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马一浮的“六艺一心论”,是继郑玄的《六艺论》之后系统阐述六艺要旨的一部大论。摆在马一浮面前的有两大问题:一是学科纷呈,学派纷争,如何求其统合的问题;二是经学如何从近三百年的疑古一考古一复古一疑古的循环变奏和受西学冲击后的苦闷彷徨中寻找出路的问题。马一浮“六艺一心论”,可以说是解决上述两大问题的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六艺一心论”是如何解决的呢?一是依其“同本异迹”的统类方法,将全部学术汇归于六艺;二是依其“心外无物”的本体论,将六艺摄归于一心。前者解决的是学科纷呈、学派纷争的问题,后者解决的是经学向何处去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经典”遭遇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发展到今天,前人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经验和规律.不过,对于后来者而言,研究的道路并非都是沿着前人划定的方向前行,一路上时常还会出现新的岔路口,这对科学而言绝非坏事,因为一个岔路口有可能会引出一片美丽新世界.  相似文献   

3.
马一浮的"六艺心统说"将六艺德性化,六德归之于一心,其学说更具中国文化的回归性.然此说亦存在缺乏对本体的分析的理解,缺乏对孔子的"一贯之道"的疏解等诸多问题.应以马一浮"六艺心统说"为本体诠释之开端,重新梳理儒家经学的哲学意涵,促进六经的现代转化以重振国学.  相似文献   

4.
探究“经”和“典”字源义上共同据有“崇高”“权威”和历时义的表征文化视界下经典自身的迁移演变。从“经”与“典”美学张力的缘构到“经典”的词源义、历时义的延展自显中,认定指向性、权威性、实践性、边沿性是经典的质性因子。  相似文献   

5.
小说《闪闪的红星》具有流浪汉小说的某些特征,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成为红色经典的代表作。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过程,是一部流浪汉作品向红色经典生成的过程,包括从追寻母题到斗争主题变化、从缀段性到戏剧式结构的调整、从流浪汉到小英雄的人物塑造、从纪实性到理想化叙事风格的演变等改编策略。  相似文献   

6.
怀旧情结与红色经典改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经典改编热”是主流意识形态、商业话语、市场机制和艺术规律等多方力量参与“怀旧”的结果。它集中体现了作为审美文化系统中强有力一翼的中国影视艺术复杂的审美文化品格及文化指向。其复杂性既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复杂多元的文化情境,同时又像一种集体性的精神梦魇标识着当代人审美文化心理的嬗变轨迹和内在趋向。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由佛经翻译的繁荣到明末清初科技翻译的普及,曲折多姿的千年翻译史基本上都是文化交流性质的翻译,极少纯文学性的翻译。文化文本的传播、文化元典的翻译影响较大,因为经书典籍可以作为实用性的工具通过传教士、汉学家们有选择性的节选、翻译加以利用而远播海外;诗歌之类高雅的文学经典作品的翻译则迟缓得多,往往经过或间接或隐曲的艺术变形、适应、迻译得以传承。这种翻译现象无疑是由为当下的时政服务的翻译目的决定的。本文通过简单对照文化元典的实用性选译和文学经典的艺术性适译,以及这种先后历程阐明翻译目的论规范下的翻译发展。  相似文献   

8.
读经是当前社会讨论的热点,也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联系的一个问题,历次的读经运动都伴随着对语文教育教学的讨论.通过追溯读经运动的过程,诠释经典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在反现语文教育发展史中,探索语文教育对读经问题曾有过的经验和教训,希望以此为借鉴,为语文教育在对待读经问题上找到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出现的一批红色经典,因其艺术表现手法的缺陷和过于浓重的政治话语色彩,已被当下语境所冷落。但体现于其中的思想性则是我们民族的重要精神资源,对这种精神资源的开掘和继承仍将具有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儒学”独尊及两汉经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郑氏家学由黄老之学转向经学。“先郑”———经学家郑兴、郑众父子,即是东汉时期郑氏家族的代表人物。通过对“先郑”经学的传承与著述的考究,初步认识二人经学的学术传承与著述辑考,以期贡献于两汉经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经学是传统中华的价值源头,提供了中华文明的价值基础.经学对传统社会的影响,是通过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的建构而得以实现的.同时,汉代学术的影响主要在国家制度,宋代学术的影响主要在社会制度.不同的制度又塑造了不同的社会生活.通过这样的描述,希望能够建立一个解释经学与经学史的框架.  相似文献   

12.
清代初期虽以理学为盛,但其末流弊端已显见,补偏救弊的最好方法就是重新拾起古老的经学,作为扭转学风的手段,因此经学之风已渐然兴起.这一时期的经学特色主要包括绾理学于经学之中、群经辨伪、编纂经籍、通经致用四个方面.清初诸儒倡导绾理学于经学之中对扭转学风,趋于通经学古起了推动作用;对群经的考辨,预示着回归经典运动的到来;而诸经书的编纂则促进了相关的考据、辨伪、辑佚、校勘等学问的发展,凡此皆开后来乾嘉汉学复兴之先河.而清初经学通经致用的特色由于雍乾以来的政治高压等原因未能发扬光大,终是学术上的一件憾事.  相似文献   

13.
张晓玲 《科技信息》2009,(27):170-171
本文对经典Dijkstra算法进行了介绍并分析其优劣,针对其存储量大和计算量大的缺陷,列举了两种改进算法的算法思想和实现步骤。  相似文献   

14.
阐明了经典阅读的定义以及我国经典阅读的现状,提出了推广经典阅读应解决的3个实际问题,进一步解读了经典阅读对于提高民族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在对经典的基本概念做语源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经典作品的成因,对高校的经典教学和阅读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范畴之一。由方法论层面观之,中庸思想给人的启示是既强调对"道"的固执,又强调"权变"而"时中"。这种思想成为朱熹诠释经典,构建理学的根本指导原则。朱熹的经典诠释活动体现了追求圣人"当来立言本意"和诠释者"自得言外之意"的统一。与这种追求相适应,朱熹的经典诠释方法是融汉、宋于一炉,既重训诂考据,又重义理阐发。  相似文献   

18.
任鸣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5):131-134
中国古代艺术创作论的生成,受《乐记》和《周易》等儒家经学元典的思想影响。《乐记》提出的感物→心动→乐成的音乐创作原理,构成了古代艺术创作论的基本框架。《周易》提出的"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等哲学命题,完全适用于艺术创作,揭示了艺术创作的内在规律,因而构成了古代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乐记》、《周易》的这些理论不但对古代艺术创作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不仅是传递信息的方式,也是传播文化的途径。在各国积极参与文化交流的时代背景下,典籍作为各民族传统文明和文化的精髓,其翻译无疑是让世界了解其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中国的《红楼梦》的英译为例,借助奈达的文化因素分类法,从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的角度阐述典籍翻译的文化传播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学经典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中的重要体现。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文学经典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着被解构的命运。对于文学经典面临被解构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使得文学经典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