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电力需求的日益增加,电力系统中配电网的自动化需求也越来越高.回顾我国配电网的管理工作,以自动化配电设备为基础,整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多种信息和技术为一体的自动化配电网络大大提高了电力输送的效率,保证了电力应用的安全.与此同时,我们认识到虽然自动化水平逐步提高,但是要实现对区域内特别是大范围信息的准确、高效捕捉和反馈难度仍然很大,这就需要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因此,该文首先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简单介绍,对其概念和在配电网中的功能做概述,然后分析目前应用中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和改善的具体措施,最后对目前配电网自动化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能传输的距离和电网需求容量日益不断增大,一些工业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力负荷逐年增加,配电网络的结构也日渐复杂,这必然会使配电网网络损耗逐年增大。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我国的用电需求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提供足够多的生产与生活用电来满足需求,对10kV配电网进行自动化建设和运行管理变得更加有必要。而在建设和运行10kV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过程中,安全是重中之重。本文将阐述10kV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运行管理原则,并重点介绍当前配电网自动化运行管理中需要应用到的新技术,希望能够促进我国10kV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的电力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力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在此种情况下,对电力需求的预测精度高低已经直接影响到规划方案的质量和配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在电力企业方面,需要根据电力需求的变化规律,对其进行科学的电力需求预测,从而制定出科学的电力营销战略和策略。该文首先对电力需求进行了概述;其次,对于电力需求的预测方式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其具体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电力都有着极大的需求,因此这就对于我国的配电网的质量、安全性和稳定性都有着极高的要求,该文就将联系实际,对于我国的配电网中存在的运维检修管理工作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思考,针对其所存在的情况探索有效的对策,从各个方面提高我国的对于配电网的维修技术。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不断提升,为了满足其需求,电力系统不断升级。分布式发电作为一种现代化、高科技的发电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分布式发电具有高效、环保的特点,分布式发电将成为为电力系统的升级提供可靠的保证。但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主线路及分支线路都有可能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该文将对分布式发电的含义及配电网的特点和保护的配置进行简单的介绍,将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农村配电网的无功补偿需求及补偿难点问题上,提出了由分布式电气量测量装置与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信息集成的无功补偿方案.该方案将广域测量与控制技术应用于配电网络,可以根据电力负荷的实际变化,合理选择补偿方式和补偿容量,使无功补偿更经济更合理.  相似文献   

8.
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供电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我们要加强对配电网的管理,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以适应社会发展新时期对电力的需求。本文结合10k V配电网实际情况,介绍了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希望对于提高我国配电网的可靠性程度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电力产生了极大的需求,原有的配电网容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和安全可靠性差等缺点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对原有的配电网进行结构分析和技术改造是非常必要的。该文以10kV配电网为例,对其规划原则进行研究,并对现有的10kV配电网的建设规划进行分析,以期对10kV配电网的改造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由于能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我国将在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和需求响应资源方面大力发展.首先,阐述智能配电网将呈现新的形态:间歇性和不确定性的分布式发电不断增多;配电网的运行方式多变,电力电子化明显;负荷呈现出多元化和互动性,常规的配电网量测装置与状态估计方法难以对动态特性进行准确刻画.其次,论述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MU)功能及其在配电网状态估计中应用的必要性,并系统梳理微型同步相量测量单元和配电网状态估计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对PMU量测特性对智能配电网状态估计性能的提升进行全面评述,针对具体关键技术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配电网络的不断扩大,如何对配电网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减少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将电能损耗降到最低,是电网建设和改造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针对配电网规划的特点,将新兴的智能计算方法应用到优化设计中,提出了满足配电网建设需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首先对城市配电网规划中各种电力电量预测方法进行分析,并通过兰溪市配电网规划对各种电量预测方法进行了实践,经对比后采用年均增长率法来对"十二五"期间的电力需求进行预测。最后,结合饱和用电负荷密度参考指标,对兰溪市中心城区的电力负荷进行了预测,对今后城市配电网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电力资源是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当前,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城市配电网规划以及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当前城市配电网规划以及建设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规划缺乏前瞻性、电源点配置不科学以及配电网电力负荷估算不科学等问题。文章简要分析现阶段城市配电网规划以及建设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4.
何卫斌 《广东科技》2013,(16):92+96
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的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结合电网改造在配电网中实现配电自动化,以提高配电网的管理水平,为广大电力用户不间断的提供优质电能。分析了配电网自动化的作用和目的,在此基础上对配电网自动化的主要功能进行阐述,最后总结了配电网自动化在实现和管理方面的措施,旨在加强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工作,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管理水平,提升配网管理水平,确保电力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电力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电力产业的控制,而10kV配电网作为电业的重要部分,就更不能忽视。所以,本文将详尽分析10kV配电网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SVM的“弹性系数-投入产出”电力需求预测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合理预测电力需求,是保证电网规划与产业发展合理性的重要依据,在我国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节能减排的环境下,电力中长期需求的变化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考虑多个因素对电力经济发展弹性系数的影响,按照投入产出模型,运用支持向量机算法构建预测模型。以2000—2009年我国电力需求及GDP,产业结构的数据为样本,预测2010年的电力需求总量。通过与普通弹性系数回归预测、普通支持向量机预测方法对比,电力需求总量预测精度分别提高8.90%和3.98%。  相似文献   

17.
电力现货市场中需协调调度输电网中可控资源实现对传输阻塞的缓解。考虑配电网中含有大量分布式电源以及可响应负荷,提出了以配电网公司作为主体参与电力现货市场阻塞管理的双层优化调度模型。输电网层以阻塞调度成本最小为目标,对各配电网公司的可控负荷和常规机组协同调度。配电网层以配电网电压波动和用户响应满意度为目标,在满足配电网安全约束的前提下,对配电网中资源进行协同调度。采用ATC算法对上下层模型进行求解,获取最优调度策略。最后对IEEE9节点的输电网和改进的两个配电网组成的输配全局电网进行仿真,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曾繁贤 《广东科技》2012,21(9):56-57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电力需求市场不断的发展,繁荣,已经到了推行"一户一表"政策的时候,而我国现有的抄表方式与手法在现代应用中则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质量问题与效率问题。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在供电部门中,运用低压居民用户集中抄表系统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而根据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要求标准以及实际情况,对这一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了相应的扩展,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的预测,以便于这一新的抄表系统在我国未来配电网中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民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力作为能源支撑,也获得了极大发展。电力网络的覆盖面积、容量都获得了极大增长,电力网络的自动化程度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现在的电力网络要满足用电的需求还是有一定差距的。配电网部分的自动化程度还有待提高,配电网的技术力量还比较薄弱,管理上还需要不断提高,综合上述情况,该文将从配电网运行现状和配电网运行管理两个方面展开,详细地介绍一下对于配电网安全运行管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刘厚琼 《广东科技》2014,(16):98-9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用户对电力需要总量增加的同时对供电质量需--求也逐渐增多。不断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能力与可靠性成为当前电力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如何提高配电网可靠性技术方面的问题以及措施进行简要分析,并结合贵州遵义地区的配电网工程实际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