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新方法证明一道IMO几何题.在此基础上通过连续地一般化、特殊化反思,得到了两个定理和4个推论,并把此方法引申运用于蝴蝶定理及其推广.  相似文献   

2.
添辅助线可以把已知条件与待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辅助线在几何证题中起着桥梁作用和化难为易的作用,添辅助线是一种难度很大的技巧,因而添辅助线应该遵循释放已知条件内涵,构造所需图形,化繁为简这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考平面几何题在解题中辅助线的作法变化分析出发 ,探析了在这类问题中作辅助线的动机、目的和方法 ,阐明作辅助线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5.
从一道趣味投影几何题的解答入手,引伸出一组相联系的类似题目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从多角度、多侧面的灵活运用书本知识给出空间解析几何中的一道几何题的多种不同证明方法 .  相似文献   

7.
从多角度、多侧面的灵活运用书本知识给出空间解析几何中的一道几何 题的多种不同证明方法。  相似文献   

8.
几何证题上,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重视知识获取过程中的教学,突出"怎样想的",使学生"会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地把观察活动、思维活动、实际操作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张修平 《科技信息》2011,(17):I0035-I0035
下面问题是一道关于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几何名题.它来源于世界著名的波兰数学家胡·施坦豪斯所著的科普名著《数学万花镜》(袭光明译.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0.
该文论述一道平面几何命题的另一种简捷证法——三角法及其一系列别致的引伸命题。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三角形内作三个圆,要求使每个圆与其他两个圆以及三角形的两边相切,本文给出了解法及证明。  相似文献   

12.
在现行的《数学分析》教材中,几乎都是将二重积分的积分域限定在可求面积的有界闭区域上,而在许多有关例题和习题中,又出现了积分域不是有界闭区域的情况。例如:在许多教科书中,在计算双纽线(x~2+y~2)~2=2a~2(x~2—y~2)所围成区域R的面积(?)时,都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极坐标系中两点P_1(ρ_1,θ_1)、P_2(ρ_2,θ_2)的距离公式来证明部分几何题。 一、证明两线段相等 例1 在△ABC中,∠A≤ 90°,在AB、BC上分别作正方形ABDE、BCFG, 求证:|GA|=|DC|。  相似文献   

14.
学习过高等数学的人,对解初等数学问题来说,应当是很为有利的。但是,不少老师却并不习惯于高初结合。此处仅举一例来说明这种考虑的优点,对于提倡高初结合而言,本文作为抛砖引玉,旨在引起兴趣。§1.一个几何问题问題1.如图1,△P_1P_2P_3为一任意三角形,若  相似文献   

15.
许旭阳 《科技知识动漫》2009,(15):117-117,121
原题: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心,在平面镜前45cm处有一与平面镜平行放置的平板ab ,在ab靠镜一侧有一点光源S,现要在离平面镜5cm处的PQ虚线上的某一处放一平行平面镜的挡光板,使反射光不能射到ab板上的AB部分。已知SA=45cm,AB=45cm。  相似文献   

16.
给出了一道初等几何题的特殊证法——解析与高等证法.这对于拓展证明思路,知识点的横向联系,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7.
对20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题第一问,给出了一个初等几何求极值的解法。  相似文献   

18.
对一道证明不完整的初等几何题给出补充证明,并进一步加强,得出两个结论.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中大多数的命题,是需要证明的。给了一个证明题,不少的中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本文通过几个例子,简单谈谈数学中的证题方法,也许对读者会有一定的帮助。数学中的证明方法很多,不胜枚举,一一列举,详细论说,并非一两篇文章可做到的。本文仅以初等数学为例,概括地从逻辑的角度来阐述数学的证题方法。证明按命题是一般和特殊来划分可分为演绎的证明和归纳的证明。如果一个命题是一个特殊判断,就要从一般原理原则方面去探求立论的根据,加以证明,这样的证明叫做演绎的  相似文献   

20.
平面几何是初中学生的入门课,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特别是遇到综合几何练习题时,师生都感到证题困难重重、证题能力不够.如何才能提高几何证题能力呢?一、把握关键,重点突破在学习中,很多同学感到一些基础知识掌握得还可以,能够识记定义、概念、定理,但在具体证题中不会应用.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把握题目的关键,没有突出重点.怎样把握关键,从哪几方面去把握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