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甘草属(Glycyrrhiza linon)的7个种及2个变种(甘草、无腺毛甘草(变种)、光果甘草、腺甘草(变种)、胀果甘草、科氏甘草、黄甘草、粗毛甘草和刺果甘草)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属植物的每个种都有其特征酶谱,而各种间的酶谱具有明显差异,2个变种和原种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这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前人对甘草属种闻的分类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作者将我国历代记载的药用甘草产地进行了考证与澄清,并对甘草药材商品的原植物进行了研究、最后确认我国东北甘草。西北甘草为乌拉尔甘草,新疆甘草为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黄甘草和少量的石河子甘草和光果甘草的几个变种,西班牙甘草是光果甘草,伊朗和伊拉克甘草是光果甘草的变种蓝花甘草;苏联甘草为乌拉甘草及光果甘草的变腺种毛甘草。中国产的粗毛甘草、刺果甘草、云南甘草,苏联产的刺毛甘草,美国的鳞片甘草都不作药用。最后作者阐叙了甘草资源的枯竭与人工栽培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西北的甘草——西北资源植物资料之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甘草是一种重要的野生资源植物。它不但在医药上应用极广,而且在食品和轻工业上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品质中等的牧草。应深入研究,综合利用。甘草属植物我国共有9—10种。西北分布有7种,其中刺果甘草仅见于陕西渭河流域的滩地,故未加研究。本文只讲座了六张,即光甘草(Glycyrrhiza glabra),甜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胀果甘草(G.inflata),黄甘草(G.sp.),粗毛甘草(G.aspera)和园果甘草(G.squamul-osa)。其中以甜甘草分布最广,药用价值最大。粗毛甘草仅见于新疆,常为田间杂草,可用作牧草。甘草是钙质土的指示植物,是暖温、温和的干燥、半干燥区域,草原,草原化草甸和荒漠草甸上的植物,也是一种喜光植物。它的分布也和一定盼温度及地下水位有关。甘草都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蘖繁殖,有发达的地下根茎及根系。根茎有水分及垂直根茎之分。由于水平根茎在地下蔓延,重生新株,故甘草每多数丛集成一片。为了改善和恢复甘草天然植物群落,提高天然植物群落产量,应进行深入的生物学研究,藉以规定利角现有群落的利用制度和顺序,并给天然群落以农业技术上的帮助。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甘草产量,合理利用荒地,变野生为家种,也应该进行甘草的引种栽培工作。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胀果甘草营养器官对盐胁迫的结构适应,本研究通过石蜡切片法和显微观察,研究了NaCl处理(100、200、300 mmol·L-1)30 d后胀果甘草幼苗幼嫩器官(幼根、幼茎、新叶)和成熟器官(老根、老茎、老叶)解剖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1)盐胁迫下,胀果甘草新叶栅栏组织增厚,幼茎韧皮部比例显著上升,能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形态学研究和标本考证,对入侵杂草牛膝菊属(Galinsoga Ruiz & Pavón)进行了分类和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牛膝菊属植物包括牛膝菊(G. parviflora Cav.)和粗毛牛膝菊(G. quadriradiata Ruiz & Pavón)2种,入侵性均较强.2)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具有明显的区别特征:前者茎几无毛或仅在上部被少量短毛;边花的舌瓣小,全缘或2裂或3裂,冠毛无或明显短于花冠管.而后者茎被柔毛或密被长柔毛;边花舌瓣大,3裂,冠毛与花冠管近等长.3)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入侵,且二者分布区大部分重叠:牛膝菊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在西南、东北和华北东部地区;粗毛牛膝菊在西南、华中、华东、华北南部和东北南部地区均有分布,分布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6.
胀果甘草细胞的悬浮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切取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e)无菌苗的子叶、下胚轴和根段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悬浮细胞培养,建立了胀果甘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测定了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曲线,并且研究了接种量、条件培养和激素组合对胀果甘草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叶来源的愈伤组织最适合作为胀果甘草细胞悬浮培养的起始培养物;悬浮培养的最佳接种量为 35 g/L;条件培养基的最佳用量为总培养体积的1/3;最适合胀果甘草悬浮细胞生长的培养基是附加了 NAA 1.0 mg/L + KT 0.5 mg/L 激素组合的 MS 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并甲酯化,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对新疆三种药用甘草种子油化学成分及组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主要成分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亚油酸,含量顺序为:光果甘草(GGL)=46. 25%乌拉尔甘草(GUF)=30. 18%胀果甘草(GIB)=24. 2%;亚麻酸含量顺序为:GUF=43. 2% GIB=42. 14% GGL=34. 40%;花生三烯酸的含量顺序为:GGL=33. 58% GUF=24. 65%GIB=24. 26%。气相色谱共检测出65个峰,共分离出64种化合物,鉴定了63种化合物,其中脂肪酸是20种,其他都是挥发性成分,但是脂肪酸的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5%~96%。三种药用甘草种子油的总化合物中含量不相似24种,在两种甘草之间相似的化合物达32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为新疆甘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胀果甘草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调控甘草黄酮的合成,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从胀果甘草愈伤组织中克隆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基因的cDNA,运用DNAMAN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运用PHYLIP 3.67软件绘制系统进化树.克隆得到的基因片段全长为1 170 bp,包含1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ORF),编码1个由38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该基因片段与紫花苜蓿、大豆、豌豆等几种豆科植物的CHS核苷酸同源率高达80%以上,氨基酸同源率高达90%以上.表明克隆得到了胀果甘草chs基因cDNA,序列提交GenBank注册,序列号为EU706287.  相似文献   

9.
作者根据化学成分与比较形态学相结合的原则,提出甘草属(Glycyrr-hiza L.)一个新的系统分类方法:将根和根颈是否含三萜类甘草次酸型化合物为本属分组(Sectic)的标准,把子房内胚珠数多少作为划分系(Series)的依据。这个新的系统分类更加合乎这个类群发育的自然关系。本属甘草次酸含有种构成的组系有明显的分布地理区域性。作者还发现本属新疆的新分类群:石市甘草(G.sh-ihezisX.Y.Li)无腺毛甘草G.uralensis Fischex DC.var.aglanduliferaX.Y.Li)落果甘草(Ggcabra L.vrr.caduculegumera X.Y.Li),腺甘草G.glabra L.var.brunnera X.Y.Li)疏叶甘草(G.glabra L.var.laxulef-leta X.Y.Li)大叶甘草(G.macraphylla X.Y.Li)。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通过不同离子通道抑制剂对胀果甘草钠离子吸收的影响分析,探讨了其钠离子吸收的共质体途径,为其耐盐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结果表明:在低盐浓度(50 mmol/L NaCl)和高盐浓度(150 mmol/L NaCl)下,Ca~(2+)(低亲和阳离子载体和无选择阳离子通道的抑制剂)均无显著的影响胀果甘草对Na~+的吸收;然而当加入钾离子通道抑制剂时,Ba~(2+)显著地降低了低盐胁迫(50 mmol/L NaCl)下胀果甘草对钠离子的吸收;TEA~+、Cs~+显著的降低了在高盐胁迫(150mmol/L NaCl)下胀果甘草对钠离子的吸收。由此得出,无选择阳离子通道NSCCs和低亲和阳离子载体LCT1不是钠离子流入的主要途径,钠离子通过2条低亲和性的Na~+吸收途径流入:途径1对Ba~(2+)敏感,对TEA~+、Cs~+不敏感,介导低盐浓度(50 mmol/L NaCl)下的Na~+吸收;途径2对TEA~+、Cs~+敏感,对Ba~(2+)不敏感,介导高盐浓度(150 mmol/L NaCl)下的Na~+吸收。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四川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共有种子植物140科692属1395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裸子植物5科8属11种,被子植物135科684属1384种(其中双子叶植物116科543属1117种,单子叶植物19科141属267种);该区种子植物的科、属优势现象明显,以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唇形科(Labiatae)和蔷薇科(Rosaceae)为优势科;属的组成相对较为分散,寡种属和单种属占总属数的93.64%.(2)从分布区类型看,在科级水平上有11个类型,科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分布最多,达47.86%,热带分布的科多于温带分布的科(20.00%);在属级水平上有14个类型,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最多(18.21%),其次是北温带分布(15.75%),热带分布略多于温带分布.这说明长宁竹海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丰富,分布区类型多样.此外,保护区内分布有楠木(Phoebe zhennan)等14种珍稀濒危保护野生植物.  相似文献   

12.
用不同浓度的NaC1处理胀果甘草子叶愈伤组织,分别在处理7 d、14 d、21 d、28 d、35 d和42 d取样,测定甘草子叶愈伤组织鲜重和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添加NaCl的浓度低于85.5 mmol/L时,随着NaCl胁迫程度的增加,胀果甘草子叶愈伤组织的生长量总体呈现升高的趋势,黄酮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在第28 d时,85.5 mmol/L NaCl处理的子叶愈伤组织中甘草黄酮含量达到最高值,为1.41 mg/g,比未作NaCl处理的对照愈伤组织的黄酮含量(1.31 mg/g)提高了7.83%(为0.10 mg/g),约为对照的1.078倍.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NaCl胁迫可以提高胀果甘草子叶愈伤组织的甘草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13.
甘草黄酮的提取及影响活性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我国3种主要甘草品种的总黄酮提取方法,采用HPTLC法定性检测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并应用对DPPH清除率研究影响其活性的几个因素.结果表明:在总黄酮的含量方面,光果甘草〉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甘草品种、应用微波处理和甘草放置时间等因素对活性都有着较大影响,而提取温度对活性几乎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1981-1990年间我国东北地区大针茅(Stipa grandis)、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小针茅(Stipa klemenzii)和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5种针茅的分布数据和相应的物种分布区气候数据,以及2041-2050年的气候预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数据统计处理与分析的方法,提出了针茅分布关于气候因子的随机预测模型.在ArGIS9.3界面下,应用Matlab进行程序设计与运行,获得了2041-2050年间5种针茅的最适分布区、次适分布区和可适分布区的预测图.进一步从5种针茅的3种适应分布区域预测图的动态分析表明:除短花针茅外,它们的分布区域都有向北漂移现象,且大针茅和贝加尔针茅都向东北方向漂移;克氏针茅和小针茅既有向东北方向,也有向西北方向漂移;而短花针茅的最适应分布区域、次适应分布区域和可适应分布区域比较稳定,仍在原分布区内.同时大针茅和贝加尔针茅的最适分布区、次适分布区和可适应分布区域预测图之间都有很多重叠部分,这也反映了这两种针茅具有相近或相似的生态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西北不同区域商品甘草进行质量评价分析.方法:文献考证、信访调查、实地采样、有效成分质量评价.结论:西北不同区域的商品甘草主要有乌拉尔甘草、黄甘草和胀果甘草3个品种,以乌拉尔甘草为主流品种;以甘草酸、甘草苷为评价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得出:不同品种间有效成分含量不尽相同,同一品种不同产地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本研究为甘草品质的规范化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西北地区甘草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光甘草定是光果甘草中的天然活性成分之一,含量仅为2‰,存在提取分离难的问题。本文以可功能化设计的咪唑类离子液体为萃取剂进行光甘草定的萃取研究,重点考察了离子液体的碱性和疏水性对光甘草定萃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碱性增强,光甘草定的萃取率增加;离子液体阴离子的疏水性越强,光甘草定萃取效果越好;碱性疏水离子液体[Hmim][N(CN)2]对光甘草定的萃取率最高,可达87.27%。  相似文献   

17.
发根农杆菌转化胀果甘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发根农杆菌R1601对药用植物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 Bat)进行转化,诱导其产生发根.在发根诱导过程中,分别用不同菌液浓度、不同浸染时间对胀果甘草子叶、胚轴进行转化处理,统计、比较各条件下的发根率,为发根进行液体悬浮培养以及随后的规模性培养提供数据基础.结果表明,用稀释2倍的茵液浸染子叶8 min时,发根诱导率最高,为56.49%.  相似文献   

18.
对中华拟德氏吸虫核糖体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定,研究其系统发生.测得ITS-2 rDNA和18SrDNA部分序列分别为537 bp和1 819 bp,GenBank上登录号分别为EU082007、EU081899.序列分析表明:中华拟德氏吸虫与寄生于琥珀鱼的5种拟德氏吸虫ITS-2 rDNA序列相似性很低,为49.0%~54.2%,可初步判断中华拟德氏吸虫是拟德氏属的一个独立种;基于18S rDNA序列分别与海水未定名血居吸虫(AY157184)、淡水血居吸虫Plethorchis acanthus(AY222096)的亲缘最近,同源性高达99.4%和95.1%;与旋睾科吸虫Unicaecum sp.(AY604719)及5种裂体吸虫的同源性则分别为92.7%和91.5%~92.5%.可见血居科与旋睾科和裂体科吸虫的亲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关注Li-Yorke混沌和按序列分布混沌的关系,指出全体按序列Q分布δ-攀援偶对构成的集合为乘积空间中的一个Gδ集.证明了: (1)Li-Yorke δ-混沌等价于按序列分布δ-混沌; (2)一致混乱集是按某序列分布攀援集; (3)一类传递系统蕴含了按序列分布混沌.  相似文献   

20.
HPLC法测定胀果甘草中甘草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胀果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方法:以C18柱(4.6mm×25cm,5μm)为分析柱,乙腈-0.5%乙酸(V/V=40/60)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甘草酸在0.01~1.0m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5438.66948 5155.93741X,相关系数为r=0.9999回收率为99.99%。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准确,快速检测胀果甘草中甘草酸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