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众所周知,艺术之美具有惊天地、泣鬼神,摄人心魄的魅力。殊不知科学之美不仅具有同样的魅力,而且还是一种智慧与力量的化身,具有别样博大而神奇的色彩。那么究竟什么是科学之美呢?科学之美是科学的一种外在表现形态;科学之美如同艺术美一样是美学的一个分支;科学之美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社会获得成功后,得到的带有一定理性与思辨色彩的,能引起人们某种愉悦与欢快的情感体验。下面让我们来谈谈科学美的具体特征吧。首先它有一种简约之美。科学美与艺术美都包含一种简约之美的特征。曾经有人问著名哲学家洛克,什么是美?洛克答道:“把多余的东…  相似文献   

2.
美丽的中药     
感冒了,头痛脑热.鼻塞咳嗽,苦不堪言。到就近的药店买了几盒药.其中一盒是“银翘片”。翻看说明书。上面的成分是:金银花、连翘、荆芥、淡豆豉、淡竹叶、牛蒡子、芦根、桔梗、甘草……林林总总,清香扑鼻。这小小的绿色药片竟萃取了如此多的生命之精华,让我感动良久。几片服下,温热暖胃,心脾皆畅。  相似文献   

3.
《世界科学》2007,(6):F0003-F0003
“让科学走进大众,让艺术融入生活”为主题的2007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5月10日~15日在上海浦东展览馆隆重举行,吸引了11万人次的市民前往参观。本次展会从多层次、多视角展示了科学与艺术之相得益彰的结合:用科学之美丰富了艺术的内涵,用艺术之美浓缩了科学的精妙,为公众搭建了一个吸收科学与艺术新知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当现代人频频呼唤人类要“返朴自然,重回大自然”的时候,不妨多注意一下眼前这片广阔的海洋。难道你不曾发现:我们的血液像海水般微咸;我们的身体,一半以上由水组成;我们的胚胎期,有像鱼一样的鳃裂……人身上有如此之多的海洋印记,是否说明生命就起源于海洋呢?人类是由猿变来的,这一点早已编入了教科书。那么猿又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如果说它是由鱼类演变而来的,你会感到吃惊吗?然而这却有几分科学的依据。鱼类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它们具有能在水中呼吸的鳃,这也是鱼类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人不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没…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作为一份受读者欢迎的科普期刊,在保持现有风格的基础上,我想提出以下几条建议:1.坚持报道当今最新科技成果,把航天、生物、地质、探险等方面最新消息尽快详细报道出来。如第9期《读你:生命天书》就是针对前一时期沸沸扬扬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详细报道,既及时又生动。2尽快固定封面版式,应有一个清新、自然、醒目的面孔,让人在杂志堆中一眼就辨认出她。3在航天探索方面,能否登一些已发现的科研成果,特别是我国的科研成果,让人能实际地感到我国航天领域的进展水平。4设立一个“科学的遗憾”栏目,适当登一些科学工作者在发现…  相似文献   

6.
科学首先作为文化而存在。好奇、爱美是人的天性。由于好奇与爱美,才求真、求一,才有了科学的简单性、和谐美。也是出于好奇与爱美,才出现了艺术。在科学探究中,在艺术创造中,人类为自然寻找秩序、觅得规律,也为自己增益智慧、找来美感、制定规范。科学之长河,从发源高山直到归入大海,都首先表现为文化。有位名人曾经说过:“科学是一个文化过程。”著名科学史教授戴维·林德伯格说:“犹如人类所有的创造,科学理论也是文化的产物;而文化在形成科学方法和科学理论的内容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历史研究揭示得格外清晰。”科学是文化的产物,科学的历程就是文  相似文献   

7.
公共建筑,应该尊重生命,向生命致敬,让我们的思想进入生命空间去理解建筑。对建筑的思索不再停留于古老的堪舆.也不局限于欧洲新兴生态学,而是通过代表国家的建筑,揭示出现代人的心灵向往:读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一类政体的脉络和一种文明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杭州的水是多姿多彩的,既有大江大河,一泻千里的豪迈气概,也有静泉如镜,杯水无波的温柔妩媚之美;既有稻花香里听取蛙声的一片富饶之气,也有山林野水的自然恬静之幽;既有浊浪排空的钱江涌潮,也有汩汩流淌的虎跑名泉。  相似文献   

9.
近一段时间.国际科学共同体关注的一个话题是纪念“人类抗癌之战40年”,全球最知名的两本科学刊物——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在3月底4月初先后刊登与癌症有关的专题报道,《自然》的专题重在讲癌症的预防,《科学》则比较全面,除了刊发社论,  相似文献   

10.
《科学通报》2005,50(21):2433-2433
本书是Watson and DNA:Making A Scientific Revolu.tion的中译本.自从诺贝尔奖获得者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并以崭新的观点揭示出性状如何代代相传以来,50年过去了.其间,生物学发生着一次又一次的巨变,而沃森正是这场科学革命的核心人物.Watson and DNA:Making A Scientific Revolution一书介绍了沃森不可思议的科学生涯.该书作者麦克尔赫尼是一名成绩卓著的科学记者.全书根据其在冷泉港4年的工作经历及曾与沃森共同工作的50多位科学家率直的评价提炼而成,  相似文献   

11.
瑜伽,一个梵音飘飘的神秘花园。在繁忙的生活中,请在此停留片刻,呼吸、信仰、静坐、舞动、冥想——让自己,重新发现天地之美、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12.
瑜伽,一个梵音飘飘的神秘花园。在繁忙的生活中,请在此停留片刻,呼吸、俯仰、静坐、舞动、冥想——让自己,重新发现天地之美、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13.
永生的美     
于是一位诗人说:“请给我们谈美。”冤抑的、受伤的人说:“美是仁爱的、柔和的,如同一位年轻的母亲,在幸福中半含着羞涩,在我们中间行走。”热情的人说:“不,美是一种全能的可畏的东西。暴风般,撼摇了上天下地。”疲乏的、忧苦的人说:“美是温柔的微语,在我们心灵中说话。她的声音传达到我们的寂静中,如同微晕的光,在阴影的恐惧中颤动。”烦躁的人却说:“我们听见她在万山中呼号,与她的呼声俱来的,有兽蹄之声、振翼之音,与狮子之吼。”夜里守城的人说:“美要与晨光从东方一同升起。”在日中的时候,工人和旅客说:“我们曾…  相似文献   

14.
郭春沅 《世界科学》2003,(12):20-21
DNA是基因的载体,许多生命的玄妙都可以从DNA中豁然而释。不过,你也许不知,DNA更富于数学之美,盘延上升的螺旋、各种不同的拓扑异构态等……许多人尤其惊诧于生命之中的拓扑美,其实,DNA的拓扑美正是生命与数学的天然孕化。  相似文献   

15.
<正>巴黎,是诗、是画、是时装、是香水……是法国的灵魂。漫步巴黎,随处可以邂逅摄人心魄的美——艺术之美、人文之美、科学之美、建筑之美、自然之美。巴黎是浪漫的,也是优雅的;是古典的,也是时尚的。这是一座用心建造的城市,它拥有自己高贵的灵魂。它的浪漫昭然于地表,灵魂却深埋于地下。对国外游客来说,巴黎似乎意味着繁华、浪漫、灯红酒绿的快乐生活。可是很多人或许都不知道,在这座城市柏油马路和泥土的下面是世界上  相似文献   

16.
近日,又一项惊人的科技壮举诞生了。一支国际科学家团队利用了一种新技术放大DNA单链,并以此对一个古代西伯利亚女孩的基因组进行了多达31次的测序。根据如此彻底的测序研究,研究员们破译的古老基因组图如同现代人的基因图谱一样清晰,它甚至可以揭示这个古代女孩拥有的棕色眼眸,发色和肤色。来自德国莱比锡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院研究员马蒂亚斯·梅耶感叹道:“没有人会想到我们竟然会收获如此高质量的基因组,包括我在内的每个人都为之震惊。”  相似文献   

17.
人类当然有理由特别关心自己居住的地球。地球表面已被现代科技揭示得几乎一览无遗之后.人们的关心自然廷伸到了地球的内部,尽管各种教科书上明明白白地交代了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但各种有关地珠结构的疑问仍然不断地冒出来:其中有一种声音特别逼人:地球内部到底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  相似文献   

18.
沈康身 《科学》2007,59(2):53-56
2006年6月30日至7月2日,“中国数学科学与教育发展论坛”在杭州召开,迎来了数学家7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0人)。会议期间讴歌数学之美,佳话频传。论坛领导丘成桐发表诗篇“小立断桥”,称颂庞加莱猜想的靓丽。王元、杨乐、季理真联合署名为杭城新闻媒体题词:“数学之美如同西子,令人陶醉。”这使笔者想起北宋文学家苏轼(1037—1101年)曾在杭州任知府,他陶醉西湖之美,名诗脍炙人口:“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潆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后人在孤山中山公园建造亭子,取苏诗中“山、水、晴、雨、好、奇”六字制成对联:“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道尽西湖空间、时间的永恒之美。  相似文献   

19.
一旦人类意识到地球并非宇宙的中心,就开始不断地向广安的星空搜寻自己的伴侣。迄今为止,我们尚未发现任何证明地球之外确实存在异类生命的证据。但与此同时,当代科学已经为我们展示了发现外星生物的新的前景和新的想象空间,尽管这一科学的发展进程同时也否定了以往曾有过的多种猜测。例如,我们已不再期待火星人会在某个月暗风高的夜晚向地球人发动袭击,但我们却可能在这颗红色的行星上——一或在木星的卫星欧罗巴及其他遥远的行星上发现生命的迹象。为什么如此乐观?因为科学已经证实,生命远比我们以往所认识或想象的要坚韧c那么,…  相似文献   

20.
一朵绽放的奇葩娇艳欲滴,让人类体味到了自然神奇曼妙的的优雅。小荷才露尖尖角是一种力量的积蓄,敢于怒放则是来自生命最深处的能量的进发!这种进发既有樱花如诗的低吟,也有胆熊撕心裂肺的哀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