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9年4—6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斑头雁的孵化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孵化期,雌性的主要行为是坐巢,在巢率为88.13±1.28%,每天离巢1.51±0.08次,每次离巢时长为55.82±4.00 min,每天翻卵4.73±0.43次;在孵化期的不同阶段,雌性的在巢率、离巢频率、离...  相似文献   

2.
自动温度记录技术在斑尾榛鸡产卵孵卵节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莲花山斑尾榛鸡(Bonasa sewerzowi)的研究结果为例,介绍了利用自动温度记录器技术研究鸟类产卵孵卵节律的方法.研究表明,斑尾榛鸡雌鸟每隔2d产1枚卵,通过分析1只斑尾榛鸡雌鸟整个孵卵期的孵卵节律,发现它平均每天出巢(5.55±0.80)次(4~7次,n=22),平均每次出巢时间为(17.6±6.77)min.雌鸟早晨出巢的时刻平均为6:07±23min,傍晚出巢的回巢时刻平均为19:40±22min,日活动期平均为(812.5±35.1)min.雌鸟出巢的时间长度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检验,r=0.264,p=0.004),说明斑尾榛鸡在较温暖的天气条件下出巢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3.
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的孵卵和育雏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5年4-7月、2006年3-7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所有事件取样法对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的孵卵和育雏行为进行了研究.对3个孵化期内的树上巢分别观察16、5和9 d,记录到典型行为8种.观察的时段包括孵卵中期、孵卵后期和巢内育雏期.孵卵中、后期以出雏前7 d为界,中、后期之间的行为频次和累计时间均存在明显差异.Spearman秩相关检验显示翻卵日频次和日翻卵时间与观察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离巢时间和平均气温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孵卵期间日离巢0~2次,通常在上午和傍晚离巢,离巢平均时间(27.6 ± 4.4) min (n=29).离巢率孵化中期为4.86%,孵化后期为5.37%.雏鸟在巢期间为(3754.5±42.5) min (n=2),此期雌鸟不离巢,行为复杂.  相似文献   

4.
白冠长尾雉孵卵行为的无线电遥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年4月至2003年6月,在陕西佛坪县和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的孵卵行为进行了研究.先后遥测了4只雌性个体,对5窝正在孵卵的雌鸟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的平均窝卵数为(8.86±2.11)个,产卵间隔约为24h,产下最后1枚卵即开始孵化,孵化期26~27d;巢温为(34.5±0.1)℃;雌鸟单独孵卵,平均每2.3d离巢1次,平均离巢时间(110±24)min,79%的离巢行为发生于16:00之后;离巢的雌鸟有较固定的取食地.列联表检验表明,天气状况对雌鸟是否离巢觅食有显著影响(χ2=9.089, ν=3, P=0.028).多元线性回归表明,离巢时间早晚与离巢时间长度有显著的线性关系(t=-2.146, P=0.046). 卵质量与孵化时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F=32.03, ν=35, P=0.000).孵化过程中,卵在巢中的位置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灰头麦鸡(Vanellus cinereus)隶属鸻形目鸻科,在江西吉安地区是夏候鸟。2015年3~4月我们在井冈山大学校园内对灰头麦鸡的繁殖及孵卵节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灰头麦鸡的窝卵数为4.0枚(n=4),卵鲜重平均为26.9 g,卵量度平均为:47.0 mm×34.2 mm。根据对4个巢的监测,灰头麦鸡在孵卵期的平均日离巢次数是5.6次,平均日离巢时间在86.6~95.2min之间,平均在巢率为87.5%(n=4)。研究发现,天气会影响鸟类的孵卵节律,相比阴天和雨天,晴天离巢次数和离巢时间最少。  相似文献   

6.
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养殖,对西北豆芫菁Epicauta sibirica(Pallas, 1773)成虫的取食偏好与交配行为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发现:1)西北豆芫菁成虫喜食大豆和马铃薯的叶片;2)西北豆芫菁成虫的交配行为包括求偶和交尾2个阶段.求偶过程会反复多次,求偶行为持续时间平均为(9.60±1.78) min,间隔时间平均为(6.55±1.92) min.交尾过程中采用"一"字式姿势,交尾时段主要集中在8:00~13:00,交尾持续时间平均为(165.44±14.17) min.  相似文献   

7.
利用直接观察与录像机监控相结合的方法,对笼养条件下松鼠夏季的昼夜活动节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松鼠夏季的昼夜活动节律为典型的昼行性,松鼠的活动时间为5:00~22:00,有两个活动高峰期和一个亚高峰期,即6:00~8:00、10:00~12:00、17:30~19:30;雌兽的巢外活动、取食和饮水的时间量分别为(12 773.00±2 207.32)s、(6 928.59±1 314.21) s、(75.59±8.95)s;雄兽分别为(14 865.82±2 859.87)s、(9 006.18±1 888.51)s、(93.24±16.65)s;取食频次雌兽(77.82±18.90)次、雄兽(76.88±14.59)次;饮水频次雌兽(14.71±3.57)次、雄兽(20.00±2.76)次;出入巢频次雌兽(25.29±2.59)次、雄兽(34.94±3.09)次;雌雄同巢时间量为(27 681.18±2924.19)s.巢外活动、取食和饮水活动时间量,进出巢频次以及饮水频次雌雄差异均显著,但在取食频次上雌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河南郑州白鹭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 2 0 0 0~ 2 0 0 3年繁殖季节对河南郑州市区白鹭的生态习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白鹭于每年 4月上旬至 8月底在市区营巢繁殖 ,在营巢地居留期约 1 45 d.白鹭窝卵数为 5 .1 4± 0 .69( 4~ 6)枚 ,出雏数为4.43± 1 .2 7( 2~ 6)只 ,孵化期为 2 5 .1 4± 0 .69( 2 4~ 2 6) d.孵化率为 86.1 1 % ,育雏期约 42 d,雏鸟滞留巢区比荒野地长 1 0 d左右 .雏鸟 2 0日龄统计成活率为 87.1 0 % ,雏鸟死亡原因多为恶劣气候条件所致 ,如大风、暴雨等  相似文献   

9.
持续时间对南方鲇游泳性能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考查测定临界游泳速度(Ucrit)方案中的持续时间(△t)对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幼鱼的Ucrit及其代谢率的影响,于25℃条件下以6.0 cm·s-1为速度增量(△v),分别在△t为20和40 min时测定实验鱼的Ucrit和运动代谢率(Vo2).结果显示在△t为20和40 min时实验鱼的绝对临界游泳速度(Ua)分别为(31.89±1.29)和(30.17±0.98)cm·s-1,相对临界游泳速度(Ur)分别为(4.22±0.16)和(4.05±0.14)BL·s-1(BL表示实验鱼的体长,以厘米计),两个临界游泳指标不同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而△t为20 min时的最大运动代谢率(AMR)为(183.36±12.80)mg·h-1·kg-1,显著高于△t为40 min下(139.66±8.75)mg·h-1·kg-1的水平(P<0.05);另外,当△t为40 min时,前20 min和后20 min的AMR分别为(152.08±10.79)和(121.61±6.68)mg·h-1·kg-1,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却显著低于△t为20 min处理组的水平(P<0.05).上述结果表明,不同的持续时间对南方鲇幼鱼的Ucrit的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而对AMR存在着显著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与实验鱼的应激反应程度有关,也可能由于运动过程中无氧代谢的不同比例所致.  相似文献   

10.
筑巢是鸟类繁殖过程的重要阶段,为繁殖成功提供重要保障。为了解新定殖种群的繁殖策略,本文以在广西沿海留居繁殖的黑翅长脚鹬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巢址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22年3-6月,共记录到巢37个,巢外径(18.806±3.728)cm,巢内径(9.759±1.365)cm,巢高(3.006±1.561)cm; 2)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巢址选择的生态因子为植被因子、社交因子、隐蔽度因子、巢材因子、干扰因子;3)通过巢区与对照区的对比分析发现,黑翅长脚鹬偏好于草本均高较大(14.844±1.549)cm、距大路距离更远(357.108±71.118)m、隐蔽度更高(1.622±0.206 3)的地点筑巢;4)通过成功巢与失败巢的对比分析表明,在距大路距离、觅食地明水面积以及隐蔽度等生态因子方面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