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魏斯曼论“实指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魏斯曼对"实指定义"的哲学思考为切入点,将魏斯曼和维特根斯坦对"实指定义"的思想进行对比分析。基于维特根斯坦的"意义使用论"和"语言游戏论",为了更好理解语言和实在之间的关系,魏斯曼提出了"语言层次论"。尽管魏斯曼大部分哲学思想源于维特根斯坦,但是不能否认他对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系统融贯的阐释以及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最后笔者对学界存在对魏斯曼的两个误解进行了反驳。  相似文献   

2.
卡罗尔疑难,又称卡罗尔悖论,实质上是指任何推理规则,尤其是MP规则,被从元层次上运用于它自身,并且最终都表现为MP规则被从元层次上反复运用于它自身,而导致的推理无穷后退问题.这里的推理在层次上是扩张的.因此,凡是推理层次扩张的方案都是无法成功解决卡罗尔疑难的.推理规则的有效性包括并且仅包括两个方面,即推理规则有效和推理...  相似文献   

3.
芝诺悖论的结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兴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11):27-30,44
本文作者认为,芝诺悖论以其深藏不露的严密结构,论证了如果承认时空是"多"而不是"一",就会造成不可克服的矛盾.在现代数学和物理学中,极限理论和集合论,量子论和相对论都在自己最根本的问题上受到这个著名悖论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无穷小量的命运及对数学发展动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近代力学的需要催生了无穷小量.历史上的数学家对无穷小量作了各种解读,试图论证它存在的合法性,以使微积分严密化,都没有成功.在19世纪末的数学公理化运动中,极限取代了无穷小量成为微积分的基础.无穷小量的曲折历史使人们认识到:数学有效性并不必须由其真理性来保证,数学家的信仰是数学发展的精神动力.近代数学家经历了从信仰上帝到信仰自然再到信仰数学内部的逻辑美的过程,数学家的任务也经历了从解决上帝、自然和数学三者之间的矛盾到解决自然和数学两者之间的矛盾,再到解决数学内部的矛盾过程.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抽走了数学家的逻辑美信仰,数学界出现了信仰危机.  相似文献   

5.
塔斯基的不一致性论证表明自然语言由于蕴涵说谎者悖论而是不一致的。索姆斯认为塔斯基的论证不仅证明了自然语言的不一致性还表明存在真的矛盾。格瑞·雷和帕特森则论证说塔斯基没有证明自然语言的不一致性。这三者都误解了塔斯基的论证,即误解了它在塔斯基的真谓词的不可定义性论证中的作用、它的出发点和它能得到的推论。在塔斯基看来,自然语言的不一致性是由它具有普遍性这个经验事实所导致的。通过重构塔斯基的论证不难发现该论证并不需要预设包含说谎者语句的T-语句是真的或可断定,也不需要假定矛盾本身是真的或可断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古德曼的绿蓝悖论,以及卡尔纳普的解决方案和古德曼的投射理论;其次,对两位学者解决绿蓝悖论的方案进行了评价,即孔宪中先生的解决方法和陈晓平教授的解决方法,指出他们的方法最终还是无法消除绿蓝悖论;最后,在借鉴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的范式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种粗浅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惠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一,提出了著名的"合同异"思想理论。为了支撑和论证"合同异"理论,惠施对自然现象和客观事物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历物"十事、"尺棰"论、"镞矢"论等命题。这些命题蕴含了丰富的无穷、极限、运动、连续等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林木良种选择方法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接合的联合选择方式,以结实性状为育种目的选择红松优树,大大提高红松高结实量优树的选择准确率和选择效率。应用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组合的五种配方,每种配方5个水平,在5个年度施用促进红松树木开花结实试验中,选择出适用于促进红松开花结实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2种和适宜的施用数量。应用氮肥、磷肥和钾肥3种肥料,每种肥料4个试验水平,组合成64种配方,经过5年试验数据的多种数学方法分析,提出促进红松母树开花结实的适宜施肥配方。采用5个切根修剪强度与3个年度试验,提出适宜强度的切根修剪可以有效地促进红松母树的雌花开花数量,增加林木结实数量。  相似文献   

9.
凯伯格悖论被称为休谟问题之后又一次"哲学的耻辱",由此引发热议。凯伯格试图通过弱化的演绎条件和一致性原则解决悖论,瑞恩的"避免错误"方案和尼尔金的P推理则试图从信念层面突破,数学家莫绍揆从概率角度力求说明凯伯格悖论的荒谬。在批判吸收这些解悖方案后,作者提出在实践层面审视悖论,联系概率的逻辑内涵,有助于悖论的消解。在悖论描述语句的推敲中,发现"公平"为悖论的发展埋下了伏笔。综合考察凯伯格悖论和休谟问题,发现了归纳悖论在合理信念接受问题方面的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维特根斯坦反私人语言的论证过程由环环相扣的三个分论证构成。首先,维特根斯坦提出不为别人所知道的私人感觉是一种语法虚构;其次阐明即使有所谓私人感觉存在,在私人感觉的基础上也不可能建立起私人语言;最后指出,即使有所谓私人语言,这种语言也毫无意义。他承认个体感觉的存在,但这种感觉可以为别人知道。感觉不是语言意义的终极来源,恰恰相反,感觉总在一定的语言游戏中获得意义。与个人感觉相联系的语言总是公共语言,总在一定的语言游戏中充当一定的角色。维特根斯坦的反私人语言论证在心理哲学的层面进一步批驳了建立在实指定义基础上的意义理论,对观念论哲学的根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2):119-123
在可能性视角变迁中理解近代科学无限观变迁。信仰指向的可能性以及从这个视角讨论现实的可能性,是一种独特的视角。在这里,上帝无限可以很好理解,但它不等同于世界无限。作为对比,理由所揭示的可能性乃是以现实为基础的可能性。其中,上帝无限等同于世界无限;进而推演出无限空间概念。但是,空间无限的存在意义仍然离不开信仰因素。追踪这两种可能性的谈论方式,可帮助我们理解近代科学的无限空间概念的产生和演变。  相似文献   

12.
Human language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being open and in some cases polysemic. The word “infinite” is used often in common speech and more frequently in literary language, but rarely with its precise meaning. In this way the concepts can be used in a vague way but an argument can still be structured so that the central idea is understood and is shared with to the partners. At the same time no precise definition is given to the concepts used and each partner makes his own reading of the text based on previous experience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In a language dictionary the first meaning of “infinite” agrees with the etymology: what has no end. We apply the word infinite most often and incorrectly as a synonym for “very large” or something that we do not perceive its completion. In this context, the infinite mentioned in dictionaries refers to the idea or notion of the “immeasurably large” although this is open to what the individual’s means by “immeasurably great.” Based on this linguistic imprecision, the authors present a non Cantorian theory of the potential and actual infinite. For this we have introduced a new concept: the homogon that is the whole set that does not fall within the definition of sets established by Cantor.  相似文献   

13.
In the Reality we know, we cannot say if something is infinite whether we are doing Physics, Biology, Sociology or Economics. This means we have to be careful using this concept. Infinite structures do not exist in the physical world as far as we know. So what do mathematicians mean when they assert the existence of ω (the mathematical symbol for the set of all integers)? There is no universally accepted 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 but the most common belief is that mathematics touches on another worldly absolute truth. Many mathematicians believe that mathematics involves a special perception of an idealized world of absolute truth. This comes in part from the recognition that our knowledge of the physical world is imperfect and falls short of what we can apprehend with mathematical thinking.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an epistemological rather than an historical vision of the mathematical concept of infinity that examines the dialectic between the actual and potential infinity.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心智因果与随附因果的讨论成为因果问题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借助机制的概念,本文分离并说明这些讨论中所关注的是实际的性质因果,进而分析了这一讨论中两位主要学者伍德瓦德与钟磊的干预主义因果理论,指出其优劣;最后在他们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更为简洁的干预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可能更适于分析实际的性质因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两年多来,按照建立现代化研究所的要求,在确定战略定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以及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谋划和做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先秦学者创造了"势"这个极具丰富内涵的抽象概念,它的本义是源于描述与种植有关的一种体力或能力,后人把它广泛运用于描述材料的弹力、应力、水的浮力、重力等古人未明确表达出来的各种自然知识,古人还常用它来解释某些隐含着与现代力学术语中诸如重力势能、动能或冲量等相类似的自然现象,以此类比或推理出某种客观存在中的情形、状态、式样、客观条件或其他不可逆转的趋向等。中国古人这种用"势"宽泛地解释那些难于认知的客观现象的方法在人类文明史上独具东方特色,但从现代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途径和认知规律上来看,这也许削弱了古人进一步探究事物本质的动机和热情。  相似文献   

17.
潜科学是我国学者于1980年代初开创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的诞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潜科学是探索科学认识演进规律的一个崭新的视角,其具体研究价值主要表现在:它是研究科学思想史的一条新路子、开展科学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认识科学发展规律的一个有效途径、指导科学管理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磊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Z1):128-132
关于数学的必然性和确定性的讨论,一直囿于各种实在论或经验主义的框架之内.在分析哲学时代以来,诸多由形而上学规定的"本质"和"基础"都遭到质问,而数学独免其难,似乎成了硕果仅存的超越真理.若不对此进行彻底分析,我们对数学的态度将无疑类似于一种迷信.维特根斯坦将日常语言分析方法用于此处,得出重要结论数学的确定性存在于我们的态度之中,而非存在于它的"超越本质"或外部的"超越事实"之中.本文进一步实践这种分析方法,以表明哲学的意义也在于使用.  相似文献   

19.
析智力的内涵与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词源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智力的内涵;通过分析智力与知识及人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分析了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异同关系,进一步提示了智力的本质,提出了智力资源是由硬件资源、软件资源、翰件资源和活件资源有机构成的、具有无限开发潜力的、越来越引人注目的有形与无形资源相结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学院”与“大学”定名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和学院都是高等教育机构。现代“大学”的基本特征是:(1)学科、专业设置是综合性的;(2)基建(房屋)规模大;(3)基础设施(教学、科学研究设备)齐全;(4)教授和学生数量多。“学院”的基本特征是:(1)学科、专业设置是专科性质的,仅仅局限于某个学科,或某几个相近的专业领域;(2)基建规模较小;(3)基础设施较少。目前,我国某些高等院校的更名陷入误区,混淆了“大学”与“学院”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