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在同一光学谐振腔内设置多个电极对,产生多光脉冲输出的TEACO_2激光器中弧光放电对输出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提高器件输出稳定性的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2.
该文研究在同一光学谐振腔内设置双电极对TEA CO2激光器的问题。在横向放电区,由于等离子体化学反应的感生介质N2O和NO在各个放电区中相互扩散,相互扰动,从而干扰了双光脉冲对输出的稳定性。从气体横向放电引起的感生介质为基础,从理论和实验上分析讨论了感生介质扩散系数和传播速率,并采用复化Simpson公式在计算机上进行了数值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验相符。此项工作的开展,为研究多电极对激光器奠定了理论及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中小型FEA-CO2激光器的结构及电路工作原理,并给出了激光器的各种输出结果,各项输出指标可满足半主动制导激光雷达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直流激光励快轴流CO2激光器的交流预电离的研究 预电离能降低起压,提高放电电流的稳定性,有效地消除激光器相邻阴极间的“拉弧:现明。还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5.
描述了标准具的选模特性,研制成功了用标准具作内选模元件的可选纵模TEA-CO2激光器,该激光器已应用在多纵模光泵远红外激光的实验研究中  相似文献   

6.
利用自行建立的四极质谱诊断系统对内贮固体催化剂式陶瓷外壳TEACO2激光器进行了寿命过程中的质谱分析,讨论了激光输出能量与气体成分变化的对应关系,发现激光输出能量与激光器内的水蒸汽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给出了多通道CO2激光器放电区热效应理论计算方法,并对多种稳定运行条件中和电极尺寸放电区热效应进行了计算,获得了多通道CO2激光器最佳工作条件和电极尺寸。  相似文献   

8.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SPE Pt电极以及SPE Au-Pt电极上还原态CO2的电化学氧化行为研究表明,此类电极的电化学特性与光滑Pt电极一致:CO2在氢原子吸附电位区0 ̄250mV(vs.RHE)处,可与电极上化学吸附的氢反应,生成还原态的CO2,通过线性扫描,还原态CO2即发生一不可逆电化学氧化过程(阳极剥离)。在SPE Pt系列及SPE Au-Pt系列上CO2的电化学行为表明,当SPE Pt系列  相似文献   

9.
给出多通道CO2激光器放电区热效应理论计算方法,并对多种稳定运行条件和电极尺寸下放电区热效应进行了计算,获得了多通道CO2激光器最佳工作条件和放电极尺寸  相似文献   

10.
观察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动脉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值(Pa-ETCO2)的稳定性。对30例幕上肿瘤行择期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于硬脑膜打开后,给予安氟醚1.1~1.5MAC,将动脉内压维持在每小时10±0.67kPa。分别于麻醉前、气管插管后5min、开颅后5min、术中降压1h和术终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对开颅超过3h的14例患者,则于3h后再抽取1次动脉血样,同时记录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手术过程中PaCO2平均值为4.21±0.77kPa,PETCO2平均值为3.86±0.66kPa,Pa-ETCO2平均值为0.33±0.66kPa,PaCO2与PETCO2显著相关(P<0.01)。PaCO2、PETCO2和Pa-ETCO2不同时间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如能在麻醉后及早确定Pa-CO2与PETCO2差值,术中监测PETCO2仍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级电容器由于具有功率密度大和循环寿命长的优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电极材料是超级电容器的核心部分,是发展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关键要素.电极材料的组成、晶体结构、微纳结构形态等对其电化学性能具有重大影响.赝电容电极材料的性能与晶体内部的孔道结构密切相关,具有大孔道的电极材料其比容量明显高于只含有小孔道的电极材料.合理调控电极材料微纳结构形态如设计多孔结构、中空结构有利于增大电极的电化学活性表面,进而获得更多的电荷存储量,是提高储能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将赝电容电极材料与导电基体复合生长可以提高材料整体的电导率,进而提高材料的比容量与倍率性能.通过对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结构的合理设计进而实现其储能性能的提高已经成为电化学储能领域的研究热点,对于推动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脑电图作为录制脑部神经生理反应产生的电化学活动的有效成像手段,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脑电采集用电极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地将脑部电化学活动产生的离子电位转换成测量系统电子电位的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诊断和康复等研究领域。近年来,由于脑电采集用电极在脑电图采集领域的迫切应用需求,各种脑电采集用电极结构及制造方法不断涌现。通过对现有的脑电采集用电极进行分类(包括传统银/氯化银电极、微针电极、半干电极、电容/非接触电极、杂类电极),对其制造工艺、结构和使用方法进行了全面的综述;最后分析了脑电采集用电极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同面散射场电容传感器的电极结构与敏感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同面散射场式电容传感器极板所产生的电场呈散射状,传统的电磁场理论很难得到精确的解析解,给传感器的设计及性能优化带来很大困难。该文在电磁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传感器电极结构与敏感特性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验对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用于金属目标的非接触位移测量时,传感器两电极极板间的距离存在最优值;叉指结构传感器量程和灵敏度均优于普通结构传感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射频(RF)电压探针测量并分析了串行电极上的电压分布,结果表明串行电极系统上的电压分布服从传输线理论,因此我们认为可将电极和受激等离子体看成有耗平行双线传输线,这为利用抗电法设计串行电极系统的均压分布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固体参比电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压片烧结的固体隔膜的制备和特性,并用此制备了无明显液流的Ag/AgCl固体参比电极。讨论了电极在部分溶液的电化学行为、原料、制备工艺对电极性能的影响,还提出了进一步改善电极性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采用试验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长持续时间的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电极形状对金属烧蚀特性的影响,对比了采用3种形状且不同头部曲率的电极时Al3003金属板的烧蚀面积和烧蚀深度,并结合有限元电场仿真和二维流注发展模型分析了电极影响金属烧蚀特性的原因.结果表明,电极对雷电流金属烧蚀特性的影响很大.在末次回击后长持续时间雷电流分量的作用下,使用尖电极造成的金属烧蚀面积和烧蚀深度最大,半椭球形电极和半球形电极造成的金属烧蚀面积和烧蚀深度次之,这是由于电极形状影响了间隙的初始电离能力以及流注发展过程中的电子密度分布和电子能量密度分布的缘故.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Bruce截面电极加工的TP801微机控制系统。采用高次曲线直接插补的方法,编制出曲线拟合、非线性处理等加工程序,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本程序插补的Bruce截面电极具有很均匀的电场,完全可以满足放电试验装置和气体激光器等高电压设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种新型容栅传感器,使磁翻柱液位计在更广泛的工况条件下,仍能准确地测量液位值并实现电信号远传.采用Hybrid—Trefftz有限元方法建立传感器中电场的数学模型,并精确地计算出磁翻柱翻转所引起的电容相对变化量.以此电容相对变化量为目标函数,分别对4种不同形状的电容极板和同形状不同结构参数的极板进行定量研究.从电容相对变化量随电容极板结构的变化曲线中,可知形状2且极板间距为5mm为极板的最优形状.以此结构的样机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此传感器极板结构的优化与实验相吻合,其仿真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仅为3.3%.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可显著改善碳纳米管(CNTs)场致发射性能的ZnO/Ag双层膜负反馈阴极电极的制备方法.在条形银电极上溅射沉积一定厚度的Zn膜,经热氧化和湿法刻蚀制备成ZnO/Ag双层膜电极.同单层的Ag或氧化铟锡电极相比,该电极不仅具有足够的负反馈电阻(限流电阻)阻止CNTs场发射中过流的发生,而且降低了条形阴极电极的线性电阻,确保了场发射的均匀性.当溅射沉积Zn膜的厚度从40 nm增到120 nm时,热氧化形成的ZnO由孤岛状的颗粒变为连续体的薄膜,ZnO/Ag双层膜电极的表面光洁度比单层的Ag电极有很大的提高,负反馈电阻层的电阻增大,负反馈的能力增强.CNTs薄膜阴极场发射特性曲线证明,ZnO/Ag双层膜电极能明显降低场发射电流的波动,有效提高器件的稳定性和寿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MH/Ni电池储氢合金电极的导电性,运用真空蒸镀法在电极表面镀覆了一层金属Cu膜,利用XRD、XPS、SEM等方法对极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极片表面镀覆一层金属Cu膜不会对储氢合金的体相结构产生影响.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极片经过修饰的电池,内阻降低了32.8%,5 C放电容量增加了190 mA·h, 放电平台电压提高了0.10 V,同时,充电时的内压也有明显降低,充电效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