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伯特·S·科恩是当代美国的著名科学哲学家,美国波士顿大学哲学教授。由他领衔主编的《波士顿科学哲学研究丛书》从1963年出版第1卷开始,到现在已满70卷。这套书大体上代表了当今世界科学哲学的主要潮流。其中1980年出版的《科学发现:案例研究》和《科学发现、逻辑与合理性》姊妹卷曾被誉为十九世纪惠威尔的《归纳科学历史》和《归纳科学哲学》在二十世纪的再现。科恩教授是美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尝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整个科学的学者之一。他坚持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广泛分析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对科学的作用,特别是语言和逻辑思维的作用。由此他高度评价了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在这个方面的贡献,并给予皮尔斯、马赫、赖欣巴赫、杜威、纽拉特等思想家以应有的历史地位,以资推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科恩在1964年国际科技大会所作题为《科学和伦理学》的影响广泛的演说中,曾系统阐述过科学理性同人类自由的内在联系。本文继续了对同一主题的分析,即科学作为人类有目的的、自觉的生活方式,不能不受到政治和哲学的作用,从而也不能不服从于某种超越于科学之上的对人类自由和社会民主的追求。科恩的这些探索,不失为现时代向前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有益的尝试。本文译自《纪念伊姆雷·拉卡托斯论文集》(《波士顿科学哲学丛书》第39卷,1976年)第79~86页。原文是作者在第五届国际“科学和社会”大会(1973)上的演说的浓缩。罗伯特·科恩教授目前正在我国访问讲学,他的观点引起了我国听众的广泛兴趣。仅以此文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关心公众对科学的了解呢?首先,对科学是我们的文化的最伟大的成就这一点是有疑义的,而且值得人们对它进行了解;其次,科学会影响每个人的生活,而人们需要了解它;第三,许多的国家政策的制订都包含着科学,而且只有当这种决策是通过了解情况的辩论而制定出来的,它们才会真正是民主的;第四,科学需要公众的支持,而这种支持至少是(或者说至少应该是)建立在公众对它有一种最起  相似文献   

3.
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们若干年前就断言含氯氟烃聚合物破坏臭氧层,那么为什么现在关于这个问题的辩论仍很激烈呢?1995年12月,当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出现在布满鲜花的斯德哥尔摩演奏大厅接受古斯塔夫历世国王卡尔颁发的奖品时,他们遇到了一些纠察的阻挠。为什么呢?因为这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的两个人,F·舍伍德·罗兰(F.SMIwmxZR0wioh)和马匹奥·莫里拉(Mall。Molina)由于他们在臭氧减少的化学理论方面的开拓性工作而正在受到嘉奖。他们的研究表明,被叫做含氯氟烃的化合物--曾广泛用作致冷剂和喷壶中的推进剂--是保护我们免受太…  相似文献   

4.
对大脑的科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林森 《世界科学》2000,(11):11-13
右脑之谜 科学家们发现,大脑之谜很大程度上就是右脑之谜。以下是科学家对右脑的评价。 右脑是祖先脑右脑有一个隐蔽得很深的重要功能:保留和储存通过遗传因子留给后代的全部信息,因而被指称为“祖先脑”。右脑储存的祖先遗传因子,随时随地都向后代昭示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的方向。与右脑有别,左脑是储存着出生以后所有信息的“自身脑”。 右脑是无意识脑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层基础。左脑是“意识的”心理过程的中枢。做梦、顿悟、灵感等“无意识”心理过程,则主要是右脑的功能。左脑不会“说话”,它缺乏语言功能。 右脑是节能脑右…  相似文献   

5.
正人们正在寻找冠状病毒的确定性,而这有悖于导致科学突破的情景。作为普通的推特用户,我仔细选择我在网上所关注的人和组织,而这就是我的问题所在。在社交媒体上,我们更有可能接触和信任与我们观点一致的内容,从而充满了我们已经同意的观点。其中一些观点是基于政治或宗教意识形态,另一些则是基于最薄弱的证据或最肤浅和不可靠的信息。在这种思想冲突和世界观两极分化的背景下,要求我们比以前更加信任科学和科学家。  相似文献   

6.
狄拉克的青年时代正好是原子物理实验积累了大量材料,量子理论处于急剧变革的时期。由于深受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二十世纪物理学中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由于个人的勤奋和思想方法的正确,狄拉克在量子力学的理论基础,特别是普遍变换理论的建立方面,在相对论性电子理论的创立方面以及在量子电动力学和量子场论的建立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有力地推动了量子物理学的发展。由于这些贡献,狄拉克享有崇高的声誉。继1933年获得诺贝尔奖金之后,他又于1939年获得英国皇家学会最高奖章,1952年获皇家学会Coply奖章,1968年获Oppenheimer奖章,得到了一系列极高的荣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结构主义的科学观作了比较完整的论述。作者认为当代的科学哲学家对科学理论的性质没有作出恰当的说明,逻辑经验论的说法同样不高明。结构主义对整个问题进行重新考察,提出了新的探讨方法和新的看法。作者从对一般认识论的探讨,提出“中流原理”,反对认识论的终极物,把结构作为认识论的直接而完整的对象。结构是有组织的变换系统,这些变换受规律支配,而且自动调节。这就是结构的定义。把结构的观念应用于科学理论,从一种非传统看法阐述了结构主义对科学理论的说明。结构主义对科学理论分析的探讨方法不仅说明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的方面,而且说明它的发生的、历史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9.
张剑 《科学》2006,58(6):26-28
任鸿隽作为中国近代科学最为重要的组织者之一,他是中国科学社的灵魂人物,先后出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中基会)领导人、四川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兼化学研究所所长等。他关于中国近代科学全面发展、优先发展与有序发展、国家发展的科学发展战略理念,通过这些职位与实践,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年是任鸿隽诞辰120周年,梳理他的科学发展战略理念及影响,不仅是对他的缅怀,对今天我国科学发展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学的道路>汇集了63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撰写的文章,逼真地展现了科学家的精神风貌与走过的艰辛历程.630多篇各具特色的自述,从不同的侧面客观地、真实地展现中国科学界的风范,为中国思想史和科技发展史研究留下了珍贵的史料.笔者感触一二,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1.
在人们的记忆中,科学界与普通大众的关系从未如此糟糕过。科学研究的商业化对此负有主要责任,但科学家们仍可有所作为。 科学界存在着一种可信度问题。在最近的调查中,当欧洲人被问及最信任谁来阐明基因修饰的农作物时,26%选择了环保组织,提名大学的只有6%,而国家公共机构与工业界分别为 4%和 1%。 科研机构可信度的持续下降,与“疯牛病”灾难不无关系。上述的事件同样遵循着类似的模式,如80年代对于CFCs和臭氧层空洞的争论、健康与环境中有毒物关系的评估、全球暖化现象,甚至吸烟问题,都是如此。在这些事件中,科…  相似文献   

12.
李大光 《科学》2005,57(6):13-16
科学和公众之间历来关系复杂。科学家团体、政府和公众在战争期间、和平期间和社会发生动荡时,对待科学的态度历来不甚一致。科学家和政府为了使科学和技术能够得到顺利发展,一直在努力通过某种传播方式使公众能够支持科学事业,而公众则在自己的社会政治体系和语境内对科学有着不同理解并变换着看法。科学传播模式就形成一门可以研究的学问.也成了近代自然科学学者与人文学者讨论的话题.研究科学和公众之间关系的学问也逐渐成为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性领域。各国学者越来越发现,科学家和政府最初想通过科学知识灌输的模式使公众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群体和纳税人,使他们成为支持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人,但事实表明,事情远不像他们想象得那样简单。  相似文献   

13.
论波普对科学理性的挽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炜 《大自然探索》1999,18(4):93-97
本文认为波普的主伪主义或批判理性主义是生观念或标准的一个重大变革。这种学说用证伪主义取代证实主义,从证伪而不是证实的角度理解理性,认为理性并在不在于证实,而在于证伪,在于批判和否定,理性的态度就是批判的态度。本文拟分析证的伪主义或批判理性主义在合理性标准问题上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4.
一个身材并不高大的老人站在一座喷泉前,仔细观察着落下的水幕。他神情专注,歪着头,从水幕的一边瞧到另一边,我走近些,看到他正摊开右手,以极快的速度在眼前上下摆动。  相似文献   

15.
16.
李升伟 《世界科学》2010,(12):37-38
<正>如果说,美国中期选举推动了国会在诸如气候和基础研究等问题上的进展;那么,在选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恶意中伤或置对手与死地的情况会暂时偃旗息鼓———随着美国国会中期选举落下帷幕,科学家或非科学家可能暂时会消除对选举产生的议员的反感。近年来,过度的党派斗争,比如恶意诽谤、相互责骂和无意识的故意妨碍议案通过等行为,已在美国中期选举中,奥巴马总统在为马萨诸塞州州长造势经使诸如气候、移民政策改革和面临崩溃的基础设施等国家重要项目的进展无法推进。  相似文献   

17.
200年前,现代生物学之父查尔斯·R·达尔文(Charles R.Darwin)诞生,并成为那个时代最有名望的科学家。达尔文深入研究了已灭绝的和活着的生物,从中破解了生命进化史,由此解释了生命多样化的起源奥秘。直至今天,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进化论仍然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其方法论影响着生命科学的各分支领域,并渗透到其他多个领域中,如量子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达尔文留给人类的并不仅仅是一些教科书上的遗产,达尔文主义还为生物学研究的许多前沿领域注入活力,激励人们对生命科学以及生命本身进行更深刻地思考。  相似文献   

18.
19.
20.
对新的科学思维模式的不懈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禹  方美琪 《科学》2003,55(3):55-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