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探索生命本质和地球上生命存在的特殊情况作为出发点,结合现代天文学家观测结果论证生命存在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2.
据英《新科学家》2002年4月13日报道 :科学家最近对地球上生长的岩石进行研究后指出 ,在火星上的岩石中可能存在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大量能源。对火星表面下存在生命抱有希望的许多科学家认为 ,在火星地表下有液态形式的水 ,因此很可能有生命存在。那么 ,没有液态水是否就根本不可能有微生物呢?研究发现 ,在地球上有些微生物就生活在岩石的深处 ,它们从氢中获得所需的能量而生存 ;氢是由岩石中的铁和水反应产生的。加利福尼亚莫非特菲尔德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的FriedmannFreund曾经认为 ,在地下深处产生的氢很分散的…  相似文献   

3.
数年前当彼得·沃德和唐纳德·布朗利合著写下《稀奇的地球》之时,也正是学术界激辩地球是否是宇宙间唯一生命载体之时,两人用当时所能掌握的科学理论,通过定量、定性的研究,再加上大量确凿的实践证据,给这场辩论画上了一个逗号。他们在著作中指出,生命的存在是个偶然,地球的温度海洋、地外条件太过独特,别的星球难以"仿制",因而地球和人类成了宇宙间的孤独者。  相似文献   

4.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大规模地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把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它为几乎所有生命活动提供有机物、能量和氧气。每年地球上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约为2200亿吨,相当于人类每年所需能耗的10倍。由此可见,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二氧化碳固碳(碳汇)过程,它是作物和能源植物、生物资源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青云 《科技潮》2005,(4):52-53
最近,火星探测的热潮激起了大家对探索生命起源的兴趣,科学家在火星上也发现了类似于地球的陨石坑。不少科学家推测,生命可能起源于这些陨石坑。于是,人们又把生命起源的目光投向那些可能撞击地球和火星的彗星和小行星。现在,一种时髦的理论认为,是来自太空的携带有水和其他有机分子的彗星和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才使地球产生了生命。  相似文献   

6.
如今,在太阳系之外发现行星已经不是稀奇的新闻,事实上,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的行星。在如此众多的行星当中,当然也应该有像我们地球这样存在着生命的行星。那么,行星具有生命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文芠 《大自然》2013,(4):12-15
2008年8月,在举国上下都为北京奥运会而期待和欢呼的时候,时间却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2.4亿年前三叠纪海洋的奇幻之门。作为硕士研究生的我,第一次接触到了罗平生物群。罗平生物群的生物生活在距今2.4亿年前,当时正是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绝灭之后,地球生命从复苏到辐射的关键时期。它不仅记载了一段古代生命的复苏史和辐射史,也见证了远古海洋的沧桑变迁,  相似文献   

8.
生命是拥有波动与轮回可逆的螺旋构造之世界,螺旋是孕育地球生命的摇篮。有一种奇妙的低等生物,却拥有神奇而伟大的力量,它生命所历经的轨迹和承载的价值是孕育地球生命的摇篮。它深藏于湛蓝的海洋和湖泊中,独立游离,自由扭转。  相似文献   

9.
《科学世界》2015,(4):13
<正>最近,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化学家和天文学家共同提出了一种新的生命形式假说。它以甲烷为基础,可以在无氧环境中生存,并能像地球生命一样新陈代谢和繁殖后代。它的细胞膜由小分子含氮有机物组成,能在-180℃的低温中生存,可以适应土卫六严酷冰冻、没有液态水的环  相似文献   

10.
<正>千百年来,人们对生命现象一直抱着强烈的好奇心,多少代人都在问着同样的问题:生命是如何开始和发展的:生命存在于宇宙中的其他星球上吗:我们地球上生命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2019,(6)
正地球是一颗被水包围的蓝色星球,但是,可供人类饮用的淡水却不像看起来那么多。地下水是淡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正确认识地下水资源情况,了解地下水科学进展,有助于人们参与地下水资源与环境保护。地球上有大量的水,从太空上看,地球是一颗被水包围的美丽蓝色星球。水,是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水,目前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水资源保护。作为全球水循环中重要的存在形式,地下水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2.
在地球表面,除了水以外,大概没有任何化合物能如此大量地呈液体状态存在着了.尽管学术界对地球上水的最初成因尚有争论,但有一点已基本得到公认:原始的生命是在水中形成的.因此,从生态学角度回顾生物进化的漫长历程,考察今天地球上生  相似文献   

13.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庄稼的命根子,水是工业的血液,水是不可替代的资源和重要的生态环境要素。有了水,地球才有生命,水是人类文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水,是生命之源。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我们不仅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水的重要性,也意识到水对生命的意义从太空中看地球,会发现地球大部分面积是鲜艳的蓝色。而水是地球表面数量最多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表面。地球上因为有了水,才变得生机勃勃。水,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人如果没有食物而有水的情况下,可以生存3个星期;而缺乏水的话,只能生存3天。没有水的哺育,就没有生命的繁衍;没有水的世界,将是死亡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黄日良 《广东科技》2009,18(24):184-184
万物生长靠太阳,有太阳才有生命起源.空气、水、太阳三结合成为生命生长的自然环境,有水有空气没有太阳是不能生长的,假如地球没有太阳照耀,地球表面温度就会是零下100℃,任何生命都不能生长.太阳是生命之神,它每天发出的万丈光芒和巨大热量究竟有多大不能计算,无法比拟.假如地球上没有泥土沙石,全是煤炭而且整个地球都在燃烧,发出的热量与太阳发出的热量相比还要小好几倍.太阳发出的巨大热源靠什么产生呢?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宇宙中星星、月亮、地球、太阳无非是泥土沙石为主体,难道金星是金矿,木星是木头,水星是冰和水,土星是泥巴,火星是煤炭在燃烧?肯定不可能.太阳不是泥土沙石构成全是核原料,核原料必须够纯度,必须有物理反应才能发出巨大热量,是神仙在太阳上进行核反应?就算是核反应发出巨大热量,核反应光照到人体是伤害致命的,就算是核反应也不能持久不灭,肯定不是核反应产生的太阳能量.  相似文献   

16.
《广西科学》2006,13(1):11-11
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科学家安德烈·德比研究指出,地球细菌会附着在火星探测器上与其一起踏上火星土地。有不少细菌能抵御极端恶劣的环境而生存下来。他认为,火星表面看上去不适合生命存在,但实际可能并非如此。目前地球上已发现许多可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微生物,加上在火星南北两极发现冰冻水,人们有理由推测,某些微生物也能在火星上生存。这样看来,过去许多针对登陆火星所采取的保护措施显然已经过时。人类需要研究新的保护措施,避免地球生物过多“感染”火星。按照国际航天研究委员会规定的标准,火星登陆器必须经过消毒灭菌,它所携带的细…  相似文献   

17.
王鸣阳 《科学世界》2005,(10):16-43
水,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常见物质,同时,它又是自然界中性质十分独特的一种物质。只要把水同其他物质相比较,我们就不难发现它确实极不寻常。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非常容易地接触到固态的水、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除了水,我们周围还有其他的物质也是这样的吗?这仅仅是水的许多奇特的性质之一。一切生命都是巧妙地利用了水所具有的奇特性质才得以生存,我们人类也不例外,只是我们平时不大留意罢了。自从地球诞生以来已经过去了大约46亿年。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生命是如何诞生的,又如何依靠水得以生生息息?本专辑集中介绍水所具有的各种性质,以及水和生命之间的那种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已有的科学证据表明,38亿年前我们居住的地球上就有了原始生命的存在。然而,自38亿年原始生命的开始到5.2亿年的寒武纪复杂生命动物大量出现,生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直到距今7.5亿到5.2亿年的前寒武纪-寒武纪过渡时期,地球才完成了从没有可见生命的荒芜状态向生物繁茂的现代蓝色星球状态的转变。在地球历史上这一非常关键的转折发展时期内,动物在地球上首次出现,其复杂的多样性(相当门一级分类水平)在寒武纪早期一个很短的时间内达到甚至超过现代的水平,这一快速的生命演化事件,被称为“寒武纪大爆发”。寒武纪大爆发与生命起源、智…  相似文献   

19.
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有生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地球上有大量的水。 那末,地球上的水是哪里来的?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是:地球上的水是在地球形成时,从那些宇宙物质中分离出来的;而在地球形成以后,从地球内部不断析出水分聚集在地表,这由今天的火山活动可以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20.
到目前为止,地球是我们所知在宇宙中惟一一个存在生命的星球。"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地球生命的起源"、"是否存在地外生命"、"是否存在地外高等智慧生命",这些天文学家研究的课题,同样也是普通大众极为好奇、并给予极大关注的问题。在过去的20年里,对于前几个问题的研究部分别取得了突破。天文学家不但确定了宇宙的年龄是137亿岁,也意外地发现了字宙在加速膨胀。从天文学角度看,地球生命的起源可能与小天体撞击有密切的关系。通过行星际飞船对太阳系行星和行星卫星进行探测所获得的成果,使人们对地外生命充满期待。而地外高等智慧生命(外星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