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79年前,即位不到一年的英王爱德华八世突然退位.这一惊人之举只是因为他想迎娶情人沃利斯·辛普森,还是与他亲近纳粹德国的政治倾向有关?没有谁能说清.2015年3月,戴安娜王妃的传记作者安德鲁·莫顿推出新作《17支康乃馨:王室、纳粹和史上最大的隐秘》,重新梳理了这个有关阴谋、背叛、欺骗,却又不乏浪漫的故事.更令人感叹的是,白金汉宫曾不惜一切代价,掩盖与爱德华八世有关的一切负面信息,为他的退位披上了一层“爱美人不爱江山”的玫瑰色外衣.然而,英国《观察家报》称,时隔多年,当真相最终浮出水面,预想中的海啸并未如期而至,反而更像王室池塘中的温柔涟漪.  相似文献   

2.
剪刀手爱德华的故事也许对我们讨论人与技术关系会有一些启示。剪刀手爱德华是一部美国同名电影中的主角,它是由一位住在城堡里的科学家设计和制造的一个人型机器。从外表看,除了两只手是剪刀外,其余部分与人没什么两样。它的设计者本来已设计好了它的双手,就在把那双手作为礼物送给它之  相似文献   

3.
一、剪刀手爱德华的故事也许对我们讨论人与技术关系会有一些启示。剪刀手爱德华是一部美国同名电影中的主角,它是由一位住在城堡里的科学家设计和制造的一个人型机器。从外表看,除了两只手是剪刀外,其余部分与人没什么两样。它的设计者本来已设计好了它的双手,就在把那双手作为礼物送给它之前,却去世了。爱德华独守在城堡,被意外闯入的一位女推销员带出了城堡,领回了家。当时她还未意识到领回家的是部机器。  相似文献   

4.
一、剪刀手爱德华的故事也许对我们讨论人与技术关系会有一些启示.剪刀手爱德华是一部美国同名电影中的主角,它是由一位住在城堡里的科学家设计和制造的一个人型机器.从外表看,除了两只手是剪刀外,其余部分与人没什么两样.它的设计者本来已设计好了它的双手,就在把那双手作为礼物送给它之前,却去世了.爱德华独守在城堡,被意外闯入的一位女推销员带出了城堡,领回了家.当时她还未意识到领回家的是部机器.  相似文献   

5.
赖格全身90%的部位都纹上了图案。在地这去几年中,他平均每个星期要往身上添加4到5个新纹身,其中1400个图案都是在过去0年中纹上的。除双手、脸部和脖子没有纹上图案,因为他是一名魔术师。  相似文献   

6.
天花疫苗     
英国南部小镇伯克利,1796年5月14日中午11点整,年轻的挤奶女工萨拉·内姆准时来到乡村医生爱德华·琴纳的家门口。萨拉刚刚生过牛痘。在这里,琴纳请她参加一个实验:他要给一位名叫菲普斯的8岁男孩注射牛痘,以此来确定是不是可以通过这个方法让他对天花产生免疫性。琴纳在菲普斯的胳膊上划了2个小口,然后在伤口注入取自萨拉的牛  相似文献   

7.
论胡塞尔对意义的图像论的批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对意义的图像论进行了尖锐的批驳。这也是对逻辑的心理主义批判的继续,他的批驳与他本人和他所处的时代的数学背景有关。他的目的,一方面是为数学和逻辑的客观性作辩护,另一方面是为建立一种纯形式的理想的逻辑体系奠定概念上的和方法论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生活世界理论在哈贝马斯社会批判理论中居于核心地位,但他对生活世界的理解并不是前后一致的。他早期基本上是在综合胡塞尔和许茨生活世界理论基础上而形成自己关于生活世界的理解,而他后期的社会批判理论则奠基在语言学转向后的生活世界理论基础之上。由于这一语言学转向,与其早期社会批判理论相比,他后期的社会批判理论在形式上更趋合理,在内容上更深刻,在批判的同时还形成了自己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建构理论。  相似文献   

9.
约瑟夫·普里斯特利因首先发现并分离出氧气而成为科学史上的标志性人物。他撰写了《电的历史与现状》,发明了“苏打水”,发现了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一系列新气体,并对这些气体的特性展开了研究,在电学、气体化学领域取得了诸多原创性成果,展现出高超的实验水平,使他成为了18世纪最重要的化学家之一。遗憾的是,他虽是一位娴熟的实验科学家,但在理论方面却是保守的,他漠视牛顿的数学方法,坚持为燃素说辩护,这注定无法成为化学革命的引领者。他是一名坚定的一神论者,热心政治,因支持北美独立运动与法国大革命在政治上备受打压,不得不在晚年远走美国。他是一位永不妥协的孤独的科学巨匠,激进的政治信仰与保守的科学理论让他的一生丰富多彩,激荡起伏,充满悲情色彩。  相似文献   

10.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定名为“自然辩证法”是思格斯作出的。思格斯的来完成著作《自然辩证法》的书名不是恩格斯自己定的,但是他在逝世前不久把他有关这一著作的所有论文和札记分成四柬时,把他最接近完成的亢篇论文放在第三柬内并冠以“自然辩证法”这~标题。他在第一柬中将札记的十一张对折页上,每一张都写着标题“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这一著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新领域,成为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分支学科的奠基性著作。  相似文献   

11.
科技快讯     
美国近日完成世界上第一架机器人飞机的初期试验。这架波音X-45A的机器人军用飞机,机身长8米,将专门负责向战场运送武器,载重量超过了1吨。试验显示,该机既可远程操纵,也能按预编指令飞行。美国爱德华空军基地将在2002年初实施该机的“处女飞”,估计其最终造价为普通战斗机的1/3。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09,(19):24-25
生殖器骨骼形状发生改变,男性的阴茎和女人的阴蒂都变小了——美国科学家克里斯蒂恩·索尼惊讶地发现,一种叫做OHCs的化学杀虫剂对人类生殖器产生了明显影响。很快地,他在9月最新一期《美国环境科学与科技》杂志上发表了这一消息。  相似文献   

13.
鸟人     
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 编剧: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尼古拉斯·迦科波恩/Alexander Dinelaris/ArmandoBo 主演:迈克尔·基顿/爱德华·诺顿/艾玛·斯通/扎克·加利凡纳基斯/安德丽亚·瑞斯波罗格 类型:剧情/奇幻 剧情简介 早已年过半百的里根·汤姆森曾经是一名风光一时的好莱坞电影明星,他所塑造的超级英雄飞鸟侠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4.
陈亚军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7,19(5):22-28,,21,
普特南的“实用主义实在论”是他的新实用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普特南在此详细剖析了形而上学实在论的重大缺陷,重新以他的内部主义理论理论为出发点,为人们描绘出一幅以“人”为底色的知识图景。在这样一幅图景中,实用主义概念框架相对性的主张占据了中心位置;事实与价值不可分以及科学没有本质意义上的特权成了理所当然的结论。本文分析了普特南这一主张的运思逻辑,对他的实用主义实在论的理论内涵作了初步的澄清。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人有5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但这并不全面,因为除了上述五觉之外,还有一些感觉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和意识里,只是我们不知道或不甚熟悉。例如杂技演员在高空走钢丝,这时他身上的第六感觉就会出现,来帮助他维持身体平衡,这就是空间位置觉。在很多时候,还有一种感觉在影响着我们,这就是人的第七感觉———时间觉。什么是时间觉首先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位伞兵,从8100米高空的飞机上跳出机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一样飞速地往地面坠落。两分钟加22秒的时间,他下降了7900米,在距地面只有200米时…  相似文献   

16.
休闲一刻     
《科学大观园》2010,(19):78-79
演艺圈太复杂了 有一天,有一个人带着一条狗到唱片公司,他说他是这条狗的经纪人:并说他这条狗会唱歌跳舞云云,老板不相信,就叫小狗表演一次。当音乐响起,小狗跟着音乐载歌载舞,老板目瞪口呆地看着小狗,一边想着这一次捡到摇钱树了,就赶快金出合同希望与狗签约,没想到忽然一条大狗冲进来。把小狗衔走了。  相似文献   

17.
共相问题是逻辑学和哲学研究的根本问题之一。对共相本质的争论源于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代表了在该问题上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三世纪,波菲利提出了关于共相的三个最根本的问题,但他没有做出结论。六世纪初,波爱修斯着力于用逻辑的方法再论共相的实质,但他的结论动摇于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之间,并最终归于柏拉图主义。他的这一结论加剧了对共相问题的争。  相似文献   

18.
低头与昂首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他的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那是他年轻的时候,富兰克林应一位老前辈之约,老前辈把约会的地点放在一座低矮的小茅屋。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嘭”的一声,他的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额头上青肿了一大块,痛得他哭笑不  相似文献   

19.
特别的苦工     
海归 《科学大观园》2009,(21):57-58
非洲东南部国家莱索托的首都马塞卢,有一处正在如火如荼施工的中国建筑工地。无比繁忙的队伍中有一个勤快的英国青年,一直受到人们的格外注意。他穿着普通建筑工人的服装,上面一样时时溅满了泥水,搬砖、推车、往脚手架上钉钉子的活干得都非常娴熟,甚至比某些黑人工友还能吃苦耐劳。这本来没有什么。可了解其身份的人却无不心下诧异:他可是哈里啊!一位备受关注的英国尊贵王子,怎么会在中国的建筑工地上打工呢?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亲自选址大吉沙岛,建设千亩试验田。这是中国大地从北到南诸多不同气候、不同水质、不同土壤条件下又一个新的实验项目。袁隆平是我最崇敬的科学家,不仅因为他的成就与普通人的生存息息相关,还因为他绝对朴实的平民品质。我曾两次在电视上瞻仰过袁老的风采:一次是他接受记者采访,谈起中国历史上的粮食短缺,声音沙哑,老泪纵横;一次是他在联欢会上拉小提琴,投入而天真。这位形象、举止、穿着、言谈都与一个普通老农毫无二致的科学家,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