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矿井瓦斯涌出量影响因素复杂,数据序列波动性较大,灰色GM(1,1)预测模型精度低,本身存在一定缺陷的特点,将自记忆性原理引人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的灰色自记忆预测模型。经在韩城下峪口煤矿应用表明,该模型具有预测精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沉积物对磷酸盐吸附的等温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恒温摇床振荡吸附法研究了长江口水域几个污水排放口附近悬浮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等温模型。结果表明,L angm u ir吸附等温模型适用于描述细颗粒含量较高的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细颗粒含量低的沉积物对磷酸盐的等温吸附数据则符合指数形式,理论分析表明,这是由于水相磷酸盐浓度较高时,HPO42-与海水中的C a2 离子生成C aHPO4沉淀引起沉积物的表观吸附量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3.
4.
为了分析长江口洪季径流量对其近海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权重,基于1950~2011年大通站实测洪季月均径流量资料,统计分析出大通站洪季发生频率为25%,50%和75%时对应的径流量以及多年平均径流量,并利用长江口杭州湾潮流数学模型,计算分析长江洪季径流量对长江口口内平均潮位和近海海平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径流量的增加,整个计算区域的平均潮位也随之增大,且从上游到口外平均潮位增幅沿程减小,近海南部平均潮位增长幅度比近海北部大.口内及近海平均潮位与径流量呈正相关关系,在径流量增加20 000m3·s-1的情况下,杭州湾大部分区域平均潮位增加0.005~0.010m.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水质现状及大型水利工程对长江口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项因子法,首先对长江口实测水质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游来水水质总体是好的,有部分因子超标,分别为氨氮(NH3-N)、总磷(TP)和粪大肠菌群;长江口江段水质的污染因子主要是总磷(TP)、总氮(TN)、氨氮(NH3-N)和粪大肠菌群;近岸水域的水质是徐六泾和苏沪省界各水质因子岸边与断面平均值没有明显差别,南港断面,大部份水质因子岸边均值与断面均值差异较大。然后再简要地分析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和引江济太等大型水利工程对长江口水质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江口沿岸污水排放不变的情况下,影响主要是由径流量和泥沙的变化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7.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夏季温盐分布特征数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EFDC模式建立长江口及邻近海域三维温盐模型,计算中加入径流、风、潮流和太阳辐射,与2005年7月观测资料进行对比验证表明:该文建立的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温盐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该海域夏季温盐分布特征变化.由计算结果分析得到,长江口外夏季等温线呈南北走向,近岸高、口外低,长江口夏季水温分布沿着淡水舌方向由口门外逐渐减小;夏季长江冲淡水特征显著,表层低盐水可越过123° E,在长江口外形成向东淡水舌;长江口外冲淡水作用强烈区域的温盐跃层强度最大,其温跃层强度可达0.3 ℃/m,盐跃层强度可达2/m;长江口外温盐跃层位置重合或接近. 相似文献
8.
针对学生在建立预测模型时不能准确判别使用合适的预测模型的问题,归纳了几种使用较多的预测方法:多元回归预测模型、灰色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微分方程模型。对每种预测模型做了简单的介绍分析和适当地对某些模型进行了改进,总结了相应的优缺点以及各自适用的预测范围。 相似文献
9.
张芊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8(3):57-63
传统CVP分析的假设前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适用范围.本文在分别放宽其中一个假设条件,其它假设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建立了多品种CVP分析模型、单品种价格变动CVP分析模型和单品种销量随机变动CVP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0.
陈麒龙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5(4):272-278
为了缩短长江口深水航道灯浮标的复位时间,需实现灯浮标移位预警。运用乘积季节模型推算长江口深水航道的灯浮标未来24 h的位置,然后进行移位判定,并验证移位预警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灯浮标位置地推算较为准确,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移位预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每季度从福建九龙江口的紫泥、岛美、浮宫3个站点的定置张网和流刺网渔获物中采集的凤鲚样本,分析凤鲚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九龙江口凤鲚体长分布范围为44~239 mm,优势体长为140~160 mm,体重分布范围为0.20~69.10 g,优势体重为0.20~20 g,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1.3×10-6 L3.23(R2=0.88,P<0.01,n=927),体长生长方程为Lt =246.75[1-e-0.65(t+0.21)],体重生长方程为Wt=64.94[1-e–0.65(t+0.21)]3.23 ,由此可将凤鲚看做匀速生长的鱼类;2)凤鲚夏季洄游至九龙江产卵,性成熟以Ⅴ期为主,冬季摄食强度最强;3)凤鲚的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死亡系数分别为2.0、0.67和1.33.结果说明九龙江口凤鲚资源已经处于过度开发状态,需要采取合理的保护和限制捕捞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08年4-6月,在浙江北部沿岸禁渔区线内(28°30′-30°45′N,121°30′-123°15′E)进行了产卵场生态调查,共设置45个调查站位,鱼卵和仔稚鱼的采集分别使用水平和垂直浮游生物拖网,结果表明:凤鲚卵占该海区各种鱼卵总数量的第四位。表层网和垂直网采集到的凤鲚卵占同网型鱼卵总量的6.08%和2.56%,凤鲚卵出现在5-6月,以5月数量最多,5月份平均分布密度4.82粒/网(表层网),最高密度值150粒/网,6月平均分布密度3.02粒/网(表层网)、0.11粒/m(2垂直网),最高分布密度110粒/网。产卵场主要在杭州湾水域,表层水温17~23℃,表层盐度13~31.5,最适表温21~23℃,最适表盐13~26,水深15 m以内,透明度0.02~0.3 m。凤鲚仔稚鱼在表层网的4-6月和垂直网的6月均采集到,分布面较广,其中表层网采集的凤鲚仔、稚鱼累计居各鱼种仔稚鱼首位,最高分布密度值分别为4月8尾/网、5月2尾/网、6月696尾/网(表层网)和5.9尾/m(2垂直网)。仔、稚鱼分布的表层温度和盐度分别为14~23.5℃、13~33,透明度0.05~1 m。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泥沙与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和解吸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长江口河段布点采样、实验室分析的基础上,从动力学、磷的等温吸附、pH值、盐度和泥沙含量对磷酸盐的吸附和解吸的影响诸方面,对长江口泥沙和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和解吸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了相应的关系式及变化规律,并计算得到磷酸盐的吸附-解吸平衡时间、泥沙的饱和吸附量、解吸量及细颗粒泥沙对磷的表观等量吸附热。实验分析结果有助于长江口及临近海域富营养问题的研究,对长江口水质管理、污染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枯水年和平水年调水均加重了长江口南支、南港上段的盐水入侵强度,丰水年调水600m3/s、1000m3/s、1500m3/s对长江口南支宝钢河段、南港高桥河段水域的盐水入侵强度无影响.特枯水文年即使只调水600m3/s,对长江河口南支、南港河段盐水入侵就造成严重影响.建议枯水年枯季调水最好不要超过1000m3/s;平水年调水最好不要超过2000m3/s.另外,不同特征水文年调水对长江南港高桥站的盐水入侵强度的影响程度比对南支宝钢河段盐水入侵强度的影响要小.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盐沼分级潮沟系统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长江口盐沼潮沟大型底栖动物的时空格局,2007年沿潮沟级别梯度在九段沙盐沼湿地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的四季调查.记录到大型底栖动物13种,优势类群为多毛类与甲壳类,优势物种为谭氏泥蟹、圆锯齿吻沙蚕与背蚓虫.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组成在不同季节与不同级别潮沟间没有明显差异.优势物种圆锯齿吻沙蚕的数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波动,夏季最高,而春、秋季较低.一级潮沟中大型底栖动物总密度显著高于其他级别潮沟,尤其以谭氏泥蟹在一级潮沟中数量最多.研究结果暗示盐沼湿地的保护、修复与恢复应考虑潮沟生境的异质性,尤其需注意维持低级别潮沟的数量. 相似文献
16.
根据长江中游的实际特点,选择汊点分组解法求解河网矩阵方程,克服大型复杂区域内模型计算速度和整体性之间的矛盾。选择水文学-水力学模拟技术相耦合的集成措施,解决洪水调度中下边界难以确定的困难,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洪水调度数学模型。模型在不同来水条件下均能取得较好的洪水调度模拟效果,能够根据调度原则,给出任意位置水位流量、蓄洪区进出洪量等详细信息,为防洪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阅读和研究大量有关文献,对长江口潮滩悬移泥沙的输移规律有了较全面的了解.目前,长江口潮滩、潮沟、以及两者之间的悬浮泥沙输移基本规律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对于动力过程的探讨仍然局限在少数几个因子,而悬浮泥沙对重金属、氮、磷等营养元素吸附的研究则刚刚开始.由于在潮滩上获取实测资料的难度较大,使潮沟构成的微地貌系统动力结构和悬浮泥沙运动的研究不足,因此,需要在浅层测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规律。 相似文献
18.
基于50年多来长江大通站月平均入海流量数据,制订了研究长江河口盐水入侵的特征水年的划分标准;并采用Matlab数值计算高级语言中的曲线拟合函数,改进了传统适线法的频率累积曲线的绘制方法,简化了特征水年划分的步骤,提高了划分的精度.探索了计算机高级语言函数功能在水计算中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19.
鱼类分类多样性估算方法在长江河口区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4~2006年采用各种网具对长江河口区进行鱼类调查,查阅了当前所有在该水域进行的鱼类调查资料,系统整理了长江河口区鱼类总名录,并计算了其分类多样性.结果表明,长江河口区鱼类共有305种,隶属2纲28目101科215属.其中,软骨鱼纲共5目12科14属22种;硬骨鱼纲共23目89科201属283种.依据总名录计算出其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79.9)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的理论平均值及95%置信漏斗曲线,Δ+值比黄海、渤海和东海鱼类均稍高. 相似文献
20.
根据长江口历年海图,分析南港瑞丰沙串沟的形成机理.瑞丰沙头南淤导致南港上段主流南偏,主流受南岸顶托后,使南港中段主流北偏并冲刷瑞丰沙体下段形成串沟.20世纪90年代末,宝山北水道的发展以及南沙头通道丰富的泥沙来源是瑞丰沙头南淤的主要成因.2002年9月的南港实测水文资料以及水动力模拟结果证实了南港主流的摆动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