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乐清何年建县,史籍有三种不同记载:《晋书·地理志下》;“孝武宁康二年(374),又分永嘉郡之永宁县置乐成县。”《宋书·州郡志一》:“乐城令,晋孝武宁康三年(375),分永宁立。”《太平寰宇记》卷九十九作“元康三年(293)”。《太平寰宇记》成书于太平兴国年间(976—984),书最晚出,又未明出处,故史家均未采用。历来乐清旧志及新近问世的《浙江分县简志》都采《晋书》宁康二年建县说。其  相似文献   

2.
鉴于<太平寰宇记>引书过于繁复,而选取乐史的家乡--今江西省--所引方志文献作为案例,征考各志源流.探讨其文献学价值和地位.认为<太平寰宇记>开创了一种新型的"集志型"地理总志,在地理学史和方志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在目录、辑佚、校勘、资料等方面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叶适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南宋学者刘宰说:“水心叶先生之文,如涧谷泉,挹之愈深。”(《漫塘集》卷二四《书夏肯父乃父志后》)清四库馆臣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美叶适说:“文章雄瞻。才气奔逸,在南渡卓然为一大家。其碑版之作,简质厚重,尤可追配作者”;“能脱化町畦,独远杼轴,韩愈所谓文必己出者,殆于无忝。”(卷一六0《水心集》)  相似文献   

4.
宗周与成周     
明胡应麟《四部正讹》云:“《穆天子传》六卷,其文曲则淳古,宛然三代范型,盖周穆史官所记。”胡说甚是。《穆传》固非伪书,其记周穆“西征”所经地名、路线及所述人物故事,亦非伪琵。“西征”之“征”,乃“征行”之“征”,有“巡狩”或“巡游”之意。《传》中所载事迹确是研究西周穆王时此一重大事件和有关历史地理之重要  相似文献   

5.
《大明一统志》是由明英宗朱祁镇令李贤等人主持编修一部一统志,其第89卷中的《西蕃》为记今西藏地区的专篇。该篇虽篇幅不大,内容较简,体例不全,但却具备了我国传统地方志的基本特征,可谓寄存于《大明一统志》中的一部西藏简志。更早成书的《寰宇通志》是《大明一统志》编修的主要参考,两书中的《吐蕃》专篇的体例、内容、篇幅基本一致,是明代西藏方志的姊妹篇。继唐代的《吐蕃图经》、宋初乐史所著《太平寰宇记·吐蕃》之后,明代编修的《寰宇通志·西蕃》和《大明一统志·西蕃》被确认为西藏方志,填补了元明时期西藏地方志的空白,为西藏地方志自唐代以来一直延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因而在西藏地方志源流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永嘉卢祖皋,是南宋著名词人,有《蒲江词》传世。其生平,《宋史》无传,亦未见墓志、碑传。现存明弘治以后的温州、永嘉郡、邑志虽各为立传,但均仅举籍贯、科名和主要仕历。倒是《四库总目》卷一百九十八《蒲江词提要》对他的情况记载得稍多一点,说他是楼钥的外甥,尝与永嘉四灵相唱和,诗集不传。《(光绪)永嘉县志》据四库提要,在卷十七《人物·文苑传》中对旧志作了补充说:  相似文献   

7.
五代时后蜀国人勾延庆所著的《锦里耆旧传》一书,是记载五代时期前蜀国、后蜀国兴亡事迹的一部历史著作,该书著录于《四库全书》“史部·载记类”,其提要见于《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十六.该则提要于作者名字、书的卷数、记事起讫等问题,颇多讹误,今依据笔者的研究心得予以辨正.  相似文献   

8.
徐霞客一生与地方志有不解之缘,年少时他最爱读图经地志,年长时地方志伴他游遍大半个中国。他一生酷嗜搜求志书,所集志书“充栋盈箱,几比四库。”而其游历日记亦因真实可靠,成为后世修志之取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就曾评价《徐霞客游记》;“于山川脉络剖析详明,尤为有资料考证,是亦山经之别乘,舆记之外篇矣。”  相似文献   

9.
纪昀与泰山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中国文化史上一项浩大工程——《四库全书》的编纂已近竣工。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内,这项工程的主持人,《四库全书》总裁官,大学者纪昀,正以他睿智的眼光注视着泰山。 纪昀(1724——1805),字晓岚,又字春帆,号云石。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乾隆十九年进士。由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累迁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纪氏少即颖异,及长更是学问淹通,博闻强记。乾隆三十八年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由纪氏总领其成,尽读各省所进书和宫藏秘籍,逐一论次编排。其同年好友及四库馆同僚朱硅称之为“笔削考核,一手删定,为全书总目,裒然巨观” (《知足斋文集》)。纪昀还撰写了煌煌二百卷的目录学巨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它不仅“叙作者之爵里,详典籍之源流,别白是非,旁通曲证,使瑕瑜不掩,淄渑以别”,而且还“剖析条流,斟酌古今,辨章学术,高挹群言”(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实际是对乾隆以前的学术进行了一  相似文献   

10.
《史记》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异称,其中《太史公书》为其原名,《太史公记》《太史公传》为其异称,《太史记》《太史公》《史记》为其省称,《史记》自东汉桓帝起成为该书正名。关于《史记》一书的定名原因,历来学者主要有四种观点,即:“单名说”“子书说”“历史地位说”“图书命名原则说”。前两种观点不予采信,后两种观点分别论证了外部特殊历史背景及书名内在命名规律的重要作用,可信从。关于《史记》及其异称涵义,“史记”之名从通称统一为专名,其“古史官之记”的古意逐渐丧失,作为专名的《史记》特指司马迁之《太史公书》,同时凡是描述其作者、篇章结构、内容、主观评价等属性的修饰词共同构成了其书的书名涵义。异称中“太史公”题目所指应为“既尊其父,亦是自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龙都朝祖会”于1993年2月22日至26日(农历癸酉年二月初二至初六)在河南省淮阳县举办.而“伏羲文化研讨会”则是这次“中国龙都朝祖会”的重大活动之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特撰斯文,以资纪念.(一)关于伏羲的神话与传说“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则雷.在吴西.”(《山海经·海内东经》)“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太平御览》卷七八引《诗含神雾》)“蛇身人首,有圣德.”(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记》)——宓牺即伏羲.雷神为其父.华胥为其母.  相似文献   

12.
我院图书馆珍藏的明刻本《东坡全集》,共一百一十五卷,目录七卷,附宋史本传一卷、东坡先生年谱一卷、东坡先生墓志铭一卷,共48册。板框尺寸为20.8×14.1cm。十行十九字,白口,单黑鱼尾,四周单边。书内钤有“天空壬鸟飞”、“臣王鏊印”、“苏仲(?)氏珍藏”、“贺黄公藏书印”、“曲水亭”、“宜亭读书”诸印。第二十二卷版心下镌“后四”,书内有批点。这个版本,到目前为止,只见两种分目有著录:一是王重民的《中国善本书提要》著录有,但该书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二是《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有,却附录三种已不存。而我院图书馆的藏本除《凡例》和《序》不存外,其它均存,与这两种书目所著录的版本特征比较,除册数稍有出入外,其它都吻合。一种书装订成不同册数,是不足为奇的,我院馆藏的《大学衍义》就是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3.
永嘉四灵丛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灵生卒迄无确考,今将可考知者略述于此。 (一)徐照。叶适《水心文集》卷十七载《徐道晖墓志铭》,内云,墓志作于宋宁宗“嘉定四年闰月二十三日,距卒四十五日。”按:是年闰二月,故知徐照仍卒于是年,即公元1211年。生年无考。 (二)徐玑。《水心文集》卷二十一《徐文渊墓志铭》云:“嘉定七年十月二十日卒,年五十三。”即卒于公元1214年,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永嘉县志》本传亦作“年五十三”。然清初吴之振等编《宋诗钞初集》,所撰徐玑《二薇亭诗钞》小传,及《四库提要》卷一百六十二徐玑《二薇亭集》提要引《宋元诗会》,皆作“年五十九”,  相似文献   

14.
对《四库全书》书前提要的差异研究是四库学研究的重点。以《四库全书》书前提要为背景,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设计了书前提要比对系统。该比对系统在实现研究《四库全书》电子化的基础上,能为研究者提供快捷而方便的图像信息定位、图像信息关联、加载批注、批注保存以及书前提要图像的处理,为提要研究提供了方便、有效的比对工具。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一《集异记》又名《古异记》,是唐代一部比较有影响的志怪兼传奇性质的小说集。《四库全书提要》曾称该书为“小说家之表表者”。《集异记》具体成书的年代已经不易三定,关于它的撰写者薛用弱的资料也极为有限,只是从《太平广记》的有关文字里得知薛用弱“字中胜,长庆中曾任光州刺史”,“大和初自仪曹郎出守弋阳,为政严而不  相似文献   

16.
与隋唐时期相比,北宋时期洛阳周边所辖之乡数量大大减少.《太平寰宇记》记载洛阳有七乡之数,但不言七乡具体名称.根据出土墓志及传世文献的记载,可以考证出北宋时期洛阳所辖的乡数、乡名及方位,以补史载之阙.  相似文献   

17.
关于元时南戏《荆钗记》的作者问题清康熙时朱彝尊曾说:“识曲者以荆、刘、拜、杀为四大家。”《曲海提要》也认为:“元明以来,相传院本上乘,皆曰荆,刘、拜、杀”。“荆”即《荆钗记》,它是元时四大南戏之一。但关于它的作者问题,历来意见极为分歧。《曲品》、《传奇品》认为是  相似文献   

18.
生活于萧梁北周之际的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以下简称《荆》书),是一部描述岁时风物的专书,为研究我国南方荆楚地区的历史和民俗提供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原书早佚,今所见者,为后人所辑。兹就原书卷帙及后世辑本略作考述,或可对整理是书者有所裨益。至于疏误之处,祈请方家指正。 对于《荆》书,历代公私书目著录不多。据笔者对《隋书·经籍志》以下五十余种官私目录、史志题跋的查检,发现竟有一半以上未见记载。可见是书失之久远,流传不广。综观各家著录,其卷数有五说:一卷、二卷、四卷、六卷、十卷。  相似文献   

19.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三载唐褚遂良《右军书目》有“第一,《乐毅论》四十四行,书付官奴”。相传南朝梁摹本《乐毅论》末刻“永和四年十二月廿四日书付官奴”,是登善所本。宋代黄山谷、米元章、姜尧章、陈思等皆以为官奴即献之,后世少有疑者。唯《河东先生集》卷四十二所附刘禹锡《酬家鸡之赠》“还思写论付官奴”下注云:“官奴,羲之女。”清姜西溟曾斥其误。《题官奴小女玉润帖后》云:“官奴,子敬小字。刘梦得酬柳子  相似文献   

20.
徐渭,字文长,号天池山人,又号青藤道士,山阴人。他的生活年代和后七子领袖李攀龙、王世贞同时。同当时后七山风靡天下,独霸文坛。他们继承了前七子的衣钵,唱的依然是复古老调。他们认为诗文创作有一定的法度,这个法度就象木工建造房屋、制做器具所依赖的“规矩”一样,不可轻而丢之。古之能工巧匠,“筑一堂,开一户,措规矩”而不能(《空同集·驳何氏论文书》),诗文创作怎能无法度呢?文中有法式,然后中谐音度。如方圆之于规矩,古人用之,非之作之,实天生之。今人法式古人,非法式古人也,实物之自则也。——李梦阳《答周子书》这种理论导致了明代复古运动的出现和摸拟风盛行。《四库提要》说:“自李梦阳之说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