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入世更为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创造了机遇,已成为第三产业的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在与其它国家相比较,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竟争力相对较弱。研究以旅游服务贸易理论为支撑,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世界上主要国家旅游服务贸易和我国旅游业竞争力的测算和比较,找出我国目前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其它国家旅游的发展经验基础上,制定符合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的政策,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近年来安徽省旅游服务贸易业发展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如旅游资源没有有效地整合、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高素质旅游人才缺乏、整体形象不够鲜明、旅游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进行具体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创新旅游产品、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素质、健全旅游服务贸易法规等对策,来发展安徽省旅游服务贸易。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国际技术壁垒不断加深,不仅深刻影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国际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的规则,影响了发展中国家产业的进程,特别是刚刚起步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三年多了,面临技术壁垒不断加深的情况。我们应当深入研究形势发展和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意味着更低的成本、更强的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中国经济的腾飞与沿海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高度相关,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不少地区的产业集群遭受重创。中国经济的新一轮发展急需产业集群内在结构的改善,针对我国一些产业集群面临的衰退风险,产业集群升级成为当务之亟。  相似文献   

5.
颜慧婷 《科技资讯》2012,(20):215-215,217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相关研究,以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概况,探讨了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全文是笔者长期研究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从旅游供给、旅游需求、旅游环境、旅游服务主体、旅游介入辅助因素等5个方面构建了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模型,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提升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策略:实行保护、开发与创新并重的原则开发旅游资源;刺激国内旅游需求与开拓海外市场相结合;提升旅游企业竞争优势;加强旅游支持性产业和产业链的建设;充分发挥中介因素对旅游经济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旅游供给、旅游需求、旅游环境、旅游服务主体、旅游介入辅助因素等5个方面构建了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模型,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提升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策略:实行保护、开发与创新并重的原则开发旅游资源;刺激国内旅游需求与开拓海外市场相结合;提升旅游企业竞争优势;加强旅游支持性产业和产业链的建设;充分发挥中介因素对旅游经济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竞争格局下,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影响产业发展水平及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能够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高技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先进、产品附加值高、产业关联效应强等显著特征,是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取得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已逐渐成为各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科学评价,有助于不断提升其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实现由大向强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5):119-122
近年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快速发展,不仅拉动了经济增长,缓解了就业压力,还减少了服务贸易的逆差。但由于国内旅游服务产业自身的弱点,造成了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通过模型实证分析表明,旅游企业固定资产和旅游人才对提高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以实证分析的结果为依据,提出了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基础,是关系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面对软件技术日新月异和国际政治经济发展新形势,我们一定要结合中国国情,正确分析和认识当前我国软件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抓住机遇,加强合作,走向国际,进一步推动我国软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国际旅游人数持续增长,旅游创汇能力不断增强,旅游贸易已成为推动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同时,福建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也存在诸如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较集中、区域发展差距较大、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落后、旅游产品开发水平不高、旅游市场监管水平较低等制约因素。论证福建省入境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对促进其发展提出基于政府、行业及企业3个层面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昭显,前景广阔,然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了它的发展。分析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优、劣势等基本国情,结合国际旅游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提出相应对策,能进一步有效完善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全面、高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旅游业蓬勃兴起,使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服务贸易总协定将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应了解服务贸易总协定中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相关内容并不断改进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现存的不足,以使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连具有发展临港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又面临着国际产业重心转移、国内经济发展、政府政策支持等有利的外部环境,应该通过临港产业的发展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但是大连市发展临港产业也面临着如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集群还未做强做大、工业污染比较严重等问题,因此应采取优化产业布局、构建主导产业集群、确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模式等策略加快临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在一国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贸易已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国民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在经过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第一次转型后,由生产大国转向消费大国的第二次转型是后危机时代中国发展方式的现实选择。笔者通过对经济转型时期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环境和态势进行分析,针对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对转型时期的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为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的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对于武术产业市场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作为新兴产业门类的武术产业也逐步走向市场,与经济相交融、相促进,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和市场效益正在不断被开发。在新的世纪里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武术产业市场,已成为武术产业市场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旅游服务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出入境旅游的规模不断扩大,国际旅游业已成为安徽省重点发展产业。同时,安徽旅游贸易也存在着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差、消费结构不合理等制约因素。通过最新的数据论证了安徽省国际旅游贸易发展的现状,对促进安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出基于政府、行业及企业三个层面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并对中国当前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模式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了我国在承接产业过程中的比较优势和挑战,最终得出我们应该积极主动承接此次产业转移,以加快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大国间的科技竞争和产业博弈全面加剧,大变局带来大挑战,也带来了大机遇.未来产业是未来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代表着前沿科技创新趋势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具有科技水平高、市场潜力大、带动效能强等特点.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是大势所趋,对于提升我国科技与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未来产业的内涵及范围进行了界定,对产业发展形势进行基本研判,在深入分析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布局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产业技术既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又是衡量国家经济水平的重要标志。就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言,要发展现代化的产业经济,不仅要拥有先进的产业技术,而且要善于转化利用产业技术。产业技术利用越多,经济发展潜力越大,国际竞争力也就越强。日本是世界典型的资源贫乏国,然而日本却以世界第一位的技术转化能力克服了资源困难,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经济奇迹。南朝鲜的工业崛起也得力于大量产业技术的吸收和利用,其技术转化能力目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正处于重要转折关头,充分认识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