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俗教育是晚清新政时期倡导开民智、立新民的产物,通俗教育不仅被时人赋予了"普及教育"的重任,还具有移风易俗、改良社会风气、开通社会文明之功效。因此,通俗教育的推行多立足于底层社会,注重与戏曲、小说、演讲等大众娱乐方式相结合,以达到润物无声之功效。这些通俗教育活动虽然没有达到最初设想之成绩,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底层民众起到了思想启蒙、普及现代社会文化知识、改良社会风气等作用。  相似文献   

2.
"校车安全"一直是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也涉及各个行政职能部门和每个参与其中的社会大众,可以说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将这项工作做好,十分考验当地政府.近年来,嘉禾县、望城区、新邵县的"校车安全"工作得到了省"校车安全"主管单位的认可,真正让孩子的上学路成为一条安全、放心的便捷路.  相似文献   

3.
走近"科学"象牙塔——国外科普活动及对广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长久以来,科学似乎成为了科学家的专利,而在18世纪以后,随着科学各个专业领域的剧烈分化,科学离大众越来越远,最终成为大众崇拜却神秘莫测的“象牙塔”。而科学技术普及的工作正是让公众走近科学“象牙塔”,让科学不再是科学家的科学。  相似文献   

4.
失火的庙宇--"大陆金庸小说论争"猜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背景、过程、内容、结果四个方面对 20世纪 90年代关于金庸小说的两次论争进行具体的分析,认为由于社会多元化格局,中国大陆文化精英的话语由原来的"大一统"状态逐渐转向多声部"复调"形态,并且逐渐疏离大众关注中心.文化精英丧失了话语权威,产生了精神危机、生存危机等多重危机.同时,金庸小说经过 10余年的传播,在大陆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大陆文化精英借助金庸小说这一大众关注焦点,以论争的姿态迎合大众发表言说,从而抓住大众注意中心,使自己重返话语世界的中心.因此这两次论争实际上是当时中国大陆文化精英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努力重返话语世界中心的产物,而他们的这种努力恰好说明了当时中国大陆文化精英的沦陷以及由此所造成的文化批评的颓废与堕落.  相似文献   

5.
转型时期的底层立场依然没有获得想象的青睐和厚重的学理支持,然而,底层立场的社会视角新维、精英治理遭至的诟病和底层自主性的觉醒为善治研究关注底层提供了可能。善治研究聚焦底层,需要研究者具备真实意义上的底层身份,并能够真实地进入到底层社会。但是,进入底层也要超脱底层,如果能从底层社会之外审视底层,善治研究会在批判性的康庄大道上行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6.
大众健美操的"应赛"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就大众健美操短期集训这种常见的“应赛”现象,探讨教练员在训练前应把握要素和训练中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大科普"产业时代来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众已经习惯用手指代替头脑思考、用媒体制造的市场调整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的时代。传统的“知识密集型”灌输式的科普已头撞南墙。到了要考虑科普的策略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8.
简论底层文学的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层文学关注社会转型时期底层人的命运转折,塑造了农民、工人、外地人等底层人物形象。表现了底层人遭遇社会转型时的命运沉浮,以及与命运抗争的顽强与欢笑,也反映了人性的升华和扭曲,表达了对时代的体认与对人类的悲悯情怀,具有一定的悲剧意识。底层人物形象真实地记录了转型时期的底层生活,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深厚的人民性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劲松 《科技资讯》2006,(21):39-39
本文从平立面布置、房屋的高度、第二层与底层的侧移刚度比、抗震墙的最大间距限值、底层钢筋砼抗震墙的高宽比、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结构体系、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底层与上部砖房部分的抗震能力宜相匹配等各方面总结了底层框架上部砖混结构的抗震结构设计应满足的相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当代文学中陆续涌现出一批表现底层人民生活的作品,“底层写作”成为了新的美学激奋点。底层写作切入中国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延续了“五四”以来新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立体地多层面地探寻与挖掘大时代背景下各式人物的生存、生活与生命,又以其关注弱势群体的人性光芒,对生命人生的深刻揭示而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在对当前部分底层文学作品作共性分析基础之上,探讨了底层写作对我们时代的必要价值,以及它取得的艺术成就和存在的写作局限。从而更好地总结底层文学写作的得与失,力图拨开底层文学发展中的迷雾,以期使底层文学在新世纪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1.
以奥立佛为线索,通过对南茜的分析,文章阐明了尽管南茜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社会的小人物一窃贼,但她仍有着人类天性,进而展示了她的“在邪恶环境中留有的美好心灵”。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出现了大量反映底层人民生活的作品,但大多作品只是通过作家的想象来塑造底层人物形象,这种带有想象成分的底层人物塑造必然造成对底层的误解。毕飞宇的《推拿》以"沙宗琪推拿中心"一群盲人推拿师的生活为主塑造了全新的底层人物形象,王大夫、金嫣、都红等人的性格和命运都是趋于常态、健康而有活力,这种全新的底层人物形象对当下底层文学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客家人的“父亲”称谓有一个“指称族,”这些指称与客家人的名讳传统有关,从指称的语言编码方式看,还可以窥探到客家文化的某些底层,以及客家的父权或男权思想的孑遗。而“爸爸”指称的引入,则是现代文明对客家传统称谓文化的入侵和颠覆,它消解了父权或男权的威严,同时标志着新型人伦思想有待在客家地区得到全新确立。  相似文献   

14.
苦难成为底层文学描写的一个焦点,备受底层文学作家的关注。受大众文化的影响作家对苦难的关注变成"比惨比狠"的残酷叙事。这种对苦难的过分渲使底层文学中的底层形象与官方底层叙事和底层读者期待视野中的底层形象存在极大的反差。这使底层文学作品在传播过程中遭遇尴尬情景。对传播视域中底层文学苦难叙事的分析应引起作者的重视,这将关系到底层文学的发展前景和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体制的改革和文学自身的发展,文学愈加关注当下社会的弱势群体,当代文学创作中兴起了"底层文学"热。作家们在进行底层叙事时以代言者的身份凸显了底层的苦难。可作者描写底层人物时过分关注他们的生存困境,使底层文学的苦难叙事因距离感和悲剧精神的缺失,在美学品格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底层水体缺氧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水体底层缺氧易造成水生生物的死亡,影响了水体的生态环境,造成水质严重下降,因此找出造成水体缺氧的原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一个三维的水动力生态模型模拟并研究了夏季珠江口底层的缺氧现象.分析结果表明,盐度锋面对珠江口水体表底层氧气交换的抑制作用及底层有机耗氧物质对溶解氧的大量消耗是造成底层缺氧现象的主要原因,但潮汐所导致的强混合可以破坏这种缺氧机制的形成;底层缺氧主要与河流输送的耗氧物质有关;作为主要营养盐参与生态系统循环的磷对底层溶解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化传播的迅速发展,为鲁迅成为大众文化传播对象提供了一个宽广的交流平台.网络的虚拟性、实时性、互动性、隐蔽性和开放性,给大众对鲁迅的再认知、再定位、再塑造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为进入网络时代的鲁迅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在网络文化传播中,鲁迅往往被当作一种精神性的符号而广为流传.这样,随着网络文化传播的发展,大众将能够更加广泛和深入地了解这位民族的文化伟人,领悟他的思想风采,从而促使网络文化传播中的鲁迅现象,成为鲁迅研究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8.
副文本是由封面画、插图等图像符号和"十七年"小说的副文本生成以及变迁建构出作家、绘画者、编者对时代、革命与文本的自我认同和价值诉求,促进了承载革命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小说的加速度传播,呈现出文艺大众化和文艺化大众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梳理了新文学史上关于“孝”的一些论争。发现在精英启蒙文化语境和大众伦理道德语境中“孝”呈现出不同的价值观,新文学家们强调的是幼者本位,而通俗文学家们则注重的是长者本位,因而发生的论争具有互补性,是现代与传统复杂关系的一种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电影《小武》是贾樟柯的处女作,他以冷峻、客观、真实的电影镜头刻画出中国“当下”的人情风物。影片对小武的友情、爱情、亲情分别进行了描述,反映了底层社会小人物的怨恨心理,折射出第六代导演对传统电影的宏大叙事结构、超现实人物、历史语言式叙事的颠覆精神。在这部后现代味十足的电影中,我们看到了贾樟柯那反叛传统电影的眼神,听到了边缘小人物内心的怨恨诉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