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地震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居民在真实场景中的应急疏散行为为研究目的,同时通过介绍距离综合评价法在应急疏散过程中的思路过程,结合实例测试,反映出该地区应急避难场所的可达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防灾减灾面临的问题变得愈加复杂,针对城市内大型商场及其周边数量众多,但容量有限且空间分布不均的避难疏散空间,以福州市仓山区万达广场及其周边部分社区作为研究区域,基于实际的城市道路网数据、社区单元楼分布数据和建筑物人口数据,采用Dijkstra算法,结合网络流模型和GIS系统,通过算法求解选择最佳疏散路径,并根据路径选择结果,采用空间单元替换的方法对避难疏散空间进行有效动态分配实验.按照避难所容量、避难所服务范围、疏散过程时间和总行程距离,综合分析3种情况下的疏散路径规划和避难疏散空间分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建筑物人口数据进行尺度扩展,为城市大型商业区灾害疏散情景模拟和城市应急疏散指挥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辅助支持.  相似文献   

3.
2008年汶川5.12地震触发了大量滑坡,这些滑坡所造成的损失甚至超过地震本身。系统的滑坡编目是进行滑坡研究的基础技术手段,能为滑坡量化研究提供有效数据。映秀极震区是地震滑坡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基于高精度卫星和航拍影像遥感和现场调查,获得映秀极震区约109.3km 2范围内共1948处地震滑坡的位置、类型及其基本几何特征,并利用GIS软件建立了地震滑坡编目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将地震滑坡编目数据同坡向、坡角、距山脊距离、地质单元与岩性、震中距、距发震断裂距离等环境因子进行叠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编目区内地震滑坡多分布在坡角为30°~50°的区域,其密度与坡度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山脊附近区域的地震滑坡密度较大,说明这些区域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是造成坡体破坏的重要原因;彭灌杂岩体区的地震滑坡发育程度比沉积岩区高;震中距、距发震断裂距离与地震滑坡密度呈单指数负相关关系,与已有研究成果具有较好吻合度,且发震断裂上盘地震滑坡发育程度高于下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8年安徽省交通网络数据为基础,利用ArcGIS的network analyst模块,采用加权平均时间距离为指标,计算得出安徽省各县市的交通可达性空间分布格局,为安徽省交通网络的优化提供借鉴,并指出GIS软件的网络分析模块可为区域交通可达性的定量研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基于Logistic回归的应急疏散交通出行生成预测模型。通过对厦门市居民地震交通疏散问题的调查数据分析,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建立应急疏散交通出行生成预测模型,预测在地震灾害中居民选择疏散出行的概率,进而获得突发事件的交通疏散需求。选用测试样本进行仿真、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拟合度,取得较好地效果,为制定更为合理有效的城市应急管理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三年多的预报效果显示:用卫星工外辐射图象进行地震临震预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本文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试验初步验证;临震时,地下逸出的CO2、CH4、H2O汽等气体成分和速率增加,在太阳辐下这些气体的温室效应作用,是引起红外辐射临震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为预防公共场所的行人安全事故,优化和改善人群安全管理,基于情景实验的数据,利用密度峰值算法和具有噪声的密度聚类算法,从不同时刻分布变化的角度,分别选取单走廊双向行人流、90°和120°交叉路口的行人流场景研究行人流群集区域的分布状态,并比较了两种算法的聚类效果和参数差异,得出场景实验数据中行人流群集区域的分布规律和变化特征。研究发现聚类簇在3个场景的行人移动过程中均是动态变化的,不会处在某个稳定的聚类状态。使用该方法识别密集人群的潜在群集区域及位置,可以观察场景内安全隐患区域,提前在这些区域放置引导疏散设施,同时做好全路段防护,提高行人群集疏散的效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农村人口日常出行距离分布特征,通过实地问卷调查获得农村样本人口出行数据库,结合统计理论,推导出农村人口出行距离分布函数模型,在分析分布函数参数对模型影响的基础上,使用不同省份的两地区农村人口出行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和参数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人口出行距离分布模型绝对误差小于0.10,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实用性;不同地区在使用该模型时,可依据本地情况调整函数取值范围,对中短距离出行较多的地区,出行距离累计分布在10 km以内时可适当增大,增大程度控制在0.10以内;而中长距离出行较多的地区,出行距离累计分布在20 km以内时,可减小0.05~0.10。  相似文献   

9.
人口的空间分异是区域差异的客观反映,探讨区域人口空间分布规律是产业合理布局、小城镇建设、资源优化配置等的理论基础,也是区域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性研究.该文将空间统计分析与GIS相结合,深入探讨了西藏人口空间分布模式.研究表明,西藏人口空间分布呈现西北—东南模式,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四种类型的空间关联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能够扩展和加强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而更深入地探索、分析、处理和解释人口分布的空间模式与空间关联,为进一步研究空间模式的发生尺度和塑造该模式的空间过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快速推进导致的城市扩张,使新增公交线路成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中的重要工作。基于公交线路规划中常考虑的约束条件及GIS网络分析功能,提出了一种考虑交通状况、服务人口及现有公交线网布局等约束件的公交线路规划约束模型。以其计算结果作为目标函数,基于Dijkstra算法进行最短路径分析,实现单条公交路线规划的方法。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根据公交线路服务特点,同时兼顾交通状况、服务人口和已通行公交线路等多个约束条件,在考虑现有公交网络并保障服务人口尽可能多的前提下,合理避让交通拥堵路段,有效提高乘客出行效率。与经验判断法相比,该方法可基于GIS实现公交线路规划相关空间数据的定量分析,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公交线路规划的科学性,可为城市新增公交线路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地震影响场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影响场反映了地震动强度的空间分布或与空间相关的地震动场.在设计地震影响场时,首先需要设定地震.设定地震包括确定性和非确定性设定两种方法,用于估计区域或城市未来可能遭遇的地震危险.基于GIS的地震影响场的设计方法,是在选择确定性或非确定性设定地震的基础上,建立圆型或椭圆型地震烈度衰减关系、采用GIS技术勾画地震影响场.文中以我国东南地区常用的三个地震烈度衰减模型参数为例,介绍了基于GIS设计和勾画地震影响场的实现过程,主要应用在城市震害预测、地震应急和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中,有助于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2.
在洞庭湖的洪水调度过程中,蓄洪垸的分蓄洪调度是洪水调度的关键和难点,而一旦决定使用蓄洪垸分洪时,及时将救灾物质运送到险工险段,或将人员物资疏散到安全地带,是防洪决策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作者利用遥感数据源,在详细分析洞庭湖区域的水位-面积、水位-容积的关系基础上,建立了洞庭湖区域蓄洪调节关系方程,采用运筹学中的多目标交互式决策方法,实现最优分蓄洪方案的建模,并研究了该模型方程的求解方法.然后利用ArcView3.2中的网络分析模块和其提供的二次开发工具AVENUE,进行了安全撤退和物资调配的路径网络模拟研究.该模型的建立,可以减少防汛过程中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地震发生时,其引发的下落碎片会影响人员疏散速度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但现有的研究通常未考虑地震诱发的下落碎片对人员逃生的影响.因此,综合考虑地震作用下人员恐慌心理和下落碎片覆盖率等因素,对传统社会力模型的参数进行修正,并对云南大学力行楼进行人员疏散可视化模拟,提出一种"先避难,后疏散"的疏散方案.模拟结果表明:在考虑这些因...  相似文献   

14.
模拟地震灾害下人员疏散,可以为地震疏散提供理论依据,减少地震人员伤亡。本文根据2013年雅安7.0级地震发生时名山中学某一教室的逃生录像,在社会力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恐慌因子和各项异性因子,建立了改进的社会力疏散模型,并利用布谷鸟算法对疏散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地震疏散模拟结果与实际的逃生录像对比分析表明:改进的社会力疏散模型可以真实反映地震情况下教室内人员疏散过程,包括人员疏散时间和人员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分布,对地震疏散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疏散模型的参数优化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力模型的主要参数均会对人员疏散仿真结果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动态背景场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了双出口教室的人群疏散.该模型将静态的障碍物分为不可穿越和可穿越两种,行人被当作移动的障碍物,因此背景场随人群的运动而变化.行人通过比较两个出口在其当前所在位置产生的背景场值来选择目标出口.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出口宽度和桌椅排列下双出口教室的人群疏散过程,得到了不同位置处的疏散时间分布以及平均和最大疏散时间的变化曲线.模拟结果表明,距离因素是学生选择出口的主要因素.疏散开始时,学生倾向于进入就近的过道.疏散过程中,少数中间的学生会由于目标出口的拥堵而选择另一出口.当学生到达目标出口附近时,通常不会再选择其他出口.模拟结果与日常经验一致.该模型可以用于具有复杂内部结构、多出口房间的人群疏散模拟.  相似文献   

16.
液体推进剂属于危险化学品,一旦发生泄漏,会引起火灾、爆炸、人员中毒和环境污染。因此,有效地控制推进剂泄漏,对于减缓危害十分重要。该文分析了液体推进剂的泄漏扩散过程,建立了推进剂管道或贮罐孔洞突发泄漏时污染物时空分布模型,采用大气Gauss扩散模型计算了发生泄漏扩散时的安全距离和人员疏散范围。结果表明:当推进剂泄漏到直径为5 m的液池中且连续扩散时:偏二甲肼的安全疏散距离为1 200 m;四氧化二氮的安全疏散距离为600 m。该模型可用于推进剂泄漏时的应急处置和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描述要素空间分布,结合面向建筑的地理信息系统(Building GIS)与行为规则库,构建了人员疏散行为模型。通过CAD数据的语义解析,描述建筑空间单元连通性等特征。应用GIS技术构建疏散网络,实时分析建筑场景内要素分布特征及行为规律。在此基础上为智能体设计行为规则库,描述疏散中人员的行为意图与策略。结合应用实例,与实测数据和building EXODUS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表现建筑场景的人员疏散进程,反映出口疏散效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市道路网的特点,运用GIS网络分析功能,建立了基于路段连接的道路网络模型,并选择可达性作为道路权重对道路网进行了最短路径分析.同时对经典的Dijkstra算法加以改进,提出了求解道路网任意两点间最短路径的算法,该算法搜索速度快,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1969年以前的地震数据为数据源,进行点密度分析,描绘全国地震发生的密度特性;并基于距离利用最近邻分析法和Ripley's K函数法进行统计分析,定量刻画全中国(包含台湾岛及南海)、仅大陆部分、青藏高原东部地区三个不同区域的地震灾害空间分布格局;此外,单独对6.5级以上地震进行点格局分析,为地震空间分布的研究提供参考。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数据点的分布,结合Arc GIS空间分析功能对研究区地震活动的分布位置以及震级做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震多为构造地震,分布范围广且具有地区差异性,地震点有显著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20.
应用遗传算法和GIS优化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减少小汽车交通的出行距离.研究中考虑了业务、购物/休闲和通勤交通.为了得到目标函数,建立了BL模型(business location model),用它来分析企业问的关系和企业与家庭的关系.模型把企业划分成9类,并认为小区内的企业数量和居住人口是影响小区间交通需求的主要因素.然后将小区内的人口当做外生变量,用遗传算法计算使小汽车出行的总距离最小的人口分布格局,从而得知人口集中在中央商务区(CBD)和挟乘车站的步行圈内时可以极大地减少城市道路交通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