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采用骨髓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标本法,对丽棘蜥(Acanthosaura lepidogaster)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染色体的二倍体数目2n=34(12V十22m);NF=46,大型染色体与小型染色体之间有明显的界限,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2.
实验采用常规骨髓细胞染色体制片法,对CHN大鼠和正常大鼠的染色体作了镜检和核型比较。结果表明:CHN大鼠呈现染色体变异,且与正常大鼠比较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提示,染色体变异在大鼠乳腺肿瘤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尖鳍鲤的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制备尖鳍鲤(Cyprinus acutidorsalis Wang)染色体标本,研究表明尖鳍鲤的染色体数目2n=100,核型公式为:28m 24sm 26st 22t,总臂数(NF)=152。  相似文献   

4.
2种伏翼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常规的骨髓细胞空气干燥制片法 ,研究了两种伏翼的核型。印度伏翼和印度小伏翼的染色体数均为2n =2 6 ,NF =44 ;从核型上看 ,两者基本相同 ,其微小差别主要在于前者的No 4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而后者No .4为中着丝粒染色体。初步推断这两种伏翼的性别决定机制是XY。  相似文献   

5.
采用常规骨髓细胞空气干燥法,研究了分布于广东韶关地区的变色树蜥的核型和Ag-NORs.结果显示:广东韶关地区的变色树蜥的染色体数2n=34=12V+22m,NF=46,其中有6对大型染色体和11对微小型染色体,雌雄性间没有发现异型性染色体.一对Ag-NORs位于NO.2染色体的长臂。同源染色体Ag-NOKs有位置差异,一个位于染色体长臂中间.另一个位于染色体长臂末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灰家鸽骨髓为材料,采用增加动物骨髓细胞有丝分裂相的方法,空气干燥法制片,姬姆萨染色,获得了较理想的中期分裂相.对12只鸽子的核型观察结果表明:灰家鸽的染色体数为2n=78.文章对前10对大的染色体进行了测量和形态分析,并对家鸽与原鸽的核型以及国外报导的家鸽核型进行了初步比较,讨论了引起染色体组型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接骨草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接骨草为实验材料,按常规制片方法,观察中期分裂相并进行显微摄影。染色体类型按Levan方法分类,其核型为k(2n)=34=18m 16 sm。根据Sebb ins的染色体核型的不对称类型,接骨草染色体属于“2B”型。  相似文献   

8.
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 argus)的染色体数2n=38=34I+2m+ZW,即有19对染色体,全为T型。其中常染色体18对,性染色体一对。在18对常染色体中有17对为端部着丝点大染色体,1对为点状小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为ZW型。经BSG法显带处理后,全部染色体都具着丝点C带,另有4对具端粒C带。将丽斑麻蜥与其近缘种山地麻蜥的染色体核型相比较,前者有性染色体,后者则无性染色体,差别显著,这表明该种在核型上更进化一些。同时讨论了麻蜥属与草蜥属的某些种在进化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大黄鱼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采用秋水仙素腹腔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对取自厦门市火烧屿网箱的养殖大黄鱼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具有48条A型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6t+2st,NF=48。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区三角帆蚌染色体及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研究三角帆蚌核型,以湖南三角帆蚌为材料,采用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对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三角帆蚌的染色体绝对长度较小,为1.05~3.20μm,平均长度为1.60 μm;其二倍体数目为2n=38.核型为12m 5sm 2st.染色体臂数NF=72.还发现了不少的双微染色体.  相似文献   

11.
采用骨髓细胞染色体制片法,G 显带技术,对小黄蝠的染色体进行了核型、G带的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染色体数目,2n=36,染色体臂数 FN=48。常染色体分为4组(10M+4SM+20A),X 是一条很大型的中央着丝粒染色体,Y 是小型的端着丝粒染色体。G 带结果表明:每条染色体都显出特有的 G 带带纹。X 染色体有明显的5条深带。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作法和快速银染法,研究了平胸龟的核型和银染核仁组织者区。分析结果表明了平胸龟和乌龟、黄喉水龟染色体演化上的同源性。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罗伯逊关系。平胸龟较乌龟、黄喉水龟可能更为原始些。  相似文献   

13.
观察了雄菜粉蝶生殖细胞细胞分裂的染色体,并对其G带核型进行了研究。染色体制片采用涂片法,G带显示采用尿素法。结果表明:2n=50,染色体上无明显的着丝粒,有丝分裂早中期染色体上显示了较为清晰的带纹,依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和G带带纹,排出了G带核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合应用肾细胞单层培养法和骨髓细胞直接制片法,对沼蛙的染色体组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2n=26,由5对大型染色体和8对小型染色体组成,且都是中部或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根据染色体的特征,可分成A、B、C三组。在第7对染色体长臂上发现有明显的付缢痕。雌雄个体间未见有异型的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15.
主刺盖鱼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PHA、秋水仙碱腹腔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分析了主刺盖鱼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主刺盖鱼二倍体染色体数2n=48,核型公式为:48t,NF=48.论文还对刺盖鱼科3属7个种类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刺盖鱼科染色体进化的趋势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告一组新近发现的恶性肿瘤的染色体异常,均属少见的染色体变异.系采用淋巴结或骨髓直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恶性淋巴瘤核型为14q~+t(2;1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核型为pht(2;22).讨论了癌基因与染色体易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112例自然流产者的绒毛组织培养后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自然流产的原因。将112例自然流产患者清宫时获得的绒毛组织进行贴壁培养,收获后制片,G显带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109例标本获得染色体核型,异常核型39例,异常率35.8%,其中三体26例,占异常核型中的66.7%。胚胎染色体异常是造成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斜带石斑鱼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PHA、秋水仙碱腹腔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分析了斜带石斑鱼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核型为:2n=48=2sm 46t,臂数:NF=50.  相似文献   

19.
采用骨髓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标本法,研究了产于福建的竹叶蛙(Rana Versabilis)核型,其二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6条(2n=26),由五对大型染色体和八对小型染色体组成,全部染色体均为中部和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这是典型的蛙属核型式。但其一恒定而清晰的次缢痕是在第6对染色体的短臂上。未见异型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20.
菊黄东方鲀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HA、秋水仙碱腹腔注射,活体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分析了菊黄东方鲀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菊黄东方鲀核型为2 n=44,14 m 6 sm 24t,臂数:NF=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