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肾癌TIL细胞抗原受体Vβ基因的优势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学义 《科学通报》1997,42(14):1552-1555
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的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对T细胞抗原受体谱(TCR reper- toire)的研究,已能够以此分析TCR α和β链编码基因V区和J区片段限制性取用(Re-stricted usage)的格局,确定抗原驱动下发生寡克隆扩增的T细胞及其特点,有可能为肿瘤特异性免疫干预开拓新的前景.有关尝试已在人体黑色素瘤、肝细胞癌中获得结果.由于T细胞识别的是抗原肽和MHC分子构成的复合物,以往的研究往往忽略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供者的HLA背景,致使结果不一致.本研究采用qPCR技术分析人体肾细胞癌取用TCR Vβ格局的同时,测定肿瘤细胞表面HLA Ⅰ类抗原表达状况,并作HLA分型.现报告对3例患者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Graves氏病(GD)病人血中检出了好几种抗甲状腺的自身抗体,故多人认为本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范畴。GD与HLA的关系,现仅有报告称HLA-B8、-DR3(白人)、Bw46  相似文献   

3.
上海人群HLA-Dw4,Dw10和HLA-DR9呈连锁不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光炎 《科学通报》1990,35(22):1747-1747
用纯合分型细胞判别的HLA特异性称为Dw,代表HLA Ⅱ类基因编码的同种异体抗原表位效应的总和,其多态性的构成具有明显的人种差异,并与疾病易感性的产生密切相关。本文报道上海人群可检出属于HLA-DR 4抗原家族的6种Dw特异性,然而其中的Dw 4和Dw 10(可能还包括Dw 13)却不与DR 4,而与另一抗原家族DR 9呈现连锁不平  相似文献   

4.
自身免疫性疾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关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咸宁  庚镇城 《自然杂志》1996,18(3):156-160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是由人体的免疫功能发生紊乱,自我识别功能遭受了破坏而引起的.全世界患者达数亿之众.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LA)是人类基因组中最复杂、最具多态性的遗传体系,其主要功能是参与自我识别,调节免疫反应和对异体移植的排斥作用.几乎所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都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特定基因座(locus)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联.深入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基因的关联性,必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效预防和基因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虽然环境因子可以解释不同群体中某些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差异,但某些癌症的遗传现象电应予以考虑。法国学者法因戈尔(Feingold)认为,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系统有可能成为某些癌症的遗传标记。十年来,许多文献报道了HLA系统和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关系,结  相似文献   

6.
为了预测和筛选人禽流感H5N1毒株神经氨酸酶(NA)蛋白的B细胞表位,检测了人禽流感H5N1毒株NA基因核苷酸序列.采用Kyte-Doolittle的亲水性方案、Emini方案和Jameson-Wolf抗原指数方案,辅以对NA蛋白的二级结构中的柔性区域的分析,并用SPSS13.0进行聚类和相关分析,建立了一种统计学筛选程序,预测了H5N1病毒NA蛋白的B细胞表位,并对毒株GD-01-06的NA蛋白变异进行了分析.预测结果通过吴氏抗原指数和SWISS-MODEL软件进行评价.结果发现,预测并筛选最有可能的B细胞表位位于NA蛋白N端第120~137,81~84,408~415,273~282,429~432,356~368,46~55,146~155,341~350,198~209肽段,提示它们是B细胞表位的优势区段;含有糖基化位点NGT126~128的120~137肽段为首选的NA蛋白抗原表位;H5N1毒株NA蛋白第53位(Ⅰ)位点缺失,这有助于增加毒株GD-01-06的NA蛋白表面柔性,而且抗原表位扩大(VEP46~48→VEPISNTNFL46~55).采用SWISS-MODEL软件建立的N1蛋白模型有助于...  相似文献   

7.
猪血人源化改造—— 酶解清除猪红细胞α-Gal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红细胞(pRBC)是人红细胞的理想替代品, 但pR BC表面有异种抗原——α-Gal抗原(Galα1, 3Galβ1, 4GalNAc-Ra), 人血清中含有天然存在的抗α-Gal抗原的抗体, pRBC的α-Gal抗原会引起猪→人异种输血的急性临床输血反应. 因此要消除种间的免疫排斥, 首先要清除pRBC表面的α-Gal抗原. 实验使用基因重组的大豆α-半乳糖苷酶(rSα-GalE)切除α-Gal抗原的末端α-Gal残基, 对pRBC表面的α-Gal抗原进行人源化改造. 结果表明, rSα-GalE能清除pRBC表面的α-Gal抗原, 减缓种间的急性输血反应, 经适当浓度的rSα-GalE酶解后, pRBC的结构、功能和形态均正常.  相似文献   

8.
黄平  俞守义  柯昌文 《科学通报》2008,53(22):2748-2753
为了预测和筛选人禽流感H5N1毒株神经氨酸酶(NA)蛋白的B细胞表位, 检测了人禽流感H5N1毒株NA基因核苷酸序列. 采用Kyte-Doolittle的亲水性方案、Emini方案和Jameson-Wolf抗原指数方案, 辅以对NA蛋白的二级结构中的柔性区域的分析, 并用SPSS 13.0进行聚类和相关分析, 建立了一种统计学筛选程序, 预测了H5N1病毒NA蛋白的B细胞表位, 并对毒株GD-01-06的NA蛋白变异进行了分析. 预测结果通过吴氏抗原指数和SWISS-MODEL软件进行评价. 结果发现, 预测并筛选最有可能的B细胞表位位于NA蛋白N端第120~137, 81~84, 408~415, 273~282, 429~432, 356~368, 46~55, 146~155, 341~350, 198~209肽段, 提示它们是B细胞表位的优势区段; 含有糖基化位点NGT126~128的120~137肽段为首选的NA蛋白抗原表位; H5N1毒株NA蛋白第53位(Ⅰ)位点缺失, 这有助于增加毒株GD-01-06的NA蛋白表面柔性, 而且抗原表位扩大(VEP46~48→VEPISNTNFL46~55). 采用SWISS-MODEL软件建立的N1蛋白模型有助于评价抗原表位预测. 结果表明, 用多参数预测以及用统计学筛选H5N1毒株NA蛋白的B细胞表位, 可以为分子免疫学研究和药物筛选提供依据; 广东GD-01-06毒株NA蛋白53位(Ⅰ)位点缺失可能增强该抗原表位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9.
Le~Y对小鼠胚泡和子宫上皮细胞分泌MMPs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单克隆抗体AH6 [特异结合LeY 寡糖 ,Fucα1_2Galβ1_4 (Fucα1_3)GlcNAc_]为工具 ,采用明胶酶谱法 ,研究细胞表面的LeY 寡糖抗原与着床期间小鼠胚泡和单层子宫上皮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 ,MMPs)之间的关系 ,从而进一步确定LeY 寡糖抗原在着床过程中的具体作用环节 .结果显示 ,不论子宫上皮细胞表面还是胚胎滋养层细胞表面的LeY 寡糖抗原被封闭后 ,都能导致MMPs的分泌减少 ,说明在LeY 寡糖抗原对胚胎着床过程的调节中 ,MMPs起着重要的作用 .认为LeY 寡糖抗原不仅参与胚泡和子宫内膜的识别 ,也通过某种机制调节胚胎着床的侵润过程  相似文献   

10.
含恶性疟原虫基因片段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杆菌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锋  管惟滨  方军  蒋春雷 《自然杂志》2000,22(6):366-367
减毒鼠伤寒杆菌可被用作外源抗原基因经口导入宿主免疫系统的载体,能有效地激发起宿主针对该外源抗原的免疫应答反应.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merozoite surfaceprotein 1,MSP1)是恶性疟原虫红内期的重要候选抗原.我们已成功地将克隆有恶性疟原虫MSP1第1号基因片段(M1)的pQE质粒导入了减毒鼠伤寒杆菌x4064株中,构建成x4064(pQEM1)重组菌,测定了其在小鼠体内的稳定性.本文就X4064(pQEM1)重组菌接种小鼠后所激发的针对M1蛋白的免疫应答进行了初步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郭晓强 《自然杂志》2010,32(5):307-310
今天,器官移植已成为疾病治疗的常规方法之一,在挽救成千上万的器官功能障碍病人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这项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还面临着多种难以逾越的障碍,如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和因此导致的移植器官生存率低等,这种状况直到组织分型(tissue typing)技术的引入才得到极大改观,医生可根据器官提供者和接受者之间组织配型情况而选择最佳组合从而使移植成功率大大增加,这项革命性的成就最早源于1958年第一个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的发现及随后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陈芳琦 《科学通报》1992,37(21):2001-2001
已发现在多个人种中HLA-Ⅲ(complotype,补体型即由补体C2,Bf,C4A,C4B基因组成的单体型)与HLA-Ⅰ、Ⅱ类基因间存在连锁不平衡现象。Alper等将补体型及与其连锁不平衡的HLA-B、DR座位等位基因组成的单体型称HLA扩展单体型(HLA extended haplotype,HLA-EH),而补体型及与其不存在连锁不平衡的HLA-B、DR座位等位基因组成的单体型称HLA非扩展单体型(HLA nonextended haplotype)。近年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3.
抗原特异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TCR)基因修饰T细胞已被应用于肿瘤、病毒感染过继免疫治疗研究,取得了鼓舞人心的结果,但在结核上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结核分枝杆菌38kD抗原刺激人CD4+,CD8+T细胞,通过分析刺激前后T细胞TCR互补决定区3(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3,CDR3)谱型,从CD4+,CD8+T细胞中分别筛选出38kD抗原特异的TCR Vα11,Vβ8和Vα3,Vβ8基因家族T细胞,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获得其α,β链全长基因并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重组载体pMX-β8-IRES-α11-GFP(pβ8α11)和pMX-β8-IRES-α3-GFP(pβ8α3),分别转染初始CD4+,CD8+T细胞,检测其体外抗结核抗原活性.结果显示,TCR基因修饰的CD4+,CD8+T细胞均表达外源性TCR,不仅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且介导免疫效应功能,表明结核抗原特异TCR基因修饰的T细胞具有应用于多药耐药结核患者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特异性抗体的成功制备是研究蛋白功能的重要环节,目前短肽抗体制备技术在动物中的应用日益成熟,然而该项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甚少.本研究通过分析水稻OsSH3P2蛋白的抗原表位、亲水性以及同源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时利用RoseTTAFold系统进行蛋白模型预测.选取了3条序列特异、亲水性高、具有抗原表位和不同肽链结构的氨基酸序列,通过人工合成短肽抗原、偶联KLH载体蛋白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得到相应多克隆抗体.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获得了3份Anti-OsSH3P2-1#、Anti-OsSH3P2-2#、Anti-OsSH3P2-3#高效价短肽多克隆抗体血清.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OsSH3P2原核重组蛋白和植株内源的OsSH3P2蛋白进行检测,以进一步确定短肽抗体的特异性.结果显示,由不含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的肽段作为抗原,免疫制得的Anti-OsSH3P2-1#短肽多克隆抗体能有效识别OsSH3P2蛋白,且不受同源蛋白干扰,说明该抗体具有较高的免疫特异性. OsSH3P2短肽多克隆抗体的成功制备,为进一步挖掘OsSH3P2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且为植物短肽抗体...  相似文献   

15.
杨雨善  郑惠民 《自然杂志》1998,20(4):189-192
转移核糖核酸(tRNA)在体内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其组成成分和结构发生异常,将会引起疾病.在本文中介绍了:1.修饰核苷假尿苷(ψ)和辫苷类(Q)与肿瘤的关系.2.tRNA~(ALa)作为抗原可导致PL-12 多发性肌炎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3.人线粒体DNA编码13条多肽链、两种rRNA和22种tRNA;线粒体tRNA基因发生突变可产生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和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性酸中毒及中风样发作(MELAS)等症.  相似文献   

16.
李会广  童骁  沈弢  沈荣显  张晓燕  邵一鸣 《科学通报》2005,50(21):2436-2437
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EIAV)与艾滋病病毒(HIV)同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 EIAV和HIV在基因的结构与组成上有很大的相似性. Hotzel提出EIAV gp90的2个可变区及附近氨基酸可能与HIV gp120的V1, V2和连接片层(bridging sheet)采取了相同的结构. 这个区域对应于EIAV gp90的V3和V4区及附近区域. 本文在Hotzel推测的基础之上, 进一步分析比较了这个区域在N-糖基化位点与抗原表位的分布两方面与HIV gp120的相似性. 结果显示, EIAV gp90的V3和V4区及附近区域与HIV gp120的对应区域无论在N-糖基化位点的位置与数目, 还是抗原表位的分布方面都显示了高度的相似性. EIAV gp90的V1,V2及附近区域很有可能采取了与HIV gp120的V1,V2及连接片层相同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地球有限膨胀演化模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陈志耕 《科学通报》1999,44(9):912-920
从地球上最早的酸性岩形成于全球最初膨胀构造作用这一基本前提出发 ,结合其他地质约束条件 ,从岩石圈球壳的弹性力学分析入手 ,确定地球膨胀发生于前 430 0Ma左右、地球半径平均增长率为 0 .40mm/a、膨胀初始半径为 46 5 1km、全球性最初膨胀构造运动发生在前 41 83.7Ma .又根据地球与类地行星的自然、衰减演化前提 ,依据数学逻辑与地质意义相结合的约束限制条件 ,建立了地球有限膨胀演化模型 :R(t) =R0 +Aeβ(t-tS)    (t≥tS) ,其中R0 =46 5 1km ,A =1 86 0km ,β =- 6 .0 1× 1 0 -10 /a ,ts=3× 1 0 8a .根据该模型 ,地球有限膨胀演化的最大限度Rmax为 6 5 1 1km .目前地球半径增长率约为 0 .1mm/a .  相似文献   

18.
石耀霖 《科学通报》2001,46(1):81-82
在《科学通报》第44卷第9期的 "地球有限膨胀演化模型"[1]一文中, 该文作者认为: 地球按R(T)=R0+A(1-exp(β(t-ts)))规律膨胀(注: 在文献[1]的摘要及正文的公式(12)中均误为 ; 地球已经生成了46亿年, 在生成3亿年后(ts)开始膨胀, 初始半径R0为4651 km, 最终半径可达 R0 + A = 6511 km; 从地球形成至今的46亿年来, 在近43亿年的时间里半径增加了1720 km, 即平 均密度从14200 kg/m3(2.57倍于当前密度)减小到5520 kg/m3.在讨论全球构造的问题时, 我们必须注意到, 由于行星际探测的发展, 大大丰富了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2], 任何有关行星地球…  相似文献   

19.
正常妊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胎儿虽携有遗传自父系的HLA抗原,但却并未引发母体产生针对胎儿这种特殊半同种"天然移植物"的排斥.妊娠期母-胎间必然存在着复杂的分子对话机制,以维持胎儿胎盘正常发育.母-胎交互对话异常,将引起母体对胚胎的免疫排斥(母-胎免疫调节紊乱),导致妊娠失败或妊娠并发症如自然流产、子痫前期等.母—胎对话的关键是母-胎免疫适应,而母—胎免疫适应的本质在于母体免疫系统对胚胎抗原的免疫耐受,其核心部位在母—胎界面;妊娠早期蜕膜局部出现免疫细胞亚群的富集和重分布,母体免疫系统不仅不排斥携有父系抗原的胚胎,反而形成母—胎免疫耐受,至今免疫生物学仍无法解释母—胎免疫相容的生理性机制.本文在总结既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围绕母-胎界面关键的功能细胞,阐明基于母-胎交互对话的母-胎免疫耐受的建立和维持机制.  相似文献   

20.
路力生 《科学通报》1995,40(11):1043-1043
粘附分子是一类分布广泛、功能多样的膜糖蛋白分子.胸腺内不同发育阶段的T细胞和不同部位或类型的胸腺基质细胞(TSC)表达的粘附分子不同.T细胞发育与胸腺选择的重要环节之一是TSC与发育T细胞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然而对于直接参与此过程的粘附分子知之甚少.利用本室建立的TSC-胸腺细胞相互作用的体外模型,研究粘附分子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帮助理解T细胞发育的分子机制有重要意义.我们已证实用,本室所建小鼠胸腺基质细胞系(MTSC4)与pre-T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可诱导pre-T细胞表型分化.本文报道粘附分子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1)、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I)以及晚期活化抗原(VLA-6)在MTSC4诱导Pre-T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