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昆虫研究所寄生蜂组自一九六七年开始,进行了寄生蜂防治农作物害虫的研究。五年多来,他们在上海、太湖流域和两广稻区对水稻三化螟卵的寄生峰种类和自然杀伤害虫作用进行了调查和利用啮小蜂防治三化螟的研究。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上海、太湖和两广一些地区螟卵寄生蜂的一些分布情况,为开展以虫治虫提供了一些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着重对螟卵啮小蜂接种培养、寄主情况和放蜂治螟等进行了试验,对利用螟黄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和  相似文献   

2.
稻螟啮小蜂是三化螟的一种寄生蜂,1957年于温州市郊的第三代三化螟卵块里初次发现,卵寄生率仅0.2%,1962年第四代三化螟卵寄生率上升到1.7%,1963年第三、四代三化螟卵寄生率迅速上升分别达3.1%和39.2%,我所当时曾对此蜂作了一些调查研究,1964年以后田间螟卵寄生率骤然降低,1971年重新采集三化螟各代卵块885块,经检查未见有该蜂寄生。现将1962——1963年饲养调查结果整理如下,供今后探讨啮小蜂在本地利用和保护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繁殖利用各种寄生蜂防治农作物害虫,我们必须了解各种蜂的特性,做好繁殖、放蜂工作。现将几种蜂的特性介绍如下:一、各种寄生蜂的特征与分布我国水稻螟虫卵寄生蜂有以下七种:(1)稻螟赤眼蜂;(2)螟黄赤眼蜂;(3)松毛虫赤眼蜂;(4)螟卵啮小蜂;(5)长腹黑卵蜂;(6)等腹黑卵蜂;(7)螟黑卵蜂。  相似文献   

4.
黑尾叶蝉的天敌种类颇多,其卵、若虫和成虫均有许多天敌,对抑制黑尾叶蝉的发生量有一定的作用。据我们初步调查,属于昆虫和蜘蛛类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卵寄生蜂:黑尾叶蝉卵寄生蜂有褐腰赤眼蜂、黑尾叶蝉赤眼蜂、黑尾叶蝉缨小蜂和黑尾叶蝉大角啮小蜂等四种。田间查到以褐腰赤眼蜂寄生率最高,黑尾叶蝉缨小蜂次之,其余两种较少见到。  相似文献   

5.
稻螟赤眼蜂 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 是多种农作物鳞翅目害虫的重要卵寄生蜂,目前已知它能寄生2目、10科、38种昆虫卵(张荆,1980通讯;张孝羲等,1981)。笔者于1980—1982年在闽北沙县调查稻田赤眼蜂过程中,发现稻螟赤眼蜂的另一重要自然寄主——沼刺水蝇 Paralimna sp., 这是迄今所知3种沼蝇 Sepedon spp. (沼蝇科)以外的又一种双翅目蝇类寄主。近年来,沼蝇作为稻螟赤眼蜂的过渡转换寄主在稻田环境内出现,已经得到广泛重视。沼刺水蝇在闽北稻田及其周围,数量十分丰富,成虫周年均可发生。笔  相似文献   

6.
芜湖地区水稻由于受三化螟为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一般年分约减产一、二成,严重受害年分如1965年和1970年部分社队单、双晚稻减产高达五成以上。因此,三化螟是芜湖地区水稻生产的重大威胁。考虑到长期单纯应用化学防治容易造成农药公害,从而在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的总体中,积极开展稻螟生物防治,研究利用螟卵寄生蜂防治三化螟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方法。这就必须首先查明芜湖地区三化螟卵寄生蜂的种  相似文献   

7.
苍耳螟寄生蜂种类调查及黄眶离缘姬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苍耳Xanthium sibirium属菊科,为一年生草本,是稻田周围常见杂草类寄主植物,在我国广有分布.作者从1992—1997年查明湖南省部分地区苍耳蛀虫种类和苍耳螟寄生蜂种类,考查五千多头幼虫,鉴定出四种蛀虫,17种寄生蜂,其中姬蜂7种,茧蜂7种,小蜂3种.黄眶离缘姬蜂数量较多,寄生率较高,可达19%.该蜂是苍耳螟幼虫的一种主要寄生蜂,并可寄生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进行了黄眶离缘姬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1972——1973年,我们对本省水稻三化螟虫卵寄生蜂作了初步普查,着重对防治水稻三化螟虫效果较好的啮小蜂进行了引种,省内普查以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初步研究。现将两年来试验观察的有关材料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9.
初步调查了安徽芜湖稻田害虫的小蜂总科寄生蜂种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结果显示,共采集了小蜂714只,隶属于9科、28属、34种,其中安徽新纪录科1个,安徽新纪录属16个,安徽新纪录种21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赤眼蜂科为1.31,其次是金小蜂科和缨小蜂科,分别为1.20和1.14;均匀度指数最高的是旋小蜂科为0.99,其余较低;以金小蜂科的物种最为丰富,而数量上以赤眼蜂科最多.稻螟赤眼蜂、褐腰赤眼蜂和赤带扁股小蜂是值得开发利用的本地寄生蜂资源.  相似文献   

10.
74一5271/72 以蜂、菌为主的综合防治水稻害虫试验 总结(12页) 广西农科院.飞 一九七四年74一5283/84 应用不育技术消灭三化螟的初步试验报 告(4页‘) 广东农林学院 一九七四年74一5273/74 广东省1973年生物防治研究概况和今后 工作意见(11页) 广东省农科院 一九七四年74一5285/86 亚非草蛤的人工繁殖试验初报(4页) 广东农林学院 一九七四年74一5275/76 螟卵啮小蜂寄生—莎草螟研究初报 (12页) 广西农科院 一九七四年74一5287/88 有关稻螟赤眼蜂由间转换寄主一一治蝇 的资料(6页) 浙农大 一九七四年74一5277/78 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豆无…  相似文献   

11.
去年二月,广东省科研领导小组根据省革委会领导同志的指示,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革命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以廉江县为重点,在当地革委会的领导下,组成了以贫下中农为主体的三结合科技队伍,对水稻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开展了群众性的科学实验。到今年五月,在廉江县六个公社、十二个点的三百九十六亩稻田中,利用螟黄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虫,灭卵率达到80%以上,最高达97.2%,获得了显著效果。用这种蜂防治稻纵卷叶  相似文献   

12.
非农田生境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 Stl 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 在我国, 其间歇性大发生的局面仍没有改观. 以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为主的控制策略正日益受到重视. 在田埂和路边2 个亚种库中, 共收集到能寄生褐飞虱卵的寄生蜂20 种, 分别属于缨小蜂科和赤眼蜂科. 其种类和数量在1 月份有所下降, 在3 月底和4 月初开始上升. 水稻移植后稍有下降. 早稻收割后和晚稻生长后期, 又明显增加. 两个亚种库的群落优势种类也基本相同, 通常为稻虱缨小蜂和拟稻虱缨小蜂, 但优势度指数不同. 飞虱卵寄生蜂的种库对稻田寄生蜂群落的重建、结构及功能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啮小蜂属黑棒啮小蜂种团(Tetrastichus howardi species group)属膜翅目,姬小蜂科,啮小蜂亚科(Hymenoptera,Eulophidae:Tetrastichinae)。笔者详细介绍了该种团的识别特征和8种寄生蜂的地理分布、寄主种类、食性及生物学特性,系统综述了黑棒啮小蜂(Tetrastichus howardi)和白蛾黑基啮小蜂(T.nigricoxae)2种重要寄生蜂的生物学、行为学、人工繁殖与释放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分析这些寄生蜂生物学共性与区别的基础上,还探讨了今后应用白蛾黑基啮小蜂防治杨树人工林食叶害虫的研究方向与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4.
项目简介 浙江大学核农所自1994年开展Bt转基因水稻育种研究至今,已育成对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螟等鳞翅目害虫具100%抗性,并稳定遗传至R7代的“克螟稻”,并以此为种质,初步育成了具推广前景的一大批早籼稻、杂交籼稻新品系、新组合,可望从2000年开始较大面积示范。  相似文献   

15.
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控制苏北地区杨树舟蛾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进行了林间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杨树舟蛾类害虫卵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密度下释放赤眼蜂均能有效达到控制杨树舟蛾类危害的目的,使林间赤眼蜂寄生舟蛾卵的寄生率显著提高;以释放赤眼蜂40 000头/667 m2防治处理的舟蛾卵粒寄生率(60%以上)显著高于20 000头/667 m2处理的寄生率(40%)。在3个杨树品种(107杨、46杨、2025杨)的林地内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各处理下叶片受害率较对照处理分别由31.84%、41.23%和29.73%降到3.01%、2.42%和4.22%,且差异显著,3个杨树品种林间无显著差异;各处理舟蛾卵粒寄生率与对照相比由10.52%、8.86%和9.36%分别显著提高至69.41%、45.54%和70.7%,3个杨树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在舟蛾卵期利用松毛虫赤眼蜂和蛹期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混合防治杨树舟蛾的防效(31.31%)显著优于单种释放的防效(赤眼蜂16.38%,白蛾周氏啮小蜂14.37%)。  相似文献   

16.
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高潮中,为了消灭水稻主要病虫害,多打粮食,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在省林科所及金华县东方红林场等单位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下,我们于今年6月中下旬第二代稻纵卷叶螟发生期间,在本所二队和叶村大队早稻本田进行了放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室内试验来看,螟黄赤眼蜂寄生稻纵卷叶螟卵的能力极强,寄生率达96.7%。从大田实际放蜂结果考查,螟黄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率也达73.7~93.6%,平均达84.76%,田间卷叶率也相应下降65.2~72.9%。现将情况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气味受体OR在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嗅觉识别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利用Illumina Hiseq~(TM) 2000平台对其触角进行转录组测序,从转录组序列中得到了一个普通气味受体OR1的基因全序列,对其进行多角度的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周氏啮小蜂OR1基因全长为1 257 bp,编码418个氨基酸.将周氏啮小蜂的OR1氨基酸序列与18种膜翅目昆虫进行比对的结果表明,周氏啮小蜂的OR1氨基酸序列与短管赤眼蜂和丽蝇蛹集金小蜂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均较高,根据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也表明周氏啮小蜂与短管赤眼蜂和丽蝇蛹集金小蜂的亲缘关系接近.与寄主单一的对叶榕传粉榕小蜂相比,周氏啮小蜂OR1的同义突变率较低,密码子偏好性也相对较低,主要接受负选择压力.  相似文献   

18.
笔者曾于1983年发表一文,称沼刺水蝇 Paralimna sp。是稻螟赤眼峰 Trichogrammajaponicum 的新寄主。现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范滋德先生再次鉴定,认为原报道的沼刺水蝇,系属误订。它的正确名称应是背点刺角水蝇 Notiphila dorsopunctata Wd.,特此更正。据笔者初步了解,刺角水蝇属 Notiphila 有三个种在菲律宾曾报道是稻螟赤眼蜂的寄  相似文献   

19.
新疆赤眼蜂、缨小蜂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近几年采自新疆各地的赤眼蜂科标本约1200号,缨小蜂科标本约3000号,经初步制片研究,已鉴定出新疆地区的赤眼蜂科资源15属,缨小蜂科资源12属,除了赤眼蜂属Trichogramma Westwood在新疆地区过去曾有记载外,其余赤眼蜂、缨小蜂各属资源都是首次发现。为方便进一步调查这两类寄生蜂资源,特将新疆已知的15属赤眼蜂和12属缨小蜂的主要鉴别特征以检索表形式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利用害虫天敌来防治害虫是植物保护的一个组成部分,我所从1972年开始,应用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研究。1973年放蜂115亩防治稻纵卷叶螟平均卵寄生率为54%;1974年放蜂155亩,平均卵寄生率上升到81.17%;1975年放蜂1252亩,有765亩(占放蜂面积的60.38%)在防治标准之下;1976年放蜂1026亩,有64.62%面积在防治标准之下。用赤眼蜂防治稻田虫害若能抓住环节,一般寄生率可达70~80%。现阶段由于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