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世界》2008,(4):85
男孩还是女孩?一家有两孩子,一个是男孩,另外一个孩子是女孩的几率有多大?男女比例如何?在某个国家里,人们只想要男孩,每个家庭都会一直要孩子,直到得到一个男孩。如果生的是女孩,他们就会再生一个。如果生了男孩,就不再生了。那么,这个国家里男女比例会如何?  相似文献   

2.
最近国内“单独二胎”政策的出台再度引发对多子女家庭的热议。有趣的是不论支持或反对多子女家庭的,往往都会拿北美做论据,支持一方羡慕“北美家庭,一家五六个孩子的也很常见”,反对一方则称“北美很多‘丁克一族’,连一个孩子都不要”照理说真相应该只有一个,但辩论双方都言之凿凿,到底哪个是对的?答案是“两个都是对的”。要么不生要么生很多美国对多子女的态度是比较另类的:直到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美国一些州的州立高中开设了一门极不寻常的课程——理家。上课时,男女学生组成一对对“夫妇”,在老师的引导下,在短短的时间里他们要经历治理一个家庭的各种艰苦和磨难,诸如买房,养育孩子以及离婚等。理家预习班学期为九个星期。前二个星期,要求每对“夫妇”的任何一方找一个业余工作,工作以全日  相似文献   

4.
美国夫妇丹·萨拉西诺和希拉里·萨拉西诺有一个曾让他们倍感自豪的儿子马里奥·萨拉西诺,那是一个漂亮、聪明、可爱的男孩儿,父亲亲切地叫他“阳光先生”,夫妻俩对马里奥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马里奥变了。他与一个街头团伙搅在一起,那个团伙里虽然都是10多岁的孩子,可是无恶不作。马里奥跟他们学坏了,吸毒酗酒,无所不为,成了问题少年。尽管萨拉西诺夫妇二人都是有名的临床医学家,可在救治马里奥方面却一筹莫展。父母的愤怒成为他走向毁灭的“催化剂”。希拉里痛心地说:“我和丹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我们对马里…  相似文献   

5.
安娜 《世界博览》2012,(15):64-65
奥巴马为同性恋人投了赞成票,能加速同性家庭“传宗接代”诉求合法化吗? 现在,无论已婚“夫妇”是同性还是异性,都可以在社交网站Facebook上向世人表明自己准确的婚姻状态。今年6月刚刚成婚的Facebook联合创始人休斯和新郎肖恩成为最先使用这一图标的一对。一起步入新家庭的,还有他们领养的小狗。不少热心的网友们在感叹完这对高富帅之恋后,又开始操心他们会不会要孩子。  相似文献   

6.
走进我们学校,映人眼帘的是一群天真活泼、朝气蓬勃的儿童,在这群学生中,有一批来自外地民工的孩子。他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一时难以融人,因此常感到迷茫、困惑、苦闷,患上了“外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外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1.这些孩子很多曾经是“留守儿童”。普遍生活及学习习惯不好。2.孩子读书无固定,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有句俗话:“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在教学过程中所谓“难看”的孩子常是指“差生”、“调皮生”或有生理缺陷的学生,“差生”、“调皮生”往往是不良的生活环境的影响和错误的教育方式造成的结果,他们可能是调皮生,也可能是集体的“嫌弃儿”,但不一定就不能成为栋梁之材。他们其实更需要教师的爱护和正确的引导教育。  相似文献   

8.
当和平烈士罗森堡夫妇被陷害而囚在狱中时,他们的两个孩子,迈克尔和罗勃脱就寄养于两夫妇生前好友巴赫的家里,进了附近的汤姆斯河小学。罗森堡夫妇遇难后,孩子们仍在这个家庭里生活,仍在这个学校里学习。迈克尔因为成绩优良,当选为班长。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第十册练习3“口语交际”中有一个话题——班上有同学过生目,要不要送礼物?话题抛出来后,学生各抒己见。通过交流讨论,绝大多数的孩子说该送,因为礼物是表达祝福、传递友谊的一种方式;也有几个孩子默不作声,可能他们正在揣摩我的意思吧,这是几个“滑头”的小家伙。最后,大家将眼光投向我,但我并没有急于总结,而是给他们讲述了近段时间我批改他们日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于丽亚和罗朗·赛特勒是一对法国夫妇。他们的老本行是兽医,后来成为摄影家在世界各地旅行。随着孩子们的出生,他们本以为从此只能停下脚来过平常人的安稳日子了。谁想这十年多来,他们不但继续走遍全球,而且随身的行李中又多了三个相继出生的娃娃,孩子们与野生动物的亲密接触也给了他们研究观察动物的独特视角。以下是这个“野人”家庭的自述。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每年都有100多万11岁到17岁的少年离家出走,流落街头,其中一半以上是女孩。仅西雅图一地就多达千人。这些孩子的出走不同于60年代的“嬉皮士”,他们中间许多人是被迫离家出走的。家庭的纠纷、家长对孩子的冷漠以及性关系的混乱,使孩子对家庭感到厌恶。  相似文献   

12.
钱派 《世界博览》2013,(15):68-69
一种日益普遍的家庭形态一说起单亲家庭,人们反映到脑海中的往往都是母亲带着孩子生活的景象,但是现在情况却在悄然改变。周末,就如同大多数的父亲一样,乌戈·施威茨带四岁的女儿埃洛伊丝去看电影。影院中坐满了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施威茨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家长大多都是男性。也就是说偌大的影院里,带着孩子来看电影的大多是父亲,夫妇或者母亲与孩子同行的都很少。施威茨所看到的情景其实在美国  相似文献   

13.
一对夫妇如果想要出门做事或旅行访友,他们或许要为不得不留在家中的孩子的安全担忧,但在伦敦只要让孩子住到“儿童旅馆”去一切就解决了。儿童旅馆是专为8岁以下的儿童开设的。它的创办人是安格尔·罗伯逊夫人。几年前,罗伯逊夫人离婚后一直想找一个工作养家。为了照顾她的三个孩子,罗伯逊夫人希望找到一份能在家里干活的工作,可一直未能如愿。这时,曾在“保姆学校”受过训练的莱克小姐建议她开设一家专门接待孩子的旅馆,儿童旅馆就这样诞生了。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小天使,一个生活在天庭快乐无忧的小天使。我今年8岁,是天王最最宠爱的孩子。我经常在天王的怀里撒娇并问天王他为什么爱我?天王总是回答,说我是最漂亮最可爱最聪明最懂事的孩子。在我的脸上有着最最天真灿烂的笑容。有一次我问天王:“你是如此地爱我,是不是我很像你。”可天王却说:“不,孩子,你像你的父母。”我很迷惑,我不知道父母是什么。天王说:“孩子,父母就是生你的人,他们在人间,你是他们的孩子,你从人间而来,才来到天王这里。”我又问:“那我为什么不在人间,为什么不能与父母在一起?”天王说:“人间会有很多的无奈。你的父…  相似文献   

15.
虎子是一条狗的名字。它的主人叫二精。二精的父母属于近亲结婚,虽然生了5个孩子,除了二精外,其余4个都是痴呆。那时社会上搞“文化大革命”,学校也因此停课。大院里的孩子仿佛一下子进了天堂,整天一起上房掏麻雀,下河去摸柳叶鱼,简直玩疯了。二精虽说是他们兄弟中最精明的一个,无奈出身于呆傻家庭,偏又身体单薄,所以很自然地成了大院里孩子们的撒气筒。  相似文献   

16.
1983年元旦,中国开始了全面人口再生产计划的“新动员”。全国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钱信忠在这一新动员开始时说道,到1982年,全国已向自愿不生第二胎的夫妇颁发了1,250万份“独生子女证”。而且,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山东、吉林、黑龙江和江苏等八省市的头胎率已超过80%,另据更早期的报告,以上地区每一省市已婚夫妇中70%以上已接受了“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西方国家的家长从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出发,对孩子的教育采取“放手而不放任”的方法进行。所谓“放手”,即从孩子生下来,父母就设法给他们创造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各种环境中得到充分的锻炼。普遍的做法是,根据不同年龄,让孩子做自我  相似文献   

18.
Eric和Julia是一对怎么看都不会让人觉得有夫妻相的夫妇,可是他们却偏偏在一起和谐地生活了好几年,并且有了两个孩子。 Julia是一个典型的专职家庭主妇,她一门子心思就是想照顾好孩子和这个家。  相似文献   

19.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长尾巴的兔子住在小河边。一天,他们看到河对岸有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就想过河去吃。可自己又不会游泳,怎么办呢?急得他俩在河边走来走去……忽然,他们看到一只大乌龟带着一群小乌龟在水中嬉戏,一个妙计在兔子的脑中闪过,他们商量一下后,就叫住了大乌龟:“龟大妈,听说您的孩子很多,是吗?”大乌龟自豪地说:“是啊,在这条河里,我的孩子数也数不清。”“我们不信,恐怕没有我们的孩子多吧?”一只兔子说道。大乌龟有些吃惊:“没见过你们有孩子呀?有多少啊?”“我们的孩子要是都到河边来呀,怕还挤不下呢!”另…  相似文献   

20.
责任心和自立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人前进的动力。在许多家庭中,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一心想让孩子成才,在这种美好愿望的驱使下,他们倾其所有、越俎代庖地替孩子做一切事情。结果却使得孩子缺乏责任心和上进心,不能够自立,这样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非常重要,而且应该从“小”做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