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胡适作为上个世纪初中国思想史和科学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践行科学中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科学文化观:文化必须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并能促进人类的福利事业,中西文化要发展,必须科学化;科学的目的是致知和求真,而实证性、合理性、普遍性则是科学的特性;他提倡的科学方法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实验主义,二是假设主义;胡适提倡的科学精神中,首推怀疑精神,也包括创新精神和求实精神。这些精神的倡导对于弘扬科学精神,扫除愚昧迷信,输入学理,再造文明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宗教、科学理性和世俗化趋势之间具有动态的、多样性的联系.世俗化的出现并非单纯地"击溃"了宗教,而是招致了宗教在多样性文化情境内以各种方式复活.宗教对于人的本性和人类社会是更为基本的活动,它有非常强的适应性和适度灵活性.实用主义探究理论既塑造作为探究样式的科学,又架构作为探究类型的宗教理论之翼.在允许宽泛地适用于具体探究的各种方法分歧的同时,它也以相同的方式建构科学和神学的理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理智探索活动,科学哲学从古希腊业已开始;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科学哲学则是20世纪的产物。“科学哲学”(PhilosophyofScience)这一命名方式既揭示了该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科学,也揭示了该学科的学科类型是哲学。在科学哲学共同体内,对科学作了三点至关重要的区分:()一般科学与特殊科学的区分;(2)经验科学与形式科学的区分;(3)科学理论体系与科学探索活动的区分。按区分(l),科学哲学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般科学方法论(狭义的科学哲学)和特殊科学(如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的哲学问题研究。按…  相似文献   

4.
新兴自然科学学说与后哲学文化的兴起,为我们提供了审视科学方法论原则的新的视角。使人们的科学方法论意识由“反对方法”转向“质疑方法”。梳理当代科学方法论演进的内在线索,揭示探究质疑方法的理论视域,阐发质疑方法的理论特征,将有助于透视科学方法论的当代形象。  相似文献   

5.
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何以可能的问题及与此相关的二者的中介问题,长期以来被我国哲学界所忽视。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在其经典著作中是非常关注这些问题的。蕴涵在思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问题的哲学解便是将哲学和科学沟通起来的中介。科学问题的哲学解是指科学主体在一定时代的科技知识背景条件下对某个科学问题不能从科学角度用科学方法作出准确的解答时,而从哲学的角度用哲学思维的方法解答的结果,其实质是哲学科学化和科学哲学化双向运动的结晶。这为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成为可能奠定了基础,一方面,科学问题的哲学解哲学通向科学的中介,使哲学作为科学的理论指导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科学问题的哲学解是科学通向哲学的桥梁,使科学作为哲学的基础成为可能。该研究对于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充实、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科学的发展,以及对于深化哲学和科学的关系的理论等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分析了科学与文化的关系,指出:科学推动文化经历否定之否定的演化过程,即由自然文化经机械文化发展到人的文化在科学的基础上,文化由物质组织,制度到精神逐步生成。科学与文化属于不同层次,科学是要素,作为基础作用于文化;,文化是系统,作为整体对科学进行制约和选择。  相似文献   

7.
从科学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命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当代西主科学哲学的发展演变作为历史的考察和评析。作者认为:(1)科学主义的兴衰与科学哲学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2)后现代主义并不是当代科学哲学的真正出路;(3)当代西方科学哲学所发生的两次重大转变。实质上只是重大主题的转换;(4)逻辑实证主义者提出的问题,即如何理解和研究当今时代的科学,依然 当代科学哲学的最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论爱因斯坦的实在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在爱因斯坦的实在概念中,包括着三个层次的具体内容:一是在日常思维层次上的作为原始实在概念的“客体”;二是在科学思维层次上的作为科学实在概念的“场”;三是在哲学思维层次上所理解的实在的理论本质的“上帝”。  相似文献   

9.
科学基本定律或基本假设的建立,最集中地体现了科学家剖造性思维和实践的能力。这种创造性思维主要不是逻辑推理,而是具有创造性的某种理性信念和理性方法。坚持自然界具有简洁、和谐性的理性信念,根据研究对象的变化提出或革新科学基本概念;对科学事实进行透彻的分析,采用大胆的科学想象;运用类比、综台及归纳等理性方法;在物理学科学生长点的发现过程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教学中,注意培养这种思想和方法,对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学理论评价的标准和尺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合知识论,理性论,实证论,实用论,否证论,工具论,科学游戏论,经验建构论,以及后现代生态论,提出科学理论评价的知识性标准,实证和实用标准,游戏和生态标准,可否证度和支持度,可信度和适合度;证明理论评价作为一项复杂工程,不只涉及科学理论的实践效用,事实数据,评价的技术,方法和模式,还步及科学评价的基本理论,特别是评价的原则,尺度和标准。  相似文献   

11.
对拉图尔描述取向的联系社会学,学界多从本体论的角度予以检视,其社会学对主体极的忽视往往被遮蔽了。尽管拉图尔排斥认识论,但是从历史认识论的角度来检视拉图尔社会学则可洞悉这一缺憾,并可揭示后期拉图尔从行动者网络理论(ANT)转向诸存在模式探究(AIME)的意蕴所在。经此转向之后,拉图尔与其对立者(诸如涂尔干、布迪厄以及众多的STS学者)之间的差距,事实上并非通常认为的那么大。  相似文献   

12.
复杂性研究与隐喻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隐喻是文学艺术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虽然科学家也经常使用,但却不太被公开认可,因此没有获得应有的方法论地位.然而,复杂性科学的研究者们却特别强调隐喻在复杂性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在复杂性的概念刻画和理论描述中,隐喻都有着出色的表现.霍兰是运用隐喻方法的高手,在其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涌现理论中都充分运用了隐喻方法,并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叶开始,奎因、塞拉斯、戴维森等人对经验主义的攻击使得经验失去了证成知识的作用,威廉姆森倡导的"知识优先"论题将知识视为不可被进一步分析、拆解的单位,经验不再起到首要作用,这最终带来了知识和经验在当代知识论中的分裂问题.皮尔士关于知识基础的讨论蕴含了将经验视为限制和塑造知识的力量,以及将知识视为实际探究的起点这...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scientific inference for the evolutionary procedure of Continental Drift based on abductive inference, which is important for creative inference and scientific discovery during problem solving. We present the following two research problems: (1) we suggest a scientific inference procedure as well as various strategies and a criterion for choosing hypotheses over other competing or previous hypotheses; aspects of this procedure include puzzling observation, abduction, retroduction, updating, deduction, induction, and recycle; and (2) we analyze the “theory of continental drift” discovery, called the Earth science revolution, using our multistage inference procedure. Wegener’s Continental Drift hypothesis had an impact comparable to the revolution caused by Darwin’s theory of evolution in biology. Finally, the suggested inquiry inference model can provide us with a more consistent view of science and promot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scientific concepts.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既是关于世界之本体的学说,也是关于知识的思想理论体系;从而形成了通向关于世界(或宇宙)知识的理性路线,并且导向了他的逻辑理性方式。在自然哲学方面,他将对自然世界的解释和使解释作为永恒的和必要的知识这两个目标统一了起来。因此,在他的科学研究中,存在着基于观察的逻辑归纳方法和基于(主要是常识性的)共识的逻辑演绎方法两条方法论路线。亚里士多德对经验证据的接受,标志了认知境界的重大转换,从而对科学理性主义的生长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简单性作为科学家的信念,引起了不少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关注。爱因斯坦的逻辑简单性思想不仅是他的科学信念,而且也是科学认识的指导原则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准则,并且体现在他创立相对论的过程中。本文首先对爱因斯坦之前的简单性思想进行了梳理,为理解爱因斯坦逻辑简单性思想独创性奠定基础;其次,探讨了爱因斯坦逻辑简单性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其对他创立相对论的影响,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最后,分析了爱因斯坦逻辑简单性思想的来源,特别是斯宾诺莎哲学的影响,为人们理解哲学与科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具体的案例。  相似文献   

17.
朱熹的科学研究颇具特色,主要体现为"主宾之辨"的认识论前提、"理一分殊"的宇宙观基奠、"格物致知"的核心方法论以及求真务实的科学理性精神等几方面。这些研究特色成就了作为科学家的朱熹,而同时亦限制着朱熹在科学研究上难有更大的作为。通过对朱熹科学活动的个案研究,对人们正确认识评价朱熹及其科学研究、儒学与科学的关系乃至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以及科学哲学学科的建设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科学探视的目光集中于复杂性、大数目现象,今天已很难找到哪一个科学领域不使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该文追溯了统计与概率的历史源头,它们相结合和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Falsificationism Falsified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A conceptual analysis of falsificationism is performed, in which the central falsificationist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components. Furthermore, an empirical study of falsification in science is reported, based on the 70 scientific contributions that were published as articles in Nature in 2000. Only one of these articles conformed to the falsificationist recipe for successful science, namely the falsification of a hypothesis that is more accessible to falsification than to verification. It is argued that falsificationism relies on an incorrect view of the nature of scientific inquiry and that it is, therefore, not a tenable research method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