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指出迭加褶皱不只是在变质岩区的一种构造现象,在多期变形的沉积岩区,这种现象依然存在。贵州主要迭加褶皱类型,除广泛发育的各种横跨褶皱外,还有褶轴迭加褶皱。其中各种隐性的迭加褶皱,对贵州省内各种内生矿产的控制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在湖南中部有一系列呈斜列状弧形展布的含煤向斜,其露头形态多样各别。为揭示其成因,我们选定其中之一的保和堂向斜,对它进行了褶皱构造分析,试图通过研究褶皱形态、位态以及与褶皱迭加作用的关系,藉而达到解释露头形态、褶皱变形的演化历史及褶皱迭加作用对煤层的影响。鉴于研究褶皱的迭加作用在煤田里是初次尝试,在本区又不可能测出可供利用的轴面劈理和能指示应力方位的构造线理等宏观标志。因此,不确定因素尚多,难免有错,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3.
赤平投影图是以两度空间表示三度空间方向数据的有效工具。它在构造地质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变质岩褶皱构造的形式及其发展过程都比较复杂多样,因而在变质岩褶皱构造分析中,对赤平投影的应用比较全面而有代表性。文中简要介绍了几种简单褶皱和迭加褶皱的π图,这些在以往都有较详细的叙述;我们着重介绍“滑褶皱被弯褶皱迭加”的π图以及形面π图的三种典型情况,这些在往文献中很少讨论。此外,我们指出,π图的对称性对鉴别组构序列,迭加褶皱性质以及验正构造均匀区都有重要作用。 为了读者的方便,在文章开头简要地叙述了投影方法。  相似文献   

4.
变形岩石构造分析是60年代以来在变质岩构造研究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构造研究方法,受到地质学家们的普遍重视。但是,很少见有在沉积岩构造研究中应用这种方法的资料。为了进一步查明九峰寺地区沉积岩的构造特征,尤其是褶皱的详细特征和该区的构造演化史,为区内石油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作者等在四川省石油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协助下,尝试性地应用构造解析法研究了九峰寺地区褶皱的几何学特征,划分出分属三个世代的四个褶皱系,即,第一世代—九峰寺褶皱系;第二世代—邻水褶皱系和座洞崖褶皱系;第三世代—东西向褶皱系,并探讨它们之间的迭加关系和演化历史。研究证明变形强度相对微弱,褶皱相对平缓的沉积岩区也可能因多期褶皱迭加而具有较复杂的构造格架。九峰寺地区的迭加褶皱作用是该区石油勘探开发中必须重视的重要因素之一。还表明应用变形岩石构造解析法研究沉积岩区构造也能取得比常规方法更详细,更准确的资料和更科学的成果。但是,因为沉积岩区本身的岩石、矿物和构造特征,该方法的许多理论和方法也要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5.
根据地质观测和分析和对若干断层上的定向标本的显微构造研究及岩组分析,作者认为测区──福建安溪东阳煤矿的构造格式不是以往地质文献中提出的单斜构造,而是在由东西向宽缓褶皱带组成的构造基础上迭置了较紧闭的北西向褶皱带。这一构造格式还被应变模拟实验所再现。 文章最后对上述北西向迭置褶皱带的成生机制进行了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毛祖永 《甘肃科技》2010,26(23):25-29
中川岩体位于中秦岭华力西褶皱系礼县-柞水冒地槽褶皱带西段中部,为同心环状产出的复式岩体。区内构造形迹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热液活动和围岩蚀变强烈。岩体内具多期次岩浆活动与铀矿化关系密切,控制了7902铀矿床、磨子坝(216)铀矿点的分布。铀矿化主要有硅质脉型,黏土型及二者迭加型。成矿作用是多元的,中低温热液是基础,后来经过改造和淋积迭加成矿。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赋存于不同级别的北北东向构造内,并处于构造的变异部位和次级构造发育处。  相似文献   

7.
张坤 《甘肃科技》2022,(15):46-48
在甘肃省陇南市徽县周家山石炭系岷河组深灰色薄层泥晶灰岩中,发现滑塌变形构造,具有软沉积物变形的特征。强变形带内沉积物滑塌变形最强烈,可见同生小断层和包卷层理等同生构造,发育有较多滑塌变形褶皱,多为圆弧褶皱,褶皱两翼夹角大多为60°~120°。局部见少量紧闭褶皱、平缓褶皱和无根褶皱,褶皱整体分布较杂乱。根据相关资料,本研究对滑塌变形构造的形成环境进行分析,判断其形成环境为浅海相碳酸盐台地前缘斜坡环境。滑塌变形构造的发现,给西秦岭北带石炭系地层海相碳酸盐台地前缘斜坡沉积环境的存在提供佐证。根据滑塌变形构造软沉积物变形特征和石炭系地层沉积环境,推断滑塌变形构造的形成机制主要为重力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沉积建造、构造类型、结合岩相厚度的分析以及与鄰区地槽在地质构造上的形成和发展,讨论了浙西地区大地构造性质,並把它归属於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皱区的浙西、皖南加里东地槽系的内部继承地槽拗陷,在这个地槽内又划分出四个构造——建造带。同时本文也论述了本区褶皱构造的成因,地壳构造形成和发展的两种形式——继承与上迭构造等问题。此外,也涉及到与上述问题有关的地槽褶皱作用的问题,在空间上地槽褶皱作用具有从两侧向中间迁移的发展历史,在时间上地槽褶皱作用远远落后於地槽沉积建造的结束,以及在同一地槽内地槽“封闭”具有不同形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陕甘宁盆地是华北陆块西部大型沉积盆地,其西缘,南缘均为中国大陆板块内部重要的地质分界线,由于古生代一中、新生代以来华北陆块与其相邻的各构造单元之间的拼贴作用,致使盆地内先后经历了至少四期迭加的构造活动,它们是1)早—中元古代的北北东向构造;2)古生代—中三迭世的近东西向构造;3)晚三迭世的近南北向构造和4)中侏罗世以来的整体掀斜构造。这四期构造活动依次迭加、改造,控制了不同时代和地区油气的生成、迁移和聚集条件。对这些条件的正确认识,将对区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宝山矿区位于南岭地区南部,中生代印支期-燕山期至少发生了两期褶皱作用,清楚地记录了自身的构造变形历史;为了解大宝山矿区构造演化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通过矿区内褶皱、石英脉、劈理、膝褶等变形构造的分析,首次识别了矿区内两个世代不同方向的褶皱构造的横跨叠加型式。发现早期褶皱(轴面走向NW-NNW向)形态较为紧闭,为斜卧褶皱;晚期褶皱(轴面走向为NE-NEE向)形态较为宽缓,为直立倾伏褶皱。结合大区域褶皱构造线的分析,提出华南地区横跨型叠加褶皱的早期褶皱应为近南北向,晚期褶皱为近东西向。基于矿区内多期变形构造的交切关系、石英脉辉钼矿年龄数据以及区域相关地质事件分析,这两组褶皱构造反映了大宝山矿区乃至华南地区中生代陆内两次变形事件:NW-NNW向褶皱是印支早期华南板块内部强烈构造-岩浆活动的结果;NE-NEE向褶皱是燕山早期华南板块陆内部变形作用的结果。大宝山矿区叠加褶皱变形研究不仅为研究华南大陆叠加褶皱变形特征提供了具体例证,而且对大宝山矿区多金属矿的勘探起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浙西下三叠系统政棠组(T_1zh)发育有典型的鲍马序列,是一套深水相浊积岩建造;区域构造环境初步分析表明浙西北地区具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楔特征。下三叠系统政棠组(T_1zh)与二叠系协调变形,其构造变形样式总体上以向西北逆冲的冲褶席(duplex)~ 为特征,变形强度自南东向北西呈递减趋势。上三叠统乌灶组(T_3w)为含煤陆相磨拉石盆地建造,变形样式以宽缓褶皱和逆断层组合为主。该区大地构造相主要为前陆褶皱冲断带相,而土三叠统乌灶组(T_3w)为前陆磨拉石盆地相,二者对浙西北地区早中生代造山作用的研究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地质调查与力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一个经过两期褶皱作用(横弯与纵弯)的实例,运用粘性流体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它的变形过程及几何特征。文章概括地介绍了该褶皱的地质特征及几何形态,并给出了选择材料参数的地质依据。计算中假设材料为各向同性、满足体积不可压缩的理想牛顿流体。数字分析的结果与野外实测的数据和对该褶皱所做的有限应变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它们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且该褶皱的发育经历了横弯和纵弯两期变形的迭加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本区前寒武纪早期地层的组成特点和划分对比、岩相建造古地理环境、古构造变形及其对变质铁矿的控制作用,提出本区地壳早期演化分为四个阶段:1.太古代陆核形成阶段;2.边缘褶皱带阶段;3.晚太古代统一地块分裂和早元古代断裂或拗陷槽地形成阶段;4.华北地台统一基底形成阶段。本区太古代变质铁矿分三种类型,主要成矿期受晚太古代嵩阳期东西构造控制,而后又受早元古代五台和中岳运动南北向构造迭加改造。造成同类型矿床东西成带,不同类型南北成行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4.
构造了形如a|a〉+b|β〉的a ̄N本征态的相于迭加态系,得到了这些态的复振幅m次方的两个正交厄米分量的正序排列方差,结果表明,这种相干迭加态可以存在振相的高次方压缩。  相似文献   

15.
甘肃红尖一带重晶石及多金属矿位于走廊南山地体与托莱山地体的构造结合部位,地层出露较为简单,主要为长城系桦树沟组及青白口系五个山组,其中长城系桦树沟组为含矿层位,区内构造较为复杂,主要为加里东期形成的褶皱、断层,也有后期构造。区内变质作用程度较低,属于低绿片岩相。区内侵入岩主要为中基性岩,基本构造分布。总体上红尖一带重晶石及多金属矿与镜铁山桦树沟铁铜重晶石矿床的地质特征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区位于青藏川滇歹字型构造体系东支,巴塘——哀牢山褶皱带中段西翼(图1、图2)。区内主要地层有中三迭统上兰组、上三迭统歪古村组、三合洞组,均作北北西向展布。一系列巨大的走向断裂十分发育。上三迭世早期火山活动强烈,其中歪古村组发育了一套中酸性火山岩系,南北向延伸达数百公里,明显地受主干断裂控制,作线状产出。一系列火口呈链状分布与火山岩带一致。  相似文献   

17.
新余铁矿田含铁岩系地层物质系统沉积的地球化学环境是一个氧化相—弱氧化相—弱还原相—还原相的演变过程。矿田经历了澄江—加里东构造旋回的多期次、多方向、多型式褶皱构造改造。新余铁矿田矿层和含铁岩系的各种成矿地质特征以及矿田东、中、西段构造特征是铁矿的沉积成岩作用以及构造演化历史的物质反映。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和历史分析方法分析矿田成矿地质系统的内在规律,总结新余铁矿田矿层和含铁岩系变化特征,矿层顶板、底板和含铁岩系标志层特征以及矿田东、中、西段构造特征。解释新余铁矿田单层矿"红绸舞式"褶皱的成因,为铁矿勘查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小康井田煤系地质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构造地质学原理和方法,阐述了小康井田3组褶皱、5组断层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从区域构造背景、构造应力场演化揭示了该井田地质构造的形成期次,即先后形成了压性结构面(以褶皱轴面、逆断层面为代表)走向呈北西西、北东东、北北西向的构造系统;分析了后期构造形迹迁就和改造先存构造形迹的力学性质转化,其中,由于断层多期活动的综合效应和构造抬升、应力松弛使绝大部分断层现今表现为正断层;指出走向为北北东向同沉积正断层对原始煤层的发育具有控制作用,其他方向的断层尤其是北北西向或近南北向的断层,主要表现为成煤后对煤层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点讨论了凤城县吕家堡子铅锌矿区变形方解石大理岩的超微构造特征。总结出不同构造部位具有不同的超微构造特征。该矿区主要经?过三期变形作用。第一期低温(<300°C±)高应变,产生走向褶皱。局部高温(400—600°C)低应变,产生翼部小褶皱(小走向褶皱);第二期高温(600℃±)低应变,产生倾向褶皱;第三期低温高应变,产生脆性与断裂构造。  相似文献   

20.
在以往研究二元函数Lagrange插值的基础上,对四面体框架上的三元Lagrange插值结点组可解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构造四面体框架上三元Lagrange插值可解结点组的迭加构造方法以及利用可解结点构造三元多项式空间上的插值多项式的方法,搞清了四面体框架上的Lagrange插值可解结点组的某些基本理论和拓扑结构.所得构造方法都是以迭加方式来实现的,这对于编译计算机算法程序,进而在计算机上自动完成插值可解结点组的构造并得到插值格式创造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最后给出了实例验证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