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于处境基本相同,面临的问题和谋求的目标相似,德日关系呈现升温趋势,但受各种因素制约,关系的发展仍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2.
关心新闻报道的人们不难发现,从2000年8月份开始,“磁悬浮列车”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2000年7月初中国政府总理朱镕基访问德国,中德双方签署了《上海浦东机场至陆家嘴磁悬列车示范段可行性研究协议书》,7月26日专程来沪商讨有关台作事宜的德国磁悬浮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G.瓦克斯一行还拜访了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即将建设的磁悬浮列车线拟服务于商业营运,列车速达300-500km/h,建设费用约52亿元人民币,估计2年后通车。 这实在是上海人的一件大事。 现今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磁悬浮列  相似文献   

3.
战后美国对日改造是日本战后历史的一件大事,民主化改造赋予日本新的发展机遇。本文旨在从文化的角度探讨美国对日改造的背景,以期发现这一行为背后的思想动因。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后之所以掀起留日热潮,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族危机意识的空前加深及思维转型;第二,日本向西方学习由弱而强这一成功范例的魅力吸引;第三,科举制的废除与清政府的鼓励留学政策导向;第四,便利的地理环境和相近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5.
本文较为系统、深入地回顾了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轨迹,先后从双边贸易、投资、政府间的资金合作等角度详细论述了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变化,在充分的资料和数据基础上客观全面地总结了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展望了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是基于其在战争中强大起来的实力实行的单独占领,其政策的指导方针主要体现在1945年9月22日公布的《战后初期美国对日的方针》中。研究战后初期美对日的政策,对于我们了解美对亚太地区的政策,了解战后日本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史学界对此也有颇多研究,褒贬不一。本文试以宏观的角度就这个问题粗作评述,以求教于史界同仁。  相似文献   

7.
在最近歐洲的劇變中,一方面希特勒在向東推進,一方面許多觀察者指出他會掉頭西向,突然進攻荷蘭。對於這後一種的可能性,是相當大的。不但德國會在西方進攻荷蘭,德國還和日本訂有密約,準備分割荷蘭與英國在南太平洋的殖民地。關於德日軍事同盟的密約,傳之已久,許多人相信確有其事。這篇報告是一位法國記者所寫的,原載於巴黎出版的VU週刊,它把德日準備進攻荷蘭和分割它領土的計劃,完全公佈了出来。  相似文献   

8.
一德偽商務協定下的德日关係 东方普魯士與西方普魯士的勾搭,早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德日关係的具體化,或德日同盟祕密的洩露,當以一九三六年四月卅日所締結的德伪商務協定为始,並且东京也正式宣布了。經濟本是一切的基礎,當兩個資本主义或帝國主義的國家要進行政治談判或締結政治協定的時候,他們常常以進行經濟談判或締結經濟協定為準備,德日這兩个帝國主義的国家,當然也不是例外。  相似文献   

9.
「希特動的卍字要想在最近期間獨占一個有限制的區域,那還差的很遠。不過,它也許能從熱那亞,經蘇丹、歐洲、全部亞細亞,遠至太平洋,甚或到墨西哥,而於無意中獲得成功。黑卍字是由蒙古文中再造出來的。倘若我們想知道蒙古人對這符號是怎樣稱呼的,他們會告訴你:「這是成吉斯汗的標記。」 歷史上的事實和歷史的跡象,都是含有暗示的。控制中國是成吉斯汗帝國的基幹。同樣地,也就是英、俄、德、日「帝國主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徐杉杉 《科技信息》2009,(31):I0177-I0177,I0227
二战后的十年,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一衣带水的国家在正式外交关系断绝的情况下,艰难地发展起了民间贸易。纷纭变幻的国际形势、两国政策的变化乃至两国民众的感情都不时地影响着这种脆弱的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11.
战后初期,美苏在日本问题上围绕对日本本土的占领、对日管制机构的建立、对日媾和等问题进行了尖锐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是美国把日本纳入了自己的防御体系,苏联实际占领北方领土,在道义上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最终使远东的政治格局发展为美日联盟与苏中联盟的对抗。  相似文献   

12.
13.
苏联军事战略思想在战后初期尚未掌握核武器时,是以强大的常规军备对付西方,同时加紧研究原子武器;赫鲁晓夫时期只重视发展火箭核武器,否认常规战争的重要性;勃列日涅夫及其后时期既准备打核战争,又准备打常规战争。与军事战略思想这一演变相适应,苏联的核力量和常规力量都有了巨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战后日美科技关系基本上是沿着由侧重合作到侧重竞争再到竞争与合作相互协调这样一条演进轨迹来运行的.造成这一变化的动因虽然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日美两国的科技发展模式、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国际形势以及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四个因素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了战后日美科技关系的演变.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是多种高新技术的系统集成,融合了一系列当代最新科技成果。在高新技术的带动下,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日本新干线于1964年成功运营,从此拉开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帷幕。在高速铁路运营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乘坐高速列车的感受如何?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世界》2007,(6):9-9
据专家预测.未来的城市轨道运输由“地铁+轻轨+市郊动车组”的模式组成,构成一个由内向外.层层分流的立体交通网络。即在市区采用地铁运输.人口相对较少的地区采用轻轨,在城市周围和市郊采用动车组。这种组合的优点是:地铁运量大.可将密集地区的人流迅速分散出去;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经济、社会和文化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中日贸易开始起步,进入70年代后,中日开始建交,贸易关系稳定发展。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后,中日贸易步入全面合作阶段,日本开始对中国发放政府贷款和进行直接投资,90年代后,中日贸易迅猛发展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18.
<正>《认知、政策与互动:战后中日安全关系研究》孟晓旭/著2017年3月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年3月,《认知、政策与互动:战后中日安全关系研究》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全书44.5万字。该书作者孟晓旭是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日本学会理事,2013年入选北京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经济之所以会取得较高的发展速度,这与日本政府重视科技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文中总结了日本在战后利用科技发展经济的几个阶段,并以此证明,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德国和日本作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国家,在战争赔偿问题上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德国认真、积极、日本推诿、消极,甚至拒绝赔偿。两国在战争赔偿问题上表现迥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两国所承受的来自占领国的压力不同;两国在美国罗织的遏制共产主义的防护网上所处位置和所起作用不同;德国有来自苏联以及犹太民族和以色列的强大压力,日本则没有:两国的外交政策及其目标不同;两国政府及国民对战争反省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