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京绥铁路是中国第一条自主修建的干线铁路。本文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工业与修建京绥铁路的关系,探讨工业化对京绥铁路修建的影响。文章认为,处于工业化初期的中国可以为铁路建设提供一些建筑材料,但远远不能支撑铁路完全自建,尤其是在核心技术方面。工业化程度影响了铁路技术引进的进程,决定了铁路实现自建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1908年,宁沪铁路通车;1912年,津浦铁路全线贯通.然而,多年来,这两条铁路只能隔江相望,江北浦口与江南下关之间仍旧靠轮渡运输.到1958年,轮渡的渡运能力已趋饱和,"天堑"长江成为困扰京沪铁路运输的严重瓶颈.为此,国务院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末期,提出了修建南京长江大桥的计划.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有"争气桥"之称.它不仅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更是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06,(15):72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依靠关内外铁路盈余修建的京张铁路,在杰出的铁道工程专家詹天佑的指挥下,在北京丰台铺下了第一段钢轨,自此由南向北展开。1909年,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完工,工程费用比预算节约了28万两白银。在列强争霸、路权外沦的旧时代,它的建成通车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周恩来语),由此它成了一条标志着中国人“自主创新”精神的“争气路”。1916年京张铁路延伸至绥远(今呼和浩特),随即改称京绥铁路。1923年,通车到包头,全线改称京包铁路。从此京张铁路作为中国铁路运输的重要一线,汇入中国铁路运输强劲的脉动。1920年6月3日,江南造…  相似文献   

4.
修建青藏铁路是几代人的梦想,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发出了修建青藏铁路的号召.几经周折,1984年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建成通车,但直到2006年7月1日,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才全线通车. 在攻克高寒缺氧、多年冻土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后,奇迹仍在继续上演.15年来,绿色铁龙安全、平稳地在青藏高原飞驰.  相似文献   

5.
治理冻土病害热棒路基技术及其在青藏高原铁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冻土融沉冻胀变形是青藏高原修建铁路的最大难题,热棒技术是解决这个难题的主要措施之一。本项目组结合青藏高原气候和冻土特征,对热棒作用机理、热棒结构型式和热棒埋置方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热棒路基技术已经在青藏高原铁路治理冻土病害中获得了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6.
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天堑"上修建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梁,对我国的经济、文化和国防建设发挥了长期重要作用.大桥横跨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大桥下层铁路为双向车道,上层为4车道公路,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 60多年前,为建造这座"万里长江第一桥",全国人民不遗余力.从此之后,中国桥梁建设者们凭借扎扎实实的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勇担重任的勇气,让"中国桥"不断迈向新的征程,实现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12,(19):F0002-F0002
铁路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是社会经济、技术不断进步的里程标。从中华大地上伴随着近代史屈辱的上海吴淞铁路,到如今步入举世注目的高铁时代,中国铁路走过了百余年的艰辛而又辉煌的历程。这离不开一代代前赴后继的中国铁路人,他们在神州大地描绘了一幅不畏艰险、开拓创新、旧貌换新颜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工程学来源于西方,其在中国的起步离不开归国留学生的努力。中国第一批近代工程师就产生于晚清留美幼童当中,他们接受了系统的西方工程学训练,回国后在铁路、矿冶、军事等各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开创我国工程事业的功臣。之后,庚款留美生更是热衷于学〉--j近代工程学,以利国家建设;留日、留欧学生中也培养了一批近代工程师。这些留学生成为促进我国近代工程事业起步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正清末民初以后,中国大量文物流到欧美。在新兴文物中心纽约,陆续出现关注亚洲艺术品的本土收藏家和博物馆。美国铁路巨头查理斯·朗·弗利尔和医药巨擘阿瑟·姆·赛克勒就是杰出代表。如今他们的大部分珍藏都在华盛顿的史密森尼博物馆。其中弗利尔几乎是美国最早系统收藏亚洲古代艺术品的超级收藏家,当时西方人对远东文化还知之甚少。这位精明果断的工业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08,(10):54-54
青藏铁路全长1956km,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km,于1984年开始运营。格尔木至拉萨段1142km(青海境内564km,西藏境内578km),于2001年6月正式动工兴建,位于东经90°~94°53′,北纬29°18′~36°24′之间。这条铁路是修建在世界屋脊上的全球海拔最高和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海拔4000m以上的路段有965km,经过多年连续冻土地段550km。全线桥梁隧道总长占8%。路基最高点唐古拉山口海拔5072m,铁路经过昆仑山、可可西里山、风火山、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等山脉,并自北向南经过西大滩盆地、楚玛尔河盆地、沱沱河盆地、通天河盆地、温泉谷地、那曲盆地、羊八井谷地和拉萨盆地等大部分。青藏铁路的大部分路段穿行在青藏高原鼠疫疫源地内,疫源地面积约2.3万km^2。  相似文献   

11.
中国独轮车(1905)。大家知道,中国人发明了独轮车,但在独轮车上使用风帆则是更伟大的经典之作中西方技术在中国的碰撞(1905)。这种现象在其他西方殖民地也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12.
晚清时期,西方在中国的鸦片贸易给中国人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严重危害。因为传教士是西方人,所以经常有人认为传教士也是进口鸦片毒害中国的中介之一。但事实上,西方传教士曾在中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反鸦片活动,包括为中国鸦片成瘾者提供戒除鸦片的医疗服务,开展禁绝鸦片的社会宣传和社会运动等。这些行动不仅推动了西医医院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显著提高了中国民众对西方医疗技术和西方药物的接受程度,也促进了中国社会公共卫生状况的改善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改良。西方传教士的反鸦片活动为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和生长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正>小孩子们都很喜欢玩玩具火车,只要上了发条或者安上电池,火车的机车就会带着车厢在铁轨和车站不停地奔跑。但很少有人知道早在晚清洋务运动期间,这种玩具火车却推动清廷对铁路开的绿灯,开创了中国的铁路史。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在1885年11月5日写给美国国务卿贝雅的信中提议,美国可以造一套美国铁路的模型,送给中国皇帝和权贵,用实物来启发他们的头脑,让他们意识到铁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安徽襟江带淮,是我国最早的文化发达地区之一。历史上曾经涌现过许多科学家、发明家和能工巧匠,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宝库中增添了一颗颗明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明清以来,由于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中国科学技术由保持千年之久的西方所望尘奠及的水平而渐  相似文献   

15.
骆国骏  丁静  乌梦达 《科学大观园》2021,(17):前插9-前插10,14-17
2019年6月12日上午,京张高铁最后一根钢轨在中铁三局WZ-500型无砟轨道铺轨机牵引下准确落在清华园隧道的枕木上,精调之后,轨距误差在正负1毫米之内.被誉为中国铁路发展"集大成者"、智能高铁示范工程的京张高铁实现全线轨道贯通. 百年"筑梦".100年前,京张铁路打破了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的断言,被誉为"中国人的光荣",是一条自力更生的"争气路".100年后,京张高铁开启了世界智能高铁的先河,成为中国铁路从"落后"走向"引领"的见证.  相似文献   

16.
科学人文主义在中国的演进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萨顿首倡的科学人文主义,在西方各个领域得到重视和发展,在中国也受到了特别关注,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快速演进,其创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继承弘扬了萨顿的核心思想,既克服了科学主义的缺点,又超越了西方传统人文主义的狭隘性。具有开放性、人本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等显著的中国特色,从而是“中国科学人文主义”,它对指导未来中国社会实践,对促进科技、社会和人的全面而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近代西方光学知识主要以译著的方式在中国传播。本文根据这些译著的内容和传播特点将这段历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译著中不但包括近代西方光学的理论知识,还有许多关于例如如何正确使用光学仪器的应用知识。这些译著在中国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光学研究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正在历史上,中国曾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分餐制的国家,而西方文明中最早的饮食文化则是合餐。疫情期间,复工的人们执行分餐制以防范交叉感染。其实,在历史上,中国曾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分餐制的国家,而西方文明中最早的饮食文化则是合餐。中国人非常熟悉的"筵席"一词,本身就带有分餐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元初耶律楚材在其编算的历法《庚午元历》中提出了里差概念。该文对里差概念和数值进行了分析,发现耶律楚材的里差数值偏小,原因是他使用的东西距离数值过大,约为实际距离的1.4倍。这种情况与西方托勒密传统的地理经度测量数值相近。结合宋、元时期地圆知识传入中国的背景,该文认为里差是西方地理经度概念传入中国并在历法上加以应用之结果。里差概念的提出,是宋、元时期西方阿拉伯世界科学思想传入中国并产生影响的重要个例。  相似文献   

20.
他们是基督教徒,他们是科学家,他们用满语给康熙帝讲人体解剖学,他们使中国成为法国持续的时尚,他们做到了朝廷的二品高官,他们目睹了中国帝制的鼎盛和衰败……论及中西文化交流史,必然绕不过16~18世纪来华的耶稣会士们,他们是历史上最早到中国、亲眼看中国的一批西方人。他们的书信文章被编辑成《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以下简称《书简集》)在法国出版,曾在西方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囿于语言的限制,近三百年来,真正读过《书简集》的中国人屈指可数。中国人不知道自己在西方人心目中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样的,对耶稣会士的研究也只能转抄二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