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比较研究了井冈山自然保护区毛竹纯林及竹杉混交林的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结果表明:(1)毛竹纯林与毛竹混交林土壤容重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纯林各层土壤容重比混交林大。竹毛纯林0~20 cm土层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总孔隙度均比混交林要大;20~40 cm土层,纯林的土壤容重比混交林要小;40~60cm土层,纯林与混交林的...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岷江冷杉原始林土壤物理性质与海拔梯度的关系,以卧龙邓生阴坡岷江冷杉原始林沿海拔梯度2 700~3 600m内设置的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土壤密度、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性能和土壤石砾含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海拔下土壤密度随土层深度增加明显增大,各土层土壤密度随海拔升高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有所减小,但减小不明显.相同海拔下土壤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最大持水量等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显著性减小;不同海拔梯度岷江冷杉原始林下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的差异不显著,导致土壤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最大持水量等也呈现出不显著的变化趋势,土壤石砾含量与土层深度和海拔高度的关系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凤阳山主要林分类型土壤团聚体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凤阳山自然保护区的林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影响因素,为恢复与保护土壤资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浙江省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内海拔1 300~1 400 m范围内主要林分类型(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竹林)林地为对象,测定不同土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水稳定性团聚体粒径分布及其含量,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团聚体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①4种林分土壤水稳定性大团聚体(WSA)(≥0.250 mm)含量均在90%以上。土壤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含量及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以杉木林的最大,竹林的最小。②通过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排序分析,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和杉木林对≥2.000 mm粒级土壤团聚体影响较大,竹林对≥0.053~0.106 mm粒级的土壤团聚体的影响较大。③土壤密度与土壤MWD及GMD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分形维数(D)呈显著负相关。非毛管孔隙度与土壤MWD及GMD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D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林分类型较土层深度对土壤团聚体粒级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更显著,土壤密度及非毛管孔隙度等土壤理化性质较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及总有机碳含量等对土壤团聚体粒级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黔中退化喀斯特植被区,选择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地段建立径流场进行野外测定,结合室内实验分析,对试验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0~15cm和15~30cm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持水性及土壤抗蚀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作用明显,相同土层深度,土壤容重为草本群落阶段>灌丛灌木阶段>乔林阶段,孔隙度为乔林阶段>灌丛灌木阶段>草本群落阶段;土壤自然含水量呈规律性变化:乔林阶段和灌丛阶段自然含水量与草坡阶段之比,0~15cm土层中分别是1.39和1.07,15~30cm土层中分别是1.30、1.04;土壤蓄水能力提高,非毛管持水率为乔林阶段>灌丛阶段>草坡阶段;土壤保土能力提高,相同土层深度、相同时段内,土粒的崩解速度为草坡阶段>灌丛阶段>乔林阶段。因此,退化植被恢复可显著提高其蓄水保土功能。  相似文献   

5.
选择闽南安溪云中山山区由天然林转换的竹林及其前身丝栗栲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碳氮含量及物理性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丝栗栲天然林和竹林林下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最大持水量、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迅速下降;与丝栗栲林下土壤相比,竹林林下土壤表层(0-20cm)容重、最大持水量和有机碳含量分别高0.18g·cm-3、低12.08%和低11.80g·kg-1,这可能是森林转换的结果,但竹林林下土壤60-100cm土层有机碳含量和40-60cm土层全N含量均显著高于丝栗栲林下相应土层,与表层的对比结果相反.天然林转换成竹林后,有机碳含量和全N降低了45.23%和10.0%.  相似文献   

6.
森林具有经济价值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效能.土壤层是森林发挥水源涵养功能的第三活动层,在森林-土壤系统中,只有具备良好森林植被结构的林型和深厚优良结构的土壤层,才可能取得最大的水文生态效益,而水分蓄存均取决于土壤孔隙度的大小和性质.以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楠竹林为研究对象,并以广泛分布的常绿阔叶林作为对照.对楠竹林和常绿阔叶林内土壤的含水量、土壤体积质量、孔隙度和持水力及土壤的pH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土层的增加,土壤体积质量增加,而孔隙度减小;楠竹林和阔叶林土壤为酸性,楠竹林的pH值随土层的增加而增加,阔叶林的pH值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小;楠竹林的土壤质地较阔叶林疏松多孔,渗水、保水效果较阔叶林的好.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沙棘人工林对黄土高原区土壤的改良作用,采用烘干法和环刀法对裸地、草地和沙棘3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测定,分析0~40 cm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6个土壤物理性质指标,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植被类型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差异显著,与裸地相比,沙棘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最大持水量和非毛管孔隙度,并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沙棘土壤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非毛管孔隙度显著高于草地,土壤容重显著低于草地;沙棘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优于裸地及草地,沙棘人工林在土壤持水性、土壤改良及土壤抗侵蚀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对研究区土壤质量提升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西宁南北山主要林分类对土壤渗透功能的影响状况,从土壤物理性质、渗透率、贮水量方面对土壤渗透功能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112种林分类型对土壤容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青杨×沙棘混交林影响最大,表层土壤容重仅为0.755 g/cm3;2表层土壤渗透速率增大,不同林分在相同土质中初渗速率和达到稳渗时间差异明显,在淡栗钙土林分中最大差异分别达5.67和7.41倍;3同一土质各林分间非毛管孔隙度差异较大,河北杨×青海云杉混交林表土层孔隙度比青杨纯林高0.72倍;4各林分间水源涵养能力差异显著,河北杨×青海云杉混交林非毛管蓄水量是柽柳纯林的3.01倍;5各林分土壤渗透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差异明显。在营造生态景观林时,选择土壤渗透功能良好林分组合,可增强生态防护力度。  相似文献   

9.
生态经济型植物的种植是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恢复的有效措施,顶坛花椒是贵州花江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区种植最为广泛的植物。本文以顶坛花椒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径阶顶坛花椒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深度土壤密度的变化中,2、8径阶土壤密度变化差异不显著,4、6、10径阶土壤密度变化差异显著;在不同径阶土壤密度变化比较中,2、4、6、8径阶土壤密度变化差异不显著,而10径阶的土壤密度与其它各径阶存着显著差异变化。2)从土壤孔隙度来看,8径阶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值都最大,10径阶值都普遍偏小,土壤总孔隙度的具体顺序为:8径阶2径阶6径阶4径阶10径阶。3)从土壤含水率、从田间含水量、最大持水率、毛管持水率等蓄水特性来看,各径阶顶坛花椒持水能力顺序均为:8径阶2径阶6径阶4径阶10径阶,其变化规律与土壤孔隙度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0.
合理的耕作方式是农业可持续生产的关键性因素.文章以坡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孔隙结构及抗穿透强度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翻耕比较免耕处理能显著增加耕作表下层(10~20 cm)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及耕作底层(20~30 cm)土壤总孔隙度(P0.05);压实对土壤孔隙结构及抗穿透强度影响不显著;翻耕处理和压实+翻耕处理导致耕作底层土壤孔隙结构较差;深耕及翻耕+深松处理对耕作表下层及底层土壤非毛管孔隙、总孔隙度及土壤抗穿透强度改善效果最好.耕作方式对土壤毛管孔隙度影响较小.回归分析显示土壤总孔隙度(R~2=0.35,P0.01)和非毛管孔隙度(R~2=0.42,P0.01)与土壤抗穿透强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耕作措施可通过影响土壤孔隙结构形成,进而影响土壤抗穿透强度.总体而言,深耕及翻耕+深松处理更有利于构建疏松、多孔的土壤结构,利于蓄水保墒提高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前沿分支”的观点研究了圈幂补图的树宽,首先确定了它的树宽下界,又给出了达到此下界的标号,从而得到了它的树宽表达式。  相似文献   

14.
报告鸡法氏囊病的流行状况,主要症状,剖检情况及诊断,提出了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发展的动力之一在于创新。在接受美学诞生之前,学者们往往从作家的角度讨论文学创新问题。本文用接受美学的理论探讨文学创新的问题。笔者将文学创新的标准与读者接受相结合,就创新的三个方式与期待视野的方法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读者期待视野的提高是作家作品创新的主要依据,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应该充分考虑读者的接受才能做到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通过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