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安家营子金矿床是华北地台内的一个中型矿床,产在燕山期的斑状花岗岩之中。通过对安家营子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讨论了该矿床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NaCl)分别为280~330℃和4.6%~10.6%。成矿流体的氧逸度为2.7×10 ̄(-31)~3.2×10 ̄(-31)pa,pH值为5.0~5.8。包裹体的化学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为Na ̄+-K ̄+-Cl ̄-H_2体系。  相似文献   

2.
将阴离子聚合所得窄分布聚苯乙烯(d<1.1)在无水ZnCl_2催化下以氯甲醚对其进行氯甲基化(C1%<1.5),再用自制无水AlCl_3作催化剂,使氯甲基化聚苯乙烯(CMPS)发生大分子链间的Friedel-Crafts反应,一步合成主链与支链等长的无规支化聚苯乙烯(ABPS).研究了支化反应条件及支化结构,实验表明,反应条件:T=40~45C、C_(CMpS)=0.1~0,15g·Ml ̄(-1)、C_(cat)=0.05~0.1g·ml ̄(-1)、t>l2h达到良好的支化效果,支化臂数为1~20.  相似文献   

3.
借助DTA研究了NdCl_3-SrCl_2-CaCl_2三元体系相图。发现该体系内有对应于NdCl_3、Sr_3NdCl_9、α_1和α_2的5个液相面,6条二次结晶线,一个三元低共熔点E(47.0%NdCl_3,24.5%SrCl_2;562°C)和三元转熔点P(43.4%NdCl_3,25.3%SrCl_2;587°C).试用极化与反极化概念探讨了含稀土相图、化合物生成及其稳定性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在NaCl-KCl-K_2TiF_6盐浴炉中进行了合金钢表面涂覆TiC的实验研究,研究了熔盐组成、反应温度、恒温时间和气氛等因素对合金钢表面TiC涂层厚度、硬镀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涂覆工艺条件为:950℃常压惰性气氛下恒温3h,熔盐组成为30%K_2TiF_6-NaCl-KCl,对涂覆TiC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用不同粒度交联聚苯乙烯(含DVB7%)在CS_2中与AlCl_3或TiCl_4作用制得一种稳定的复合物.研究了不同粒度复合物存在下二茂铁甲醛与乙二醇的缩醛化反应,对反应条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载体催化剂对二茂铁甲醛与乙二醇的缩合反应均有良好的催化效果,而且使用方便,反应产物易于分离.  相似文献   

6.
YbCl3—CaCl2—LiCl三元体系相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DTA研究了YbCl3-CaCl-LiCl三元体系相图,发现该相图有对应于YbCl3,CaCl2,LiCl和Li3YbCl6的四个液相面,五条二次结晶线,一个三元低共熔点E(64.0%YbCl3,15.2%CaCl2,20.8%LiCl,408℃),一个三元转熔点P(55.2%YbCl3,20.2%CaCl,24.6%LiCl,448℃)。相应的四相平衡反应为:L=YbCl3+LiYbCl  相似文献   

7.
用正交设计法对斑节对虾幼虾期饲料油脂源中六种不饱和脂肪酸进行六因素二水平的设计,分成八组进行对比饲养试验。结果表明,C_(16:n)、C_(22~24)、C_(18:2n)对对虾的增长率影响比较大,C_(16:n)、C_(22~24)、C_(20:1~5n)和C_(18:n)对对虾的存活率影响比较大。饲料中各不饱和脂肪酸C_(16:n)、C_(18:n)、C_(18:2n)、C_(18:3n)、C_(20:1~5n)和C_(22~24)最适含量分别为0.41%、1.92%、1.80%、0.31%、1.05%、2.58%。C_(18:2n)、C_(18:3n)的比值在5.81~6.70之间。  相似文献   

8.
应用SEM、热分析和IR光谱等较全面地研究了CHPA-PU软泡燃烧的物理化学变化,结果表明该阻燃基体[-NH-CO-0-CH(CH_2Cl)-CH_2-0-]_3-P=0的热分解加速,在燃烧初期就释放出HCl与其磷酸酯互相作用生成POCl_3、PCl_3、PCl_s等不燃性化合物。证实了这些P-Cl化合物:1)挥发带走热量降低体系温度,且其散发速度比HCl慢,可延长在燃烧区域的停滞时间,更有效地在气相起阻燃作用;2)在燃烧过程(高温区)有氧存在下,转化为各种形态的磷酸,具有强烈的脱水效能,使含氧的PU软泡表层碳化生成阻隔燃烧的覆盖层,起到固相阻燃的作用,由于这些物理化学作用使PU软泡呈现较佳的阻燃性。  相似文献   

9.
黔西南冰洲石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查明黔西南贞丰等地冰洲石矿床的成矿温度为126~160℃,成矿压力为(260~520)×105Pa;成矿流体盐度(SNaCl)为12.2%~19.6%。研究了不同成矿阶段方解石、冰洲石的氢、氧、碳同位素组成及变化特征:其中冰洲石成矿阶段δ18O值为16.24~18.48‰,平均17.36‰;W/R为0.16~0.18。而从薄层方解石阶段到冰洲石成矿阶段δDH2O=-49~-68‰。δ13C(PDB)=-0.60~0.73‰,δ13CCO2(PDB)为-0.37~2.43‰。计算出δ13C∑C=-2.08~-2.49‰。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于大气降水与加热的地下水的混合,碳来源于地层。探讨了冰洲石成矿时特定的物理化学条件及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10.
尿素-金属氯化物熔体的电导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尿素—LiCl、尿素—NaCl、尿素—kCl、尿素—CuCl_2、尿素—NiCl_2、尿素—NaCl—CuCl_2、尿素—NaCl—NiCl_2熔体的电导率,研究了温度、浓度、碱金属离子大小对电导的影响。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100~136℃),上述体系的电导率与温度成直线关系,尿素一碱金属氯化物熔体的电导率随阳离子半径增大而减少,且与阳离子半径平方的倒数成线性关系。尿素—CuCl_2(0.1~1.0mol·dm ̄(-3))的电导率在0.8mol·dm ̄(-3)附近出现最高点,在0.74mol·dm ̄(-3)氯化物浓度附近,摩尔电导的顺序是LiCl>NaCl>KCl>。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云南金顶铅锌矿成矿元素特征。对矿区岩石、矿石、矿体等古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因素对应因子分析认为:矿床是成矿溶液和成矿环境的有机结合体;矿液的性质可通过矿物微量元素特征概略恢复;成矿热液的演化具复杂性和多阶段性;成矿环境差异是矿石、矿体分区分炎的主因,而矿液的来源及性质是不可缺少的条件;成矿流体来自统一的古热储体系,矿物微量元素在含量上有明显差异而组合上无甚差别是热液序列演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陕西凤县八卦庙金矿流体包裹体的成分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赋存于南秦岭泥盆系浅变质碎屑岩中的陕西凤县八卦庙金矿主成矿阶段的石英中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发现八卦庙金矿成矿流体盐度变化较大,从中等偏低盐度到富含子矿物的高盐度流体包裹体均有分布,通过光学显微镜,EPMA、SEM/EDS观察发现子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石盐及一些成分复杂的子矿物,LRM分析流体包裹体成分以富含CO2为特征,除此之外还检出了CO,CO2,CH4,H2S,C2H4等,表明矿床成矿流体具有相对还原的复杂物理化学条件,不同于一般的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以湘西花垣铅锌矿田内不同矿床不同阶段的闪锌矿为研究对象,进行LA-ICP-MS原位点测试分析,旨在揭示闪锌矿中不同痕量元素的特征,为矿床成因提供新的约束.矿田内闪锌矿所含痕量元素种类较少且含量偏低,较富集Cd、Ga、Ge等元素,Fe、Mn、Cu、Pb、Ag、Co、Tl、Se、In等元素含量低,闪锌矿的Ga/In、Ge/...  相似文献   

14.
西藏蒙亚啊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西藏蒙亚啊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其特征,结合区域典型矿床研究厘定矿床成因类型。通过矿床近矿体蚀变灰岩和热液成因方解石碳-氧同位素及成矿不同期次石英氢-氧同位素分析手段,结合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温度和盐度测试研究,分析了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及成矿流体来源。结果表明,成矿早期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成矿晚期有大量天水混入;主成矿期成矿流体总体具有中高温和中低盐度特征,成矿从早期到晚期流体降温趋势明显。矿床形成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矿床类型属于远接触端夕卡岩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路线地质调查、重点坑道考察、沿层追索、矿床地质调查以及室内综合分析,对银厂沟-骑骡沟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指出:矿床主要赋存于上震旦统灯影组顶部(Zbd3)的硅质条带白云岩中,矿床明显受地层、岩性、构造条件的控制;矿石矿物以铅锌硫化物为主,矿床属中、低温热液矿床;提出4个找矿标志,地层是找矿的基础条件,岩性和热液蚀变是找矿的重要标志,控矿构造是找矿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本矿床产于花岗斑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前人认为单一岩浆热液成因。经我们对矿床地质特征综合研究,提出应为矿源层、矿源体、构造位三个成矿条件综合控制形成的矿体。本文总结这类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不但在理论上而且在本区实际上也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包裹体在研究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成矿溶液来源、成矿元素的迁移形式,以及划分成矿阶段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最新的勘探成果,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矿区内构造岩、矽卡岩等蚀变岩和矿石中各种矿物及其组合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矿区围岩蚀变和矿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规律。围岩蚀变由中心向边侧可以分为矽卡岩-铅锌矿化带、矽卡岩-黄铁矿化带、碳酸盐-石英-矽卡岩化带、碳酸盐-绿泥石化带;矽卡岩矿物组合纵向上表现为:由透闪石-阳起石矽卡岩向下渐变为阳起石-透闪石-绿帘石矽卡岩、绿帘石-阳起石-透闪石矽卡岩、绿帘石矽卡和绿帘石-绿泥石矽卡岩;由浅表至深部,成矿元素具有Zn、Pb (Fe)→Zn、Pb、Fe(Cu)→Fe(Cu)的分带规律。矿化的垂直分带规律对矿床的深部成矿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为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认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野外调查和镜下鉴定,通过计算岫岩红旗铅锌矿床主要矿物在不同温度T下的氧逸度fO▲2和硫逸度fS▲2,绘制出Fe-Pb-Zn-Cu-O-S体系热力学lgfO▲2-lgfS▲2参数状态图.研究该区矿物共生组合的控制因素及其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为解决辽吉成矿带同类型矿床成矿流体演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T,fo2,fs2是使成矿元素沉淀、金属矿物组合共生分异的重要因素.fo2,fs2控制着矿物的稳定区间,闪锌矿较大的稳定范围,使它在方铅矿、黄铁矿沉淀之后仍可运移沉淀;温度降低使矿物形成所需的最低lgfo2,lgfs2减小,因此降温更利于成矿;构造破碎带为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同时也是良好的地球化学障.在实际找矿过程中,断裂构造、铁帽、中低温蚀变发育的地方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0.
361铀矿床的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ZG复式花岗岩体东南部铀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与构造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361铀矿床各种构造的控矿、赋矿特征。根据热液脉体及其矿物特征等,分析了成矿热液演化与控矿构造活动之间的关系。361铀矿床构造成矿模式是:在成矿前阶段构造相对挤压的封闭环境中,成矿物质迁移、富集;而在成矿阶段构造拉张的开放环境中快速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