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胭脂红酸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研究了从胭脂虫中提取胭脂红酸的工艺,探讨了浸提液pH、浓度、浸提次数、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原料颗粒度、料液比等对胭脂红酸得率的影响。采用均匀设计法对胭脂红酸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定了适宜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液质量分数20%、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12 h、破碎粒度0.4 mm、料液比1∶5。此外,对胭脂红酸的热、光稳定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胭脂红酸在遮光和室内散射光的情况下是稳定的,在白炽灯下不稳定,在阳光下极不稳定;在90℃以下胭脂红酸溶液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浓度和压力对胭脂红酸荧光强度的影响,探讨了在弱酸性水溶液中胭脂红酸分子的可能存在形式,结果表明了二聚体分子堆积。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胭脂红酸在水溶液中4种酸/碱形式的光氧化量子产率和荧光量子产率,讨论了溶液的酸度对胭脂红酸表面光氧化量子产率的影响,并讨论了其光氧化反应的引发机理。  相似文献   

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用于染料的老化研究具有操作简单、测定迅速的优点.本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红色染料-胭脂红酸经过碱、酸、光、热以及氧化还原气氛等老化过程及染料分子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胭脂红酸耐酸、耐紫外光,但耐碱、耐热性差,并且在氧化、还原气氛下稳定性不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快速高效检测肉类食品中胭脂红酸含量,制备了胭脂红酸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了市售肉类样品中胭脂红酸含量,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试剂盒的检测限为1 ng/mL,线性范围7. 8~1 150 ng/mL,灵敏度IC50值为95. 2 ng/mL;该试剂盒中的检测抗体对胭脂红的交叉反应率为108. 7%,但与其他4种色素添加剂均未见交叉反应。检测市售肉类样品的批内回收率在79. 1%~103. 1%之间,批间回收率在81. 6%~98. 8%之间;批内、批间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基本小于10%,且与HPLC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R2=0. 927),说明该试剂盒具有灵敏、准确、简便、快速的特点,为胭脂红酸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国外试验表明,大力发展养虫业,可明显提高粮食单产。  相似文献   

7.
对HPLC法测定饮料中胭脂红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评估,以给出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方法:依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原理与方法,利用相关的数学模型对实验过程的不确定度因素进行分析,计算不确定度各分量,合成不确定度。结果:饮料中胭脂红含量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0.01470(扩展因子k=2)。结论:从不确定度各分量计算结果可见,影响HPLC法测定饮料中胭脂红含量的不确定度主要因素是标准溶液的纯度。  相似文献   

8.
胭脂红对泥鳅红细胞微核的形成和核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测试法,研究胭脂红对泥鳅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形成和核异常影响。泥鳅在胭脂红试验液中染毒24h后,采血制片。三种胭脂红均不同程度地引.起泥鳅微核细胞率和核异常率等遗传指标的上升,这种致变效应与胭脂红的浓度及种类有关,各种胭脂红在其半致死浓度时微核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胭脂红对泥鳅红细胞具有一定的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9.
发酵酸豆乳生产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Fe2+、Mn2+胁迫对胭脂草的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胭脂草在Fe2+、Mn2+污染环境中,易受Fe2+毒害,而对Mn2+具有高抗性.Fe2+毒害临界浓度为0.5 mmol.L-1,毒害耐受浓度≤1.25 mmol.L-1;Mn2+毒害临界浓度为4 mmol.L-1,毒害耐受浓度≤8 mmol.L-1.实验结果为景观植物胭脂草用于城市生态环境铁锰污染的植物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低浓度辛硫磷对两种贮粮有害昆虫的耐受性诱导实验。结果表明,昆虫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和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nm Herbst)的农药耐受性可以不依赖于生态选择而形成,而且涉及多基因的个体水平的生理适应过程。生态选择作用于种群演化,导致寡基因决定的高水平抗性;而生理适应作用于个体,是机体内代谢过程的多水平调节。然而低浓度农药引起的这种耐受性与添加雷公藤(Tripterygiun wilfordii Hook.f.)粉所导致食物成分改变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固定床反应条件下负载磷钨酸合成直链烷基苯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它有两种酸中心,在150~160℃预处理后活性高,对原料中的水敏感;低温活性高,2位产物异构体选择性好,并且在实验室中具有较好的活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对发酵蔗渣产黄腐酸(FA)的高产菌株-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获得的优化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蛋白胨、磷酸氢二钾和硫酸镁的添加量分别为12.50、12.50、0.25、0.50 g·L~(-1);优化的培养条件为:pH 7.0、温度37℃、装液量20 m L/250 m L、转速130 r·min~(-1)、接种量5%(体积分数).在该优化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培养12 h后的细胞生物量达2.280×10~9cfu·m L~(-1),较优化前提高了77.9倍.采用优化前后的条件培养菌种进行发酵产黄腐酸实验,结果优化后的发酵产品中FA含量为26.36%(质量分数),细胞生物量为1.09×10~9cfu·g~(-1),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13.9%和2.3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高山离子芥在低温条件下SA的产生及NO对SA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高山离子芥悬浮细胞内源SA质量分数逐渐增强,随着温度的降低,SA质量分数逐渐增强.在0°C处理下,8h达到最高(2.14μg/g),4°C处理下,24h达到最高(1.6027μg/g);随着温度的降低,高山离子芥悬浮细胞内NO质量分数明显增强.在NO促进剂SNP、NO合酶(NOS)抑制剂LNNA、NO专一性猝灭剂PTIO及硝酸还原酶(NR)抑制剂NaN3处理下,研究高山离子芥NO及内源SA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SNP诱发了高山离子芥悬浮细胞内NO及SA的合成积累,LNNA,PTIO抑制了细胞中NO及SA的合成积累,NaN3对SA影响效果不明显,对NO影响效果显著.每个处理下的高山离子芥在低温条件下的内源SA质量分数均高于常温(20℃)水平,且差异显著(P〈0.05).SNP与LNNA,PTIO,NaN3复合处理中,LNNA与PTIO对SA的抑制作用被消除.  相似文献   

15.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足光粉中的水杨酸和苯甲酸含量。测定结果为:水杨酸、苯甲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4%,98.00%;水杨酸、苯甲酸的线性范围均为8.00~40.00μg,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 4,0.999 2。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测定足光粉中水杨酸和苯甲酸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不同烘干温度对秦艽中龙胆苦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在不同烘干温度下干燥的秦艽品中龙胆苦苷的含量。结果在20℃,40%,60℃,80℃,100℃烘干秦艽时, 随温度升高,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逐渐升高,在100℃时达到最高,其含量为8.55%。在100%℃, 120℃,140℃,160℃,180℃,200℃时,龙胆苦苷的含量逐渐下降,在200℃时含量降至最低,其含量为3.27%。结论秦艽药材最佳的烘干温度为100℃,在此温度下烘干的秦艽药材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最高,且干燥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建立了土鳖虫中谷氨酸含量的检测方法,比较不同浓度的盐酸以及不同料液比、提取时间对土鳖虫中谷氨酸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土鳖虫中谷氨酸的最佳提取工艺为6 mol/L 的盐酸消解,料液比1:1(mg/mL),水解时间22 h,建立的谷氨酸分析仪法回收率为99.2%,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为0.19%,不同地区土鳖虫中谷氨酸质量分数存在较明显差异,范围为1.068%~1.149%。该方法重现性好、快速高效、操作简便,适用于土鳖虫中氨基酸含量的检测,可为其质量控制及资源深入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以锌粉、氯化钴为原料,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Co粒子。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搅拌转速、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Co粒子的粒径及形貌的影响。用透射电镜(TEM)对试样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在反应物料浓度一定的条件下,Co粒子的形貌主要由反应温度决定;影响粒径的因素主次排序依次为反应温度、搅拌转速、反应时间;为制备不同粒径及形貌的纳米Co粒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酸化活性膨润土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分别探讨了液固比、酸度、温度、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在酸化活性膨润土生产中对产品质量所产生的影响,并总结了最佳工艺条件,提出了提高酸化活性膨润土质量的一些途径.在原矿质量和其他工艺务件相同的情况下,液固比为1.3~1.6,酸度控制在15%~25%之内,温度在95~105℃之间,反应时间为4h,可使产品的脱色力达169左右,活性度大于23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