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应用凝胶过滤柱层析及逆相高效液相层析法,从冬鲽肝脏中分离提纯得到电泳单一纯的抗冻多肽B.用这种材料测定抗冻多肽浓度与额外冰点下降的关系,以双倒数法作图可得一直线,由此外推得K_(AP)值,K_(KP)的大小可作为抗冻多肽活性的反向指标.[H~ ]对抗冻多肽B的影响,在动力学行为上表现为类非竞争性抑制类型.用甘氨酸甲酯对抗冻多肽B的羧基进行了化学修饰的动力学研究,表明羧基为其活性功能团,其三个二次羧基中仅有一个是必需基团.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鱼抗冻多肽分子的结构特点和鱼抗冻多肽溶液中抗冻多肽分子(AF(G)P)与冰晶表面的相互作用机理.提出了鱼抗冻多肽溶液中的冰晶生长理论.合理地解释了冰晶生长的各向异性习性.并给出了周期性键链理论的一个定量形式.  相似文献   

3.
遗传信息能信使核糖核酸,转运核糖核酸和核糖体转变成蛋白质的过程是分子生物学的基石,但是,许多多肽生物活性物质是通过非核糖体途径合成的,只有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系参与,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系是一类多功能蛋白质复合体,能识别,激活,转运氨基酸的底物并按特定顺序合成多肽,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系同时具有酶和模板功能,因此被称为蛋白质模反,由于底物大部分是稀有氨基酸,经由该途径合成的多肽类生物活性物持种类繁多,了解多肽非核糖体合成机理有助于寻找多肽类生物活性物质,有利于通过人工操作非核糖体合成酶系生产多肽类药物,近年来的研究已经使人们初步了解非核糖体合成的机理,本文将介绍了非核糖体合成酶系组成,结构和多肽非核糖体合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猪皮明胶抗冻多肽的制备及其低温保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食品源猪皮明胶为原料,用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抗冻多肽,并对影响碱性蛋白酶水解的各个因素进行研究. 以水解制备的多肽对过氧化氢酶的低温保护活性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碱性蛋白酶水解猪皮明胶的最适pH为9.0,最适温度是37℃,酶和底物比例为1∶50,酶解时间3h. 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抗冻多肽对过氧化氢酶的低温保护活性为88.2%. 与牛血清蛋白和商业抗冻剂(4%蔗糖+4%山梨醇)比较,抗冻多肽表现出更优越的抗冻活性,且其抗冻活性和浓度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选择胡萝卜这种较抗冻的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在 MS 2.4D_1液体培养基中加入 Ca~(2 )阻断剂进行悬浮培养。对胞外提取物进行 SDS-PAGE 分析的结果表明,加 LaCl_3与加入 EGTA 处理的细胞样品共同存在一条低量表达的36 kD 多肽。且两者细胞的抗冻能力均有所下降。通过 Western-blotting 证实了这条36 kD 的多肽是一种抗冻蛋白,研究表明该抗冻多肽在低温条件下的合成、诱导与钙信号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6.
合成适合在棉花中表达的冬鲽鱼抗冻蛋白(Winter flounder antifreeze protein,Wf-AFP)基因.参照冬鲽鱼抗冻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及棉花偏爱的密码子,重新设计适合在棉花中表达的Wf-AFP基因序列;根据此序列设计6条寡核苷酸引物,通过PCR方法将其拼接成完整的基因;克隆到pUCm-T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DH5α,抽提重组子进行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Wf-AFP基因序列与设计方案完全相符,通过PCR介导的基因合成方法成功获得了适合在棉花中表达的冬鲽鱼抗冻蛋白基因.  相似文献   

7.
利用热水抽提法提取鲨鱼皮明胶,控制酶法水解条件制备天然抗冻多肽.以细菌低温保护活性为指标,筛选蛋白水解酶种类及酶解时间,利用Sephadex G-50凝胶过滤色谱、SP-Sephadex C-25强阳离子交换色谱等分离手段进行分离,得到细菌低温保护高活性组分.结果表明,酶解鲨鱼皮明胶得到高活性抗冻多肽的最适蛋白水解酶为酸性蛋白酶,酶解温度50℃、pH 3.0、酶/底物3 000 U·g-1、底物浓度3%、酶解时间1 h;经过Sephadex G-50凝胶过滤色谱、SP-Sephadex C-25强阳离子交换色谱等分离手段得到阳离子的P2组分,经过细菌低温保护测试,当浓度为500μg·mL-1时,大肠杆菌的存活率达到80.8%.分离得到的抗冻多肽具有较高的抗冻活性,可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产业中.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8年春(5月)、夏(8月)、秋(11月)、冬(2009年2月)四个季节东海(26°00′-33°00′N,127°00′E以西)桁杆拖虾网所获得的鲽形目鱼类调查资料,分析了调查海域鲽形目鱼类的出现频率、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的时空变化。同时,应用扫海面积法首次估算了调查海域鲽形目鱼类主要经济种类和总体的现存资源量。结果表明:调查海域鲽形目鱼类的出现频率为95.9%,共捕获鲽形目鱼类42种,隶属于8科,25属,其中优势种为短吻红舌鳎、桂皮斑鲆、矛状左鲆、虫鲽和大鳞舌鳎;4个季节中,春季鲽形目鱼类出现种类数最少,其余三季变化不大;各区域中,东海北部鲽形目鱼类的出现种类远低于其它中南部海域;调查海域鲽形目鱼类年平均资源密度为22.1 kg/km~2,远低于整个东海鱼类的平均资源密度;从资源密度的季节分布来看,秋季鲽形目鱼类的平均资源密度最高,冬季最低;根据区域分布,南部海域最高,中部最低;调查海域鲽形目鱼类的现存资源量约为1.2×10~4 t;不同种类的现存资源量中,以短吻红舌鳎最高,为2 481.1 t。  相似文献   

9.
蝎毒素多肽作用于众多细胞膜离子通道,调控通道动力学特性。显具抗痛活性的蝎毒素多肽呈现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医药应用前景。序列比对分析发现,抗痛蝎毒素多肽具较高保守型,序列同源性达45%,均具8个半胱氨酸残基,且其位置相对保守,这可能与抗痛功能有关。天然蝎毒素蛋白的获得、结构与功能研究受限,而高纯度、高活性重组毒素多肽是一条有效解决途径。本文综述抗痛蝎毒素多肽的重组表达,藉此推进其结构与功能相关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抗冻蛋白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冻蛋白是一类具有热滞效应、冰晶形态效应和重结晶抑制效应的蛋白质,因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抗冻蛋白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探讨了近年来抗冻蛋白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目前已知的抗冻蛋白的来源、特性、测定方法、基因结构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抗冻蛋白对冷冻食品有显著的品质改良功能,是未来冷冻食品工业中极具潜力的抗冻添加剂.  相似文献   

11.
修饰合成冬鲽抗冻肽基因的设计和克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动物界和植物界密码子使用频率不同,冬Die抗冻肽中丙氨酸占60%而且偏爱GCC,38个Ala密友子中23个为GCC。我们设计合成抗冻肽基因时采用了植物基因常用密码子,用甘薯信号肽序列取了抗冻肽的pre序列,省略了Pro序列,并 信号肽下游二、四、八拷贝正向串联的成太的修饰基因,经测序证实与设计完成一致。利用QIA表达系统,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DHFR-成熟抗冻肽单体和二体的融合表达。  相似文献   

12.
抗冻肽基因导入植物的第一步合成了5'-末端分别带有限制性酶xbaI和KpnI识别位点的一对引物,以美洲拟鲽抗冻肽的cDNA克隆为模板,用锚定聚合酰酶链反应扩增了抗冻肽基因,并克隆到细菌表达载体pGEM32f(一)和植物表达盒式载体pGA643中,以限制性酶切分析和菌落杂交技术证明了转化子质粒DNA中的含有抗冻肽基因,又用PCR方法扩增了转化子的抗冻肽基因,从而证实了克隆成功。  相似文献   

13.
 通过mRNA差异显示发现一个鳗弧菌刺激后在牙鲆肝脏中表达量显著增加的片段,结合RACE技术得到了该差异片段1 856 bp的全长cDNA,包含一个1 47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的蛋白质含有fibrinogen β的C末端签名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其氨基酸序列与鱼类以及哺乳类的fibrinogen β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因此可断定此基因为牙鲆的fibrinogen β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EF581895)。RT-PCR分析表明,在注射鳗弧菌后,该基因在肝脏、肾脏、脾脏、腮、肠、心脏中的表达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推测其可能在鳗弧菌侵染中,起到了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或通过和其他细胞因子结合在防御细菌的侵染中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mRNA差异显示发现一个鳗弧菌刺激后在牙鲆肝脏中表达量显著增加的片段,结合RACE技术得到了该差异片段1 856 bp的全长cDNA,包含一个1 47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的蛋白质含有fibrinogen β的C末端签名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其氨基酸序列与鱼类以及哺乳类的fibrinogen β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因此可断定此基因为牙鲆的fibrinogen β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EF581895).RT-PCR分析表明,在注射鳗弧菌后,该基因在肝脏、肾脏、脾脏、腮、肠、心脏中的表达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推测其可能在鳗弧菌侵染中,起到了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或通过和其他细胞因子结合在防御细菌的侵染中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用RT-PCR方法从人胎肝组织中扩增EpoR胞外区基因及gp130跨膜区基因,并用酶切连接方法将其与抗人AFP嵌合抗体拼接,连接到质粒pVITRO上,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转染CHO细胞,以RT-PCR、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稳定转染细胞株有约150kDa的融合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7.
Hyperactive antifreeze protein in a fis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rshall CB  Fletcher GL  Davies PL 《Nature》2004,429(6988):153
Fish that live in the polar oceans survive at low temperatures by virtue of 'antifreeze' plasma proteins in the blood that bind to ice crystals and prevent these from growing. However, the antifreeze proteins isolated so far from the winter flounder (Pleuronectes americanus), a common fish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re not sufficiently active to protect it from freezing in icy sea water. Here we describe a previously undiscovered antifreeze protein from this flounder that is extremely active (as effective as those found in insects) and which explains the resistance of this fish to freezing in polar and subpolar waters.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相关转移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肿瘤转移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方法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目前国内外肿瘤转移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研究状况加以分析与综述。结果肿瘤转移基因与乳腺癌的发生、转移及预后相关。结论对肿瘤转移基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认识,为肿瘤转移的分子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
甲胎蛋白(AFP)是类白蛋白家族成员蛋白之一,在生物个体发育以及肝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为了研究AFP的系统发生,并以此探讨系统发育与个体发育的关系,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了不同物种中类白蛋白家族成员的进化关系,并对各分子的白蛋白结构域进行了进化归类.同时,对不同物种的白蛋白(ALB)和AFP之间包含启动子、抑制子和增强子在内的约14?kb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 研究从系统发育的角度阐释了AFP分子及其基因调控机制的演化方式,为更好的认识AFP在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的作用建立了理论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