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芫菁是一类重要药用昆虫,本文对新疆41种芫菁的形态,生物学和分布进行了简要记录,并编制了属、种检索表,供新疆芫菁分类鉴定使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偏关县豆芫菁的危害状况,阐述了豆芫菁的体形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提出了综合治理豆芫菁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娜娜 《科技信息》2011,(7):I0121-I0121,I0193
王小慧是后现代女性摄影家中具有典型代表的女性摄影家,她用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女性柔美心理创作了一些列摄影图像,本文通过她从早期到现在的影像来揭示王小慧创作的心理变化和对社会文化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几乎所有的论者都认为,陈染的“私小说”是她自己“私人生活”的抒写.但作为时代环境的共同受用者,与其经历相似的其它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也多与陈染相似.所以陈染对孤独境况、痛失精神家园之感、人与人的隔膜等的抒写应是非个人性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细纹豆芫菁(Epicauta mannerheimi)和大斑芫菁(Mylabris phalerata)成虫的生殖腺解剖,并对大班芫菁成虫的生殖腺进行组织学研究,发现两种芫菁生殖腺形态上的异同与其分类地位有关。对大斑芫菁生殖腺组织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就它与芫菁在虫体内和虫体同的贮存和运转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文学世界的主题是"悲凉"———她借助于消解爱情来强化人们追求的空幻,以人与人之间不能沟通的隔膜,强调这是一个没有爱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斑蝥素是芫菁科昆虫合成的一种倍半萜类物质,对于治疗肿瘤和其他疾病有特别的疗效.通过构建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SSH),筛选眼斑芫菁在斑蝥素合成期的差异表达基因.用斑点杂交对消减文库中的1 500个克隆进行筛查,130条特异表达序列标签(ESTs)进行分析.34条(26%) ESTs与NCBI中标注的假设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 45条(35%) ESTs与NR数据库中的序列没有同源性,可能代表新的基因; 51条(39%) ESTs与已知基因的序列同源性很高,这些基因参与了生物调控、应激反应和解毒、信号转导、代谢与合成.最后通过实时定量逆转录PCR对文库中的9个上调表达基因进行验证.对眼斑芫菁在斑蝥素合成期的表达进行研究,为最终阐明斑蝥素的生物合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我女儿大学毕业不久,今年23岁,有一次与我闲聊,说起她的同龄人中大多对其父辈的“上山下乡”经历很隔膜、很陌生,并针对目前传媒上的许多说法她向我提出了问题。以下就是我们的对话,☆是女儿,★是我。  相似文献   

9.
麻蜥和蟾蜍肺微血管铸型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搞清蜥蜴和蟾蜍肺微血管构筑的特征与差异,利用扫描电镜对密点麻蜥(Eremiasmultiocellata)和花背蟾蜍(BuforaddeiStrauch)的肺微血管做了铸型观察.结果表明,密点麻蜥肺内壁上有许多网状隔膜、次级隔膜和三级隔膜,将其肺壁内表面分隔成许多囊状室、小室、亚小室.花背蟾蜍肺内壁上仅有网状隔膜和次级隔膜而没有三级隔膜,将其肺壁内表面分隔成许多小室和亚小室,花背蟾蜍肺内壁上的网状隔膜比密点麻蜥明显稀少.在肺泡壁和各级隔膜上均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相互吻合成单层密集网.密点麻蜥和花背蟾蜍肺泡毛细血管直径分别为7 0~12 5μm和11 5~15 5μm,毛细血管间的网眼孔径分别是5~17μm和9~21μm.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在他的笔下,人与人的“隔膜”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其包括先驱者与群众之间。先驱者之间,民众之间,男女两性之间的隔膜。鲁迅小说不仅从历史、现实以及人们的心理上探寻了造成隔膜的复杂原因.而且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展望了消除隔膜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1.
王小妮的散文,在朴素平实的外表下,却蕴含着一种在当今散文中少见的终极关怀精神:对理想、道义的坚守,对人的尊严、个性的确认,对普通人苦难与不幸的宏大悲悯,以及对现代世俗生活的深刻置疑。她散文的题材域是宽阔的,但其内在精神却都可以归结到对人的关怀上来。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究竟什么是人,什么是人应有的家园?”与对人的理解相应的是她对诗的理解:“活着之核就是诗的本质”;“诗人就是最平常的人。”由此导致其散文无论内涵还是形式都具有一种沛然诗性。  相似文献   

12.
王安忆有些小说营构了一个“家族”,它是作家创造的文学世界,也是作家对自己家族历史的隐晦表达;同时,她的另一些小说关涉上海这座特殊移民城市的历史形成。不同于在个体中实现历史的投射,这些“家”、“城”小说,通过想象和理解,建构起了王安忆的另一种历史。  相似文献   

13.
"锋"考     
在中国传统农具中,“锋”是什么样的农具,长期以来学术界说法不一,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文章首先介绍了有关专家学者关于“锋”的各种观点,然后依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对“锋”作了系统考究,形成了对“锋”的比较全面的认识。认为:历史上确曾有过名称为“锋”的农具;“锋”应该是尖刃的、不用畜力曳拉的、主要用于中耕的镢类或铲类多用途手工农具;《王祯农书》记载的“锋”可能是古“锋”的一种形式;近代云南大理地区仍在使用的一种尖刃锄,则可能是古“锋”另一种形式的孑遗。  相似文献   

14.
池莉作为我国当代著名女作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关注着女性在婚姻、家庭、事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最大程度地还原生活的本色。她的作品中一个个女性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女性的身上闪耀着理想的光辉,却又在现实中苦苦挣扎。本文试从其不同时期作品中女性性格来分析池莉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王塘南"全归"思想的具体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其一,"全归"有别于"善恶之名"而指向"全其本心之仁";其二,"全归"有别于"形气"之"可朽"而指向"真性"、"精神灵爽"之"不朽";其三,"全归"有别于"拘于枝节"而指向"直透真性";其四,"全归"有别于"有所为而为"而指向"为其所当为".不仅如此,塘南"全归"思想亦有一定历史渊源,且在宋明以"全归"释生死的儒家生死观的建构上具有承上启下之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多重证据法发掘神话背后的历史信息,探考西王母神话中两大要素与华夏史前文化大传统的渊源关系,即女神崇拜和美玉崇拜(拜物教),还原欧亚大陆史前“女神文明”大背景,解析夏商周三代以来地域文化兴衰更替的线索,说明玉山与玉胜形象发生的考古实物原型,揭示后起的儒家河图洛书新神话系统如何继承和改造美玉崇拜、排斥和遮蔽女神崇拜,使西王母形象被道教接纳和再造,削弱其独立女神的地位,匹配男性神祗东王公或玉皇大帝。  相似文献   

17.
王朔小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放在社会关系变革、新阶层涌现以及思想文化变迁的“转型”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加以考察,才能清晰地展示作品的时代风貌和特殊意义。意识形态的松动、文化选择的多样为另类的王朔小说打造了生存的空间;而世俗力量的显现和膨胀则使迎合大众的王朔小说声名大震。  相似文献   

18.
王贞仪在清代诸多女性作家中较少受到关注,她学识广博,见识深湛,在数学、天文、历法、医学、史学方面,都卓有成绩,在文学创作上亦能自成一家,这些主要体现在她唯一存世的《德风亭集》中,其诗词恣意放达,内敛思深;气势飞动,潇洒不拘;不为藻饰,直抒性灵。  相似文献   

19.
大观园中的"士大夫"典型--论薛宝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宝钗这个外表温婉多才的封建“淑女”的身上,蕴藏着中国封建“士大夫”身上所能够有的极深的思想修养和那个时代人们心目中的最高的“美德”,是中国封建道德、封建化的最高结晶,也是最理想的性格。她既有“处则为真儒”的涵养,又有着“出则为王佐”的才能。薛宝钗形象是儒家理念与道家权术的最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0.
王安忆在首次涉笔性爱,使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由社会层面发展到性别自觉阶段,达到了第一次飞跃和突破之后,其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并未仅仅停留在对内容的书写和挖掘上,而是进一步上升到对文本形式的改造和利用上。王安忆在其女性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成功实现了进一步突破,这奠定了她作为一位女性主义者的坚实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