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在乳液体系中,选择蜜胺甲醛、尿醛、聚脲、聚氨基甲酸醣四种壁材。以原位聚合法和界面聚合法制备了辣索同系物——N-香草基壬酰胺微胶囊.电镜与红外光谱显示了微胶囊的形成,以X射线衍射、光电子能谱和比表面分析探索了微胶囊的表面性质。根据微胶囊的外观和囊壁结晶状态,囊壁可分为有规则结晶状态的无孔膜和无明显结晶峰的有孔膜两类,其表面碳原子的化学位移类似碳单质sp^3杂化态的构型。是导致各类壁材出现不同程度结晶区的重要原因,微胶囊颗粒间无明显孔分布、符合紧密堆积方式和Langumire解析式. 相似文献
2.
在乳液体系中,选择蜜胺甲醛、尿醛、聚脲、聚氨基甲酸酯四种壁材,以原位聚合法和界面聚合法制备了辣素同系物———N-香草基壬酰胺微胶囊.电镜与红外光谱显示了微胶囊的形成.以X射线衍射、光电子能谱和比表面分析探索了微胶囊的表面性质,根据微胶囊的外观和囊壁结晶状态,囊壁可分为有规则结晶状态的无孔膜和无明显结晶峰的有孔膜两类,其表面碳原子的化学位移类似碳单质sp3杂化态的构型,是导致各类壁材出现不同程度结晶区的重要原因.微胶囊颗粒间无明显孔分布、符合紧密堆积方式和Langumire解析式. 相似文献
3.
以热重法和Achar-Brindley-Sharp-Wendworth计算方法,进行了微胶囊热降解动力学的研究,获得了热分解活化能与反应机理函数.结果表明全部微胶囊热分解过程属于二级反应和一级反应的范畴,有时会产生二级反应过渡到一级反应的情况.释放动力学的研究以甲醇为溶出介质,在290 nm时辣素产生特征羰基吸收峰.结果表明,多孔性、低结晶度微胶囊的释放动力学在表观上比较符合零级规律,突释效应明显;无孔、高结晶度微胶囊的释放动力学在表观上比较符合Higuchi或一级释放规律. 相似文献
4.
流变模型壁表面对流体吸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毛细管粘度计,测量误差的来源主要有10种,其影响最大的是壁效应,它是流体在壁面处发生的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的总效应,它使得应用伯肖叶方程计算出的粘度值偏大,测量粘度时往往需要对粘度计进行修正.报道了应用流变模型测定不同条件下、不同流体的吸附力及其一些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包裹α—淀粉酶微胶囊的制备及释放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液中干燥法,以乙基纤维素为膜材,研究了一淀粉酶的包裹和促进淀粉水解的释放性质.在实验室条件下,为生化产品的合成和转化,为酶的保护和固定化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从猪卵巢表面的卵泡(直径约5—6mm)内抽出卵母细胞制做扫描电镜标本,进一步从三维结构方面探讨了联系卵丘细胞与卵母细胞的结构形式。结果表明,ZP表面有许多小孔,与ZP相邻的卵丘细胞表面不仅有细长突起伸入小孔内,而且有的突起中间及端部形成圆形颗粒聚集在ZP小孔周围。在最外层卵丘细胞表面有圆形突起及长达7um的细胞突起。 相似文献
7.
增强相的随机分布使得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复杂微观结构,极大地影响其物理力学性能,然而复合材料内部微观结构的纳米尺寸无损检测分析仍然存在极大挑战.该文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原子力显微技术(AFM)非接触模式下,带电探针与BaTiO_3/PS复合材料间的力电耦合交互作用,分析复合材料内的电弹性场分布,探究增强相掩埋深度与极化取向对AFM响应信号和静电力的影响.该研究为复合材料内部微观结构的AFM无损检测实验分析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8.
9.
10.
应用XRD及BET方法研究了MoO3-Fe2O3,MoO3-V2O5,MoO3-TiO2(锐钛矿),MoO3-WO3和MoO3-ZrO2五种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界面上的相互作用及非晶相自发分散.这些二元氧化物均含有0~100%之间的十个不同掺杂配比的MoO3,经干混和适宜温度下焙烧而得.XRD晶相定量分析及外推法证明,每种组分氧化物都在界面上自发分散为非晶相,并具有各自的分散阈值.当配比大于分散阈值时,各组分氧化物焙烧后的剩余晶相量与加入晶相量之间为线性关系,其中MoO3和ZrO3的斜率显著小于1.BET测定证明,所有试样的比表面积(3.71~11.25m2/g)较常见载体如SiO2等小得多.MoO3在五种二元氧化物界面的分散阈值各不相同(0.33~1.43 g/100m2),远大于唐有祺等人根据O2-密置模型计算得的在高比表面载体上的单层饱和容量(0.117g/100m2).这预示着界面上可能存在非单层分散及表面化学反应,XRD晶相分析及后续文章中FT-IR等表征手段证实了此点.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晶α-Ga2O3: Eu3 发光粉体.对不同掺杂浓度、不同煅烧温度的系列样品,均观测到Eu3 的室温强特征发射.样品的晶相与发射性质的研究表明,所制备的样品经600℃到950℃热处理后,晶相为三方相;最佳的掺杂浓度为2%,特征峰613nm (5D0→7F2)最强;能量传递主要是电荷转移(CTB). 相似文献
12.
从分析液体表面张力σ的微观机理出发,应用表面层的定性微观图片,阐明液体内部微观粒子与液体表面层的微观粒子同其它微观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同的.可把液体表面层微观粒子看作介乎于液体性质与气体性质之间的第三相.临界点时,第三相消失,故σ趋近于0,据此预测应能将张克武气体不平衡状态理论方程推广应用于σ的研究,导出液体表面张力理论方程,经用各不同结构类型的极性与非极性纯质268种1482个实验数据检验,平均误差1.40%,且其物理意义明确,仅知Tm,即可精确预测若干结构类型的σ,显著优于前人各式,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