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南诏语考说     
南诏是古代祖国西南边疆的一个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它几与唐王朝相始终。南诏政权使用两种语言,一种是少数民族语,史学家称之为南诏语;另一种是汉语。  相似文献   

2.
南诏是以乌蛮和白蛮为主体的地方少数民族政权,存在二百五十三年,大致与中原王朝唐帝国相始终.自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细奴逻建大蒙政权,至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舜化贞被贵族郑买嗣所灭,共传十三王,其中有十三王受唐册封,基本保持与唐的巨属关系,即便在不得已叛唐附吐蕃的时候,仍一再表示归唐的心愿.可以说,南诏王室的统治者们,对中央王朝归顺化服的思想是一贯的.这一思想对于维护祖国版图的完整,对于西南地区的稳定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唐朝建立之初,突厥对其边疆形成巨大威胁。贞观四年,唐军大败突厥,使之归附中央王朝。随后,唐王朝通过设置羁縻府州、重用少数民族人才等方式,加强了对北部及西部边疆的治理。唐初处理突厥问题的方法,对周边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梳理唐与突厥之间关系的演变,进而分析和评述不同阶段唐王朝针对突厥所采取的不同政策。  相似文献   

4.
吐蕃是中国古代活跃在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它的崛起,对唐王朝乃至西北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吐蕃政权在维护西北地区在安史之乱后的政权稳定、促进民族之间的融合、加强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开辟高原丝绸之路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数千年以来,曾经出现过众多的王朝.其中,包括以汉族为主体建立的中央和地方政权,也包括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央和地方政权.它们彼此情况不一,王朝称谓的来历也不尽相同.根据二十五史和《资治通鉴》的有关记载,主要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6.
公元八至九世纪,西原地方(今广西扶绥、崇左县)爆发了大规模的壮族人民起义,反对唐王朝的封建统治。起义坚持达一个多世纪,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控制了今天的广西大部和湖南、广东的一部份地区。给唐王朝在岭南地区的统治势力以沉重的打击。最后虽因统治者的镇压而失败。  相似文献   

7.
对秦汉至唐宋时期历朝的治边方略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历朝的治边方略呈现出“守势政策”的特点.这一“守势政策”在不同王朝或同一王朝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内容,大体可概括为两种类型,一为积极“守势政策”,一为消极“守势政策”.二者虽然在内容的表现形式上有差异,但本质上均含有保持中原王朝文化优势的“以夏变夷”的思想内容.受封建统治者思想认识水平及民族构成的影响,不同朝代对边疆少数民族或民族政权的认识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军力最弱的一个王朝,它在与周边各民族政权的军事对抗中处处挨打,屡屡败北.每年都要被迫献出大量的“货币”和物产,以换取边境的短暂安宁。宋军之弱,根植于宋军的骄情。北宋著名政治末政阳修在其文章奏书中详细论述了北宋骄兵的情况,分析了它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纠弊的主张。  相似文献   

9.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军力最弱的一个王朝,它在与周边各民族政权的军事对抗中处处挨打,屡屡败北,每年都要被迫献出大量的“岁币”和物产,以换取边境的短暂安宁。宋军之弱,根植于宋军的骄惰。北宋著名政治家欧阳修在其文章奏书中详细论述了北宋骄兵的情况,分析了它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纠弊的主张。  相似文献   

10.
中唐社会结构的关系紊乱,唐王朝尾大不掉,韩愈倡儒学,重新强化社会结构粘结剂.维护“君臣父子”的结构,自己在政治格局中身体力行.儒学是小农自给自足经济和宗法社会的产物.在中唐,舍此无它.  相似文献   

11.
清代对西部地区的经营,通过消除割据各地的对手或其他少数民族的政治势力,结束了中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或势力与中原王朝对立存在的基本政治格局,第一次真正明晰了中国的疆域范围,其政治上的影响是深远的。但清王朝依旧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封建王朝,其对西部地区的经营,是对历代王朝经营西部成就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并未能突破传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窠臼。  相似文献   

12.
该文记述了洛阳丽正书院的发展情况和张说的关系。认为唐代的洛阳丽正书院为唐王朝保存民族文化典籍、开展学术研究、举荐经世致用人才、繁荣封建社会经济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群星璀灿的基石。它是唐王朝规模最大,贮书最多的国家图书馆和学术研究中心,又是参与国家政务的高级“智囊团”,选拔干部的“人才信息库”;认为张说对书院体制的完善及其健康发展,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倾注了毕生的心血。  相似文献   

13.
在伊朗历史上,每当王朝发展到后期的时候,国王所能行使的实际权力变得越来越小,王权越来越集中到一些掌握实权的军事将领或大臣手中,尤其是到了王朝晚期,王权与王位分离的现象更加明显。在新旧王朝交替的混乱过渡期,新王朝的建立者逐渐侵蚀王朝的合法性,当新王朝的建立拥有足够的合法性基础时,分离的王权与王位最终合二为一,实现实至名归。通过分析萨法维王朝和恺加王朝后期的王位与王权短暂分离的现象,可以发现伊朗王权制度强大的调节功能,当旧王朝的王权合法性出现问题时,必然会有另外一个政权取代它并不断完善王权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有唐一代,自始至终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战争发生。开始,是初唐李渊父子为统一全国而进行的战争;其后。是烽火燃遍北中国的安史之乱;再后,是藩镇割据以及平藩战争;最后,是唐末农民起义与唐王朝镇压义军的战争;还有安史之乱以后,边疆少数民族对唐朝的侵扰。在唐代战争题材诗歌中,月是一个突出的意象,呈现出丰富的内蕴。  相似文献   

15.
伽色尼王朝是中亚突厥人在阿富汗地区建立的一个突厥政权。它创建于962年,终于1186年,历时224年。在马赫默德统治时期(999-1030年),王朝处于极盛,其疆域北至河中地区,南到锡斯坦,东达卡拉吉,西抵里海南岸。伽色尼王朝的创建者阿尔普特勤  相似文献   

16.
汉族士人与北魏政权合作关系的建立经历了四个阶段:北魏建立之前汉族士人与鲜卑拓跋部的合作为其最初阶段,北魏建立之初汉族士人正式登上北魏的政治舞台,道武帝平定河北之后汉族士人与北魏的合作关系初步建立,而太武帝神[鹿加]四年征士则标志着汉族士人与北魏全面合作关系的建立。在鲜卑、汉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北魏王朝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现有史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唐代前期凉州地区吐谷浑、铁勒诸部、西域胡等少数民族的兴衰作为主体对象,探讨历史层面上凉州地区出现的少数民族及其活动情况、民族间关系,就凉州地区诸少数民族与唐王朝的关系,以期对唐代前期凉州地区吐谷浑、铁勒诸部、西域胡三个少数民族的兴衰嬗替进行客观的历史再现。  相似文献   

18.
敦煌张氏归义军政权的第三代统治者张承奉,在唐朝已经灭亡、外患方殷的形势下,在原地方政权基础上于910年建立起具有高度独立性的西汉金山国政权,使原来一直奉唐正朔的张氏政权由此蜕变为割据性独立政权。其立国之举虽不乏民众基础,但加剧了与周边政权特别是甘州回鹘政权关系的紧张。此举道义上的欠缺和策略上的失误,暴露出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离心倾向,但不能完全否认其自存自保的现实意义,而上层及民众中普遍存在的中原情结,表露出敦煌地方与中原血脉相连的精神实质,这正是汉民族文化认同的巨大张力和国家统一必然性的反映,也是西汉金山国政权特殊性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9.
十六国诸国建立后,都显示出了自身正统王朝的意识,东晋在他们眼中只是一个割据势力而已,但是现实中少数民族政权的正统观得到承认是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的。  相似文献   

20.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战国时期,楚国大将庄跷就率兵进入滇池地区建立滇国,继后秦始皇开“五尺道”,打通了内地与西南地区的道路,西汉武帝又在云南设置郡县派官吏治守,隋唐时统治者又继续设立州县,扩大统治。 公元八世纪初到十三世纪初这个时期,云南相继出现于两个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南诏国和大理国。时间基本与中原的唐朝和宋朝相始终。这两个政权基本上是今天白族的先民白蛮建立的,它们分别臣属于唐宋。南诏王皮逻阁和大理国主段思平都曾被唐王朝和宋王朝封为“云南王”和“云南八国都王”、“云南节度”。在南诏和大理国统治的五百多年间,云南和中原地区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元朝郭松年在他的《大理行记》中就写道“其宫室、楼观、言语、书数、以及冠、婚、丧、祭之礼、干戈战阵之法,虽不能尽善尽美,其规模、服色、动作、云为、略本于汉;自今观之犹有故国遗风焉。”元以后,云南设立了行省、正式划入中国版图。历史雄辨地证明: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云南的局部和祖国的全局,从来就是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下面仅从语言方面来论述这种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