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叶芝作品中的诗歌形象通过隐喻概念机制输出爱尔兰文化,映射关系的建立和突显的形成是展示文化信息的环节。诗歌隐喻形象的建构,实际上是文化交流的一种手段,在文学诗歌作品的解读上是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2.
盛唐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孕育了繁荣的盛唐诗歌和诗歌中独特的盛唐气象。这种气象 ,不仅从边塞诗歌作品豪迈、雄浑的风格中体现出来 ,也从山水诗歌作品清新、优美的风格中体现出来 ;不仅从天真、浪漫的诗人作品中体现出来 ,也从现实、沉潜的诗人作品中体现出来 ;不仅以诗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 ,也以诗人的情怀、理想、精神风貌来表现 ;不只是某个诗人的创作表现出这种气象 ,而是该时期诗人群体创作共同形成的时代气象  相似文献   

3.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作品,无论在汉语作品中还是在英语作品中我们都会见到它,而且有时候教材上还会出现英文诗歌,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搞好这些诗歌的教学,本文旨在介绍一些好的方法,和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4.
约翰·邓恩是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鼻祖与集大成者,玄学派诗歌以玄妙著称。邓恩的作品是诗人坎坷命运的映像。研究邓恩诗歌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手法,可以体味到玄学派诗歌的玄妙之处。  相似文献   

5.
主要阐述了在吴澄诗歌作品中的理学思想。作为儒学的衍生品,理学成为元代的主导思想之一,而吴澄就是当时传承朱陆的名儒之一。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处处体现着理学思想。本文主要从隐逸诗的超脱,战乱诗的真实,题画诗的清新,山水诗的性灵这四个方面来探寻吴澄诗歌作品中的理学色彩。  相似文献   

6.
刘禹锡平生性格刚毅、豪放豁达,作品以诗歌居多,诗风富有创新、独树一帜,其性格和诗歌对后人都有深远影响。透过刘禹锡创作理念分析其性格特征和诗歌个性,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刘禹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试以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解读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罗默的诗歌作品,从诗歌意象和语言词汇等角度,论述其诗歌受到象征主义影响并具有陌生化特质。  相似文献   

8.
模糊性是现实世界的基本特征和常规现象,诗歌作品作为语言文本同样具有模糊性的特征,通过文本模糊性特征的研究可以更好的解读诗歌作品。詹安泰作为近代词学大家,其诗歌创作也体现了诗歌模糊性的特征。拟从词义和句式两个方面出发,探索詹安泰《鹪鹩巢诗集》中模糊语言的构成方式。  相似文献   

9.
莫梓  宋继奎 《科技信息》2011,(28):285-285,288
集艾略特艺术之大成的诗歌《四个四重奏》是作者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诗歌成功地融合西方交响乐元素,在诗歌的整体结构、词句和意象上,体现了音乐和文学的整体美感。  相似文献   

10.
庞德认为,译者应该有能力了解原作作者创作时的情境和意境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等,而译者的职责在于通过了解和把握这些因素,把包含这些创作因素的作品以适当的形式再现给目的语的读者。因此,作品中的个别语句的翻译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所有细节凝成的作品的意境。艾略特说"每个时代都必须有自己的翻译",因为,随着时间和地点的改变,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也会改变。本文旨在根据庞德诗歌翻译理论所倡导的译者的职责的某些观点,阐述诗歌翻译过程中的某些方法和策略,以期对中国古代诗歌翻译实践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何其芳的诗歌作品和诗歌理论研究成果颇丰,但何其芳谈论翻译诗歌的言论及其创作所受译诗之影响却很少有人论及。有鉴于此,文章首先探讨了何其芳谈论翻译诗歌的学术思想,然后论述了何其芳的创作及其后来的诗歌语言观念受到了译诗的影响,由此给何其芳研究带来新鲜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本篇论文从王维的早期诗歌作品入手,参考他人研究成果,对其进行归类整理,概括出其早期诗歌的主要风格特征,分析其早期各类作品风格形成的多方面原因。以期引起他人的兴趣和重视,并进行更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将王维的早期和晚期作品联系起来,更加全面且深刻地认识王维这名伟大的诗人。  相似文献   

13.
文学研究会虽不是一个纯诗歌团体,但它在诗歌方面对新诗坛的贡献,远非当时的诗歌团体和其他文学社团所能比拟,它对新诗坛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建立了一支阵营强大的新诗人队伍,创办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刊物,为中国新诗坛贡献了大批优秀的诗歌作品,创造了多种新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14.
刘立冬 《科技信息》2012,(34):230+237-230,237
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唐代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他们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影响深远。通过选取李、杜二人的典型诗歌作品,从思想感情、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三个层面,对李、杜诗歌艺术风格的差异进行了辨析比较。  相似文献   

15.
古典诗歌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为重点,而深入感悟诗歌作品,学写鉴赏章是提高诗歌鉴赏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郝娅杰 《科技信息》2010,(12):130-130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的诗歌作品随着他诗歌思想的发展而呈现不同特色。本文通过对济慈书信的梳理和典型诗作的分析,济慈的诗歌思想演变过程可分为三个较清晰的阶段,即从理想主义开始,经过自我怀疑和自我审视,到回归理性勇敢地接受现实。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结晶,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则是很多诗歌的精华所在。它的运用有助于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当然这些极具文化内涵的修辞手法也给诗歌翻译增添了不少难度,本文主要探讨比喻、拟人和夸张等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翻译中的处理技巧。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池上篇》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闲适诗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以“知足保和”情趣的“池上篇”闲适系列作品是他“独善之义”思想的反映。本文从“池上篇”系列作品入手,对白居易的诗歌中的闲适作品做深层次的分析考察。  相似文献   

19.
结合作品分析了杜甫诗歌动静庄谐的变化美,美丑虚实的和谐美,悲喜结合、情景交融的沉郁美,认为杜甫诗歌在生活与艺术辩证处理上,实已达到了十分精彩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卡尔.桑德堡继承和发展了惠特曼的诗歌风格,并且他还受到“意象派”创作思想的影响,使其一些作品具有意象主义特征。桑德堡的诗歌有的粗犷、热情、豪放,有的则婉约细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