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传说,是劳动人民创作的一种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地方风物古迹等密切联系的口头故事。它不是一般的故事,而是介乎神话和民间生活故事之间的故事。传说产生的时代晚于神话,是人类的历史意识觉醒之后按一定的逻辑创造的口头文学。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神话产生的基础削弱了,而社会生活更日趋纷繁和复杂。在政治、军事斗争、生产斗争及日常生活中,许多英雄豪杰、名人巧匠、重大事件等等,引起了人民传述自己历史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传说逐渐产生并兴旺起来。 常常有人将神话与传说统称为“神话传说”,这是不妥的。对此,茅盾在《神话杂话·神话的意义与类别》里阐释道:“传说(legend)也常被混称为神话。实则神话自神话,传说自传说,二者绝非一物。神话所叙述者,是神或半神的超人所行之事,传说所叙述者,则为一民族的古代英雄(往往即为此一民族的  相似文献   

2.
<正> 公孙龙的逻辑思想在先秦学术思想史上占有什么地位呢?至今似乎还不曾作出充分的评价。有人说公孙龙‘以自己的理论创建了一个诡辩学派。’有人把他比为古希腊的芝诺——一个诡辩派哲学家。的确,公孙龙以《白马论》驰名,而《白马论》就被后世一些人释为诡辩。日本学者加地伸行说:“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等论点,至今仍作为诡辩。在日本的高等学校的习题汇编中,列有‘以下的语句是真命题吗’这个问题,其中包括‘白马非马’这句话。就是在现代,一般也认为是一句坏话。尤其是研究中国逻辑学的人,也是这种评价。”(转引自孙中原  相似文献   

3.
神话作为人类艺术的宝库和土壤,生动地体现了人类的创造力,其自身发展的过程恰恰是孕育人类理性形成的过程,同时,理性在神话中的发展与进步也导致了人类理性最终摆脱育孕自身的神话的束缚而走向自由和独立。  相似文献   

4.
寓言两则     
正"赢"需深究"赢"很不满意自己以"亡"为"头",整日闷闷不乐……人类有所觉察,阐释道:"你由‘亡’‘口’‘月’‘贝’‘凡’五部分组成,意指一个人要做人生的赢家,必须具备五种意识或能力。‘亡’,乃危机意识,没有它的警示,情况可能变得不妙;‘口’,是沟通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这项能力,做事显然不行嘛;‘月’,为时间观念,毕竟时不我待,人做事需要讲究效率;‘贝’,即取财有道,人如果没有这种意识,有时会误入歧途;‘凡’,是放平心态的能力,急功近利者往往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5.
西方的希腊神话研究从早期的口传到理性萌发后的“神话”同其它学科分立的范式,在近代以降的中国神话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国神话历来被认为有“历史化”的特点,从近代到现代,国内外的中国神话学者们不断地关注此一问题。闻一多的“志”与史及诗关系的研究,叶舒宪的诗与寺、瞽同史关系的研究把这一问题带入新的领域。以此为基础,可以得出结论:在人类早期时代,文字产生以前,口传神话同史的混生是中国神话的最早样态。神话历史化是西方观念对中国材料的框定。神话分化出历史是中国神话同历史乃至文学关系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6.
《德意志观念论体系的源始纲领》是德国观念论与浪漫派的开篇之作。作为一种征兆,它指向一个时代,归属于由多个作者构成的“星丛”,呈现了观念论与浪漫派之间互动涵濡的“观念单元”。德意志观念论与浪漫主义思潮初登历史堂奥,就注定要置身于神话与理性的生死纠结之中。以神话来完成逻各斯,将启蒙进行到底,便是观念论与浪漫派的志业,这份志业表述在浪漫主义“理性的神话”提案之中。而与之相联系的“感性宗教”提案,就是一个变形的灵知教义神话,一个变形的神话逻各斯。观念论与浪漫派所膜拜的“灵”同灵知主义藉以超越世界而寻求不朽神性的“灵”,存在着血脉传承的关系。所谓“人类最后的伟业丰功”,乃是“新神话”的终结,染上了浓烈的乌托邦色彩,甚至可以说是神话-逻各斯-教义三者互相涵濡彼此杂糅而成的幻象体系。  相似文献   

7.
蒋绍愚先生的《<祖堂集>词语试释》说:“‘承闻’是‘听说’之意,‘承’是敬词,‘闻’是动词。……‘承闻’也可单用一个‘承’字。……‘承’已是用作动词‘闻’了。”照此看来,蒋先生认为“承”在《祖堂集》所反映的五代宋语言中,本来属敬词,放在动词“闻”前而逐渐渗进“闻”义,成为动词。这个说法有不妥当处,因为在唐代乃至六朝文献中,“承”训“闻”的例子已不罕见。《世说新语·雅量》:“褚因举手答曰:‘河南褚季野’。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  相似文献   

8.
当代神话研究大家袁珂先生从“广大神话”这一概念出发,把传说、仙话的部分内容甚至传记小说中记载的一些神怪故事都归为神话,从而得出中国得到保存的神话极为丰富的结论。但从严格意义上的神话来讲,这个结论是颇值得商榷的。传说与神话不能相提并论,仙话与神怪故事,更是后来的产物,它们虽与神话有一定的渊源,但不等于神话。拉法格认为“神话不是骗子的谎话,也不是无谓的幻想的产物,它们不如说是人类思维的朴素的和自发的形式之一。”[1]鲁迅也认为“神话大拟以一‘神格’为中抠。”[2]中国神话仅存零星而不成体系,已为前人所注意…  相似文献   

9.
没有一种自然现象或人类生活现象不可以被作出神话的解释。神话就其本义和本质而言,是一种无意识虚构的精神产物,是非理性的。但神话最初所感知的并不是梦幻般的虚无,它的起源冲动一定是一个可以理解的、具有哲学意义的实在表象。神话虽然是现实世界的反映,但是神话产生的年代已离我们久远,神话中所涉及的事象某些在今天已经消失,部分神话  相似文献   

10.
“苏哈列夫卡”是莫斯科苏哈列夫卡广场上的市场,在十月革命以后的最初年代里,它成了投机倒把、牟取暴利的黑市活动中心。当年,伟大列宁坚决地把它封闭了,同时深刻地指出:“被封闭了的是苏哈列夫卡广场上的旧时的‘苏哈列夫卡’,封闭它并不困难。可怕的是活在每个小业主心灵上和行动中的‘苏哈列夫卡’。必须封闭这个‘苏哈列夫卡’。这个‘苏哈列夫卡’是资本主义的基础。只要它存在,资本家就可能回到俄国来,就可能变得  相似文献   

11.
神话的统治力和威摄力结束在人类历史的早期。理性思维的成熟,洞穿了神话的幻想性和虚构性,消解了它在社会实践领域里对人们的制约。但是,当理性的穿透力仅为少数知识者所有的时候,当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还没有从落后的文化积习中摆脱出来的时候,神话很容易冲破理性的限制而进入到社会实践层面。我国文革时期狂热的领袖崇拜,英雄崇拜等现象,就是神话向实践领域里的扩张和进入,这种进入,使文革成为本世纪最为浩大的一次神话活动。 神话,如果仅仅做为由想象和幻想构制出的一段故事,保留在文本形式之中,它是生动和美丽的。然  相似文献   

12.
李建  刘欣 《泰山学院学报》2004,26(1):103-105
“兄妹婚配”是中国“偶生型”神话中的一个重要母题。它虽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但并没有随岁月的流逝而完全成为历史的化石,这一母题神话中的因子以顺势型和禁忌型两种形式沉积于现代许多民族的众多民俗事象中。这些民俗事象是“兄妹婚配”母题神话在后世的文化蔓延和世俗化流变。  相似文献   

13.
梁实秋说过,“五四”时期“最流行的诗是‘自由诗’,和所谓的‘小诗’,这是两种最象白话的诗。”①实际上,“小诗”也是“自由诗”,只不过它作为一种“变异”的新诗形式,在1921年到1923年间的诗坛颇为盛行,以至被人们称作“小诗流行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在这一过程中逻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逻辑使人的认识合乎理性;逻辑是人类正确思维、成功交际和合理决策的有效工具;逻辑是创新得以实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系统夕=一工,亥“夕一F(劣)这里F(幻一属“:‘+‘,’‘十‘是实么”+‘次奇多项式, (1)它的极限坏个数的上界问题,当”二1时,是Fa”de,’尸ol方程,至多有一个极限环〔’〕;当”二2时,P从qKoB〔“’于1975年证明至多存在两个极限环.当”奋3时,尚无一般结果.本文将证明:在系统 (1)中,若系数列a‘,a。,…a,,:的变号个数为1,则系统(1)恰有一个极限环;若系数列的变号个数为2,则至多存在两个极限环.在证明后一结沦时,利用了张芷芬唯二性定理〔3’·在文章的末尾将指出:当F(幻一恩“:‘十“’‘十‘时,若系数列变号个数为1,则!工j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的范畴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创新’理念”,其核心概念“创新”及其辩证逻辑体系理论,填补了现代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创新”概念及其辩证逻辑与本质结构决定了本题研究的性质、特点和逻辑理性,是本题研究的核心概念;“创新”的辩证逻辑体系就是指主体在实现自身价值和利用外在资源的双重过程中(应用)达到更新内在自我和改造外在世界(创新)的思维、行为和能力的总体结构。它是在解释学与辩证法中主客体辩证统一的独立发展的有机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是对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思想进行简单的阐释,顺着"神话--启蒙--神话"的这样一个逻辑结构,从启蒙历史的长河中看到,启蒙一方面在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用科学的理论取代了宗教的信仰;另一方面它所提倡的理性使人们在坚信自由、平等、民主的同时陷入了工具理性的桎梏中。尤其在文化工业社会中,使原本的启蒙走向了神话。这就是启蒙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8.
数学系 。者…刊物及期,或出版单位…论文“目或书名郭仲衡}固体力学学报vOI·5,1(1985){不可压缩弹性圆筒的有限幅度螺旋振动’“’郭仲衡…淤芝录{.f足.二:!黑‘’a’“““e’n““ere’“”S’“‘e’‘’‘n‘R“’anc“会考赞半蒸一一“隆,’振’…”学进展‘。”’啥,’‘’985,}之:罗:;1!ee“盆蒸允;厂;蒸梦nu。”55。‘u“‘n‘ 应隆安滕振寰{数学学报vol·28,6(1985){含爆轰‘的间断‘的渐近性 滕振,应隆安},学年刊v。,·6(A),1(1985)}双曲型。烧模型组的Riem一问‘ ‘振,应隆安{数学年刊v。,·7(A),3〔1986)}Gli二m方法对于…  相似文献   

19.
声音     
《科技潮》2012,(3):5
1 "现代科学精神的精髓就是古希腊时代传承下来的‘自由探索’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欧洲历史的发展,经历了文艺复兴、现代科学等多次对人类文化影响深远的‘质变’。  相似文献   

20.
实践范畴是唯物史观的起点和逻辑前提,它深刻揭示了人的真正本质和存在方式,赋予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理想目标以逻辑和历史的合理性。它的实践活动是理性与价值二重尺度在“此在”意义上是整合的现实表征,因而实践不仅是认识论范围,更具有人类学本体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