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0 毫秒
1.
陈淑萍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3):13-14,12
世纪之交,党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这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战略决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国经济重心必将西移,我国东西部区域差距有望逐步缩小,西部地区将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对西部在投资、财政、税收、外贸、融资、人才引进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一  相似文献   

2.
早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之时,就有学者提出要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并不是仅仅关系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而是关系到全国经济的发展,通过西部大开发,可以实现综合治理各种区域病,通过联动升级来实现东、中、西地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建设对于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在对西部实施大开发战略的同时,必须对西部地区的城镇化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分析,制定合理的西部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促进城镇化与西部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屈晶 《科技信息》2007,22(12):48-49
中部地区经济在“东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面临日益困难的窘境。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中部各省都在谋求发展。通过中部六省各项指标的比较,分析河南的优、劣势,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实现河南在中部地区的崛起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早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之时,就有学者提出要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并不是仅仅关系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而是关系到全国经济的发展,通过西部大开发,可以实现综合治理各种区域病,通过联动升级来实现东、中、西地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统一的 ,在西部大开发中可以相互补充 ,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不是西部开发政策 ,西部开发政策代替不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在西部开发中要始终如一地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正确运用自治权 ,促进民族自治地方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是实现我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导思想。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的迫切要求,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之举,因此,它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决策,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决策,其意义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8.
加快西部铁路建设 促进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志安 《科技信息》2009,(17):20-20
国家在制定“七五”计划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原则,划出西部经济地带包括10个省(市、自治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渝。实际上,我们今天所说的西部大开发范围不仅包括西部经济地带,还包括中部经济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和东部沿海经济地带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计有12个省(市、自治区)依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朱镕基总理在世纪之交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要任务是:加快西部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生态环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而建设铁路是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快西部铁路建设,无论是从改变西部铁路目前相对落后的现状,满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是从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交通运输体系来看,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我国加入WTO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利用西部地区现有的优势,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是一个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对此,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现行选择,应该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关键是以更大的改革气魄加快发展非国有经济 ,并尽快使非国有经济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主体力量。我国加入WTO ,将大大促进西部地区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并使其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真正亮点。东部地区非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东部支援西部创造了重要条件。东部支援西部 ,主力军是非国有经济。西部非国有经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积累 ,为发挥西部大开发的主体作用奠定了重要基础。非国有经济已成为西部地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西部大开发 ,要以国有经济为主导 ,非国有经济为主体。国家要为西部大开发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政策的出发点应该是促进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充分调动非国有经济参与西部大开发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西部多元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多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的发展至为关键。而维护和发展西部多元文化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部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高校扩招战略相伴相随。西部新建本科院校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切实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壮大,一部分学校并由此逐渐培育起办学特色和优势,走上了科学、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西部新建本科院校应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紧贴地方产业特色和优势,突出地方性和应用型,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办学特色,实现学校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凭借有利的地理环境、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国家政策扶持等有利条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使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政治的高度,从协调地区差距实现地区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做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给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甘肃作为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省份,面对我国即将加入WTO的严峻挑战,要抓住机遇,实现我省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关系。 1 中央政府与甘肃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既对江苏支持西部科技、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要求,也为江苏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提供了机遇。江苏应通过参与西部大开发,利用腾出的市场空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江苏应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与西部经济的联动发展;江苏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农业科技优势,参与西部特色农业的发展;江苏应利用西部地区某些领域科技发展的特色,加强与西部科技、教育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继20世纪80年代沿海发展战略、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目前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成形成,即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作了分析,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部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对西部开发的两种认识偏向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农业怎么搞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西部地区是我国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 ,因而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过程中 ,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和大规模的环境综合治理等措施来恢复植被 ,对改进全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具有重要意义。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以来 ,各级地方政府的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 ,这是因为该战略的全面实施能够给西部各省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各级地方政府对该战略的认识与理解存在较大的差异 ,特别是对新形势下西部农业开发…  相似文献   

17.
石建锋 《科技信息》2009,(29):163-163
西部大发开战略实施10年以来,西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西部大开发战略从提出到实施乃至深入发展的过程也是科学发展观理论酝酿、形成、完善与深化的过程。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正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我们才可能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目标。到21世纪中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继20世纪80年代沿海发展战略、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目前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成形成,即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作了分析,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苦繁杂的历史任务,西部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有限,生产力水平低下,使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与东部中部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充分发挥西部的矿产、森林、旅游、人力、自然等优势,发展西部经济,同时还应特别注重西部的生态和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我国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在分析西部地区相对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