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在交易费用和利率的条件下,知情交易者为获取最大期末财富所采取的指令提交策略。在考虑交易者指令流对价格变化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建立了知情交易者的随机最优控制模型,给出该模型满足的贝尔曼方程及知情交易者的最优指令提交速率,做出了合理的经济意义解释。  相似文献   

2.
基于DSSW模型的非有效市场构架,在信息市场操纵和社交网络的环境下,内生化情绪噪声交易者的投资决策,给出并分析跟随者与噪声交易者之间的均衡.结论显示:知情交易者操纵市场会增加价格的信息含量;非知情交易者操纵市场给价格带来噪声,价格的信息含量先增后减.适度悲观情绪是导致噪声交易者跟随交易的充分条件.此外,市场可能收敛到无噪声交易者、无跟随交易者、或噪声交易者和跟随交易者共存三种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耐心交易者行为对价格形成的影响, 描述指令驱动市场中基于耐心交易者策略 及其规避信息风险的价格形成过程, 发现耐心交易者竞争的人数对价差存在显著负指数影响. 选取2005.1.2 至2005.12.31 上证817 只股票的高频数据作为样本, 验证了竞争人数对价差的负指数影响, 同时验证了价格形成过程的合理性. 对EKOP 模型中资产期望价格做了修正.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探究高频市场微观结构下的价格冲击和价格发现过程,本文首先通过逐笔委托数据重构了限价指令簿,分别从纵向时间维度探讨了指令爆发时点前后市场的异常状态特征和从横向价格维度探讨了委托指令分布不平衡性特征.其次,在Hasbrouck价格冲击模型的基础上,同时纳入价格变动、成交量方向、多层级指令流不平衡和指令爆发四个不同层面测度指标,综合探讨了价格形成过程中各市场微观结构特征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分析了背后的机理和交易者行为特征.利用深圳上市样本股票的逐笔委托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传统理论中的成交价格变动和成交量方向所表现出的弱自相关性都更加微弱,而成交信息之外的委托指令流则反映更多流动性供给者信息,其不平衡特性是影响价格形成过程更为重要的因素;指令爆发往往带来额外的价格冲击,其背后原因是流动性供给者和流动性需求者的信息突变;我国股市交易存在“日内效应”和“价格操纵”等现象.  相似文献   

5.
对成交指令按成交价和成交量进行分类作为指令提交积极性的指示变量,本文依据上海证券市场的分笔高频交易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研究市场分笔行情如何影响投资者提交指令的积极性,采取LOG-ACD模型研究分笔行情如何影响成交持续期,并分析分笔行情中影响二者的关键信息因素.实证研究表明,短期报价波动增加、价差减小、与成交发起方相同方向的最优报价深度增加、与成交发起方相反方向的最优报价深度减小,都会降低成交指令属于积极性低类型的概率,提高成交指令属于积极性高类型的概率,即指令提交整体积极性提高,反之则相反;最优报价信息集合为影响指令提交积极性的关键信息因素.短期报价波动增加、价差减小、前三个报价买卖深度的增加均使成交持续期变短,反之则相反;同时,最优报价信息集合和最优报价外信息集合都不是影响成交持续期的关键信息因素.  相似文献   

6.
运用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股票的交易数据,实证分析了指令簿透明度增加后市场深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交易前透明度增加之后,前3个最优价位上的深度都明显增加,并且第2和第3阶位上的深度相对第1阶位上的深度增加的比例更大.进一步,根据交易前透明度对不同类型交易者提交指令的影响,通过分析各个价位深度的变化情况,得到了我国股票市场上不知情交易者占主体的推论.  相似文献   

7.
在成熟度较低的中国股票市场,探究交易者有限理性条件下信息披露质量和价格发现效率的均衡关系.研究构建了一个包含信息摩擦和交易者学习的两期经济模型,通过引入预期偏差和参考点依赖偏好来刻画交易者的有限理性特征,分别讨论了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条件下的市场出清过程,并给出了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现象的理论解释和抑制由交易者有限理性导致的价格异象的途径.结果表明:1)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价格发现效率与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与交易者有限理性程度负相关;2)交易者的参考点依赖偏好是导致盈余公告漂移现象的重要原因,当上市公司公告为好消息时,交易者处于盈利状态,倾向于风险厌恶,会低估资产价值,因此市场出清价格要低于公司实际价值,长期来看,股价会倾向于进一步上涨.当上市公司公告为坏消息时,由于投资者处于亏损状态,倾向于风险偏好,会高估资产价值,因此市场出清价格要高于公司实际价值,长期来看,股价会倾向于进一步下跌.研究结论对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提高中国金融市场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金融市场中,上市公司为迎合投资者情绪可能进行正向盈余管理,通过降低信息披露质量使上市公司市场价格大幅高于其内在价值,因此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是降低交易者有限理性负面效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基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Kyle (1985)型做市商模型中,多基本面假设下分析公开信息披露对异质信息结构下的知情交易者的交易策略,收益分配以及市场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1)同源信息下的知情交易者反向交易公共信息,公开信息披露挤出其基于私人信息的交易权重;2)异质知情交易者仅基于其私人信息进行交易,且对其私人信息的交易强度随着公开披露信息精度的增加而增加;3)公开信息披露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促进市场流动性,以牺牲同源信息下的知情交易者的福利为代价,改善异质知情交易者及广大非知情交易者的福利.然而,公开信息披露对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并非单调:公共信息精度存在临界值,超过临界值后,其精度增加恶化市场信息效率.结论说明公开信息披露通过影响异质知情交易者的策略性交易行为,虽然促进市场流动性,但也可能对资产价格发现效率产生反预期(counterproductive)的负面影响,从而损害市场整体质量.文章结论为我国证券市场公开信息披露政策的未来改革提供了有意义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股票市场的交易机制设计中,股票市场透明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有效的市场透明度能够促进价格发现效率,提高市场质量. 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7月1日开盘集合竞价由封闭式转为开放式的事件,选择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无偏回归分析方法, 研究股票市场透明度对价格发现效率的影响,并从信息角度解释. 得到结论:市场透明度提高后市场流动性降低;知情交易者在开放式集合竞价期间的参与度降低,开盘价并没有反映出知情交易者的信息,阻碍了价格发现,导致开盘价格发现效率降低;这意味着开盘集合竞价透明度的提高并不能有效提高市场质量.  相似文献   

10.
异质交易者对次级债产品定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行为金融学从异质交易者的角度为资产定价``异常现象'和难解之谜提供了新思路.将异质交易者引入新古典金融学框架下的次级债产品定价模型,获得了市场出清条件下的均衡价格,分析了异质交易者的存在对次级债产品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异质交易者的存在会引发价格偏高,且偏差的程度随异质投资者比例的增大而增大, 随信息精度的提高而降低.并针对金融危机, 探讨了市场面临不能及时出清风险时,非均衡价格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基于信息交易者和非信息交易者行为特征,建立数学模型从理论上研究交易者异质性条件下系统风险冲击与企业创新能力对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影响机理,并利用MATLAB编程对理论模型结果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创新能力在任何系统风险冲击和交易者结构下都将发挥股票价格稳定器作用;在企业创新能力较高时,股票价格波动性与信息交易者持股比例负相关,与系统风险冲击之间的相关性因交易者结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特征;在企业创新能力较低时,股票价格波动性与系统风险冲击正相关,与信息交易者持股比例之间呈U型关系;信息交易者持股比例较高的股票市场更具优胜劣汰选择机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信息交易者持股比例、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是抵御系统风险冲击、保障股票市场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B股折价问题作为证券市场分割的异例,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注意到投资者情绪和股票流动性在股价上涨和下跌两个方向的不同作用,本文分别对A股和B股建立了价格不完全揭示信息的理性预期均衡资产定价模型,来研究投资者情绪和噪音交易者行为对B股折价的影响,并通过实证研究对模型结论进行了验证.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A股不知情者的情绪与B股折价正相关,A股噪音交易者行为与B股折价负相关,B股噪音交易者行为与B股折价正相关,同时,由于制度原因造成的系统性差异也是B股折价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agent-based model combining private information diffusion to explain time-series momentum and reversal. Priv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llows heterogeneous trading strategies coexist in the artificial market. The experiments reproduce momentum in short horizon and reversal in long horizon in the artificial financial market. Moreover, the authors also analyze how the private information contagion affects the momentum. Meanwhile, the authors find the significant price trend and excess volatility of volume when private information diffuses gradually.  相似文献   

14.
在制造商通过雇用销售商销售单产品的市场背景下,分析了当制造商面临销售商有关于销售能力的私有信息时,制造商如何制订产品销售价格并设定激励合同的问题.模型中,制造商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目标销售量和相应的销售价格供销售商进行选择,在销售商选择某一目标销售量后,制造商了解到销售商的真实销售能力,找到了这一系列的最优目标销售量以及相应产品的最优销售价格.研究还发现,由于制造商制定决策前与销售商之间存在不对称信息,制造商需要付出一定的信息成本才能获得销售商的私有信息.同时,制造商通过合理的定价以尽可能地少付出信息成本.  相似文献   

15.
探索在市场价格随机条件下,生产成本信息不对称零售商风险厌恶时,采用回购契约协调二级供应链的内在规律.构建新的条件下的回购契约模型并求解,分析信息不对称和风险厌恶对供应链上各决策变量的影响.通过算例仿真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发现:在市场价格随机条件下,不管生产成本信息是否对称,只要零售商存在风险厌恶,供应链上各决策变量都会发生分岔突变的现象;不管零售商是否风险厌恶,生产成本信息不对称都会给供应商带来额外的收益,但会损害零售商与整个供应链的收益;信息越不对称,供应链上的各种决策变量在分岔突变区域的振幅越大.结论是:分岔突变现象是价格随机条件下,参与者风险厌恶时存在的一种特有现象;供应商能够通过隐瞒私人信息带来额外的收益,但损害零售商和供应链的利益;零售商应对生产成本信息不对称的最好办法就是以最低的成本使生产成本信息透明;零售商以平稳的心态面对各种外部风险,更有利于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6.
在私有信息不公开的分散决策下,针对需要承诺交货期限的稀缺并行机加工能力配置问题,以改善分散系统无秩序代价为目标,设计了一种基于时间维度配置稀缺资源的多轮拍卖机制.具体地,该机制根据资源稀缺性受机器加工能力和订单交货期限双重影响的特点,设计线性歧视资源定价方式,既保证定价的公平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又引导任务主体披露真实订单信息,实现分散系统下稀缺资源配置的高效率;该机制中的定标问题是具有NP难属性的组合优化问题,本文设计基于拉格朗日松弛技术的启发式算法,以提高该问题的计算效率和实际应用性.数值实验结果显示,该拍卖机制能显著改善分散决策下并行机加工能力配置的无秩序代价,拍卖机制下的系统总收益平均达全局系统总收益的93.9%.  相似文献   

17.
基于序次Probit模型的离散股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股票日内价格行为需关注高频分笔交易的价格离散特征.本文使用沪市个股高频分笔交易数据,采用序次Probit模型对离散股票价格建模分析.结合我国股市限制卖空与订单驱动的制度背景,考察了交易时间间隔、交易量和订单信息对价格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序次Probit模型可捕捉价格离散特征.较长交易时间间隔可能预示坏消息,使股价下跌.相对于卖方交易量,买方交易量更具有信息含量.订单信息影响价格变动,买方较多时股价上涨,卖方较多时股价下跌.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实拍卖中卖方通常将拍品委托给拍卖行进行拍卖,建立了带佣金率和保留价的一口价拍卖模型.运用博弈理论,首先分析了投标者的均衡策略,然后在给定佣金率的前提下研究了卖方的最优保留价和最优一口价,接着在给定保留价和一口价的前提下研究了拍卖行的最优佣金率研究发现:与不考虑佣金率的情形不同,在考虑佣金率的模型中,一口价有正的概率被投标者选择,即卖方在拍卖中设置一口价可以提高其收益,且卖方的最优保留价大于不设置一口价的模型中的最优保留价;拍卖行的最优佣金率小于不设置一口价的模型中的最优佣金率.  相似文献   

19.
作为现金拍卖的替代方式,发明人可以通过股份支付来实现技术拍卖.企业以股份竞标,当技术产业化后,发明人根据股份分享利润.基于对称独立私有价值模型,分析了股份拍卖的最优机制,获胜企业和发明人的股份分配和保留价格.与现金拍卖相比较,股份拍卖期望收益与成交率都更高.采用一价或二价标准股份拍卖时,发明人的期望收益是相同的,收益等价原理仍然成立.一价,二价股份拍卖都是最优拍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