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不同水氮处理对滴灌春小麦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施氮量和灌溉量对小麦花后干物质、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关系,本研究在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了常规灌溉Wc和适度亏缺灌溉W1、W2、W3,Wc灌水量5250 m3/hm2,W1、W2、W3总灌水量均为4575m3/hm2和施氮量,常规施氮N20(300 kg/hm2)、氮肥后移N16a (240 kg/hm2)、氮肥前移N16b(240 kg/hm2)、不施氮N0(0 kg/hm2),对春小麦开花前后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干物质的积累量理论值以适度水分亏缺下氮肥前移N16b积累的干物质量理论值高于氮肥后移N16a。氮素积累量在4个灌溉水平下以适度亏缺灌溉的W1水平最大,施氮量为0-300 kg/hm2范围内氮素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素转运量和贡献率以茎鞘为最大,叶片次之,颖轴最小,水分和施氮量的增加有助于氮素的转运。适度亏缺W1水平下N16b施氮处理的小麦籽粒产量与N20差异不显著;相同施氮量下,W1水平N16b处理的氮肥生产效率达到33.38%,显著高于N16a、N20,N16b的氮肥农学利用率为17.66%,显著高于N16a、N20。综上结果表明:W1N16b处理既保证了小麦的产量与品质,又减少了水氮资源的投入,提高了经济效益且保护了生态环境,因此W1N16b为本实验下的最优水氮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2.
杨麦间作系统硝态氮淋失的原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田间原位淋溶装置研究了杨麦间作系统中林分密度和施氮量对小麦田土壤60 cm深处硝态氮淋失浓度和淋失量及0~80 cm土层硝态氮分布特征的影响。施氮量设不施氮(N0,0 kg/hm2)、常规施氮(N140,140 kg/hm2)、减量施氮(N70,70 kg/hm2)、增量施氮(N210,210kg/hm2)4个处理。结果表明:对照地淋溶水量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杨麦间作系统能显著减少淋溶水量。土壤硝态氮淋溶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上升,对照地60 cm处N210处理下硝态氮淋溶量最大,为13.89 kg/hm2。杨麦间作系统L1(2 m×5 m)小区距树0.5 m处淋溶量比对照麦地减少了60.27%;相同处理距树1.5 m处比对照地减少了50.11%,不同林分硝态氮淋失量不同,但差异不明显。分析认为,杨麦间作系统能有效减少硝态氮在土壤中的淋溶和累积,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性。  相似文献   

3.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冬小麦矮抗58为材料,在小麦生育期不灌水(W0)和拔节期灌水(W1)两个水分处理下,研究了不施氮肥(N0),180 kg/hm(2N1),240 kg/hm(2N2),300 kg/hm(2N3)4个施氮水平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灌水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不灌水处理,但灌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明显低于不灌水处理.相同水分处理下,不同施氮处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均以240 kg/hm2施氮处理产量最高.研究还发现,在拔节期灌水处理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后期存在"灌浆小高峰"现象,这可为最终提高籽粒千粒重,进而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奠定基础.综上所述,适宜的水分处理和合理的施氮量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膜下滴灌条件下,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设置4个水分和4个氮素处理水平,研究了水氮互作对膜下滴灌甜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及净产值的影响,以探究适宜甜菜种植区的膜下滴灌甜菜栽培的水氮管理模式。结果表明,水分效应显著大于氮素效应;甜菜产量、块根含糖率、产糖量及净产值与灌水量和施氮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取步长为0.6,固定氮素水平,水分对块根产量、块根含糖率、产糖量及净产值的影响在各水平间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固定水分水平,氮素对块根产量、块根含糖率、产糖量及净产值的影响在氮素水平间虽有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覆膜滴灌较露地沟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0.67%,有效促进水分利用效率的水氮耦合效应;以根产量高于60000kg/hm2、含糖率15.3%~21.0%为目标所制定优化方案为:灌水3426-3600m3/hm2,施纯氮139~177kg/hm2。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水氮调控对水稻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实现节水灌溉条件下水肥的高效利用,以盆栽水稻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水氮调控对水稻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a)施氮量N对水稻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最大;土壤水分W和控水阶段S的重要性相当,并列第2位。(b)以水稻叶片荧光参数最优为目标,确定各因素最佳水平,得出最佳试验组合为N3W2S2和N3S2W2,即高施氮量(300 kg/hm2),控制灌溉标准,拔节孕穗前期进行土壤水分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典型林分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楠竹林内凋落物的持水性。【方法】将3种凋落物共81袋凋落物先后经过72h的浸水与风干实验,测定各时间点凋落物鲜质量,并计算凋落物持水量(W )、持水率(R)、持水速率(V)、失水量(W’)、失 水 率(R’)、失 水 速 率(V’)等 指 标。【结 果】凋 落 物 储 量 为(2.46±0.65)t·hm-2,最大持水量为(5.97±1.57)t·hm-2,最大持水率为(260.85±23.23)%,最大失水量为(4.80±1.20)t·hm-2,最大失水率为(198.78±27.28)%。经过回归分析,3种林分内凋 落 物 的 持 水 量、持 水 率、失 水 量 与 时 间 的 最 适 模 型 为W=a+blnt(R=a+blnt),失水率、持水速率、失水速率与时间的最适模型为V=atb(R=atb)。【结论】3种典型林分中楠竹林凋落物具有储量大、持水量大、持水快速等优势,水源涵养能力最好。
  相似文献   

7.
盐碱荒地膜下滴灌种植甜菜,冠/根比平衡点较常规灌提前15天以上。收获时,随施氮量的增加块根干物质呈递增趋势。叶丛氮代谢有2个高峰:苗期(6月4日,主要)和块根糖分增长末期(8月24日);块根氮代谢的变化与叶丛相似。植株对氮吸收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R=0.9968);高氮处理的甜菜生育后期地上部氮分配率仍较高,不利于块根增长和糖分积累,甜叶片硝酸还原活性总体上随生育进程而提高,至7月28日左右达最大值,而后减弱,说明甜菜氮的吸收与同化以生育中前期为主,氮肥的分次施入应在块根增长初期完成。  相似文献   

8.
石蒜鳞茎栽培中施用氮磷钾肥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3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施氮、磷、钾肥与石蒜鳞茎质量增长量之间的效应模型,经检验二次回归模型拟合较好。通过对肥料主效应的分析得出氮、磷、钾3因素中促进石蒜磷茎质量增加作用依次为钾肥、氮肥、磷肥;对两因素交互效应的分析得出,在氮肥和钾肥、氮肥和磷肥、磷肥和钾肥处理之间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正交互效应。模型经计算机模拟寻优,对于试验地块上种植的石蒜鳞茎,氮、磷、钾因素的最佳施肥组合方案为:氮肥422.4~702.2 kg/hm2、磷肥363.6~573.4 kg/hm2、钾肥299.9 kg/hm2。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典型林分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楠竹林内凋落物的持水性。【方法】将3种凋落物共81袋凋落物先后经过72h的浸水与风干实验,测定各时间点凋落物鲜质量,并计算凋落物持水量(W)、持水率(R)、持水速率(V)、失水量(W′)、失水率(R′)、失水速率(V′)等指标。【结果】凋落物储量为(2.46±0.65)t·hm~(-2),最大持水量为(5.97±1.57)t·hm~(-2),最大持水率为(260.85±23.23)%,最大失水量为(4.80±1.20)t·hm~(-2),最大失水率为(198.78±27.28)%。经过回归分析,3种林分内凋落物的持水量、持水率、失水量与时间的最适模型为W=a+blnt(R=a+blnt),失水率、持水速率、失水速率与时间的最适模型为V=at b(R=at b)。【结论】3种典型林分中楠竹林凋落物具有储量大、持水量大、持水快速等优势,水源涵养能力最好。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宁夏玉米产量和氮肥肥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玉米超高产,在宁夏引黄灌区,以先玉335为材料,选择种植密度(x1)和施氮量(x2)为调控因子,采用二因子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下玉米产量和氮素肥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收获穗、穗粒数、百粒质量和空杆率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秃尖长达到5%的显著水平.玉米产量与种植密度、施氮量二因素的回归模型Y=14 431.2+1 109.2 X1+2 104.3 X2-36.1 X1X2-1 334.0 X12-1 022.6 X22(R=0.967 8),回归项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失拟项检验不显著,即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很好.先玉335最佳种植密度X1=9.10万株/hm2、最佳施氮量X2=398.0kg/hm2,玉米最高产量Ymax=15 729.24kg/hm2.对当地玉米高产栽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