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原理,在旋转坐标系下推导出转矩的几种表达形式,以此为基础分别对隐极式电机和凸极式同步电机提出了基于定子磁链和转矩的功率角位置估算算法.该估算法先计算电磁转矩、定子磁链及其位置,根据定子磁链和电磁转矩估算功率角,再根据功率角和定子磁链位置得到转子位置.仿真表明,本文提出的功率角估计算法简单有效,能比较精确地逼近电机实际位置,系统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2.
陈兆荣 《甘肃科技》2015,31(1):68-69
直接转矩控制充分利用电压型逆变器的开关特点,通过不断变化电压状态使定子磁链轨迹为六边形或近似圆形,并通过零电压矢量的穿插调节来改变转差频率,以控制电机的转矩与磁链的变化,从而控制异步电动机的磁链和转矩按要求快速变化。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功率场合下传统直接转矩控制转矩、磁链脉动大,开关频率不恒定等不足,研究了一种新的由双频逆变器供电空间矢量调制的直接转矩控制方案。在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的基础上,理论分析了直接转矩控制中磁链、转矩脉动的影响因素,推导出异步电机空间电压矢量数学模型,运用S-函数实现空间矢量调制。系统基于双频控制理论,采用级联逆变器供电降低系统的开关损耗。双频逆变器高频单元负责改善系统动态性能,低频单元传递主要功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不仅使系统具有较好的动静态性能,而且大幅度减小了电磁转矩、磁链脉动以及开关损耗,提高了的系统效率,适合于大中功率场合。  相似文献   

4.
异步电机间接转矩自控制(ISC)中转矩比例积分(PI)调节器和磁链比例(P)调节器的存在降低了系统的可移植性.该文根据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异步电机数学模型和磁链、转矩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直接根据转矩和磁链误差计算磁链幅值增量、磁链相位暂态增量的新颖ISC算法.磁链相位的稳态增量可以根据转矩、转子磁链和电机转速得到.算法中对转矩误差信号进行了滑动平均数字滤波,实现了稳态时给定空间电压矢量的连续调节.该算法计算过程不涉及旋转变换,简单方便,而且不使用PI/P调节器,便于移植,同时保持了传统直接转矩控制动态响应迅速的优点.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转矩和电流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5.
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电压矢量选择区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决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开关表引起的转矩脉动问题,分析了电压矢量对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定子磁链幅值、转矩角、励磁转矩、磁阻转矩和电机转矩的作用,用简单的数学表达式给出了这些变量的控制规律,得出了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电压矢量选择区域。研究结果表明:电压矢量与定子磁链的夹角决定了电压矢量对定子磁链幅值和转矩角的增减作用;电压矢量与定子磁链的夹角和转矩角决定了电压矢量对励磁转矩和磁阻转矩的增减作用;电压矢量与定子磁链的夹角、转矩角和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参数决定了电压矢量对转矩的增减作用。  相似文献   

6.
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首先阐述了直接转矩控制原理,它是在维持定子磁链幅值恒定的前提下,通过电压空间矢量来调节定子磁链的旋转速度,从而控制转矩和转速.其次,在此理论基础上,简单地建立了系统的模型,说明了它的工作过程以及与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不同.最后用SIMULINK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建模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直接转矩控制应用于永磁同步电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稳态跟踪性能和优异的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7.
针对异步电机的非线性特点,设计一种新颖的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供电的高压大功率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在定子坐标系内对定子磁链与电机转矩进行闭环控制得到定子磁链增量,包括定子磁链的幅值增量和相位增量.由定子磁链增量计算异步电机定子电压矢量,定子磁链和电机转矩采用自适应观测器估计.采用自抗扰控制技术设计速度、转矩和定子磁链控制器,这些控制器具有鲁棒性强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速度控制器对负载扰动进行估计和补偿,消除了负载扰动可能带来的稳态跟踪误差;逆变器的开关信号利用载波移相脉宽调制方法生成,从而减少了转矩和定子磁链幅值的脉动;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  相似文献   

8.
基于区域电压矢量表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预测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减小永磁同步电机传统直接转矩控制中过大的转矩和磁链脉动,提出了应用于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的新型转矩和磁链区域电压矢量表.根据电机模型,推导出在每个区域内电压矢量的预测控制角,实现转矩和磁链的预测控制.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与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相比,可维持逆变器开关频率的恒定,减小稳态转矩和磁链脉动,提高电机相电流正弦度,从而获得更好的控制性能,同时该方法还保留了传统直接转矩Bang-Bang控制的鲁棒性和快速的转矩响应.  相似文献   

9.
结合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数学模型和经典直接转矩控制理论,采用空间矢量控制方法,以定子磁链角增量为控制目标,将模糊控制器作为转速与转矩调节器和定子磁链优化控制器.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该控制系统建模和仿真.结果表明:与经典DTC控制系统相比,该控制方式能够减小转矩脉动,降低系统损耗,从而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神经网络与模糊逻辑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直接转矩控制 (DTC)的关键部件是定子磁链观测器和逆变器状态开关选择器 ,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取代U I N模型 ,模拟传统异步电动机DTC系统定子磁链观测器 ;把模糊控制算法引入状态开关选择器 ,用较少的模糊规则实现磁链误差、转矩误差和磁链角对逆变器开关的分级控制 .仿真结果表明 ,基于神经网络与模糊逻辑控制方法建立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良好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1.
基于现场风机在线监测的需要,提出了对试验数据回归分析建立输入—输出关系数学模型的思路,并改进了基本数学模型.以4-73风机为例对模型的性态进行了评估.进一步介绍了在线监测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介绍用InteI公司的高档单片机87C196MC实现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的方法及其优点。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肺的组织发生,综述了调控或影响胎肺发育的相关基因或因子。肺的发育起始于从前肠内胚层发育而来的成对肺芽突起,肺芽以分支形态发生和肺特异性细胞分化的遗传预定模式侵入周围的中胚层间充质。内胚层上皮及其周围间充质成分相互作用,保证了肺的正常形态发生。肺的发育与相关基因或因子是否正常表达密切相关,发育基因的表达将顺次影响许多其它基因的表达。同时,胎肺周围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以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胎肺的发育。  相似文献   

14.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当前财政制度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针对当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规范收缴办法、实现国库统付、健全核算制度、完善核算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常用的水轮机调节系统数学模型,对400多组不同参数值下的调节过程进行计算机仿真。将仿真所得的系统性能指标和调节参数分成三组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在水流加速时间常数T_w三个不同范围内调节系统的调节时间T_p/T_w,及最大振幅σ和调节系统各系数之间关系的回归拟合式。所得公式具有较高准确度,且简单实用,可供现场水轮机调速器参数整定时使用。  相似文献   

16.
王强  武经宇  李萍 《太原科技》2012,(1):105-106
介绍了CASS工艺的循环运行操作过程,分析了CASS工艺的特点,以及在CASS工艺中水力停留时间分配等设计参数对建设费用的影响,估计出了最佳设计参数的范围,提出了CASS工艺的整体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贵州城市化发展轨迹的分析,把解放以来贵州城市化过程划分为6个不同时期:1950~1955年为正常发展时期,1956~1965年为大起大落时期,1966~1978年为停滞时期,1979~1986年为恢复时期,1987~1994年为相对快速发展时期,1995年以来进入稳步发展时期,探讨了贵州城市化过程、问题、趋势;分析了贵州城市(镇)化落后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加快推进贵州城市化进程的5条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就典型的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方法进行说明。针对电枢电流不连续时,系统参数发生变化,造成系统性能变差,列出相应的电流环调节器参数的求法。采用M ATLAB 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PI参数的自调整方法能使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9.
周建军 《天津科技》2014,(7):60-61,66
为了保证测量过程稳定,自动化仪表的调节和控制方法十分重要。对热工仪表两种典型调节方法的实现和应用实例进行了分析,对自动调节闭环系统中热工计量调节参数的选择方法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d how to determine the best location of the self-operated flow control valve at the heating system entrance.Since the location of regulating valve directly affects the pipe network per-formance,the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pressure change in heating system WaS carried out with ComputationalFluid Dynamics(CFD)software.The study shows the best location of regulating valve varies with the change of the supply and return pipe length when the heating area of each user is small,and when the heating area of each user is large(2000000~3000000m2),the best location is on the supply pi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