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锯齿米虾鳃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鳃是锯齿米虾的呼吸器官,共七对,为叶鳃。每个鳃都由鳃轴和鳃叶构成。光镜结构表明:鳃轴由结缔组织构成,两侧具有许多腮腺,鳃轴的背、腹面各含有一条出鳃血管和一条入鳃血管。鳃叶是鳃的基本呼吸单位,平行着生在鳃轴两侧。鳃叶由几丁质层和单层扁平上皮组成。边缘具出鳃边缘血管和入鳃边缘血管,中央腔内具有横纹细胞。  相似文献   

2.
长江华溪蟹鳃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于光镜下对长江华溪蟹鳃的组织学研究表明,长江华溪蟹具叶鳃七对,每个鳃皆由鳃轴和其两侧密生的数片鳃叶构成,鳃轴的上、下方各具一条入鳃血管和出鳃血管。鳃轴由结缔组织构成;鳃叶由几丁质层和扁平上皮构成,鳃叶的边缘具出鳃和入鳃边缘血管,中央具由横纹细胞相连形成的毛细血管网;出、入鳃血管壁由几丁质层、细胞层和基板构成。  相似文献   

3.
pH对日本沼虾耗氧率及鳃组织CAT、SOD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4.0±0.2℃条件下,采用静水停食法开展了pH对日本沼虾存活、耗氧率及鳃组织CAT、SOD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日本沼虾对碱性环境的耐受性略强于酸性环境,其pH耐受范围为5.5~8.5,该范围内日本沼虾组内耗氧率均呈夜均显著高于昼均(P〈0.05),组间昼均和夜均耗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鳃组织SOD、CAT活力均呈先降后升走势;(2)日本沼虾pH适宜范围为6.5~8.5,该范围内日本沼虾鳃组织SOD低谷期均比pH 5.5实验组后延24 h,各观测时段CAT活力均显著低于pH 5.5实验组(P〈0.05);(3)日本沼虾pH最适宜区间为6.5~8.5的中央区域,本研究所设实验梯度中pH 7.5实验组日本沼虾鳃组织SOD、CAT活力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4.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 Jones et Preston)鳃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栉孔扇贝鳃的组织学和表面结构.栉孔扇贝鳃属异丝鳃型,鳃丝有主鳃丝和普通鳃丝之分,两者的大小、形态、结构及作用均有很大的差异.主鳃丝在鳃瓣中主要起支架作用.相邻鳃丝通过成排的形似“舌”状的丝间连接连接在一起.呼吸褶膜和主鳃丝回血管是栉孔扇贝鳃的特殊结构.呼吸褶膜高度折叠,被覆单层立方细胞,细胞表面凹凸不平,是鳃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部位.经呼吸褶膜完成气体交换的血液可直接由主鳃丝回血管进入出鳃血管.  相似文献   

5.
在pH 7.11±0.07,基准水温24.0±0.2℃条件下,采用静水停食法开展了水温对日本沼虾(体长4.29±0.32 cm,体质量1.80±0.12 g)存活、耗氧率及鳃组织CAT、SOD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48 h内水温12.5℃和32.5℃实验组日本沼虾的死亡率均超过50%,而15~30℃范围内的存活率则为100%(;2)水温22.5~27.5℃范围内,日本沼虾昼均、夜均及各观测时段耗氧率均随水温升高而增大(P<0.05),但耗氧高峰时段和耗氧昼夜节律均未发生改变;(3)48 h内,水温22.5℃和25℃实验组日本沼虾鳃组织SOD活力时序变化步调一致且无差异(P<0.05),各时段观测值均低于27.5℃实验组(P<0.05),低谷期较27.5℃实验组后延12 h;(4)水温22.5~27.5℃日本沼虾鳃组织CAT活力在48 h内均较为稳定,且均随水温升高而显著增大(P<0.05)。  相似文献   

6.
罗氏沼虾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罗氏沼虾处于囊胚期和原肠期的胚胎细胞中提取中期染色体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染色体制片分析表明,罗氏沼虾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118,但是也有一些细胞具有100~109条染色体。以外,还有一些细胞具有与单倍体染色体数相近的染色体数。  相似文献   

7.
利用电镜技术观察海水鱼类牙Ping鳃小片的基本结构及其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和形态。牙Ping的鳃小片主要由扁平上皮细胞和柱细胞构成,血窦腔极为发达。鳃小片在功能上可分为两个区;气体交换区和免疫区。气体交换区位于上半部分,血窦内主要分布着红细胞;免疫区位于鳃小片基部,血窦腔中分布着各种免疫相关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酸性粒细胞。此外,还观察到了泌氯细胞和粘液细胞。研究结果证明,牙Ping的鳃在局部粘膜免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鱼类免疫体系中的有机组成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8.
应用循环灌注和血管铸型技术对南方鲶循环系统的结构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南方鲶鳃部动脉中入鳃动脉由鳃弓腹侧中部距前端约 1 / 3处入鳃 ,出鳃动脉在鳃弓的前 1 / 2到 2 / 3处分别由两条合并为一条 ;躯干部至尾部具特有的背上动脉和背上静脉 ;静脉系统中有两条肝门静脉 ,尾静脉分为 3支 ,左右两支形成肾门静脉 ,中间一分支形成左肝门静脉 .  相似文献   

9.
Cu2+对日本沼虾幼虾的急性致毒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Cu2+浓度为0.000 5 mg/L、0.005 mg/L、0.05 mg/L时,日本沼虾幼体在54 h内均能够正常存活;Cu2+浓度为0.1 mg/L时,只有部分沼虾幼体中毒致死.而当Cu2+浓度超过0.25 mg/L时,日本沼虾幼虾在48 h内致死,并出现鳃变兰、肝脏变黑的现象.随着Cu2+浓度增大,日本沼虾幼虾存活的时间变短,肝脏和鳃的中毒颜色变深.日本沼虾幼虾48 h的半致死浓度为0.268 mg/L,其安全浓度为0.026 8 mg/L.  相似文献   

10.
鲢鱼鳃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鲢(Hypophthalmichihysmolitrix)的鳃弓、鳃耙、鳃丝及鳃小片的表面结构,整个鳃上遍布微嵴,但不同区域的微嵴形态有差异:如排列方式、密集程度、宽度和长度等。另外,不同部位存在着不同功能的细胞群。味蕾存在于鳃耙的游离末端;粘液细胞几乎遍及整个鳃表面;鳃丝表面有少量氯细胞。  相似文献   

11.
粗糙沼虾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粗糙沼虾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和输精管组成,精巢内分隔成许多生精小管。生发区位于生精小管的一侧,生殖细胞的发育是非同步的。根据其外形和结构特征,整个输精管可分成四个部分:近端输精管、中部输精管、远端输精管及未端输精管。  相似文献   

12.
锯齿米虾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和输精管组成。精巢内分隔成许多生精小管,生发区位于生精小管的一侧。生殖细胞的发育是非同步的。根据外形和结构特征,整个输精管可划分成四个部分:近端输精管、中部输精管、远端输精管和末端输精管。  相似文献   

13.
秀丽白虾繁殖生物学研究Ⅰ.雄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组织学方法对秀丽白虾( Exopalaem on m odestus) 雄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及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秀丽白虾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和雄性生殖孔组成.精巢由许多生精小管组成,生发区位于小管一侧,不同区段的生精小管内精子发生不同步.精巢的发育有季节性:12 月~次年2月为精原细胞增殖期,3月~4 月为精母细胞形成期,5月~8月为精子形成期,9月~11月精巢退化,越年虾死亡.输精管可分为前、中、后、末四部分,各部管壁上皮构成有所不同,繁殖季节后,上皮细胞分泌活动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4.
Patterning of the mouse embryo along the anteroposterior axis during body plan development requires migration of the distal visceral endoderm (DVE) towards the future anterior side by a mechanism that has remained unknown. Here we show that Nodal signalling and the regionalization of its antagonists are required for normal migration of the DVE. Whereas Nodal signalling provides the driving force for DVE migration by stimulating the proliferation of visceral endoderm cells, the antagonists Lefty1 and Cerl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of migration by asymmetrically inhibiting Nodal activity on the future anterior side.  相似文献   

15.
ConA或PHA对鮎(Silurus asotus)皮肤和鳃粘液细胞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氏试剂染色法(AB-PAS),对鲇(Silurus asotus)皮肤和鳃粘液细胞进行分类,研究ConA或PHA浸泡和注射刺激对鲇皮肤和鳃粘液细胞密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鳃丝软骨Ⅴ型粘液细胞密度经浸泡刺激无显著增加外,无论采取ConA或PHA浸泡刺激还是注射刺激,皮肤中的Ⅰ型,Ⅳ型粘液细胞和鳃中的Ⅱ型和Ⅲ型粘液细胞密度都有显著增加.(2)经ConA注射或浸泡刺激后,皮肤中粘液细胞密度分别增加了64.2%和145%,鳃丝中粘液细胞密度分别提高了173%和220%;经PHA注射或浸泡刺激后,皮肤粘液细胞密度分别增加了67.8%和142%,鳃丝粘液细胞密度分别增加了108%和196%;经ConA或者PHA注射刺激,鳃丝软骨的粘液细胞密度都有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68.8%和13.2%,浸泡刺激对粘液细胞密度都没有显著影响(3)ConA刺激较PHA刺激效果明显,浸泡刺激较注射刺激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利用热重分析及热重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作者新合成的一系列新型聚酯型脂肪族聚氨酯的热稳定性.首次报导了它们的热重及热降解反应动力学特征参数,并讨论了硬段含量、合成方法及降解气氛等因素对脂肪族聚氨酯热降解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脂肪族聚氨酯的热降解反应呈多阶段性,硬段含量对其热降解反应的第一阶段有较大的影响.当硬段含量为30~40%时,热稳定性相对较强,其热降解反应表观活化能约为1160kJ/mol,热降解温度约为300℃.用一步法合成的脂肪族聚氯酯的热稳定性略优于用二步法合成的样品.与芳香族聚氨酯相比,脂肪族聚氨酯在受热时易受氧的进攻,因此采取相应的抗氧措施是提高脂肪族聚氨脂热稳定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