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葛鑫  张玮艳  单翔燕 《科技信息》2011,(33):269-269,307
伍尔夫与新月派可以说是同时代的中西文化的优秀代表,他们各自的诗化小说和"三美"理论都对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伍尔夫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为依托,从"三美"的角度来分析伍尔夫的诗化小说。  相似文献   

2.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她的小说《宠儿》中运用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刻地表达出作品的主题,引起了强烈的震撼效果。本文从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入手,阐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技巧在《宠儿》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它们怎样表达出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易超群 《科技信息》2009,(13):195-195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被称为后现代主义和女性主艾的经典之作,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小说体现了女性与自然被对象化、居于他者地位的相似性,展示了个人、自然与社区发展的紧密联系。小说试图建构一种男女平等、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道德价值和社会结构。本文试从生态女权主义的角度来解读《宠儿》,用以倡导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服务于我们建构和谐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4.
莫里森小说《宠儿》中的塞丝在中国广大读者的心目中是具有强烈母爱并且具有坚定反奴思想的黑人妇女形象,本文分析了《宠儿》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和塞丝人生遭遇,从爱与被爱的角度对塞丝这一角色进行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莫里森的小说《宠儿》,紧密地结合社会,反映了现代美国存在的种种社会问题——暴力、革命、自由、人性和种族歧视。也许莫里森并不想在她的小说里展现出存在主义,但《宠儿》具有明显的存在主义特征,如:人生的无意义:面对虚无人们做出不同的选择;通过行动反抗生存的荒诞从而探求生活的真义。  相似文献   

6.
从《邱园记事》看伍尔夫的诗化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尔夫是一位富有诗人气质的意识流作家,她提倡创作一种诗化小说,使它具有诗歌、散文和戏剧的特征。《邱园记事》是她早期对诗化小说的一次尝试,她撷取生活的片断,捕捉瞬间的印象,折射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在具有“意味”的场景中渗透丰富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7.
牛晓红 《科技信息》2009,(26):160-161
长篇小说《宠儿》是托尼·莫里森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一部力作,她“以其富于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把美国现实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写活了”。陌生化作为一种表现作品文学性的形式手法,被广泛应用于《宠儿》的语言创作中,最大限度达到了艺术审美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菲 《科技信息》2013,(4):223-223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通过一个亦真亦虚的人物宠儿,探讨了美国黑人在奴隶制度下的非人般的生活。美国的奴隶制给非裔美国人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和身体上的创伤。代际间的创伤更是奴隶制的产物,从赛丝和宠儿这对特殊的母女身上,能清楚的感受到代际间创伤的痕迹。  相似文献   

9.
诗歌与小说同为语言艺术,却在形式特征和审美功能上有很大的不同。诗人作诗重在抒情,诗歌话语遵循的是其本身所特有的情感逻辑法则;小说家写作意在叙事,叙事话语表现为故事情节展开的方式。诗性叙事意指小说叙事的诗化倾向,它表现出了对传统叙事语法的背离。《唯物之神》正是因为其叙事的诗化特征,成为了诗性叙事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虽然不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品,但是这部作品仍然在人物塑造、叙事策略和主题表达等方面均具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特征。小说的这些不确定性留给了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和读者参与小说建构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黎国华的长篇小说《生命之手》,认为其在总体写实性地反映赣东一群人物的命运变迁和时代发展的同时,用一种不自觉的诗性手段调节构思对象,对对象世界进行了诗性超越,对文本世界的结构、视角、语言等进行了诗美构建,通篇洋溢着一种亦实亦虚的诗情诗韵。  相似文献   

12.
<随着鹰背苍茫而去>是一篇诗化的寓言小说,它涉足藏域独特的"天葬"传统并以此为背景.小说的语言叙述以其强烈的震撼力强化了阅读效果;诗化的语言及其寓言色彩,升华了作品的意境,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张力;追寻自由,把握命运的题旨,虽落俗套,但由于小说的总体设计以及独特处理,弥补了主题的这种"俗",而显示出"超凡"来.小说中存在着多处逻辑上的悖论,本文对其进行了解构.  相似文献   

13.
《八月之光》体现了福克纳小说艺术的诗性想象和灵性思维。它的结构是诗性想象之基础,而作家的灵性思维则既是小说思想性的艺术升华,更是美国南方文化的神意飞跃。作品诗化主要体现在整体结构的自恰性、反复的叙述方式、张弛有序的节奏及意象的组合方式等方面。这种诗化的结构呈现为一种灵性之光,这种灵性就是作品中一以贯之的氛围。  相似文献   

14.
新疆实力派作家董立勃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文学体验与丰富的生活积累,创作了极具异域特色和丰厚民间文化意蕴的长篇小说<青树>.从民间生活场景的诗意描摹、美好人性的民间抒写与人文观照和民间文化形态的理性审视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可知<青树>以来自于民间的理想在边远的西部大地营造出了一幅清新、美丽、淳朴而诗意盎然的民间画卷.  相似文献   

15.
朱文颖的长篇小说<高跟鞋>用诗情的文笔写着都市的故事.细腻的感触、博彩的意象、含蓄的韵味体现了诗的文笔.物质的追求、青春的匆忙、善恶的并存组成都市的故事.小说中流淌的诗情,源于作家观察、体验、表现、揭示生活真实的睿智,色彩鲜艳,质感醇厚.  相似文献   

16.
<金翼>是林耀华先生的小说体人类学著作,旨在剖析同一个村毗邻而居的两个家族的命运,是对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金翼>作为一部代表性的民族志专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之进行研究的文献已不少.站在诗学的角度,可以对之进行另一种解读,即<金翼>是诗意的柄息、诗性的生产、诗化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沈祖棻是20世纪具有诗人气质的学者型女性作家。在她的诗人气质、女性气质、学者气质的多重影响下,其历史小说散发浓厚的诗意内蕴,展示诗性的生存状态,极具现代女性意识和国家民族意识。她本人和作品呈现的这种丰富的个性内涵,既使得她的历史小说在现代历史小说之林占据了一席之地,又使得沈祖棻仅以5篇历史小说就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很值得重视的历史小说作家。  相似文献   

18.
从《哈利·波特》小说中所描绘的"死亡"切入,分四个方面进行了剖析,认为小说"不仅描绘出令人惊叹的魔法世界,也形象地诠释了深刻而富有诗意的死亡科学。"  相似文献   

19.
柯岩是当代中国著名女作家中的一位佼佼者,她在诗歌、小说、戏剧、报告文学、散文等多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她的作品中,渗透着坚毅的信念、纯真的童心、圣洁的心灵、美好的追求和诗意的哲理。她的儿童诗创作充满童真、童趣和童韵;她的小说创作充满了对下一代的无限关爱,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她的报告文学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哲理性和感召性等独特品性;她的散文蕴涵和散发着深层的诗意与诗魂,她用自己的人生理想影响着年轻一代。  相似文献   

20.
乡村与城市的对立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母题。泰安青年作家子丁的小说创作既有对乡村诗意想象与现实消失的描写,也有对爱恨交织的欲望化城市的独特感悟。作品所体现出的对乡村诗意和城市美好的双重超越,使飘泊和流浪成为叙述者恒长的生存状态。在某种意义上既超越了有关乡村诗意的想象,也超越了“向城求生”的新乡土叙事对城市现代化的肯定与推崇,从而使其创作具有了独特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