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耻感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道德情感,对个人德性修养的提升与社会道德系统的稳定运行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以耻为荣、荣耻颠倒的现象,这些现象显示出道德耻感系统面临着丧失其稳定性与有序性的风险,迫切需要重建。重建当代公民的道德耻感需要解决为何重建、重建的内容是什么、如何重建等问题。社会道德作为系统性的存在这一特性决定了这些问题借助于系统思维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切入,分析了高职高专学生活跃但有一定的自卑感,实践能力较强但理论水平不高,想发展理想不够远大等特点;解读了高职高专学生耻感教育的误区,进而阐述了高职高专学生耻感教育的含义、功能和加强高职高专学生耻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大志 《科技咨询导报》2011,(5):152-152,154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模式的典型特征,也是我国传统道德规范性基础和要求.当代青年在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背景下形成怎样的道德人格,它既是确立健康人性道德的根本标志,也是道德教育、品德养成和建成道德社会的保证.在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样多元多变,个别人身上出现耻感淡化、道德失范的情况下.深刻认识耻感文化,对于重塑青年的道德人格提高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耻感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积淀。中国的古人向来把知耻作为重要的个人修养和自身的道德规范,耻感意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及中国社会的深刻转型,耻感意识逐渐淡化,不知廉耻、荣辱不分等道德示范现象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5.
树立耻感意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背景下提出的,是实现以德治国的有效途径。社会转型时期耻感的缺失,已严重制约着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运行、发展和完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因素,又有个人因素。因此,必须从加强道德教育,培养道德人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道德立法等途径入手,多管齐下,重建耻感意识。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之间在许多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贫困学生较多、民族风俗习惯较浓。针对民族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努力把道德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民族政策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与校园法治教育相结合,探讨创建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龚利明  吴文龙 《科技资讯》2008,(36):223-223
本文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们"耻感"缺失主要表现、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从加强耻感教育,培养耻感意识,实现耻感重建展开阐述,并分析其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加强新时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尚书》等文献所记录的象刑作为尧舜时代的主要法律制度,体现了早期以教化为上的法律观,其特征与原始社会的德治方式及耻感文化类型相吻合,且其初始精神影响到后世法律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刘红英 《科技信息》2006,(3):227-228
大学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在公民道德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其责任主要体现在高校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基础,高校是引领道德教育的重要力量,大学教育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枢纽。加强大学教育的道德责任意识,对新形势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在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探讨对改善患者病耻感的影响。方法将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采用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与干预前,干预3月末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WHOQOL-100)评定两组患者的病耻感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末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的总分及各纬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对照组在干预后仅在歧视、病情掩饰的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干预3个月末的总分和歧视、病情掩饰、积极效应3个维度分均显著减低(P0.05或P0.01)。在干预3个月末,WHOQOL-100评分如下:观察组独立性、社会关系心理状态及生理领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运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病耻感,提高治疗和康复效果,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知耻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切入点,也是八荣八耻的核心精神之一。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它既是做人的标准,也是道德教育、道德养成和道德内化的重要环节。当前大学生耻感意识缺失,既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缺陷、社会机制不完善等因素有关,也与大学生道德意识淡薄、缺乏知耻感有很强的关联度。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倡导正确的荣辱观,弘扬传统美德,抓好知耻环境建设,加强耻德修养。  相似文献   

12.
建设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中重要的一部分,更是社会安定团结的基本保障。在校园中建设和谐并不是某一些人的事情,而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结果。事实上,思想政治决定每个人的行动,所以要建设和谐校园必须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本文是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探讨建设和谐校园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王思君 《科技信息》2010,(20):191-191
感恩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和觉悟要求.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有逐渐淡薄甚至缺失的趋向.为构建和谐校园,要切实把感恩教育纳入学校的议事日程,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知恩、感恩、报恩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分析了高校体育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指出社会评价的缺位是体育教育评价失真的根源之一;在分析、论述的基础上,着重对我国体育教育社会评价机制的培育和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利于完善我国体育教育社会评价机制,促进高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立体化社会评价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校图书馆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提出了推进和谐图书馆建设的相应举措。  相似文献   

17.
高校应成为传播和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高校在新世纪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紧紧围绕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任务,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大力发扬创新精神,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高度重视教师的自身建设,为传播和创造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加强高校德育的尊重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新世纪高校德育的新走向。高校德育的尊重教育主要包括政治尊重教育、法律尊重教育和道德尊重教育,三者共同构筑了高校大德育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9.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最为关键的是追求人的和谐,这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功能,从个体的思想情绪、群体间的沟通交流和校园环境三个方面着手完善。  相似文献   

20.
营造大学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书法教育不可忽视。书法教育具有丰富审美知识、培养审美功能的作用,可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力地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