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运用1984~1986年上海地区15个站的降水 pH 值监测资料,分析了上海地区降水pH 值的时空分布特征。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测站 pH 值与若干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上海地区的酸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酸雨是八十年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我们根据1983年在上海郊区九个站和市区六个站的雨水采样分析记录,再参照过去的历史资料,论述上海地区酸雨的时空分布概况;并就1983年夏季和秋季两次酸雨过程,分析其降水pH值分布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上海市1980年9月发现酸雨现象以来至1983年秋,酸雨出现地区范围逐年扩大,酸度亦有所增强,目前以青浦、上海等县降水酸度最强,酸雨出现频率亦最大。通过对1983年夏、秋两季典型个例分析,发现在污染源不变的情况下,上海地区酸雨的分布与当时天气形势、气温层结和风向、风速等气象条件关系十分密切。在历次降水过程中,逐日降水pH值的分布形势,随着当时混合层内盛行风向、风速的改变而变化。降水酸度最强的地区出现在城市的下风方向。当混合层高度大,混合层内水平通风系数大时,酸雨最强中心出现在距市区较远的下风方向。相反,当混合层内水平通风系数较小时,则降水pH值最低中心,出现在距市区较近的下风方向。  相似文献   

3.
西安市酸雨及化学成分时间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1987—2000年监测数据,分析了西安市酸雨及化学成分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西安市降水pH值和酸雨的年内变化呈“双峰”型,即每年1—3月和10—11月降水pH值低、酸雨出现频率高,4—6月酸雨出现频率低,7—9月酸雨pH值较高.14年来,降水pH值与酸雨年际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1994年以前降水pH值较高,酸雨年际变化不明显;1994年以后降水pH值下降,酸雨频率年际变化较大.降水pH值与酸雨强弱由酸碱离子相对浓度决定.当酸根离子摩尔含量超过碱性离子时,降水pH值下降、酸雨危害增强;反之,降水pH值升高,酸雨危害减弱.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类统计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福州市低层大气污染物及降水量对降水pH值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降水pH值与低层大气中总悬浮颗粒含量、降水量呈负相关,说明福州市大气悬浮颗粒偏酸性,而降水量是降水pH值的重要影响因素。低层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质量浓度对降水pH值的复杂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解释。  相似文献   

5.
根据湛江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04-2008年的大气降水监测资料,对湛江市近5年来酸雨变化趋势做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湛江市降水pH值和酸雨pH值均有所升高,酸雨频率有下降趋势.降水离子浓度分析研究表明,湛江市区的酸雨硫酸根离子比重最大,属于硫酸型酸雨.综合分析表明,近年来湛江市大气降水质量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6.
戴翠贤 《河南科学》2014,(4):605-610
利用三门峡市2007—2011年5年酸雨测量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加权平均法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三门峡市大气降水酸碱度的变化特征及酸雨与降水量、风速、风向、云状、雾等气象条件的关系,并对酸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年三门峡市降水的平均pH值为5.2;pH5.6的酸性降水出现比率为57.2%;采暖期的11月—3月pH值较低,平均为5.10,其中12月最低,只有4.39,达到了4.5≤pH5.6的弱酸性降水标准;非采暖期的4月—10月pH值较高,平均为5.21,其中6月份最高为6.13.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黄英志 《海峡科学》2009,(6):73-75,84
从降水的pH值分布规律、化学特征及气溶胶酸化缓冲能力的角度,综合分析三明市酸性降水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8.
广州地区1996-2005年酸雨情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艳 《广东科技》2006,(6):34-35
1、前言 国际上公认降水标准pH值为5.6,而且以降水的年均值作为衡量酸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指标;如果降水pH值在5.6-5 0范围,为弱酸性,酸雨的危害不明显,可认为无害;若pH值在5.0-4.5范围时,降水为酸性,对敏感地区可能有长远的影响;若pH值在4.5-4.0范围时,降水为重酸性,有潜在长远危害;若pH值小于4.0,降水为严重酸性,对生态环境有直接危害。酸雨对森林、农作物、水体和土壤乃至人群健康等方面都会造成长远的潜在危害。广州地区是我国确定的酸雨控制区之一。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2—2018年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酸雨观测资料,基于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该站酸雨月、季、年变化特征,研究酸雨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酸雨污染呈现改善趋势,21世纪初酸雨恶化,2010年后酸雨又呈现改善趋势;历年平均降水pH值、酸雨频率、平均降水K值均在2009年发生突变。酸雨月、季节变化明显,8月平均降水pH值最低,酸雨频率最高,处于酸雨频发期;7月平均降水K值最小,3月最大;各季平均降水pH值变化规律均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各季酸雨频率秋季最高,平均降水K值为冬季最大。小雨量级平均降水pH值最小、K值最大,大雨量级出现酸雨频率最高;日平均风速小于1.5 m/s的降水过程中酸雨出现频率最高,日平均风速1.6 m/s~3.3 m/s的降水过程中出现酸雨的次数最多,随着风速的增大酸雨出现频率降低;酸雨主要出现在NE、SW(或偏NE、SW)的风向中;平均降水pH值与当日平均风速、降水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7年4月~2018年10月南通地区3个酸雨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分析南通地区年、季、月变化特征及12年平均酸雨变化规律,利用酸雨观测的长期资料进一步统计分析酸雨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并结合南通环境监测站监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形成进行初步归因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南通地区吕四、南通、如皋酸雨观测站都有酸雨出现,出现的频率都在50%以上。吕四站的(强)酸雨概率大于其他2个站;pH值也是最低的。由年平均降水pH值及(强)酸雨频率分析显示,2008年前后3个站酸雨达到最强,2014年之后,降水的酸性程度在减小,酸雨率在降低。夏季和秋季降水受污染程度较冬季和春季轻,吕四站冬季降水甚至达到强酸雨污染程度。南通地区3个站pH值都是随着降水等级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趋势。3个站的电导率均是随日降水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可以看出降水量的大小会影响降水的电导率。从主导风向对比降水pH值、酸雨频率,吕四站酸雨污染程度高于南通站和如皋站;吕四站和南通站出现酸雨概率最多的为东南风,如皋站出现酸雨的频率最多的为东北偏东风。分析2017年全年南通站降水当日的降水pH值跟当日SO2、NO2、PM10和PM2.5均呈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说明降水当天大气污染越严重,降水酸度越强。由南通地区酸雨的变化趋势,也能说明跟近年SO2、NO2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在减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明了酸度对配位效应分数以及对表现稳定常数的影响,指出:在其它配位体存在时,应考虑酸度对配位体平衡浓度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滴定pH范围.  相似文献   

12.
钼镍系列加氢处理催化剂的还原性、酸性及加氢脱硫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程序升温还原法和原位傅里叶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了钼镍系列加氢处理催化剂的还原性质和酸性质.以噻吩为探针分子,用脉冲微反方法研究了该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研究表明,第三组分(如TiO2、P2O5)的加入,引起了该催化剂的表面酸性质和加氢脱硫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By analysing the CTD data in the southernreg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gathered during six cruisesbetween 1989 and 1999, a barrier layer with seasonalvariation just like what exists in the equatorial oceans isfound in this region. It is the first discovery in such amarginal sea yet. It is strong in autumn and a little weak in summer and winter. The thicker the barrier layer, the higher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he upper mixed layer. The region with the thicker barrier layer overlaps the region with thehigher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he upper mixed layer, andaccords with the thicker region of the warm pool in the South China Sea got from the Levitus data. The barrier layer in the southern reg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has significantinfluence on the heat storage of the upper ocean there.  相似文献   

14.
The near infrared (NIR) spectroscopy technique has been applied in many fields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f simple preparation, fast response, and non-destructiveness. We investigated the potential of NIR spectroscopy in diffuse reflectance mode for determining the soluble solid content (SSC) and acidity (pH) of intact loquats. Two cultivars of loquats (Dahongpao and Jiajiaozhong) harvested from two orchards (Tangxi and Chun’an, Zhejiang, China) were use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NIR spectra between 800 and 2500 nm. A total of 400 loquats (100 samples of each cultivar from each orchard)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Relationships between NIR spectra and SSC and acidity of loquats were evaluated using partial least square (PLS) method. Spectra preprocessing options included the first and second derivatives, multiple scatter correction (MSC), and the standard normal variate (SNV). Three separate spectral windows identified as full NIR (800~2500 nm), short NIR (800~1100 nm), and long NIR (1100~2500 nm) were studied in factorial combination with the preprocessing options. The models gave relatively good predictions of the SSC of loquats, with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 (RMSEP) values of 1.21, 1.00, 0.965, and 1.16 °Brix for Tangxi-Dahongpao, Tangxi-Jiajiaozhong, Chun’an-Dahongpao, and Chun’an-Jiajiaozhong, respectively. The acidity prediction was not satisfactory, with the RMSEP of 0.382, 0.194, 0.388, and 0.361 for the above four loquat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NIR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SSC and acidity of loquat fruit.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氧化物建立模糊集,按照其隶属函数,确定氧化物酸碱性判别参数,根据贴近度确定氧化物的酸碱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卫星遥感资料的应用水平,利用1996年和1997年南京地区23个主要降雨过程期间的GMS-5多通道资料,运用红外辐射传输的基本原理,在分析多通道亮温差的高度分布特征基础上,讨论了水汽的分布和逆温层的位置对卫星红外测值的影响情况及其成因,并讨论了亮温差与局地降水概率和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水汽的垂直分布是影响卫星红外测值的重要因子,逆温层的位置与多通道亮温差逆转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不同酸度对草坪土壤速效磷吸光度的测定,结果表明:加入5.75 ml5.5 mol硫酸-钼锑抗显色剂可以很好地中和浸提液中的碳酸氢钠,使浸提液酸度处于理想的酸度范围,具有显色快,而且比较稳定。此测定有效磷的方法解决了大批样品测定时,逐一中和浸出液繁琐的操作,具有简单快捷,平衡误差小,重现性好,提供的数据准确有效,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综合应用岩心、测录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多种资料及测试手段,对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巴特肯地区白垩系-古近系混合沉积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混合沉积成因,并探索混合沉积与油气的关系。结果表明,费尔干纳盆地巴特肯地区白垩系-古近系发育的混合沉积,包括混积岩和混积层系两种形式,其中,混积岩主要为含陆源碎屑-碳酸盐岩和陆源碎屑质-碳酸盐岩,混积层系主要为碳酸盐岩-混积岩层系和陆源碎屑岩-混积岩层系;混合沉积在巴特肯地区分布十分广泛,局限台地相、蒸发台地相、障壁海岸相和浅海陆棚相均有分布;混合沉积成因主要为相缘混合,其次为原地混合和间断混合;混合沉积在烃源层、储集层和盖层三方面均具有一定贡献,古近系泥灰岩是巴特肯地区主要的烃源岩之一,同时也可作为区域性盖层,而白垩系-古近系灰岩储集层也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纯碳酸盐岩,多为混积岩或混积层系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关于弱酸与共轭碱溶液酸度计算公式,经典推导原理存在着缺陷,分析化学教材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此进行了全面的剖析,推荐新的推导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