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指出贵州晴隆锑矿选矿厂锑回收率低的原因是现场的入选原矿石品很低,选矿工艺不适应混合矿石和设备老化,对此进行了初步试验验证,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1986年11月到12月,我院周德忠教授、杨国桢付教授、范朝俊老帅和云南省地矿局的史清琴高级工程师一起,对滇西汞、锑矿床(点)的分布情况进行了野外地质考察。实地观察了16个汞、锑矿床(点),其中绝大部份为新的矿点或已长期无人工作的矿床。在对许多汞、锑矿床(点)作了新的认识的基础上,并据控矿构造和赋矿地层特征,建议建立保山和潞西两个新的汞、锑矿带。  相似文献   

3.
黄志立 《科技资讯》2014,12(18):91-91
我国锑矿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并大量出口,生产高纯度金属锑及优质特级锑白,代表着世界锑业先进生产水平。我国对于锑矿的开采已有多年的历史,对于锑矿地质勘查的技术有很多,其中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是最有效的勘察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澜沧江南段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澜沧江南段是我省重要的Pb-Zn-Ag-Cu找成带,区内临沧花岗岩体是一个复式大岩基,甚周边的已知矿产,除澜沧铅锌矿、勐往大型独居石矿为大型外,其余皆为中小型及矿点.通过对该地区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的综合研究,发现该区除铅锌矿有较好找矿前景外,稀土矿、锡矿、铜矿、锑矿等也有非常好的找矿前景,并且呈"立体"型的分布状态,从岩体内部→外围,矿产的分布为稀土→锡钨→铅锌→铜、锑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高铅低锑多金属硫化矿为原料,经氯化浸取、加水水解、加氨中和脱氯等过程,并通过XRD测试分析,得到产品附加值较高的立方晶型锑白,符合GB4062-2002要求.解决了高铅低锑多金属硫化矿湿法制备锑白的技术工艺,与火法冶炼相比,消除了二氧化硫污染,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多种有价元素得到综合利用,并推动锑产品向深加工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1987~1918年湖南炼锑技术的发展有两期。1897~1907年为第一期,从日本引进生锑冶炼技术,生锑冶炼技术得到了初步应用;1908~1918年为第二期,华昌公司购得法国赫氏炼锑技术专利,引进国外的制炼纯锑技术,并成功地应这套炼锑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锑矿有关资料,通过对卧龙岗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分析,确定其成因及主要控矿因素,得出的结论是本地区所具有的锑矿的潜力还很大。并且应有一定规模的汞矿。  相似文献   

8.
宕昌银洞梁锑矿赋存于中三叠统石英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中,锑矿化强弱与岩石的硅化、萤石化有明显关系,辉锑矿呈脉状产出,并沿一定方向的裂隙充填,矿脉具分枝复合现象,围岩中锑含量极低,成矿物质不来自围岩,初步认为该锑矿应属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9.
乐家湾锑矿床矿化蚀变作用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家湾锑太和是粤北锑矿带上的典型矿床。围岩蚀变具有很好的分带性,从矿体向围岩依次为锑矿化带、硅化蚀变带和黄铁矿化蚀变带,蚀变前后每100cm^3中的组分置换可达203.38g。通过成矿作用过程、稳定同位素和包裹体的研究分析,作者认为乐家湾锑矿床属层控-低温热液叠加成因。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炼锑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生锑冶炼(1896~1907年)、西法锑氧-纯锑冶炼(1908~1918年)以及土法锑氧-纯锑(1919~1949年)三个阶段。生锑冶炼采用坩埚熔析法,西法锑氧-纯锑技术采用在制炼锑氧的基础上制炼纯锑的间接法纯锑生产工艺,土法锑氧-纯锑技术本质上是对西法锑氧-纯锑技术的模仿和本土化改造。炼锑技术的变迁表明,促进炼锑技术演变的直接因素是技术的适用性与技术主体的技术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那种以技术退步为代价的技术土法化往往会损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洪百雄 《甘肃科技》2010,26(7):37-40
三叠系是泰山锑矿的主要含矿地层。锑矿化明显受地层和断裂构造控制,矿化主要由北西、北东向构造控制,矿化赋存于褶皱构造的核部或翼部、断裂破碎带及层间破碎带、两组断裂的交汇部位、两组节理交汇处和节理裂隙中。围岩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碳酸岩化、阳起石化,其中硅化与锑矿关系最为密切。矿石自然类型主要有碳酸岩化碎裂石英岩型辉锑矿矿石、构造角砾岩型辉锑矿矿石两大类。成因初步认为它具有同生矿源的特征,应属于沉积再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断裂体系分维及其对成矿流体运移和矿床定位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分形理论计算了湘中各锑矿断裂体系的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通过对各矿断裂体系分维特征与锑矿分布之间关系的分析,发现断裂体系的分维高值区与锑矿分布密集区相对应,这不仅表明断裂是成矿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同时也表明断裂体系分维特征是定量描述锑矿床定位及成矿流体运移、聚集条件的一个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3.
廖善友 《贵州科学》1998,16(4):276-279
利用黔西南地区锑矿地质资料,各种测试数据及实际观察探讨该区锑矿床成因,研究认为:锑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与玄武岩关系密切,矿床类型属层控型火山沉积后期改造矿床。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与石油天然气运移储集颇为相似。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炼锑技术发展有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897年至1918年,为炼锑技术引进时期。分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从日本引进生锑冶炼技术,后阶段从欧洲引进一套制炼锑氧和纯锑技术;第二个时期从1919年至1949年,为炼锑技术改进时期,经历对制炼锑氧与纯锑技术模仿和政府对锑业实行统制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顾然  张洋洋 《江西科学》2015,33(1):15-19
湖南省溆浦县龙王江金锑矿区位于湘西雪峰弧形构造带中断西南侧,是华南褶皱系与扬子准地台结合部的南东侧,主要为龙鼻桥-陶金坪复式背斜及其边缘。在查阅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从地层和矿区构造两方面研究了矿区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区主要呈上金下锑分层的分布,矿石主要为辉锑矿、黄铁矿、毒砂,矿脉主要为已知的10条,其中有4条为主要矿脉,矿床主要为断裂构造控矿。通过对矿区矿脉特征和矿石特征的研究,展示了矿区的矿床特征;同时从构造、地层岩性和岩浆活动等方面分析了矿区的控矿因素、分布特征和找矿标志。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龙王江金锑矿的成矿规律,对矿山找矿远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贵州晴隆大厂层中段玄武质砾岩与锑矿成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厂层上覆玄武岩和锑矿石的稀土元素特征进行对比,综合玄武岩的锑背景值和锑矿石的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锑矿的物源很有可能是玄武岩.另外,通过分析玄武质砾岩的岩石特征并结合玄武质砾岩中砾石和胶结物部分稀有元素测试结果,表明玄武质砾岩层可能为锑矿主要矿源层.以天水来源为主的地下水热液不断萃取矿源层中的成矿物质,在砾...  相似文献   

17.
喀斯特山区晴隆锑矿不同介质砷锑铋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喀斯特山区锑矿冶炼厂周围旱地农田土壤、水和典型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水和植物中重金属As、Sb和Bi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喀斯特山区晴隆锑矿冶炼As、Sb和Bi对环境介质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土壤表层受As、Sb和Bi污染程度不同,生物有效性Sb>As>Bi,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作为生活饮用水源的黄家洞山泉水Sb含量符合饮用安全标准;调查3种野生优势本土植物: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和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Buch.-Ham.exD.Don),发现同种植物在不同土壤条件下对重金属的积累有显著差异,芒萁和白茅可作为修复锑矿污染土壤的首选植物,头花蓼可作为修复砷污染的首选植物。  相似文献   

18.
贵州汞冶炼与散布(英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贵州是我国著名的“汞省”,汞冶炼的结果表明:1983年汞生产过程中向大气散布的总汞是11t,1994年下降到5t.自从1994年以来,汞散布到大气的累积量是745t:从废水排放到水生系统是40t:以废渣形式累积到陆生生态系统的是450t.本文以贵州某汞矿作为研究汞污染的点源,研究大气和土壤中汞浓度随距离的变化而改变,从距汞源0.5km到3km大气汞浓度是180ng·m-3~20ng·m-3;从0.5km~15km,土壤中汞浓度是146μg·kg-1~2.2μg·kg-1.  相似文献   

19.
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总结、Sb地球化学块金属量推算进行了成矿预测,认为甘肃迭部-武都是西秦岭南部主要的锑成矿远景区,具有形成大型锑矿集区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0月8日9时15分,湖南省冷水江市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闪星锑业公司")南矿二直井的提升机在提升过程中发生罐笼蹾罐事故,2个载有31名矿工的罐笼犹如断线的风筝瞬间坠落井底,导致26人死亡,5人重伤,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43.79万元.如此惨烈的矿山提升系统伤亡事故在全国乃至世界来说,都是非常罕见的,这也是锡矿山建矿以来首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