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永秀 《甘肃科技》2012,28(9):143-144
探讨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166例非全麻择期老年手术患者采取了改善护理服务环境,营造人文关怀气氛、优化护理流程、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满足老年病人的需求、提供温馨服务等措施,老年病人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对老年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对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探究护理标识用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效果。选取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66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2016年11月-2017年8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26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护理标识,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护理缺陷、风险事件及投诉事件发生率,评定两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差错、风险事件及投诉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标识用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护理缺陷及差错发生率,降低护理风险,减少投诉事件,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田娟  严亚宁 《科技信息》2010,(27):I0279-I0279
在护理工作中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可以保证病人身心健康,保障病人生命安全。消除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可以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控制或消除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为护理对象提供满意而安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室出现差错事故原因并制定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分析手术室出现差错事故的主要表现,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手术室人员的理论水平及操作能力,结果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术室的差错事故。结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维定势,健全各项制度,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能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室出现差错事故原因并制定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分析手术室出现差错事故的主要表现,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手术室人员的理论水平及操作能力,结果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术室的差错事故.结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维定势,健全各项制度,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能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室出现差错事故原因并制定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分析手术室出现差错事故的主要表现,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手术室人员的理论水平及操作能力,结果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术室的差错事故.结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维定势,健全各项制度,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能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母婴同室中应用效果观察。2016年7月—2016年12月在母婴同室的孕妇200为例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患儿转入前对家属(主要是婴儿父亲)进行宣教、床旁对宝宝父母亲行宣教、指导;晚间查房时提问、宣教、指导;次日查房时评估、宣教及指导,出院指导的优质护理服务。观察组家属及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母乳喂养成功情况、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乳房胀疼及乳腺炎的发生率;减少了产后出血低于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家属及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提高母乳、人工喂养成功率;提高家属及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程度;降低乳房胀疼及乳腺炎的发生率;有利于产后子宫的复旧。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方法:解读、领会文件精神,把握重点内容,做好动员宣传发动工作,制定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施方案,确定1个"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并组织实施。结果:试点病房护理质量全面提高,护患沟通与信任度增进,护患关系得到明显改善,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提高。结论:做好基础护理是落实整体护理的切入点,是落实整体护理、提高专业水平的基石,是保障医疗安全、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环节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林立姮  林露 《海峡科学》2012,(8):126-127
目的:探讨妇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效果.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初期,患者、医生、护士满意度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之后满意度.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初期,患者、医生、护士满意度分别为85.52%、76.32%、87.88%,而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三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6.02%、94.75%、98.48%,通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者、医生、护士满意度,深化责任制护理,促进医护合作协同发展,提升了护士学习能力和专业护理能力,并能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骨科手术患者中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围绕着以病人为中心,帮助病人以最佳的心态获得最佳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术前访视病人,手术中护理,手术后回访。结果 提高了对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病人及其家属满意渡不断提高。结论 整体护理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护理,各级护理人员分工明确,既加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又避免了护理差错的发生,所以在骨科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周秀娟 《甘肃科技》2016,(13):131-132
防止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方法通过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各班职责,加强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承诺制服务实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方法 通过承诺制服务 ,总结了 35 0 0例手术病人在围手术期接受心理护理的过程和护理方法 .结果 经征求病人意见 ,98.7%的病人对这种护理方法表示满意 .结论 开展承诺制服务和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董晓燕  钱宝芳 《甘肃科技》2011,27(23):164-165,145
分析了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病理、心理特点,探讨了优质护理服务在此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观察记录2010年5月-2011年5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65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住院总费用、平均住院日、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情况,与2009年同期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58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统计学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患者住院总费用下降、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同期患者(P〈0.05)。优质护理服务在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中的实施,降低了住院总费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使医院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病人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护理服务承担的风险也越来随大。如何加强护理服务风险预测管理,确保护理服务安全,发现护理风险隐患和降低护理风险事故,对即将从事护理服务的准护士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如果在医学高职院校中开展护理服务安全的风险管理的拓展训练,发现并总结护理服务风险可能发生的原因并尽可能地采取应对情施,有预见性地开展护理服务,从而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甚至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全面提高护理服务的整体素质和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具有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发生原因、环节进行分析,探讨护士在执业中的所遇到的风险和问题,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旨在降低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护患纠纷。护士在实际工作中,一切要为病人着想,同时也要善于保护自己,杜绝事故、差错的发生,防止出于良好的动机而由于疏忽、不慎、失误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和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细化对提高精神科病房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的效果。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对本院精神科病房实施精细化管理,观察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精神科病房家属满意度评分、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及护理投诉发生率等情况。结果:实施后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及护理投诉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能有效提高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质量及患者家属满意度,降低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借鉴。  相似文献   

17.
陈兆红  孙玉花 《甘肃科技》2010,26(18):169-170
探讨基层手术室护士对围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从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心理护理、术后心理护理进行阐述。心理护理是手术室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手术室护士加强围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缓解手术病人的焦虑情绪,消除恐惧,提高病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而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护理工作是由严谨的科学性、高度的技术性和服务对象特殊性相结合的。护士不仅要医学知识全面,技能熟练扎实,而又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把保证病人就医安全,保障医疗护理质量放在首位。关键是要加强责任意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护士整体综合素质,这是护理工作发展的根本需要,同时也是杜绝和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完善护理制度,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及防范意识。方法:进行风险因素分析,采取强化风险意识及"专科知识、专科理论、专科技能"训练;护理岗位实行"护理岗位固定化、护理内容个体化、全程护理人性化"管理;抓好"重点时段、重点病人、重点观察";护理管理做到"职责到位、制度到位、监控到位"等风险管理措施。结果:护理队伍风险意识明显增强,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率进一步提高,差错事故大幅度降低;26个优质护理服务病区(房)顺利通过省卫生厅组织的验收检查,护理工作为医院赢得了声誉。结论: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是基础,建立有效风险管理机制是保障,重视细节管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李春艳  王亚丽 《甘肃科技》2005,21(3):156-157
随着我国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医学知识和法律观念的普及,病人的法律意识及经济意识不断增强,病人的合法权益一旦受到损害,不是追究法律责任,就是民事赔偿。然而目前护士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法律意识淡漠的问题,特别是缺乏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这就为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作为护理管理者,如何教育和引导广大护理人员学法、懂法、执法、守法.明确自身的法律责任,懂得如何运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己,以及如何处理有关的法律问题,如何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已成为护理管理者迫在眉睫的任务,护理管理者要常鸣“防范差错事故”之警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