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采用1,2——丙二醇提制优质红花黄色素及使用简易高效的吸附与透析技术生产优质红花红色素的工艺,使红色素的提制工艺完全不使用有机溶剂,为综合利用花渣生产红色素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色素产品的化学本质、物化性质及稳定性能的研究结果,为生产和使用色素及改善产品质量提供了必要的科学资料。色素的有毒元素分析、毒理学、药理学及应用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本工艺生产的天然色素安全可靠,可广泛应用于食品、日用化工、制药等工业,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着色剂。  相似文献   

2.
<正> 天然色素安全性高,稳定性好,并具有一定的保健营养价值。特别是近年来各国对合成色素限制使用,使得天然色素的开发研究成了食品工业添加剂的重要研究内容。我国在食品工业中大多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尽管它有稳定性好、着色力强、成本低等优点,但大多对人体有害。随着人们对食品回归自然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天然色素的有关制品倍受消费者的欢迎。为此我们进行了天然色素——高梁红色素的提取、检测及应用研究,并在河南省商丘县建立了中试厂。高梁近年来群众食用较少,多为酿酒业提供原  相似文献   

3.
对高梁泡红色素的提取,及其对光、温度、pH值、氧化剂、还原剂等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值对高梁泡红色素的影响明显;在酸性条件下,该色素对光和热有较好的耐受性,有一定的耐还原性,但抗氧化性较差。该色素属水溶性花青苷类色素,可作为新型天然食用色素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准用食品添加剂从有关部门获悉,国家颁布允许用的食品添加剂是:1、着色剂类:柠檬黄、日落黄、姜黄、胭脂红、甜菜红、苋菜红、靛蓝、酱色、红曲米、叶绿素铜钠盐、β─胡萝卜素、辣椒红素,红化黄素、虫胶色素。2、品质改良剂类:溴酸钾、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六...  相似文献   

5.
<正>世界上含有色素的植物不下2000多种,我国已对部分生物品种资源的色素进行了基础的开发研究,许多天然色素在食品工业中被许可使用。天然红色素对氧化剂、还原剂等均具有良  相似文献   

6.
辣椒红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是目前在食品行业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天然色素之一,其组成成分为辣椒红素色素和油脂。甲醇为辣椒红色素在生成过程中使用酒精精制而携带残留的,目前还未见有关甲醇在辣椒红色素中残留量的检测方法的报道或文献。本文采用气相色谱分析前期顶空处理样品的方法可以简捷快速而准确地测定出辣椒红色素中的甲醇含量,且重现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pH测定法和pH差示法,测定了大蓟刺儿菜花红色素含量的影响因素、线性范围及适用性,对比结果单pH测定法适宜测定大蓟刺儿菜花红色素含量.以色素含量为指标,采用单pH测定法,对大蓟刺儿菜花红色素的提取及性能进行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蓟刺儿菜花红色素在pH值为1.0,体积分数50%的乙醇为浸提剂,料液比为1 g∶20 mL,温度为55℃,浸提时间2.0 h为最佳提取条件.色素的色价为272,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好,对酸、热稳定,强光对色素有一定的降解作用.色素在氧化剂H2O2中稳定性较好,还原剂N a2SO3对色素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天然苋菜红色素的提取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讨论了天然苋菜红的提取工艺及其理化性质。指出水作浸提剂,在65℃下浸提1小时,滤渣再室温下浸提4~5小时,可得高得率、高质量的天然苋菜红,这种色素适合作冷饮色素添加剂。  相似文献   

9.
高梁颖片富含天然色素高梁红,色泽鲜艳,使用安全,采用有机溶剂提取,对条件要求较高,成本较大。本文建立了一种简便、低成本和高得率的稀碱溶液提取方法。所得色素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好,着色性强,是一种理想的天然色素。  相似文献   

10.
天然高粱红色素提取方法与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颖片富含天然色素高粱红,色泽鲜艳,使用安全。采用有机溶剂提取,对条件要求较高,成本较大。本文建立了一种简便、低成本和高得率(8.4%)的稀碱溶液提取方法。所得色素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好,着色性强,是一种理想的天然色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金莲花黄色素的提取条件,以金莲花干花瓣为实验材料,无水乙醇为提取剂.选择液固比、温度和提取时间等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液固比为50:1(mL/g),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60min时,金莲花黄色素提取率达10.9%.  相似文献   

12.
美人蕉红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美人蕉红色素的提取、理化性质及其稳定性 ;结果表明 ,该色素水溶性、耐热性好 ,但光照对色素有一定的降解作用 .该色素在酸性下比较稳定 ,适合用于酸性的食品 .蔗糖和氯化钠的存在 ,可减缓色素的降解速度 ,增加了色素的稳定性 .Na+ 、Al3 + 等金属离子对色素有护色、增色作用  相似文献   

13.
白檀果肉红色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初步研究了光、温度、6种金属离子(K^+、Zn^2+、Na^+、Ca^2+、Mn^2+、Fe^3+)、5种食品添加剂(蔗糖、麦芽糖、柠檬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对白檀果肉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色素对光和温度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但室外强光直射和100℃的高温对色素有一定降解作用;K^+、Ca^2+、Na^+、Zn^2+对色素没有不良的影响,Mn^2+、Fe^3+对色素有明显破坏作用;蔗糖、麦芽糖、柠檬酸、苯甲酸钠对色素均无不良影响,其中蔗糖和高浓度的麦芽糖、柠檬酸具有护色作用,高浓度山梨酸有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莫过于生活环境,特别是饮食。食品添加剂—食用色素可分天然和人工合成两大类。天然色素是生物特别是植物合成性的、大多数自古以来就是人们饮食物的成分。长期生活实践证明,它不仅安全性高,还有营养和保健作用,因此日益受到欢迎。然而自从18世纪以来,化学色素逐渐出现,人工合成色素相继问世,由于合成色素具有化学性质稳定、着色力强、色泽鲜丽等特点,且价格较低廉,因而一直到本世纪合成色素大力发展,并在食品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甚至占了主导地位。但是,合成色素是以煤焦油为原料的,在化学结构上属偶氮  相似文献   

15.
叶色的秘密     
<正> 生活中人们也常用“绿色海洋”来形容地球植物繁茂的景象,描绘大地的一片生机。那么,植物叶色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叶色的秘密藏在植物叶肉细胞的色素里,其中在人们视野里起主要作用的色素有三类:一类是叶绿素,一类是类胡萝卜素,另一类是花青素。叶绿素是植物的绿色色素,科学家们现已发现至少9种,普遍存在于植物叶片及藻类、某些细菌的体内;类胡萝卜素分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类,也普遍存在于植物叶片内,其稀溶液呈浅黄色、橙黄色  相似文献   

16.
微波辅助提取黄灯笼辣椒中辣椒碱和黄色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辅助法从海南栽培的黄灯笼辣椒中提取辣椒碱和黄色素,并分别用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辣椒碱和黄色素含量进行测定,以正交实验考察辣椒碱和黄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当m(黄灯笼辣椒)∶V(85%乙醇)=0.4∶50(mg/mL),提取时间为50 min,提取温度为50 ℃,微波提取功率为700 W,辣椒碱得率可达0.78%;当m(黄灯笼辣椒)∶V(99%乙醇)=1:8(mg/mL),提取温度55 ℃、提取时间30 min、微波功率600W,黄色素的提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分别用乙醇、乙酸乙酯、丙酮提取姜黄粉中的姜黄素,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溶剂为丙酮.采取逆向思维,将活性白土用于姜黄色素脱油脂进行提纯,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用于分析姜黄素的含量.实验表明:用丙酮提取的,提取率最高,可达94.57%.丙酮提取液流经活性白土层析柱后,测得活性白土对姜黄素的吸附容量为7.34%,分别采用碱性水、碱性乙醇、碱性丙酮洗脱被吸附的姜黄素.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吸附和洗脱条件.最终可得到高纯度、不吸潮的精制姜黄素产品.实验结果显示,色素的产率为2.36%,产品纯度为94.29%,色素总收率达80.71%.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格桑花植物色素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西藏特有的天然植物,龙胆花、格桑花中提取色素,对比色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现两种色素吸收光谱形状极为类似,但格桑花较龙胆花有较强的吸光性能。利用格桑花色素制备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并对电池性能参数进行了测试,得到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为0.360m A/cm2,开路电压为470m V,光电转化效率为0.121。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前言六十年代初,国外裘皮加工业出现了用低级毛皮仿染名贵毛皮的新工艺。低级毛皮——狗皮的色调多为黑色和青黄色等,其中黑色所占比例较大(一般为40%)。这部份色调深暗的毛皮给仿染造成一定困难。为获得理想的毛皮色调,人们不得不在仿染前进行预处理,其颜色变浅,再经染色美化。毛皮的天然颜色决定于毛中色素的含量,色素存在于皮质层中,为粒状结构,属黑素类——酪氨酸的氧化产物。从色素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姜黄为原料,采用溶剂法提取姜黄色素,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在425nm处测定总姜黄素含量,通过试验建立了一套简便而有效的总姜黄素纯度定量分析的方法,其标准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0.0977x+0.0512,相关系数R=0.9992,线性范围在1.44--14.40ug/mL.此外还比较了不同的提取条件对产品提取率以及总姜黄素含量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