曲线,研究了不同轴向配体对体系催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在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下大豆油脚的环氧化反应。介绍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的用量等因素对环氧化的影响。为开发大豆油脚环氧增塑剂,确立了较佳工艺条件。同时做了与环氧大豆油增塑剂的应用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9.
10.
离子液体对Cu(Ⅱ)和Ni(Ⅱ)的萃取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索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的绿色技术,研究了疏水性离子液体([Bmim]PF6、[Hmim]PF6和[Omim]PF6)对Cu(Ⅱ)和Ni(Ⅱ)的萃取性能,并与正丁醇相应的萃取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无螯合剂加入时,离子液体对Cu(Ⅱ)和Ni(Ⅱ)的萃取率均很低,螯合剂的加入可使Cu(Ⅱ)和Ni(Ⅱ)的萃取率分别由原来的2.31%和2.18%提高到99.89%和98.64%;离子液体阳离子取代烷基碳链长度的增加不利于Cu(Ⅱ)和Ni(Ⅱ)的萃取.与传统有机溶剂相似,离子液体在萃取重金属离子过程中具有很强的pH摆动效应,pH<2时,对Cu(Ⅱ)和Ni(Ⅱ)的萃取率几乎为0;pH>6时,对Cu(Ⅱ)和Ni(Ⅱ)的萃取率均大于90%.利用该pH摆动效应,可对Ni(Ⅱ)进行反萃取,实现离子液体的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11.
合成4-羟基苯甲醛苯甲酰腙(L1)和4-氯苯甲醛苯甲酰腙(L2)两种席夫碱配体,并通过离子交换和离子配位的方式成功制备了Co-ZSM-5(L)金属分子筛/配合物复合催化剂.采用XRD、IR和1 H NM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表征结果表明交换到分子筛中的Co离子成功与酰腙配体配位,且分子筛的骨架没有发生变化.烯烃催化环氧化反应以空气为氧化剂,TBHP为引发剂,DMF为溶剂在常压下进行反应.结果表明,Co-ZSM-5(L)复合催化剂对苯乙烯,α-蒎烯和α-甲基苯乙烯均表现出非常优异的催化活性,烯烃的转化率均达到82%以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合成了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盐与MCl2(M-CO(Ⅱ)、Cu(Ⅱ)、Fe(Ⅱ)、Zn(Ⅱ)的配位化合物,通过IR、HNMR、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和磁化率等表征,指认Co(Ⅱ)、Cu(Ⅱ)和Fe(Ⅱ)的配位化合物为MC10H20N2S4,具有平面四边形结构;Zn(Ⅱ)的配应化合物为八面体结构的MC15N30N3S4K。 相似文献
13.
鲁建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3):48-49
合成了以吡嗪-2-甲酸根为配体的单核铜(Ⅱ)配合物[Cu(CPY)2(H2O)2](XPY=吡嗪-2-甲酸根).对该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表征,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结构测定.该单晶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其晶胞参数为:a=5.439(2),b=10.861(5),c=10.361(4)A°;β=98.283(6)°.在该配合物中,每个吡嗪-2-甲酸根提供一个羧基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配位于Cu(Ⅱ)离子而形成一平面四方形,而两个水分子分别配位于该四方形平面的上下方,形成一畸变的配位八面体.该晶体的CCDC号码是255527. 相似文献
14.
赵世霞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65-68
采用钛硅分子筛作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采用双氧水氧化氯丙烯的方法制备环氧氯丙烷.为优化反应操作工艺,通过小试重点分析了原料进料速率、催化剂、反应温度、溶剂、双氧水、氯丙烯等对原料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钛硅分子筛催化剂与惰性物质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1∶2~1∶5,氯丙烯与双氧水物质的量的比为2∶1~8∶1,溶剂甲醇与氯丙烯的质量比为2∶1~7.5∶1,在空速为1440~2880mL·h-1,反应温度为25~75℃的情况下发生反应,制得环氧氯丙烷的最终收率大于70%. 相似文献
15.
以FeCl3·6H2O为铁源,乙二醇为还原剂,聚乙二醇为表面活性剂,在200℃水热条件下制备平均粒径约为300 nm的介孔Fe3O4.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偶联剂对Fe3O4进行改性,室温超声下用柠檬酸钠将Au3+还原为Au0,制备了Fe3O4@Au核壳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N2-吸附-脱附等温线,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对核壳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比表面为95.56 m2/g、孔径为5.67 nm,Fe3O4表面被金均匀涂层,其具有较好的光催化环氧化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以吡啶-2-甲醛缩N,N'-二甲基乙二胺和CuCl2·6H2O为原料反应制得配合物[Cu(pic)2]·2CH3OH·2H2O(pic-H,吡啶-2-甲酸),并通过X-射线衍射法测定其晶体结构.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2260(5)nm,b=1.4126(6)nm,c=0.8789(4)nm,β=99.761(7)°.配合物为四配位的平面四边形构型,铜离子与甲醇分子中的氧原子存在着弱相互作用,因此Cu(Ⅱ)离子的配位环境也可以描述为拉长的八面体构型.配合物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
在M06-2X/6-31G(d,p)水平下研究了乙烯与XH_2CCOOOH(X=H,F,CH_3)环氧化反应的反应机理。经计算得到反应H_2C=CH_2+XH_2CCOOOH→H_2COCH_2+XH_2CCOOH的吉布斯自由能的改变值△G298依次为-229.6、-220.5、-216.1 kJ/mol,热力学数据表明,反应是可能的。整个反应所需的能垒值表明其在动力学上也是可行的。反应所需的能量随底物的变化次序为94.8 k J/mol(CH3COOOH)<103.4 kJ/mol(CH2FCOOOH)<112.6 k J/mol(CH3CH2COOOH),表明取代基X为供电基时,反应所需的能垒最高。 相似文献
18.
铼及其化合物因在化学催化方面的优异性能而受到广泛研究,利用萃取法将铼引入到离子液体中,成功合成了新型三异辛基高铼酸盐离子液体([TiOA][ReO4]),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热重和差示扫描量热等分析手段进行表征,确定是目标离子液体.将[TiOA][ReO4]应用于烯烃环氧化体系中,通过单因素实验与三水平三因素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该催化体系的最佳反应条件及实验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TiOA][ReO4]催化环辛烯环氧化反应的产率高于90%,选择性大于99%.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电化学及现场光谱电化方法在非质子介质已腈中研究了二乙胺基二硫代甲酸合钢(Ⅱ)配合物Cu(Ⅱ)(DEADTF)2氧化还原行为,指出该配合物在乙腈溶液中可经历一步可逆单电子还原反应及一步不可逆单电子还原反应,同时还可发生一步可逆单电子氧化过程及一步不可逆单电子氧化过程。现场光谱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其第一还原反应发生在中心金属铜上,形成一价钢配合物,其第一氧化反应也发生在金属铜上,形成三价铜配合物,而其第二还原和第二氧化反应则均发生在配体上。 相似文献
20.
使>C=O与NH_2NH-在一定条件下缩合,合成S-苯甲基-β-N-(2-羟基萘甲叉)-二硫代肼基甲酸酯,得到的产品用红外、元素分析、质谱确定,并以其为配体合成了铜(Ⅱ)镍(Ⅱ)的配合物,测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电导、紫外或可见光谱,以及红外光谱,初步提出了配合物的结构,并测定了它们的形成常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