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产业是先导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凤云 《科技潮》1998,(4):62-62
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有一个新组建的部门——信息产业部,特别引起世人的关注。这是在世纪之交,党和国家为加大信息产业发展的力度、加快步入知识经济时代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知识经济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轻型化,也就是信息化。信息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它正迅速改变着传统产业和整个经济的面貌,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重组和升级,推动着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转变。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信息产业已成为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龙头产业和主导产业。因此,知识经济又称之为信息经济。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信息化进程中,具有强大渗透力的信息技术与其他产业技术融合,成为主导经济生产的技术支撑,并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技术、市场和产业方面的融合现象日益凸显。“三网融合”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不断革新应用的产物,也是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任娟 《安徽科技》2003,(8):11-12
新世纪的经济是信息化的经济,信息技术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信息化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起点,是预测和决策的基础,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指出以互联网、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引发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新时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有力地促进了可持续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文章探讨了世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趋势,认为信息技术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产业集聚与融合趋势日益明显,知识产权和标准竞争不断加剧,泛在化网络环境正在形成.本文提出,中国应当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产业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的作用,坚持自主创新、开放兼容、融合集成、军民互动、市场导向、跨越发展的方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道路.注重发展微电子、计算机、软件、关键元器件及其材料等核心基础产业,以及宽带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信息服务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完善信息技术产业政策体系,力争到2020年前后,把我国建设成为信息技术产业强国.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这一经济现象己成为各国区域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中国家,产业集群己成为区域经济最重要的增长点,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本文拟从纯经济学、新经济社会学和技术经济学等不同角度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来源进行分析和探索。从而为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河北文化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意产业正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的支柱产业,成为衡量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文化创意的发展,将有利于文化竞争力的提升.河北省做为一个文化大省,应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与发展,积极开发利用各种地域文化资源,加强创造性人才的培训,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为创意产业的发展营造一个有利的法律和平共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7.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国工业科技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毅军  李国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13):1992-19951999
科技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产业科技竞争力综合评价对于全面、科学、客观地反映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竞争力的潜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评价产业科技竞争力的方法有很多,尝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举例对2002年中国工业主要10个产业的科技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对中国工业主要产业科技竞争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正从业务作业层向经营管理层、决策层快速推进,渗透到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管理信息化,已成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应用的最重要课题,成为缩短与国际现代商业银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并通过对需求条件、相关或支持性产业等的影响,实际上提升了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张唯实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4):113-113,196
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个产业内的产品同时发生输出和输入的活动.在当代的国际经济活动中,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分工、促进新兴和主导产业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本文指出通过参与全球产业内贸易,可以增强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增长.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国内外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国内与国外在研究尺度、理论基础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异同.认为我国旅游产业竞争力应侧重于从整体上把握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适合我国旅游产业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朱素媛 《科技资讯》2007,(33):192-193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能使企业长时间内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21世纪是信息时代,过去工业时代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变化.本文探讨了信息化改变传统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使得核心竞争力得到了增强,同时提出了当前我国信息化环境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并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加入WTO后,如何加快信息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充分利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增强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手段,实现建筑业的跨越式发展,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已成为摆在中国建筑业面前的严竣问题。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基础和前提已经具备,信息化对建筑企业的发展具有必要性及重大意义。本文针对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建筑企业面对新的竞争和挑战,要加快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运做模式、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鼓励和引导建筑企业信息化,引导并规范建筑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基础,对作为陕西省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的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战略与竞争的时空背景、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政府作用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明确了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地位,并为提升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正在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多的国家把信息化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战略。党的十六大提出,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工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6.
杜康 《今日科技》2003,(5):10-11
浙江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过程中,必须要摆正几个关系: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中要突出信息化;在传统产业和高新科技产业发展中,要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在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过程中,要突出服务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突出科技创新,加快增强区域科技创新和区域科技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取代土地、厂房甚至资金而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改变了国家的发展模式与国际竞争力.高科技产业是知识经济的第一支柱,知识经济是以数字化信息革命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发展直接导致的结果.这是因为,高科技产业主导着一国经济的产业发展方向,高科技产业的成功发展不仅可以改造传统产业,而且能生成新的产业和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同时,高科技产业具有成长快速、技术含量高、产品对社会经济活动影响面广等特点,高科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潜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正>存储器是一个新兴产业,也是集成电路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宋志棠团队研发的相变存储器及存储材料,综合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称为预示着下一代存储器的到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启动集成电路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工程,将实施一批带动作用强的项目,推动产业能力实现快速跃升。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存储器是集成电路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创立了八面体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是高新技术中的关键和核心技术,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产业,是影响全球经济转型的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现代化和社会信息化、增强科技和经济竞争力,成为二十一世纪经济强国的重要战略性  相似文献   

20.
一、杭州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基础好、潜力大 “十一五”以来,杭州市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技术创新,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