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考英语作文如何才能得高分,这个问题是不少高考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高考英语写作应该要紧扣教学大纲对考生书面表达的要求,以有指导的英语写作为主,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构思成文.由于它是对高考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因此在高考英语作文写作中令很多考生感到十分苦恼,也是一个失分率很高的题型.全面梳理专题写作和开放作文的写作思路,固化段落精彩句式,重点突破细节段和感悟段;加强写作必备常用句式的背诵和应用,巧用谚语连接词.  相似文献   

2.
"是"代词作介词"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作动词的宾语,以及非否定句中用助词"之"等标志,都可以前置.对"寡人是征"、"寡人是问"一类句式,通过大量语例说明,不宜将其动词前的"是"解为代词,并视之为一种"例外"的宾语前置现象.而应该判作是连接词组或句子表顺接、因果等关系的连词.  相似文献   

3.
在师生携手备战高考的一年中,笔者设法引导考生先"知"后"悟".由于前期的备考模式在帮助考生搭建起基本知识结构后略显功效不足,为克服其局限性,确保后期的复习真正成为他们向高考冲刺的加油站,笔者借助"核对单"在研究性学习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随着考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有所提高,最终产生出高考分数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留学生汉语教学中,"比"字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句式.然而留学生甚至学到高年级还会犯"比"字句的错误.学生犯错往往出现在"比"字句的否定形式上,常用"A 不比 B VP"代替"A 没有 B VP,,作为"比"字句的一般否定形式.本文分析了其原因,把"A 不比 B VP"细分为"A不比B·VP","A不比B·VP 数量"、"A比B·VP不 数量"三种句式,对它们的语义从预设的角度作了详细的解释和比较,建议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增加"A 不比 B VP"句式的讲解和练习.  相似文献   

5.
"VO1要VO2"句式作为一种框架式的结构,具有高度的普遍性和广泛的生成性.研究发现:为了某种目的,人们通常让该句式的宾语O2使用转喻,这种转喻有其形成的认知条件;同时,该句式形成的背后有着"句法象似性"和"框架大于内容"两条认知原则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关汉卿八种杂剧对白中带"得(的)"补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汉卿八种杂剧对白中,v 得 c表示结果意义的使用得最多,占这种句式语法意义的55.9%.结果补语的句法形式最丰富,结构最复杂,表义最精细.状态补语的句式则只有3种,且用例数量在三种中最少,这和变文恰恰相反.可见带"得"补语在金元时期的语法功能主要是描述动作的结果,其次是评论动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词话》中的"起来"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穷尽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将《金瓶梅词话》中由"起来"构成的句子归纳为"S+V+起来"、"S+V+O+起来"、"S+V+起+O+来"、"S+把(将)+O+V+起来"和"S+被(乞)+O1+V+(O2)+起来"5种下位句式,然后运用现代语言学中语法分析三个平面的理论,从句法、语义等方面对它们进行较深入的分析,以较全面地揭示其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8.
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高考成绩直接影响着考生的人生起点,是决定考生前途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考成绩的重要性使得部分考生产生了投机取巧的想法,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借高考发横财的"红土壤",促成了高考电子作弊案的大量滋生,尽管政府也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但由于缺乏法律手段的强制约束,这些措施并未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将从立法的角度剖析规制"高考电子作弊案"的立法空白和立法必要。  相似文献   

9.
《三国志》句法研究中,"以·宾"结构句内部、外部及一些相关句法形式之间存在着某种变换关系。这些变换关系,正是"以"字宾语在语义层面是否具有同一语义功能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对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大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在充分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战略意义、把握"三进"工作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以不断完善"两课"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核心,开展具有大学生特色、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补充,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中毕业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考生偏好对于高考志愿的影响越来越大.理想的高考志愿是考生的分数位次同院校及专业的排名具有正相关性.因为高考志愿竞争者数量和考生未来职业发展都具有不确定性,所以高考录取结果容易偏离理想状态.在分析高考志愿考生偏好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一种高考志愿考生偏好函数,以四川省录取数据为例分析考生偏好结果,从考生角度提出高考志愿差异化偏好策略.  相似文献   

12.
卢红红 《科技信息》2008,(9):589-591
"地球运动"始终是高考地理复习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这部分内容空间性、动态性极强,原理抽象,试题条件隐蔽,形式灵活,给考生很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讨论了“在 Np(处所宾语)”位于动词前、后的两种句式的构成及语法意义,并试图通过变换来找出这两种句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区别,尝试以认知心理上的“完形”感知的基本原则来作出成因解释。  相似文献   

14.
"可"在山西榆次方言中使用频率很高.其语义功能也同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可"存在差异性,榆次话中的"可"有三种常用用法.它们所体现的程度义较为突出:一种突显了程度的强调意味,一种强调程度的弱化.另外,"可不"句式体现了其肯定标识性的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15.
赖计成 《龙岩学院学报》2005,23(Z1):114-116
"书面表达"是十几年来高考英语的必考题型,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所给材料或所给话题写出一篇要点齐全、表达流畅、字数在100字左右的短文,从而检测考生的书面交际能力.然而,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或者对"第二外语"缺乏深入的理解,或者没有得到科学的写作指导和训练,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普遍不如他们的阅读能力.本文结合笔者两次参与高考英语试卷评析会的经验和体会,试图从教学者对写作训练的认识、科学的词汇教学手段、必要的句型应用技能以及利用"阅读促进写作"等方面阐述、分析如何培养学习者良好的写作心理、探索有效的训练策略,从而较大面积地提高学习者的"书面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6.
"莘莘学子"多少人高考期间,有家电视台作了一则各单位为考生提供良好考试环境的报道。报道的标题是"各地纷纷为莘莘学子们参加高考提供便利。"其中,一名记者在报道结束时说:"祝愿莘莘(xīnxīn)学子都取得好成绩。"看完之后,不禁得为考生发愁:若是高考卷子上出现了这个词,看节目的学生该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17.
每到高考、中考临近前的复习阶段,不少考生都有这样一种感觉:上课无精打采,容易分心;看书头昏脑胀,不易记住;平时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此类现象就是常说的头脑发"木",它严重地影响了考生的考前复习。从心理和生理角度看,其形成原因如下:一是思想压力影响。考期逐  相似文献   

18.
以大连市某高校为具体事例,对校园"中水"回用方案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三种"中水"回用方案,即分散系统方案,小集中系统方案,统一系统方案.经过分析选择小集中系统方案为该校最佳"中水"回用方案.再此基础上,提出适合高校校园"中水"回用的方案;同时研究了"中水"回用系统工艺,提出了改进的"中水"回用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9.
高考志愿事关考生前途与未来,对于学生健康成长、高校人才选拔、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以考生志愿填报偏好为研究切入点,构建基于考生偏好影响的函数模型,并进行博弈矩阵分析,提出基于考生偏好函数和博弈论应用的高考志愿填报对策.是为考生志愿利益最大化,减少考生志愿填报损失,以及教育资源和成本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存在两种不同的"NL V 着 NM"结构,它们有着不同的变换方式.一种可以变换成"NM V 在 NL",另一种则不可.词尾"着"虚化的分期以及虚化过程中对动词要求的限制造成了共时平面两种不同的"NL V 着 NM"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