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临床资料女性,52岁,因反复寒战高热15天,出现黄疸3天入院。CT检查提示:胆总管下段十二指肠乳头处管腔突然中断,省壁呈不规则给节状向腔内突起。胰管不扩张。生化检查:ALT229U,TBIL25mmol/L。诊断为胆总管下段癌。先行胆囊造瘘术减黄时,进行了腹腔探查以了解肿物是否可以切除。18天后行二期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时,由于腹腔粘连较重未能显露和切断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主干。因此,在游离十二指肠横部后切除胰头及十二指肠时,靠近肠静脉,用止血钳分段错夹、切断、结扎构突组织及其内的血管,包括胰十二指肠下动脉的前支和后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技巧和手术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76例急性胆囊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75例腹腔镜手术成功,手术时间45~130min,平均72min,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治愈,42例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3例术后短时胆漏,均经术中放置的腹腔引流管引流后停止,无腹腔大出血、腹腔感染病例,无死亡病例. 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正确认识其病理特点,提高手术技巧,灵活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和降低中转开腹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早期超声图像特点及其对临床诊断、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2 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早期超声图像特点及临床表现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早期超声图像特点为 :胆囊极度肿大 ,宽径比长径增大更明显 ,胆囊张力极高 ;胆囊壁增厚、粗糙 ,可发生局限性增厚 ,胆囊与肝之间有条索状的细的液性暗区 ,胆囊内有稠厚的胆汁或脓汁 ,多数伴有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结论 :超声检查对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可对术前急性胆囊炎程度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总结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经验.2006年1月至2011年11月,共468例急性胆囊炎行LC.术中行胆囊减压,将胆囊颈部嵌顿的结石反向推至胆囊内,恢复胆囊三角的解剖关系,紧贴胆囊颈分离解剖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对增粗的胆囊管用7号丝线结扎后再加钛夹或可吸收夹;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者,对短胆囊管,在明确三管的关系后用1枚钛夹夹闭胆囊管,离断时留部分组织以防钛夹脱落.468例术后均放置腹腔引流管,完成LC,11例中转开腹,其中Mirizzi综合症Ⅰ型1例,胆囊与周围紧密粘连16例,29例为胆囊三角粘连严重,解剖不清.2例术后胆漏,经保守治疗痊愈.367例随访1~12个月,平均4.6个月,无胆总管残余结石等并发症.LC治疗急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严格病例选择,酌情处理胆囊三角,常规放置引流管,适时中转开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分析慢性胆囊炎的胆囊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旨在提高对慢性胆囊炎的诊断精度.对经手术和病理诊断证实的慢性胆囊炎患者20例和30名正常人的胆囊动脉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进行测定.测定的指标为:胆囊动脉的最大流速,最低流速,平均流速以及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和最大与最低流速之比.慢性胆囊炎患者的胆囊动脉血流速度增快,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仅依靠二维图像中胆囊壁增厚对慢性胆囊炎进行诊断并不可靠.若同时伴有胆囊动脉流速增快时,可作为诊断本病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刘玉萍 《甘肃科技》1999,15(3):26-26
国内曾有报道胆囊壁的厚度在胆囊炎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但有关老年脂肪肝患者部分胆囊壁增厚的机制,目前尚未明了。这方面的报道见知较少。笔者经回顾性调查,证实了B超对老年脂肪肝的诊断价值,并对老年脂肪肝患者胆囊壁声像图特点进行了动态观察。1临床资料病例选择...  相似文献   

7.
某患者1:女,61岁.2002年2月16日以"慢性胆囊炎并结石"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坦胆囊区有压痛无反跳痛,胆囊未扪及,肝脾未扪及Murphy's(+),未触及包块,血常规及肝功大致正常.B超报告:①胆囊炎并胆囊结石;②胆管炎.于2月19日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与周围粘连致密,分离粘连,胆囊大小8cm×4cm,张力高,壁纤维增厚,内有白色脓汁和2.5cm×2cm结石2枚.逆行切除胆囊.诊断为化脓性胆囊炎并结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最佳手术时机及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资料,依据发病后手术时间分为A组(<48h)、B组(48~72h)、C组(>72h)、D组(控制感染后择期手术),分析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结果 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肿大、体温≥38℃、右上腹肌紧张、白细胞>15×109/L、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壁厚度≥6mm与中转开腹率相关(P<0.05);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及右上腹肌紧张是腹腔镜胆囊切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作后48h是较为理想的腹腔镜手术时机,术前应考虑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白细胞计数等影响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手术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 10/2007-3收治的22例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LC病例。结果:应用熟练的镜下操作技术,仔细解剖Calot三角、近胆囊断离胆囊动脉、恰当处理术中出血、灵活应用电凝止血与钛夹止血相结合,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6例,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6例,系因合并胆囊癌、十二指肠球部巨大溃疡、Mirizzi综合征、胆囊壶腹部与胆总管粘连严重、胆囊十二指肠致密粘连及内瘘形成等原因而中转开腹,无术中大出血、肝外胆管损伤而中转开腹的病例。无术后胆漏、腹腔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近期随访无胆管狭窄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胆囊炎行LC安全可行,关键是术者必须充分了解LC操作要点和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手术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10/2007-3收治的22例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LC病例.结果:应用熟练的镜下操作技术,仔细解剖Calot三角、近胆囊断离胆囊动脉、恰当处理术中出血、灵活应用电凝止血与钛夹止血相结合,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6例,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6例,系因合并胆囊癌、十二指肠球部巨大清疡、Mirizzi综合征、胆囊壶腹部与胆总管粘连严重、胆囊十二指肠致密粘连及内痿形成等原因而中转开腹,无术中大出血、肝外胆管损伤而中转开腹的病例.无术后胆漏、腹腔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近期随访无胆管狭窄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胆囊炎行LC安全可行,关键是术者必须充分了解LC操作要点和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推测了中国未来英语教学的状况。文章简要介绍了中国目前使用的英语教学法;在未来的十年中,英语的教和学可能产生的变化;探讨了学生可能产生的变化及他们学习英语原因的变化;英语语言及网络的发展可能对中国的英语教育产生的影响;以及英语教师们如何看待未来他们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借助Bauer定理给出了一个猜想的简短证明:如果图G含有k-因子且是2-连通的,并满足σ2(G)≥n-k,那么图G是哈密顿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战后日本历次颁布的体育教学大纲进行研究,对大纲中的课程目标进行历史分期,归纳起来,战后日本现代体育课程目标大致可划分为六个时期:(1)强调生活目标时期(1945—1957年);(2)强调基础运动能力与技能时期(1958—1967年);(3)学校体育的发展体力时期(1968—1977年);(4)终身体育与快乐体育时期(1978—1988年);(5)自我教育时期(1989—1997年);(6)多元化体育课程目标时期(1998—今)。研究对各段时期课程目标的侧重点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社会发展最终是以人的发展为尺度的,而人的精神生活,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漠视和冷淡.构建未来中国的和谐社会之根本在于教育,尤其是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了罗非鱼海水养殖鱼种运输、海水放养驯化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中国旅游立法的现状,分析旅游立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旨在重视旅游立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旅游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7.
我国湿地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概括了近年来我国湿地的研究进展,包括湿地的定义、湿地的分类,并探讨了近年来湿地功能和效益、湿地开发利用、湿地保护以及湿地恢复和重建等四方面研究工作进展,并提出了今后湿地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国中之国”问题是关乎国家安全利益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个大问题。笔通过对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当今中国仍存在着的冠有“国”字称谓之政权组织的分析研究。得出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国中之国”都不是现代国际法语汇中的“独立国”,更不是相对中国而言的所谓“外国”。它们或为中国改朝换代时遗留的“残存国”,或为统一多民族中国缔造时期的“并立国”,或为中国巩固时期的“藩属国”,全部都是完整中国的组成部分的结论。有力批驳了“台独”、“疆独”和“藏独”谬论,阐明了台湾、新疆和西藏自古就是完整中国的组成部分的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